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268节

  我这昆明湖,虽比不得杭州西湖,但每天或在观心亭坐上一坐,或在怜月居倚窗远眺,欣赏这山水相映,真是其乐无穷。

  若非身不由己,我倒真想做个自在闲王,每日与爱妃徜徉山水,却也不虚此生。”

  话虽说得如此委婉,但陈循瞬间就听懂了:“圣上所言极是,以前老臣每日案牌劳形,却是被功名利禄所累,早已失了初心。

  圣上权掌天下,却心性自然、雅量高致,老臣既感且佩。

  还请圣上允老臣致仕,老臣也回老家,学圣上亲近山水、陶冶情操,以了此余生。”

  朱祁钰点点头:“那寡人也就不强留爱卿了,该有的体面寡人都会给到,爱卿不用忧心。只是需要爱卿再留一月,先替寡人处理完兵变的善后事宜,然后再归乡不迟。”

  陈循闻言,连忙领命谢恩。

  君臣达成了共识,方才一起来到青云阁中。

  众人见礼完毕,朱祁钰依旧是歪在软榻上看风景。浅雪、素汐将手中提的食盒摆好,对众人笑道:

  “各位大学士今天早起,想来也没有好好吃早饭吧。我们亲手做了些点心,大家尝尝。”

  众人连忙再次谢恩,能尝到王妃的手艺,也是一种荣耀。更何况这点心确实色香味俱全,众人都连连赞叹王妃的心灵手巧。

  只是浅雪和素汐并没有离开的意思,而是上榻坐在了朱祁钰左右两边。

  朱祁钰对众人笑道:“寡人最近全身无力,大夏天的,却总觉得有些冷。所以需要王妃时时在旁服侍,你们多担待吧。”

  有些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却没人说破。

  再说,这说是小朝会,其实根本就算不得正经朝会,本质上更像是君臣之间召对,形式上更是历来便氛围轻松,礼仪粗忽。

  正经朝会,可没有大臣们在皇帝面前坐着喝凉茶吃点心的。

  朱祁钰不等众人再说什么,便率先问道:“陈阁老上书,奏请废黜皇太后、恭让皇帝、钱皇后、周皇后,各位爱卿怎么看?”

  朱祁钰本来是想与众人讨论讨论,但出人意料的是,所有人一面倒地赞同,竟然没人出言反对。

  朱祁钰有些懵了:合着如果我要废黜恭让皇帝的话,你们还真敢同意啊。

  无奈之下,朱祁钰继续问道:“信国公的奏本你们看了吧,文武百官都有何看法?”

  陈循回道:“还是有许多人认为太子无过,按照朝廷法度,不当废黜。而且皇太子乃是皇太后所立,是确定无疑的国本,一旦被废,恐怕会引发天下动荡。”

  朱祁钰点点头:“信国公上书所言,确实有欠妥当。不过按照朝廷法度,汤杰手握太祖颁赐的铁券,是确定无疑的世袭罔替,恭让皇帝当年也实在没有道理死活不让汤杰袭爵。

  内阁拟旨,正式给信国公汤杰恢复爵位吧。”

  众人闻言,相互观望了一眼。百官拿朝廷法度反对废黜太子,皇帝立即便拿朝廷法度为汤杰恢复信国公爵位,傻子都能明白皇帝的真实态度。

  再说谁当了皇帝会不想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呢,如今朝野上下,都知道皇帝早晚会改易太子,而且经过这场兵变,根本就挡不住了。

  众人都不约而同地抬头看了看两位王妃,想阻止皇帝改易太子,如今唯一的办法就皇帝的宠妃们发起内斗,把皇帝的儿子们都‘夭折’掉。

  但是京中流传的小道消息却是,皇帝十五名宠妃,有十二名先后怀了身孕。而那三名没怀孕的,纯粹就是因为暂时不想生育。

  皇帝的女人,不着急生孩子?这当真是古往今来都闻所未闻的怪事。

  这若是真的,那可就太吓人了:眼前这两位小王妃掌握着王府和内廷的权力,实际上形同皇后。

  但两位小王妃却不想着急生孩子,这就意味着两人压根就没有争宠夺嫡的意愿。

  朝野上下,还心向恭让皇帝的忠臣们彻底被搞无语了:皇帝的宠妃们都是这么一帮奇葩,什么时候才能内斗起来呢?

