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29节

  几位大太监吓得缩了缩头,每位皇妃的行事风格都不一样。眼前这两位娘娘,是相当的强硬,和灵玉宫那五位柔情款款的娘娘风格迥异。

  处理完戾妃,就是安安静静等过年了。

  转眼到了景泰四年正月初一。

  新年新气象,终于熬过了烦心事一大堆的景泰三年。

  一大早,朱祁钰就起了床,带着五位宠妃到长乐宫给吴太妃拜年。

  朱祁钰十五个女人,有四个在山东经营齐王府的产业,没有回京。灵玉宫的五个,天天腻在一起卿卿我我,但避孕有术。

  剩下的六个,已经又都怀了身孕。

  长子朱文芳虚岁已经三岁了,实际上一年九个月大。不仅会走,会说话,连磕头都会了。

  吴太妃看着脚下跪了一大片,又喜又忧。

  喜的是后宫和睦、人丁兴旺。

  忧的是这人口增长速度也太快了一点。上一批的九子三女还没养明白呢,这又怀了六个。

  终于吴太妃还是向朱祁钰劝道:“儿啊,生这么多,有必要吗,你是不是应该节制一下?”

  朱祁钰摇摇头:“母妃您不知道,咱大明边疆,需要分封亲王镇守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九个儿子看着挺多,真分封起来,根本就不够用。

  再说了,要想咱家的皇位能够稳如泰山,就得有二三十个亲王拱卫世子,这样宵小之辈才能绝了觊觎之望。”

  吴太妃只得点点头:“好吧,国事我也不懂,你看着办吧。”

  朱祁钰等人站起身,宠妃们又要带着朱文芳给朱祁钰下跪。

  朱祁钰摆摆手:“不用了不用了,心里有就行了。有的怀着身孕,有的又年纪太小,不用拜了。”

  那接下来就轮到朱文芳这个可怜的小磕头虫,依次给十一位宠妃磕头了。

  朱祁钰转过头去,不忍直视,自己能为芳哥儿做的,就只是免了他给自己磕头而已。

  拜完年,一起吃过饺子,朱祁钰来到甘泉宫的青云台大殿,召开正旦大朝会。

  以前的正旦大朝会,都是在紫禁城举行。这次朱祁钰很强硬地将大朝会移到了自己家门口。

  依照惯例,在京五品及以上的文官、三品以上的武将以及勋贵、藩王都有资格参加。

  但是这次大朝会并不强制,愿意来就来,不愿意来就拉倒。

  出乎朱祁钰意料的是,这次朝会来了乌泱泱一大片,瞅着有二百多号人。

  还好还好,青云殿不算太大,但二百多人还算盛得下。

  当朱祁钰一身蓝色素袍安坐于玉座之上,百官便开始下跪朝贺了。

  朱祁钰觉得很无聊很虚伪,但还是勉强应付。

  大臣们拜完,抬头看一眼皇帝,个个心中都是无语。这位景泰皇帝就是荒唐,从来不穿帝王服饰,衣服上从来不出现龙,从来不出现繁复图案。

  上面也是玉椅、玉案,没有半点明晃晃的金碧辉煌。

  朱祁钰半点都不废话,直入正题:“第一项,官职稍作改易。内阁大学士正式确认为九等,依次是: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春坊、翰林。

  现在的阁臣,我给你们重排一下。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文为华盖殿大学士,乃内阁首辅。

  户部尚书魏骥为谨身殿大学士,为内阁次辅。

  兵部尚书王骥为谨身殿大学士,加封靖国公,负责征讨南方诸国。

  再之后,何文渊、罗通、周忱、沈翼、徐有贞为武英殿大学士。“

第566章 善待百官再涨俸禄 开疆拓土大封

  在朱祁钰的考量中,王文是自己最坚定的支持者,肯定是要给予最大程度优待的。而魏骥最是德高望重,可为次辅。

  王骥军功极高,封个谨身殿大学士,给足了体面。但实际上王骥要在南方镇守,也不会真的待在内阁。

  这三个是第一层级的大学士。

  后面何文渊、罗通、周忱、沈翼、徐有贞平级,何文渊、罗通、周忱三个年纪大,最多也就再干个五六年了。

  徐有贞、沈翼是下一代的首辅、次辅,需要重点栽培。

  被点到名的王文等人都比较满意皇帝的安排,齐齐下跪谢恩。

  朱祁钰又继续宣布:“江渊、薛为文渊阁大学士,王一宁、萧为东阁大学士,黄溥、何宜为春坊大学士。

  现在这些阁臣,由于都是土木堡特殊时期提拔起来的,所以寡人就直接安排了。

  以后入阁的重臣,要从翰林学士开始,严格按照顺序,一步一步往上升。”

  众人闻言,也没有意见。如今这些阁臣的排名,综合考虑了其功劳、资历和入阁的先后顺序,还算是比较公正。

  再加上皇帝嫡系的黄溥、何宜都排在最后面呢,一级没升,开始时是春坊大学士,现在依然是春坊大学士。如此一来,大臣们都没话说了。

  朱祁钰见没人反对,继续说道:“以后六部之中,每部可以有尚书二人,左、右侍郎共二人,以及若干添设侍郎。

  在此之外,户部额外增加一位尚书,总督仓场。工部额外增加二尚书,一个总督水利、漕运,一个总督火器制造。

  南京方面,同样设九等大学士,为荣誉职衔。南京六部,也是与北京相同的尚书、侍郎配置。

  负责管理南京的,是九位守备。文臣三位守备,勋贵三位守备,太监三位守备。”

