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258节

  “啊?”

  石亨与刘聚在原地愣了半晌,直到钟声敲完,刘聚挥手狠狠拍了拍自己的脸:“天呐,我若是没数错,钟声敲了九九八十一下。”

  石亨也懵了:“皇帝的丧钟才会敲八十一下,你确定没数错?”

  旁边一位副将插言道:“侯爷,末将也数了,确实是八十一下。”

  石亨还是不信:“皇帝驾崩了?怎么可能呢?”

  与此同时,南宫之中,朱祁镇已经听完了曹吉祥、刘永诚、任礼的简短汇报。

  朱祁镇好奇地问陈祥:“这个钟声敲了多少下?”

  陈祥一头雾水地回道:“皇爷,是八十一下。”

  朱祁镇怒斥道:“是谁如此胡闹,皇帝的丧钟,岂是可以瞎敲的。公然诅咒皇帝,是要诛九族的。”

  陈祥硬着头皮回道:“虽是胡闹,但如此一来,皇帝一派人心大乱,我方士气大盛。

  那些左右摇摆的藩王、勋贵、文臣、武将,也会因此站在皇爷一方。

  机不可失,皇爷应该速速前往奉天门,召见藩王和百官,正式完成复辟。其余的事情,待一切尘埃落定,再慢慢清算不迟。”

  曹吉祥、刘永诚等人也连声附议。

  朱祁镇点点头:“卿等所言有理,成大事不拘小节,待朕复辟之后,卿等皆重重有赏。”

  众人齐声欢呼谢恩,然后前呼后拥,保卫着朱祁镇前往奉天门。

  不到两刻钟,朱祁镇就出现在了奉天殿的台基上。

  奉天殿被烧干净了,但汉白玉石砌成的台基还在。孙太后已经先一步到达,母子二人见面,顿觉分外辛酸,不禁相拥泣涕难止。

第457章 藩王勋贵争先效忠 恭让皇帝完成

  孙太后向朱祁镇诉说着满腹委屈,期间辛酸愤恨,自不必提。

  与此同时,两万朵颜卫骑兵死死堵住了京城东面的朝阳门和东直门。

  一万神机营将士则占据了北城的安定门。但神机营并不急于向皇城发起进攻,而是封锁安定门,隔绝消息,并登上城墙固守待命。

  朱祁钰特别吩咐过,得等恭让皇帝当众完成复辟仪式,证据确凿,无从狡辩之时,大军才会发起反攻。

  虽然宫中敲响了丧钟,整个北京城都听到了,但神机营却不为所动。

  城中的勋贵就没有如此淡定了,先是外面一群人满大街高喊上皇复辟了,大家本来就听得心惊胆战、满腹狐疑了。

  紧接着,皇宫中又敲响了丧钟,这下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莫非皇帝真的死了?是病得太重,回天乏术?还是出现了宫廷政变,皇帝被算计了?

  这下,所有家族都得立即做出选择了:要么呆在家里不动,虽然稳妥,但也错失了从龙之功。

  要么出去锦上添,迎奉太上皇帝复辟。

  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做皇帝的忠臣,去制止这场动乱。

  当然了,这个选择,没有任何勋贵感兴趣。

  从勋贵的角度看:要么,皇帝真的已经死了,那还当屁的忠臣啊。要么,皇帝没死。但皇帝没死,却任由局面闹到如此不堪的程度,显然是已经对京城失去控制了。

  不管哪种情况吧,明显太上皇帝已经占了上风。

  于是乎,亲近太上皇帝的勋贵们纷纷带着精锐家丁出动了。

  朱祁钰在将石亨、孙镗、刘永诚率领的五千京军从南京调回北京的同时,也以商讨南京京营改革方案为由,命在南京的勋贵一同进京述职。

  所以在南京的那些勋贵也都回来了。

  前往紫禁城迎上皇复辟的勋贵有:成国公朱仪、丰城侯李贤、成安侯郭晟、武安侯郑宏、泰宁侯陈泾,恭顺侯吴瑾、广义伯吴琮、广宁伯刘安、忻城伯赵荣、建平伯高远、武进伯朱瑛等等一大批人。

  另外还有驸马都尉焦敬,以及会昌侯家的孙继宗兄弟。

  本来孙家人都是被软禁家中的,但是其他勋贵将孙家人解救出来,大家率领着家丁一起冲向皇宫。

  还有效忠于朱祁镇的大臣们,也纷纷动身前往紫禁城。

  勋贵们在路上遇到这些大臣,都自发地率家丁保护着他们一起前行。

  却说孙镗、毛忠率领三千京营精锐,包围了十王府、诸王馆、会同北馆。

  所有藩王都同意去奉天门参加朝会,而且态度出奇的一致,纷纷交出护卫,归孙镗统一调遣。

  孙镗却觉察出不对来了:藩王的态度不应该是如此一致的啊。

  于是孙镗又将藩王们默默数了一遍,然后才搞明白:岷王、蜀王、东吴郡王、西吴郡王不在。

  孙镗向襄王询问这几人的去向。

  襄王见上皇复辟有望,心中畅快,乐呵呵地朝孙镗笑道:“岷王、东吴郡王在京中另有府邸,都是朱祁钰那个孽子赐予的。

  蜀王住到岷王家去了,西吴郡王住到东吴郡王家去了,他们之间关系更近,这也很正常。

  不用管他们了,你把他们叫去,他们也只会说些太上皇不爱听的话。

  到时候你又不能打他们,又不能骂他们,何苦呢,随他们去吧。

  岷王叔可是太祖皇帝唯一在世的儿子,若是被你气出个好歹来,就等死吧。”

  孙镗闻言,也不再纠结那少数几位藩王,而是派毛忠护送藩王们去奉天门,自己则率三千京营加五千藩王护卫,回去支援石亨。

  如此一来,石亨麾下,负责包围老齐王府的军队,达到了两万人。而根据石亨等人掌握的情报,老齐王府中只有八千亲卫。

  石亨、孙镗、刘聚六目相对,喜悦之色,溢于言表。

  这下终于尘埃落定了,二万对八千,优势在我。

  只等太上皇帝复辟之后,诏书一下,八千亲卫必然不战而降,京师也可传檄而定。

  那荒诞不经的景泰皇帝,终于结束了对大明的统治。

  刘聚适时地开口问道:“侯爷,离咱们不远处就是中府草场,咱们要不要派将士去搬些干草过来?”