  要知道,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但是现在皇帝将自己后宫打造的密不透风、无懈可击,这可太搞人心态了。

  换了以前的皇帝,还可以重金收买其身边的宫人。现在好了,皇帝的灵玉宫中不许任何宫人进入。

  压根就没有宫人,那让大家收买谁去?

  去收买皇帝的宠妃们?别傻了!

  前天小王妃随便挥了挥手,就给了信国公汤杰百万家产。如此有钱任性,让大家拿什么收买去啊。

  没办法聊了,大臣们只能换话题。魏骥向朱祁钰问道:“敢问圣上,以后皇太后和恭让皇帝、皇太子将何处居住,日常起居又如何安置?”

  朱祁钰笑道:“皇太后幽居英华殿,任何人不得进出探视。

  恭让皇帝居于重华宫中修身养性,所有文武官员、藩王、勋贵、外戚,只要经过报备,皆可入重华宫朝觐。

  皇太子居慈庆宫,由内廷安排得力的人看护,正常读书习字。

  皇太后、恭让皇帝、皇太子的生活待遇不变,都按照朝廷制度加以优待。”

  众人闻言,也无话可说。

  朱祁钰又补充道:“宗人府改为大宗正院,岷王任大宗正,东吴郡王任左宗正,秦王任右宗正。

  七月初十,在奉天门召开诸亲会议。三位宗正主持会议,皇贵太妃、永嘉大长公主列席。

  太祖规定的诸亲参加,文武百官,其他勋贵外戚可在奉天门外旁听。”

  今天的小朝会,主要是朱祁钰向重臣们通报自己的决定,形势未明之前,重臣们都十分谨慎,轻易不发表意见。

  朱祁钰将最近的决定又跟所有人强调了一遍,便放众人离开了。

  送走众人,朱祁钰向两位小王妃问道:“我刚才和重臣们吹了半天,也不知道孙氏和大兄最近实际上过得怎么样啊,没有怠慢他们吧?”

  浅雪、素汐闻言,都露出了小狐狸般狡黠的笑容。

  朱祁钰只觉后背一冷:“我的两位亲娘娘嘞,您老人家没有给孙氏和大兄缺衣少食吧,若是做的太不体面,百官又要叽叽歪歪了。”

  浅雪笑道:“食物、衣服、药品什么都不缺。只是京中的天气越来越热,不像咱们灵玉宫里清泉碧湖无数,处处清爽宜人,所以本该给孙氏和恭让皇帝用冰的。

  只是之前兵变,死人太多。那些尸首放上两三天就全都臭了。所以郝义向奴家请示,想使用皇宫冰窖中储藏的冰块来保存尸体。

  奴家想着,那么多藩王、勋贵、文臣、武将的尸体,都放臭了也实在太不体面,便自作主张批准了郝义的请求。

  然后冰窖里就没有余冰供应给孙氏和恭让皇帝了。

  奴有罪,请夫君责罚。”

  朱祁钰苦笑道:“你俩可是真缺德,必须得罚你们。到窗边去,面对着昆明湖的方向,并排撅好,我要好好教育教育你们。”

  三日无话,转眼便到了七月初十。

  这日一早,京中还活着的显贵,几乎全部聚焦到了奉天门外。

  但所有人没料到的是,午门之外,已经成了临时刑场,密密麻麻跪满了犯人。其中为首的,正是武清侯石亨。

  熟悉皇帝行事风格的,立即都反应了过来:皇帝这是要当众行刑,震慑百官啊。而武清侯石亨,怕是免不了要被凌迟了。

  一边午门内诸亲会议,一边午门外凌迟逆臣,皇帝可真够狠的。

第471章 诸亲会议显贵聚齐 二圣并肩南面

  文武百官、藩王、勋贵、外戚们穿过午门、奉天门,陆陆续续来到奉天殿前的广场上。

  与往日不同,今天这一路上半个锦衣卫都看不到,

  门廊甬道、殿宇楼阁,里里外外都站满了披挂着全副甲胄的将士。

  秦、鲁、唐、淮、赵、庆、周、沈、肃、靖江十王,带着自家的宗亲子弟,率先来到了奉天广场。

  淮王朱祁铨是朱祁钰、朱祁镇的亲堂弟,又才只十八岁,城府不像其他亲王那样深。

  朱祁铨见今天的宫禁如此严密,便拉着秦王笑道:“王叔,今天弄这么大的阵仗,犯得着吗?不就是诸亲聚在一起,审审案子就可以回去了吗。”

  秦王一脸严肃地回道:“怎么可能如此简单,你别忘了,十天前就是在这片广场上,当场死掉了五位亲王。

  咱们小看皇帝,已经吃了一次大亏,还不长记性,还想吃第二次?

