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12节

  以后对骑在我背上这俩这不必太苛责了,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病无灾到公卿,这日子啊,就稀里糊涂地过吧。

  咱不学太宗那样,最后把宣庙搞得人都不正常了,何苦呢。”

  凝香闻言,眼眶一红,作悲伤状:“奴家好羡慕芳哥儿他们,从小就有父母疼爱,还有大马骑。奴家只有做梦的时候,才会梦到伏在父亲背上撒娇的场景。”

  朱祁钰连忙安慰道:“别哭别哭,我拿你当女儿养就是了。晚上回合欢殿,你想怎么骑就怎么骑。”

  林香玉连忙撒娇:“奴家也要骑。”

  朱祁钰把脖子一梗:“好好好,都骑,都骑。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女儿奴。”

  众人闻言,齐齐称颂。

  歪在软榻最里侧,逗弄着小孙女的吴太妃仰了仰头,也没说话。

  朱祁钰心中暗笑,就这么件小事,还能找着典故。天涯何处觅知音,大明末年找崇祯。根据某些书中记载,崇祯的皇贵妃田氏、贵妃袁氏等人,在崇祯面前自称为女儿,称崇祯为爹爹。

  要说在女人身上的成就,朱祁钰最佩服的大明皇帝反而是崇祯。崇祯不想纳新嫔妃,就精选淑女,置于乾清宫青霞居,以供随时临御。

  这些女人没有名分,被统称为青霞女子。

  最关键的是,李自成破城之时,这些青霞女子还自焚殉国了。

  另外还有费珍娥、养艳姬、蔺婉玉等一大批忠贞的嫔妃宫女,都先后自杀殉国了。

  所以朱祁钰觉得崇祯的御人之道也值得好好揣摩揣摩,简简单单用刻薄寡恩四个字概括崇祯有点太草率了。

  长乐宫中正欢笑不断之时,黄七急急忙忙跑了进来。

  凝香问道:“怎么了,是安南的军报吗?”

  黄七连忙回道:“对,是郝义传回来的紧急军报。”

  林香玉、凝香连忙将朱文芳、朱文靖抱了下来。朱祁钰撕开封条、取出军报,反复读了好几遍,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就连太妃也担心地问道:“怎么了祁钰,很严重吗?”

  朱祁钰叹了口气:“我有一种诸葛亮得知刘玄德连营八百里的感觉。虽说战场瞬息万变,必须得给前线将帅足够的自主权。

  但这个王骥也太胆儿大了吧,哎呀,我心脏都受不了了。

  算了,不用担心,天塌不了。你们继续玩吧,我去找何宜他们商量商量。”

  虽然平时朱祁钰都是歪在榻上,在宠妃们的辅助下批些奏本,但那都是和平时期干的事情。

  如今涉及到了最根本的军国大政,朱祁钰还是会去找专业的大臣商量的。

  来到青云阁中,朱祁钰正襟危坐,将军报递给何宜、高瑶等人传看。这只是初步的商讨,后面这份军报还会紧急送往兵部,再由兵部给出更专业的意见。

  何宜看完军报,就不慌不忙地将其递给了高瑶。前几天徐婉刚刚生了个儿子,如今何宜是满面春风、志得意满,完全不在乎朱祁钰的焦急情绪。

  朱祁钰耐着性子等高瑶看完,方才问道:“你们赶紧说说此事如何,王骥用兵也太凶悍了吧,这军报把我搞得心脏都不好了。”

  何宜笑道:“微臣觉得没有什么吧,圣上就是太在乎征讨安南的胜负了,所谓关心则乱,其实靖远伯的策略没什么毛病。

  安南刚跟咱们谈判完,他们虽然知道咱们要多路大军一起进攻,这是阳谋。但是他们却想不到咱们的大军会行动如此之快。

  别说他们想不到,您看,圣上您自己都不相信咱大明和藩属国、各宣慰司的军队能在四、五月就发起总攻。

  兵贵神速、出奇不意,很可能会一战毕其功,圣上怕是要捡一个大漏了。”

  朱祁钰好奇地问道:“捡个大漏?此话怎讲?”

