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210节

第389章 朱祁钰稳坐钓鱼台 周皇后策划大

  朱祁钰悠哉悠哉地吃过午饭,便又要搂着宠妃们睡觉。

  林香玉好奇地问道:“夫君今天不出去理政了?”

  朱祁钰摇摇头:“不出去了,歇三天。大后天再继续接见新科进士,今天下午咱们去钓鱼。”

  “恭让皇帝、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全都重病,城里怕是已经炸开锅了,夫君真不用去把控一下朝局动向?”

  朱祁钰满不在乎地笑道:“这还需要出去看吗,我就躺在床上都能知道,文武百官早就骂翻天了。指责我的奏本,此时已经如雪一般飘进了凤阁,就等着给我一个下马威呢。”

  “那怎么办?”

  “凉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去吧,我也不在乎。弄不好啊,还有会一大批新科进士被人利用,涉入其中。

  我们在家里玩上三天,足够这次事件充分发酵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咱就作为一个旁观者,慢慢看吧。”

  ……

  朱祁钰稳坐钓鱼台的同时,北京城中却已经炸开了锅。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恭让皇帝一家重病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东厂、锦衣卫、顺天府、五城兵马司全部按兵不动,对坊间传言没有任何干预。

  文武百官尽皆鼓舞而动,大展文才,写出了一道道引经据典、指桑骂槐的奏本。

  大部分官员倒也未必有多么热爱恭让皇帝,只不过‘文人风骨’作祟而已。

  再说法不责众,反正又不用承担后果。

  皇帝倒是敢把内廷宫人集体杖毙,但是文武百官数百号人上书,皇帝还敢把大家都打死不成?

  宫人属于奴隶,大臣可不是。

  上书的大臣里,礼部的人最多,六科次之,翰林院再次之。

  因为王文的强势,都察院上书的人反而是最少的。

  礼部右侍郎邹干,是这次集体上书运动的领袖。

  邹干之前是兵部郎中,极受兵部尚书于谦器重。

  只是好景不长,于谦被调往南京,而邹干则被明升暗降,去礼部做了侍郎。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胡都是礼部尚书。在此期间,礼部在立后、移宫等问题上多次触怒皇帝,皇帝对礼部的厌弃几乎就是不加掩饰的。

  所以现在大家终于抓到了皇帝的‘切实把柄’,礼部众人是跳的最欢的。

  而新科进士之中,已经有六人先后上书,对当今天子进行讽谏。

  林孔滋、欧阳熙、俞钦、郑、阳显嘉、胡炼,这是太子重病后,第二天便上书的六位新科进士。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数恐怕还会继续增加。

  外朝的大臣们只是上上奏本,阴阳怪气地嘲讽一番。

  内廷的斗争,可就激烈的多了。

  首先,是金英、兴安、陈祥等人,重新抖了起来。

  阮浪、陈勉等大太监也纷纷向金英、兴安靠拢。

  在王振刚死那段时间,金英是内廷头号大太监,兴安是内廷第二号大太监。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说内廷的诸多大太监本就不服王诚、舒良、王勤、张永这四个毛头小太监。

  如今有了机会,肯定要试探试探皇帝的底线。

  反正皇帝也不可能将数名大太监集体杖毙。

  女人们的诉求,那就更多了。

  钱皇后希望能让自己重掌后宫,万宸妃支持钱皇后重掌后宫。

  周皇后希望将坤宁宫的太监宫女全部杖毙,并将恭让皇帝所有嫔妃统统迁入南宫。

  孙太后则希望解除自己的禁足,重掌内廷大权。

  恭让皇帝的寝宫之中,孙太后、钱皇后、周皇后、万宸妃坐在一起,各自打着机锋。

  只听周皇后率先向孙太后请示:“母后,儿臣以为,还是陛下身边侍候的人太少,又都不贴心,才给了宵小之辈可乘之机。

  与其靠着那些着三不着两的太监宫女,不如将姐妹们全部迁入南宫,一来姐妹们知根知底,可以就近照顾陛下;二来,姐妹们也可以齐心协力,共同监察着宫女太监。”

  孙太后自然知道周皇后安的什么心,所以并不肯轻易表态,只是扭头看向钱皇后,询问其意见。

  钱皇后对此有些不理解,首先将嫔妃们全部迁入南宫,钱皇后肯定是乐意的。因为这样一来,自己便管着恭让皇帝的全部后宫,周皇后远在坤宁宫,从此鞭长莫及。

  其次,不好的一面,就是周皇后和皇太子的独立性从此大大增强,便很难再被别人动手脚了。

  钱皇后犹豫了半晌,方才回道:“还是由母后决断吧,儿臣只管听命就是。”

  这里没有万宸妃说话的份,便也没人再问她了。

  孙太后也有些迟疑,这时候周皇后却补充道:“母后,等将姐妹们全部迁入南宫,工匠们方好入驻。

  母后现在居住的英华殿实在太窄小了,原来的仁寿宫区域只烧毁了一小部分。

  儿臣以为不如在原来的仁寿宫基础上,为母后重建一座寝宫。那里离南宫也近,离内阁也近,远比英华殿方便多了。”

  听到这话,孙太后再也不犹豫了。英华殿位于紫禁城最西北角上,又窄又小,傻子才想住在那里呢。

  而位于乾清宫东侧的仁寿宫,倒还真是个好地方。以后再来南宫,也方便多了。

  见孙太后点头同意,周皇后继续说道:“南宫的宫人们固然要全部换掉,儿臣宫中的宫人,肩负照顾皇太子的重担,也需要得力之人才行。

  如今皇太子重病,跟这些宫人的玩忽职守脱不了干系。儿臣希望能将这些宫人全部换掉,再重选一批。”