  皇帝这话一出,大臣们激动起来。果然这次朝会没有白来,第一时间听到了好消息。

  这么一改,增加了多少尚书和侍郎的位置啊,关键是前面那些亲恭让皇帝的老臣都被皇帝收拾得差不多了。

  也就是说皇帝想不超擢新的重臣都不行了,必然有一大批本来资历不够的‘年轻人’获得尚书、侍郎之位。

  这是好事啊,这是大好事,大家举双手双脚赞成。

  只有道友们都完蛋了,贫道才能上位。

  朱祁钰又给众人来了个喜上加喜:“进入景泰四年,百官俸禄以正统十四年作为基准,再增加两成。”

  百官闻言,想也不想,齐呼万岁。

  一个官员,假定正统十四年时,他的俸禄是一百石。

  朝廷当时要发一部分废纸宝钞,他实际领到手的,满打满算也就六十石。

  进入景泰朝,算上这次涨俸,这个官员的俸禄已经涨到了一百八十石,而且是全部实发,不带用废纸宝钞糊弄的。

  一百八十石对六十石,相当于今年的俸禄是正统朝的三倍。

  起码在现在这一刻,百官都是真心赞赏皇帝陛下的。

  在发俸时,如此真诚不玩套路的皇帝,是大明立国以来头一份。

  不要以为百官看不上这些俸禄,大明也并非人人都是贪官。还是有相当一部人持身守正,廉洁奉公的。

  比如黄溥、何宜,都是青史留名的清官。像何宜这种死在布政使任上的,身后只剩图书几卷,穷得还需要朝廷给治丧。

  还有御史里面,清廉的也占多数。

  再就是有野心有抱负的,比如徐有贞,他也不贪。徐有贞这种人追求的是权力和功业,要的是青史留名,授政敌以柄的事情,也是不会去做的。

  接下来,是献俘。亲卫将思机法、思卜法,和原缅甸国王押了上来。

  百官又激动了,这个从元朝开始坐大,从大明立国就侵扰不休的麓川王国,间接导致了土木堡之变,可把大明君臣折腾了个够呛。

  如今终于见到了麓川国王思机法的金面,大家恨不能扑上去乱拳将其打成肉泥。

  好在众人还知道当今天子的脾气,想来个法不责众,门儿都没有。

  朱祁钰到底体贴众人,命礼部侍郎廖庄、翰林侍讲刘定之代表朝廷,对思机法等人进行了严厉申斥。百官们想出气的,也允许上前骂几句。

  折腾了半个时辰,众人的情绪才发泄完。

  朱祁钰给出了最后的裁决:“原麓川国王思机法,封为府军前卫指挥使,其弟思卜法,封为府军前卫指挥同知,带俸不视事,安置凤阳居住。

  原缅甸国王,违抗皇命,拒不交出思机法,又私放思卜法,其罪当诛。但寡人宽大为怀,封其为违命侯,在广东琼州赐地十里,予岁禄三百石,令其于封地静思己过,安稳度日。”

  这个决定出乎了百官意料,竟然不砍头?

  百官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位皇帝还要继续东征西讨,所以必须善待这些亡国之主,保他们衣食无忧、安度余生,至少能做个富家翁。

  连麓川这种和大明斗得死去活来的,都能有个不错的下场,而安南那样痛快投降的,甚至还有王爵可当。

  只有立了这些榜样,其他藩国有了退路,才不会一心一意玩命抵抗,非搞到鱼死网破不可。

  不管大臣们理不理解,朱祁钰继续宣布重大事项:“

  新占领的安南、缅甸、孟加拉等地,分别设安南省、缅甸省、孟加省。

  咱们君臣讲点轻松的,过去的两年,寡人一共生了九子三女。

  如今啊,又有六位妃子怀了身孕。

  我决定要分封皇子,以屏藩国家,早点封了,也可以早点建设王府,安置护卫。

  除了已封皇次子为汉王、皇三子为魏王、皇四子为宁王外,

  今日再封皇五子为越王,镇守安南。

  皇六子为缅王,镇守缅甸;

  皇七子为孟王,镇守孟加;

  皇八子为平王,镇守开平;

  皇九子为夏王,镇守宁夏。

  从现在起,即为其设置护卫。

  安南、缅甸、孟加这些地方,我一定要牢牢占住。

  还要原来麓川王国的孟养故地,不了避免其再度反叛,我决定迁岷藩于孟养。

  我意已决,就这样吧。”

  百官闻言,面面相觑。皇帝都说了‘我意已决’,摆明了群臣再反对也是无效。最近的巫蛊之祸,大大刺激了皇帝。皇帝非要早早分封诸子,从情理上也说得过去。

  而且岷藩的两个郡王谋反了,迁岷藩于孟养,也算一个折中的处理办法。毕竟老岷王当年全力支持皇帝,现在直接对岷藩动手,也显得过于冷酷无情了。

  若没有老岷王这层关系,岷藩这些人早就都死透了。

  朱祁钰左看看,右看看,比较满意,终于没人站出来跟自己抬杠了。

  其实文官们也累了,至少暂时没有心情与皇帝开战了。

第567章 排除异论锐意改革 皇帝大谈忠恕

  见百官已经麻木了,朱祁钰开启自说自话模式,把自己的治国理念像竹筒倒豆子一般,全都抛了出来:

  “这里我要发布一道国策,将其定名为‘寰宇大汉化’。其内涵有二:

  对内,明华夷之辩,凡中国土地,只认汉人王朝为正朔。

  大元是异族入侵,大元皇帝是僭主。大送是偏安割据政权,大送皇帝是汉贼。

  对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首节上一节329/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