第540章 朱祁钰自比曹孟德 咬牙认可千里

  何宜笑道:“臣推测,安南的战事,很可能会向‘兵贵神速’的由来典故靠拢。”

  朱祁钰好奇地自言自语道:“由来典故?曹操打败袁绍,杀掉其长子袁谭之后,袁尚、袁熙北逃,投奔乌桓首领蹋顿单于。

  上至曹操,下至将士谋臣,均无战心,都想退兵回家。

  郭嘉非要说什么: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然后曹操就被郭嘉硬逼着扔下辎重,千里奔袭,在无粮无援无退路的情况下,大老远跑去送死了。

  据说这一战把曹操恶心坏了,他那心里比我还苦。”

  何宜点点头:“曹操率大军穿越荒山野岭,奔袭上千里,几度陷入绝境,历经艰险,但最终一战成功,彻底攻灭了袁氏。

  即使战后班师回朝,曹操依旧不认同郭嘉的战略,大肆封赏当时提出劝谏的官员。

  直到赤壁战败,曹操率领残兵败将北返之时,才感受到了郭嘉非要尽灭袁氏、巩固北方的一片苦心。

  如今圣上心态和曹操差不多,觉得靖远伯过于冒险。但是张辽破阵斩蹋顿,乌桓和袁氏的联军败的那个惨啊,一战就彻底崩溃,全打没了。”

  朱祁钰若有所思。

  何宜又补充道:“臣讲句关起门来才能说的话,其实安南军队的战力,比麓川差远了。

  麓川是军国制度,全民皆兵,又有丰富的露天铜矿、铁矿,所以铠甲极为精良。安南就是人稍微多点,其实战力差得远了去了。

  靖远伯在南方征战多年,对南方各国的军队战力有非常清晰的把握,所以才敢如此行事。

  圣上之所以觉得安南很厉害,朝中大臣之所以畏惧安南,还是因为当年祸国奸佞实在太不堪了,把大明的国威和脸面都丢尽了。”

  何宜不敢直接说宣庙,只能以三杨等祸国奸佞为掩护,但朱祁钰倒是都听明白了。

  朱祁钰被说服了,王骥这个人,在北打鞑靼,在南打麓川,到哪里哪里打胜仗,确实非常厉害。

  “如果咱们三四个月内打崩安南主力,太宗的时候还打了七个月呢。到时候我的威望,哎呀,有点不敢想啊。”

  高瑶在一旁称赞道:“取胜之后,圣上重赏靖远伯、宁阳侯等人,朝中人心也会变得更加安定。到时候君臣和睦,大明又有新气象。”

  朱祁钰点点头,这话不错,连恭让皇帝最倚重的统帅王骥、陈懋都得到重用、厚赏,其他的恭让皇帝亲信就更不必担心被清算了。

  当然了,前提是你们得好好打仗立功。

  朱祁钰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王骥选择出其不意突袭的话,那些藩属国、宣慰司的军队能与其呼应作战吗?”

  何宜回道:“肯定能啊,圣上不是早就跟占城、澜沧等国的特使谈妥了嘛。尤其是占城国,他们的前任国王现今还正在安南当俘虏呢。

  如此奇耻大辱,人家比咱们可着急多了。

  那些宣慰司土官就更不用说了,靖远伯在南方蛮夷中的威望,远超想象。

  若换了别人为统帅,可能指挥不动那些蛮夷。但是靖远伯嘛,都快被他们畏若神明了。”

  “好,那我就等着靖远伯大军旗开得胜了。

  曹操兵贵神速,一统北方,我也兵贵神速,一统南方。

  到时候把靖远伯封在麓川故地,咱们安安稳稳去开采铜矿,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货币转换。”

  商量完之后,朱祁钰就不愁了。

  吩咐何宜将军报发往兵部之后,朱祁钰便乐呵呵地回家了。

  一进合欢殿,林香玉便迎了上来。朱祁钰把佳人打横一抱,笑意盈盈地上了软榻。

  林香玉好奇地问道:“夫君怎么出去的时候忧心忡忡,回来却又如此高兴了?何宜就爱瞎忽悠,他又给您灌什么迷魂汤了?”

  朱祁钰笑道:“还能忽悠啥,不过就是寡人有十胜,恭让皇帝有十败呗。凝香她们去哪里了?”