  你忘了吗,兵变那天,杀到最后,明明咱们这些藩王还有千余名护卫活下来了,结果天策卫冲进来,一刀一个,全给抹了脖子。

  我虽然见过不少杀戮场面,但像皇帝这么狠的,还真是头一次见。

  整个京城中的叛军,加起来快有三万,皇帝调了六七万亲军进来,一股脑全给杀了,一个活口没留。

  哦,不对,留了一个,就是午门外面跪着的石亨,看这架式是要被当众凌迟了。

  大家都长点心吧,王叔劝你们一句,今天别和皇帝抬杠,不然皇帝一言不合,还得接着大开杀戒。”

  朱祁铨闻言,心有余悸地点点头。自己的护卫们是怎样被天策卫那帮恶魔割喉的,到现在还历历在目,都做了好几晚噩梦了。

  奉天殿的台阶上,放了两把龙椅。

  台阶下,是数张桌案拼成的一条巨大长桌,上面摆满了果品茶点。

  众人过去细看,每个人的位置都标记了出来。

  最北面,也是离龙椅最近的一侧,三个位置,中间是大宗正岷王,左边是东吴郡王,右边是秦王。

  左边一长排,分别是宣懿皇贵太妃、永嘉大长公主,含山大长公主,魏国公徐承宗、前任魏国公的夫人沐氏、信国公汤杰、武定侯郭昌、平恩侯胡安、泰安伯吴忠、常德公主驸马薛桓。

  右边一长排,分别是两位齐王妃、赵、鲁、蜀、周、唐、沈、肃、庆、淮、西吴、靖江,一共是十二位亲王、顶级郡王家的代表。

  众人倒不着急就坐,因为从上面的两张龙椅看,恐怕今天皇帝和恭让皇帝都会到场,这倒是令人始料未及的。

  所有人都以为皇帝今天不会来呢。

  于是众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流想法。

  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岷、蜀、东吴、西吴四王也带着子侄们赶到了,同行的还有吴太妃、永嘉大长公主、含山大长公主。

  至此藩王们都到齐了,一共二十五位亲王、顶级郡王,兵变死了七个,重伤卧床三个,今天来了十五个参加诸亲会议。

  外戚三个人:胡安、吴忠、薛桓。

  太祖指定列入皇亲的五家勋贵:曹国公李璇远在甘肃,无法参加。黔国公家小国公沐琮才一岁,还在接来京师的路上,朱祁钰指定沐琮的亲姑姑、故魏国公徐显宗之妻沐氏代其参加。

  再加上魏国公徐承宗、信国公汤杰、武定侯郭昌,一共是四个人。

  在诸亲的长桌左右两边,各有一张小桌,每桌三个座位。

  左边是内阁学士徐有贞、黄溥、何宜,负责拟定诏旨。

  右边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主官:王文、魏骥、萧维祯。

  兵变已经结束,徐有贞、黄溥已经被召回了京师。

  长桌再往南侧,摆着一排排的座椅,供给其余列席旁听的文武官员、郡王、勋贵、外戚。

  今天要确定一系列大事,所以场面十分郑重。

  在京所有够资格参加的,基本全来了。

  随着百官、勋贵、外戚们陆续到齐,奉天广场变得极为热闹起来。

  也没人管礼仪,因为礼部死得就剩下陈循一个光杆尚书了。

  又过了半个时辰,在上千英武锐士的护卫下,一辆辇车缓缓地驶入了奉天广场。

  经过了一次火灾、一次兵变,三大殿周边的宫墙多有损毁,内官监借机给开了个大门儿,辇车就这样直接驶进了广场。

  场上所有人这才依次序站好,准备朝拜皇帝。

  但左等右等,也不见皇帝下来。

  原来朱祁钰这次带了浅雪、素汐、凝香三个人来,林香玉留在了齐王府看家。

  朱祁钰很谨慎,生怕自己家被人偷了,到时来个乐极生悲就有意思了,所以特地留下了林香玉这位能指挥动营州卫的宠妃看家。

  一路上,朱祁钰和宠妃们玩车摇游戏玩的不亦乐乎,直到马车停下,四人才惊觉已经到了。

首节上一节268/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