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266节

  鲁世子正感叹着,就见一位穿着六品官服,满脸稚气的年轻小后生朝自己一行人迎了过来。

  众人都皱起了眉头,这齐王府的人都好奇怪啊。

  只见那年轻人近前跪拜行礼:“微臣中书舍人、翰林侍讲王献,见过鲁王殿下,见过世子,见过各位郡王殿下,见过小公爷。”

  其他人还好,汤杰被这一声小公爷叫得不好意思了。

  鲁王连忙上前扶起:“我知道你,二甲第一名,今科最年轻的进士,魏国公的女婿,少年英杰,前途无量啊。”

  王献回道:“承殿下谬赞,微臣愧不敢当。”

  鲁王还欲拉着王献详谈,毕竟这样的年轻人,明显深受皇帝赏识,早晚是要飞黄腾达的,多套套近乎总是没有错的。

  不想此时身后却传来整齐的呼喊声,众人回头,却见上百名工匠,用一辆特制的牛车运载着一方巨石缓缓朝正门移动。

  鲁王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王献笑道:“回禀殿下,这是恭让皇帝为了拉拢太后宫中的总管太监高平,令其参与兵变谋反,而送给他的一方和田玉雕屏风。

  此为赃物,高平不敢接受,将其转而献给了我们王妃,并举发恭让皇帝反状。

  王妃因其首告有功,已赦免其罪。

  我们王妃不喜欢金银,就只喜欢玉器、琉璃和瓷器。

  这件宝物昨晚已经运到了府外,今天一早这不是要送进灵玉宫中,放在王妃碧玉床前做屏风嘛。”

  王献这段话信息量很大,而且这些内容,尤其是恭让皇帝谋反之语,若无王妃授意,王献是绝对不敢自己信口胡说的。

  鲁王点点头,心中明白,王妃这是借机敲打自己呢。

  见面之前,先来个下马威看看。

  于是鲁王又客客气气跟王献寒喧几句,方才带着众人进入甘泉营,一路来到青云阁中。

  走上三楼,果然皇帝不在,软榻上并排坐着两个冰雪俏佳人。

  众人只略扫了一眼,就在心中暗暗齐呼难得,眼前的女子,单拿出一个来,都是国色天香的绝世尤物,最难得是两个女子长得还一模一样。

  甚至连衣服首饰都没有任何区别,唯一不同的,就是一人手腕间是一只红玉镯,另一人戴的则是一只碧玉镯。

  这对玉镯光彩夺目,一看就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可见皇帝对两位小王妃是何等宠爱。

  但是一对俏佳人,就像两座冰山似的,一动不动,完全没有要起身见礼的意思。

  鲁王只得咬咬牙,带着众人跪下磕头行礼。

  待行完礼,众人耳中方才传来了冷冷清清的声音:“都免礼吧,赐座。”

  待众人就座,浅雪开门见山地问道:“陛下要召开诸亲会议,确定太后的罪状,还要决定对这次涉及谋反的皇亲国戚的处置。

  今天陛下请鲁王殿下来,是想知道鲁王殿下如何看待这些事情?”

  鲁王闻言皱皱眉,这两位王妃可真不客气,连叔祖都不叫,就这样鲁王殿下鲁王殿下地胡乱称呼。

  但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鲁王也不怪这些王妃,若这次兵变赢的是恭让皇帝一方,那大家作为胜利者,对待这些宠妃的态度只会恶劣百倍。

  都造反了,还失败了,那还不许别人使脸色,那是没有道理的。

  于是鲁王硬着头皮回道:“若皇太后罪证属实,臣等同意废黜皇太后。”

  浅雪点点头:“那就这样吧,七月初十,正式召开诸亲会议,当天先议定太后与孙家之事。”

  说罢,浅雪端起了茶杯,示意送客。

  鲁王等人都懵了:大家东跑西颠好几十里,说这么一句话就完事了?

  鲁王只好放下老脸,低眉顺眼地问道:“敢问娘娘,参加完诸亲会议,我们是否就可以回封地去了?”

  “回封地去?”

  浅雪脸上涌现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好奇地反问道。

  鲁王吓一跳:“我们不能返回封地?”