  “雪儿、汐儿处理王府庶务去了,凝香见您被骑了上百圈,可心疼坏了,她拉着玲珑给您炖参汤去了。”

  朱祁钰揶揄道:“她是想让我吃饱喝足,好接着被骑吧。”

  “您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但不要说的这么直接嘛。后悔了吧小夫君,这女儿奴一当上,可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朱祁钰故作倔强状:“寡人甘之如饴,乐在其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林香玉回怼道:“夫君这话讲的就没有道理了,奴家天天被当马骑,怎么就不知鱼之乐了。”

  朱祁钰被怼得哑口无言,便践行老子的教诲,开始撸起袖子动手了。

  ……

  又数日过去。

  四月初九,广西思明府。

  徐有贞、王通麾下八万京军终于尽数集结完毕,全部驻扎在边境之上。

  中军大帐之中,两广的土官云集。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三不管地域的山寨首领。

  甚至于逆贼黄萧养,都出现在了中军大帐之中。

  之前朱祁钰派王翱出任两广总督,负责剿灭黄萧养。

  这位黄萧养伪称顺天王,曾带着三百余艘贼船,进攻广州府城,可以算是大海贼了。

  当时土木堡之变刚刚发生,朝廷也没心思去管。

  后来王翱任两广总督,却剿而不灭,反令黄萧养逐渐坐大。

  有相当多的文臣就是如此,让他们治理地方,多少还能有些政绩。但让他们打仗,就跟要他们的命一样。

  都到什么时候了,王翱还要玩寇自重,这已经触及到了朱祁钰的底线。所以王翱被调去了南京坐冷板凳,换愿意建功立业的徐有贞上来。

  徐有贞命人将两广境内大小势力的首领都请了来,并明确承诺绝不相害。不仅不相害,而且还会给众人一个建功立业的天大机遇。

  黄萧养也不想一辈子当海贼,大明国力强盛,只要较起真来,把自己剿灭那是轻轻松松的事情。所以在有徐有贞以皇帝信用作为保证的情况下,黄萧养虽然心中忐忑,但还是来了。

  徐有贞在离京前,就缠着朱祁钰,硬要来一封劝降黄萧养的亲笔手书。徐有贞要拿黄萧养当榜样,玩一个徙木立信。

  黄萧养都能被放过,那其他人就更不用担心被朝廷秋后算帐了。

  中军大帐里,徐有贞设了一方香案,将圣旨置于其上,对众人说道:“本官两广总督徐有贞,奉圣上旨意,全权处置两广一切军政事务,带兵收复安南。

  有圣旨在此,各位可以近前细观。圣旨中明确承诺,只要各位愿意军前效力,过往之罪行,本官有权宽免。

  若是各位立下军功,则朝廷不吝重赏。”

第541章 两广枭雄群起响应 周门三杰大收

  众人一一凑近,细看过圣旨。通过这道圣旨,至少有两件事情大家可以确认,第一,新任两广总督徐有贞确实有皇帝特别授权,可以处置两广一切军政事务,包括赦免罪犯、叛逆在内。

  第二,皇帝明确承诺,这次大军出动是为了收复安南。凡两广之民,只要实心为朝廷效力,以前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

  中军大帐,本来十分宽敞,但此时从帅案之前,直到帐篷门口,一百堆银币,码放的整整齐齐。

  众人第一次见到朝廷铸造的银币,更是头一次见到银子按堆记数,粗略估算估算,大概是以万两为一堆的。

  黄萧养已经安下心来,因为此次为自己作保的,是新任广东巡抚杨信民。

  正统朝,杨信民曾任广东布政使司左参议,清操绝俗、至诚爱民、兴利除弊、弹劾奸佞,广东百姓奉若神明。

  杨信民先后参劾两任广东按察使郭智、黄翰,以及按察使司佥事韦广。韦广反过来诬告,导致杨信民、韦广皆被逮至京师查问。

  这次离京之前,徐有贞狮子大开口,向皇帝举荐了杨信民做广东巡抚、甄完做广西巡抚。

  这一招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徐有贞之所以能将这么多逆贼和瑶民首领招过来,杨信民和甄完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当杨信民派出使臣传唤时,黄萧养欣然而往,还对手下留了句名言:“得杨公一言,死不恨矣。”

  等过不了两年,你举目四顾,周边所有草头王都比你实力强、家底厚,你就等着被兼并吧。

  这句话算是把在场众人绝杀了,本来还犹豫的人,也都下定了决心。

首节上一节312/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