  石亨随口问道:“搬干草做什么?”

  刘聚却缄口不言,笑而不语。

  石亨顿时反应了过来:“哦哦,对对,去抱些干草堆在王府四周墙壁下,给我们的马吃。

  好好好,调几千人过去,能抱多少干草就抱多少干草,多多益善。一大清早就四处奔波,咱们的马儿早就饿坏了。”

  于是,数千京营将士正事不干,全都在齐王府与中府草场之间,来来回回搬运草料。

  却说十王府离东安门也就半里地,离奉天门一里半。

  藩王们很快就到了。

  由于今天本来就要在奉天门宴请藩王,所以礼部的大小官员要筹备宴会,也都早早赶到了。

  再加上迅速赶到的部分勋贵、大臣。

  朱祁镇决定不等了,迟则生变。早一点正式复辟,就能早一点传檄而定京师。

  至于流程和仪式,等尘埃落定之后,再慢慢搞就是了。

  于是朱祁镇扶着孙太后,站在奉天殿的台基上,对阶下众人宣布道:“各位叔伯兄弟、各位爱卿,皇太后有懿旨。”

  所有亲王、勋贵、文武官员,立即非常识趣地跪下了:“臣等谨奉皇太后懿旨。”

  孙太后对众人说道:“皇帝病重,托恭让皇帝代为理政。恭让皇帝本意,只是暂为代理,无奈皇帝病情愈发沉重,以至荒政百出,不可理喻。

  更有妖妃惑主,趁皇帝病重之机,操控权柄,意在祸乱天下。

  本宫为大明万民计,为宗庙社稷计,决意复立祁镇为皇帝,统摄国政,以安天下。

  卿等以为如何?”

  众人闻言,皆伏地高呼:“皇太后圣明,臣等谨奉皇太后懿旨。”

  孙太后满意地点点头,转而看向礼部尚书俞士悦和邹干:“两位爱卿谁来拟旨?”

  俞士悦和邹干相互对视一眼,然后邹干站了出来:“微臣愿为皇太后效犬马之劳。”

  孙太后点点头。

  由于邹干早在心中打好了腹稿,如今得了皇太后指示,当即开始书写,可谓是挥笔立就。

  孙太后与朱祁镇看过之后,确认没有问题,兴安当着众人的面,加盖玉玺。

  然后兴安宣读了一遍,所有人听完之后,三跪九叩,正式朝拜新任皇帝。

  如此一来,复辟仪式就算初步完成了。

  孙太后与朱祁镇待在原地,等着其他勋贵、官员陆陆续续赶来。

  与此同时,老齐王府大门外,石亨、孙镗、刘聚三人正高兴呢,遂安伯陈韶带着一百余名家丁从金鱼胡同穿出来,直奔东安门。

  但是遂安伯陈韶刚巧在路口往老齐王府方向一瞅,见那里围满了全副武装的将士,不禁好奇地凑了上来。

  在见到石亨,听说众人是在包围皇帝时,遂安伯陈韶不禁大惊:“哎呀,错了,错了,一大清早,皇帝的亲卫就从老王府转移去了奉天都司。

  你们傻乎乎地围在这里做什么?”

  石亨闻言,脸色大变:“遂安伯,这话可不能瞎说,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陈韶忙道:“这有什么可瞎说的,干面胡同西头是我们家,东头是武家侯府和奉天都司衙门。

  好几千亲卫从干面胡同穿过去,我能不知道吗。

  就是外面街市上有人喊上皇复辟了,然后过了不到一刻,亲卫们便开始向奉天都司转移了。”

  石亨、孙镗、刘聚心里都咯噔一下,这下坏了,大家得意洋洋地围着老王府,还以为瓮中捉鳖了呢。

  难怪王府内一直没有动静,原来早都跑没了啊。

  石亨回过神来,一声令下,命一千精兵冲入了王府。

  不多时副将便出来禀报,王府中一个人都没有,全跑了。

  石亨吓得差点跌坐到地上,怕什么来什么,这下坏了,麻烦大了。

第458章 恭让传檄京师难定 石亨受挫反攻

  摆在石亨面前,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如果不去追,皇帝瞅准时机,逃出城去,那就有可能扭转乾坤了。

  如果去追,自己的部下们就全都知道王府白围了,弄不好直接军心大乱。

  本来这一万五千京营,就有大部分是被裹挟的。

  好在绝大部分将官都心向太上皇帝,本着法不责众的心态,既然复辟的声音大占上风,那大家也就跟着将错就错了。

  但如果势头扭转,皇帝占了上风,那这些人立时便会作鸟兽散。

  造反就是这样,最关键的就是兵贵神速,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但如果没能一鼓作气取得胜利,那这一锤子买卖就算做到头了。

  这些京营将士弄不好还会反过来替皇帝捉拿作乱奸佞。

  遂安伯陈韶见石亨犯了如此愚蠢的错误,也顾不得其他,立即便带着家丁顺着来时的路,没命地往家里跑。

首节上一节258/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