  “你们都造反了,还要回封地去?世上怎么会有如此美事?那大家不用做别的了,天天造反好了,反正失败了什么后果都没有,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可以回封地去了。”

  鲁王连忙辩解道:“娘娘,臣并没有参与谋反,臣的护卫也并没有交与石亨,随着大军作乱。臣等是按朝廷的要求,去奉天门参加赐宴的。”

  浅雪点点头:“造反的藩王这么多,陛下伤心欲绝。本来身体刚好了一些,这下又被气的卧床不起了。

  痛定思痛,陛下决定进行宗藩改革。首先,被诛杀的七位亲王,肯定要废藩除国。其次,活下来的诸王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需要诛杀。

  除此之外,稍微情有可原者,要安置中都凤阳,集中居住。每家亲王,只允许派世子回封国镇守,余者都要留在中都。

  而且从现在起,亲王嫡长子封世子,将来继承亲王爵位。亲王正妃、次妃所生的其他儿子,封郡王。亲王妾室所生之子,不再封郡王。

  郡王嫡长子封世子,将来继承郡王爵位。郡王正妃、次妃所生其他儿子,封镇国将军。郡王妾室所生之子,不再封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之下的爵位废除,其子弟编入民籍,自食其力。”

  众人闻言,呆愣在了原地,皇帝这是疯了吗?

  鲁王惊诧地问道:“陛下为何会有如此心意?”

  浅雪解释道:“宗室越来越多,在封国无法无天,祸害百姓,长此以往,大明受不了的。

  陛下是一片公心,将来陛下的儿子们也会遵守同样的宗藩条例。

  鲁王您也知道,陛下本可以不用如此麻烦。三天前的兵变中,本来藩王们一个都活不了的,是陛下顾念亲亲之谊,动了恻隐之心。

  难道鲁王没听说过宣庙与汉王府的旧事吗?

  见好就收吧,莫要逼着陛下翻脸无情。”

  鲁王又问道:“敢问娘娘,还会有哪些宗藩改革?”

  浅雪毫不犹豫地回道:“还有移藩,对于塞王,给予优先,归还护卫。鲁王若肯移镇边疆,今天就可以走,而且待遇优厚,绝对超出您的想象。”

  鲁王摇摇头:“臣难离故土,可不可以移到近一些的地方?也不用什么优厚的待遇,只要一家能平安度日就行。”

  浅雪回道:“曲阜乃衍圣公所在,这些孔家人不思造福百姓,一味穷奢极欲、侵害地方,陛下已经恨透了他们,早就想派贤王前去镇守了。”

  鲁王点点头:“可以,臣愿意移藩曲阜。”

  做出这个决定一点都不难,鲁王好奇眼前的王妃是不是糊涂了,她把藩王的封地记混了?还是压根就分不清哪里是哪里?

  兖州和曲阜相距也就三十里,而且兖州经常发洪水,去年就遭了大灾。鲁王巴不得往西边的曲阜移一移呢。

第468章 重重拿起轻轻放下 首倡劝进汤杰

  诡异的一幕出现了,鲁王生怕眼前的傻王妃反应过来,连忙补充道:“臣愿将鲁王府原来的土地田产交给王妃处置,只要王妃在曲阜另外给些田地,能让臣等勉强度日即可。”

  浅雪摇摇头:“原来的田产,鲁王自己留着吧。反正兖州和曲阜离的也不远,管理着也方便。”

  鲁王闻言纳罕,原来这位王妃心里什么都明白啊。只是王妃不收自己点礼物,自己心里不踏实啊。

  于是鲁王抬头望去,只见两位小王妃正看向窗外。鲁王也循着王妃的目光看去,就见窗外的万寿山、昆明湖相映成趣,满湖的荷,渲染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就在鲁王收回目光之时,忽然注意到了青云阁的窗户。这些窗户可不是纸糊的,却是全部由整块的碧色琉璃镶嵌而成,这些琉璃可不是一般二般的珍贵。

  鲁王福至心灵,全都想通了,在甘泉门外时王献就提点过,王妃们只爱玉石、琉璃、瓷器。

  知道王妃的喜好,那就好办了,鲁王连忙笑道:“青州府颜神镇盛产瓷器和琉璃,青州本是齐王的封地,只是以前的齐王被废,无人管理青州,臣便在青州置了些产业,颜神镇西冶街上生产瓷器和琉璃的数座大炉大厂,都为鲁府所有。

  如今青州有主,臣愿将其归还给齐府,还请王妃笑纳。”

  浅雪果然露出了难得的笑容:“长者赐,不敢辞。叔祖惠赠,侄孙媳就代陛下愧领了。”

  鲁王闻言,大大地松了口气。这叫什么事啊,自己哭着喊着把家产往外送,结果能把东西送出去,反而还得暗自庆幸。

  不料只听浅雪继续笑道:“虽说青州属于齐王府封地所在,但侄孙媳也不敢白要叔祖的产业。

  这样吧,衍圣公府在曲阜的土地,三年之内,划一半给鲁府,而且许鲁府自行管业。”

  鲁王闻言,吓一大跳:“衍圣公府在曲阜一半的土地?那是孔家的啊,怎么可以划给鲁府?”