  孙太后闻言,连连点头:“不仅坤宁宫的宫人要全部换掉,就连我宫里那些人,也要清理一遍。不然到时候咱们一家人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宫女好说,从宫外重选一批就是了。只是眼下需要这么多太监,从哪里来呢。

  已经入宫的,很可能已经被人收买过了,靠不住。

  从宫外招收吧,皇帝之前又下了明旨,不得再随意阉割净身。所以我们报上去,皇帝未必会批准的。”

  孙太后笑道:“之前宁阳侯在东南平定民变时,进献了一百余名小太监。靖远伯在平定苗乱时,同样进献了一百余人。

  两批小太监,加在一起,大概有三百人。

  我记得这些人绝大部分都被安置在了惜薪司和钟鼓司。

  在惜薪司、钟鼓司当差,那都属于虐待了。这些小太监不会感恩于皇帝的。

  所以咱们不如将他们全部要过来,接近三百人,整好够咱们用了。”

  周皇后连忙奉承道:“还是母后圣明,儿臣怎么就没想到呢。那儿臣现在就写奏本,报请皇帝批准?”

  孙太后笑道:“你转述,让金英以司礼监秉笔的名义上奏吧。”

第390章 景泰皇帝妥协示弱 商辂彭时高升

  四个女人一台戏。

  恭让皇帝这里有一出大戏,景泰皇帝那里也有一出大戏。

  第二天一早,金英拟定的奏本,便随着上百份其他奏本,一起送入了凤阁。

  金英这封奏本放在最上面,大家一眼就能看到。

  徐正先拿起来扫了一眼,便递给了黄鉴。黄鉴同样扫了一眼,便递给了王越。

  王越、余子俊、高瑶、王献、盛、马文升全都急吼吼都跑来当值了。

  六人急于为皇帝‘鞠躬尽瘁’倒是其次,主要是再待在京城里,便会没完没了地被别人劝着写奏本,真是不堪其扰。

  其他人随大流也就算了,王越六人不会傻到放弃肉眼可见的光明前途,去跟着别人一起发疯。

  而且大家在齐王府可以白吃、白喝、白住。还有丫环仆役侍候,不用一分俸禄,就可以品尝到全国各地的名菜佳肴,又何乐而不为呢。

  金英的奏本传来传去,最终传到了何宜手中。何宜扫了一眼,便开始连连摇头。

  高瑶见状,好奇地问道:“行义兄,这其中有什么玄机吗?”

  何宜笑道:“大有玄机,只是很多东西不能明讲,得你们自己去领悟。看破不说破,才是官场生存之正道。

  不过圣上的帝王心术,比你们想象中要高明的多的多了。你们要对圣上充满信心才对。”

  高瑶闻言,连连点头,又拿起金英的奏本细看起来。

  高瑶左看右看,就只从奏本中看出两个字:吃人。

  人家苗人本来好好的,被你靖远伯阉割掉,弄进宫里来,过着非人的生活。

  这也就算了,毕竟苗人到底也还是异族。

  那人家东南的老百姓招谁惹谁了,只是因为实在过不下去,聚众反抗了一下,也被宁阳侯阉割掉,当成了献给皇帝的礼物。

  惜薪司、钟鼓司,这一听就不是好地方。

  在恭让皇帝、皇太后、皇后的寝宫当差,也不是什么好活儿,出点差错随时都会被杖毙。

  这三百名小太监,也算得上是才脱狼窝,又入虎口。

  其他人也是各自想着心事,暗暗揣测这些顶层掌权者的意图。

  时近中午,朱祁钰才悠哉悠哉地来到凤阁。

  黄溥奏曰:“陛下,所有的奏本都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了,请您过目。”

  朱祁钰最先拿起金英那封奏本,随意地扫了一眼,便向黄溥笑道:“准了吧。”

  紧接着,朱祁钰又补充道:“我已经说过了,彻底罢除采木之役。因此重修仁寿宫,所需木料,要从其它宫殿上拆出来,不许另外采办。”

  黄溥闻言请示道:“敢问陛下,具体拆哪些宫殿?”

  “先拆乾清宫西侧的宫殿,从西六宫拆起。如果不够,把御园的钦安殿也拆掉吧。”

  众人闻言,相互对视了一眼。当今天子真是爱民如子,为了体恤百姓,连拆旧殿建新殿这么不体面的事情都做的出来。

  朱祁钰心里倒是暗自高兴,自己给孙太后和恭让皇帝准备的这三百小太监,终于被他们主动要过去了。

  你们慢慢调教去吧,尤其是那一百多苗人,我宁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相信你们能真心收服这些苗人。

  别自以为之前能将阉割的战俘,驯化成俯首帖耳的奴隶,现在就同样能够成功。苗人和交趾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

  至于将恭让皇帝的嫔妃全部迁入南宫,那可太合朱祁钰心意了。三个女人就能凑出一台大戏,几十个女人凑在一起,哎呀,我不敢想。

  正好咱们兄弟俩好好比试比试吧,我已经将十五个女人驾驭明白了,接下来就看大兄皇帝的了。

  批完金英的奏本,朱祁钰又开始翻看其他人的奏本。

  令众人惊讶的是,皇帝的反应,果如何宜所料,自始至终都是乐呵呵的,并不见丝毫恼怒。

  大臣们在奏本中的冷嘲热讽有多伤人,大家之前可都是细细看过的。

  然而皇帝并无所谓,只是拿着叶盛的奏本,对王越等人笑道:“这个叶盛,之前和你们一样,也是中书舍人。他既有文才,也知兵事,我很欣赏他的才华。

首节上一节210/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