  浅雪纠正道:“叔祖错了,那些土地是朱家的,而不是孔家的。陛下说了,世修降表的家族,没必要拥有这么多土地。

  十顷薄田,已经是陛下最大的仁慈了。”

  鲁王连连咋舌,皇帝疯了,连衍圣公家都要动,看这架式,也是要抄家灭门啊。

  “可是衍圣公乃是圣人嫡脉,陛下还应慎重啊。”

  浅雪笑道:“陛下说了,孔府那些人都是杂,南孔才是嫡脉。鸠占鹊巢也就罢了,还世修降表,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听到这话,鲁王吓得差点坐地上去,这不是在影射孙氏和恭让皇帝吗,孙氏混淆嫡脉、鸠占鹊巢也就算了,恭让皇帝还搞出了土木堡之变,叫门天子丧师辱国,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合着皇帝还想杀了孙氏和恭让皇帝?

  鲁王看了浅雪一眼,浅雪回以肯定的眼神。

  确认过眼神,看来自己没有理解歪,鲁王顾不得仪态,拿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浅雪又看向汤杰:“小公爷,您的奏请,陛下已经知道了。陛下很想将爵位还给您,只是恭让皇帝之前已经明确下旨,您信国公府爵位隔了四十多年没袭,应该予以废除。

  所以您也得理解陛下,本来兄弟两人为了皇位,关系闹得这样僵硬。

  若是陛下再跳出来,公然反对恭让皇帝明确作出的批复,天下人会怎么想?

  不过信国公府也没犯错,也没被削爵,又有铁券在手,按说是应该世袭罔替的。

  要不过几年,等风头过了我们再议吧。”

  汤杰也不傻,王献用了小公爷的称呼,王妃也用了小公爷的称呼,这就意味着有戏,就看自己怎么表现了。

  昨天汤杰一夜没睡,忽然福至心灵,硬生生就想通了:古往今来,大功有三:一曰开创之功,二曰从龙之功,三曰劝进之功。

  开创之功,就是开国勋贵、靖难勋贵那样跟着打天下的功劳。

  从龙之功,就是像自家高祖汤和那样,从最一开始就跟着太祖皇帝打天下。

  自己高祖开国之功与从龙之功,兼而有之,结果正统皇帝不认了,景泰皇帝在想认与不想认之间。

  祖宗靠不住,就只能靠自己了。眼下想立开创之功和从龙之功,已经晚了,肯定没戏。

  但貌似还没有人公开劝进过,这个大功劳别人竟然不抢,那自己何不做那首倡忠臣。

  天赐不取,反受其咎。

  于是天刚蒙蒙亮,汤杰便从床上爬起了,拟定了一封饱含深情的奏本。

  如今见王妃娘娘发问,汤杰连忙高举奏本、跪在地上,朗声回道:“启禀娘娘,微臣有要事上奏。

  恭让皇帝与皇太后逆天而行,发动兵变,意图弑君,臣以为其罪在不赦。

  应废黜皇太后、恭让皇帝、钱皇后、周皇后。

  皇太后大罪有七,又加之谋逆,因此其所立之皇太子不合法度,同样应该废黜。

  圣上自有嫡长子,宜当立为太子,以正国本,以安万民之心。”

  素汐闻言,接过奏本,与浅雪一起细看了一遍,然后两人对视一眼,便有了计较。

  浅雪笑道:“太子无过,岂能无故被废。圣上嫡长子无功于国,又岂能擅受天命。

  此事断不可行,不过信国公说的其他事情,倒可讨论,不如就将信国公的奏本下廷议,由文武百官与皇家诸亲共议吧。”

  汤杰闻言,连忙谢恩,心中却不禁感叹:圣人不余欺也,这劝进之功,果然出人意料的好用。以前怎么苦求都得不回的爵位,只要首倡劝进,爵位立即就回来了。

  汤杰正神游物外,只听浅雪继续说道:“成国公朱仪带头谋反,已经身死族灭。信国公若不嫌弃,我便将成国公府赐给你,作为信国公府,如何?

首节上一节266/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