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205节

  林香玉赶忙摇晃着朱祁钰:“那可不行啊,那十六个人是派去监视恭让皇帝的,尤其是里面有一位叫灵儿的姑娘,是奴家千挑万选,又精心调教过的,您一上来就给杖毙了算怎么回事呢。”

  朱祁钰伸出手,拧拧林香玉那白里透红的小脸蛋儿,笑着揶揄道:“你这丫头是不是生孩子生傻了,这叫做苦肉计。

  三十六计你懂不懂,其中的第三十四计,便是苦肉计。”

  林香玉颦眉微蹙,稍微歪了歪脑袋就想明白了:“哦,原来如此。夫君真神机妙算是也,臣妾怎么就没想到呢。”

  “嗯?”

  林香玉笑道:“贱妾,贱妾这就去为夫君安排。得好好嘱咐王诚和舒良,别把夫君的妙计玩脱了。”

  “哎,其实这样也很无聊,陪着孙氏和大兄瞎玩吧,就当是给母后报仇了。”

  ……

  却说阁部重臣们赶回城中,又急急忙忙地去南宫请了安,顺便将皇帝的旨意禀报给皇太后和钱皇后、周皇后。

  孙氏听了大臣们的回报,连连点头,十分满意。

  陈循等人也大大地松了口气,昨天可没少挨皇太后骂。

  这次太后占着理,正好将长久以来积攒的怒气全都发泄了出来,大臣们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陈循等人还没办法反驳,只能就这么听着。见现在太后满意了,众人问过安之后便赶紧撤了。

  孙太后可不在乎宫人的性命,既然皇帝下旨全部杖毙,那正好合适。

  这些侍主不力的奴婢早就该杖毙了,孙太后与皇帝少见的达成了一致。

  而且最重要的是,皇帝眼都不眨一下,便要将南宫所有宫人全部杖毙,是不是意味着皇帝真的没有在南宫安插耳目呢?

  之后重选宫人的任务,也交到了兴安手里,最后还要自己这位皇太后批准,看来皇帝是真的无意于插手南宫事务了?

  以后南宫就变成皇太后、恭让皇帝、钱皇后、周皇后四人共治了?

  孙太后轻轻摇了摇头:不行,得把周氏踢出局,这个女人为了得到正室地位,已经有不择手段的迹象了,再留她在身边实在太危险了。

  到了傍晚,王诚、舒良便带着锦衣卫来到了南宫宫门外候旨,请示皇太后是否立即执行杖刑。

第381章 太后皇后自作主张 南宫大乱各生嫌隙

  王诚、舒良二人只负责将锦衣卫带来南宫,然后从旁监督。

  具体执行,则由兴安负责。

  兴安之前是东厂提督,做起这些事情来倒是轻车熟路了。

  只是普通宫人好说,那十六名侍妾如何处置,倒是让兴安着实犯了难。

  恭让皇帝的女人,绝对不是区区一名太监敢作主处决的。

  兴安心里明白的很,这种事情自己一旦做了,立即就会变成当今皇帝不疼、恭让皇帝不爱的无根浮萍。到时候内廷有的是人落井下石,一人一脚就把自己踩到地底下去了。

  所以做事之前,一定要请示。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恭让皇帝昏睡不醒。王诚、舒良又从旁监视、立等执行,那就只能向皇太后请示了。

  偏偏皇太后最忌讳的,就是后宫嫔妃狐媚惑主。向皇太后请示,十六名侍妾多半还是凉凉。

  兴安硬着头皮进入恭让皇帝寝殿,此时周皇后已经回坤宁宫去照管太子,只有孙太后与钱皇后留在殿中照管恭让皇帝。

  进入内室,行过礼之后,兴安便小心翼翼地请示如何处置那十六名侍妾。

  孙太后与钱皇后双双皱起了眉头。

  孙太后虽然对这些女人具体如何媚惑皇帝尚不清楚,但也知道这些来路不正的女人深得恭让皇帝宠爱,远比那些有名分的贵人、才人得宠。光凭这一点,就足够证明这些女人的不正常了。

  钱皇后得到的信息更具体,怨念也比孙太后更大。前日偶然听到宫女们聚在一起嚼舌根,更是令钱皇后大开眼界:以前自己给皇帝侍寝时,都是自己在下,皇帝在上,潜移默化,以成人伦大礼。

  想来周氏、万氏在侍寝时亦大差不差。没想到宫女口中的十六名侍妾,倒真是奇技百出,妙想无穷,只管毫无尊严地无底线奉承,把曾经规规矩矩的恭让皇帝彻底带偏了。

  正在钱皇后走神之时,孙太后开口问道:“皇后,你怎么说?”

  钱皇后闻言,这才回过神来,不假思索地答道:“既然陛下已有明旨,便遵旨意行事,将全部宫人杖毙即可。”

  孙太后点点头,示意兴安照此办理。

  兴安得到了指示,悻悻地出了寝殿,来到王诚、舒良跟前。

  王诚、舒良客客气气,都是一副等着兴大总管吩咐的样子。

  两人的态度让兴安心中更加窝火,这要是真把恭让皇帝心爱的女人给杖毙了,就等着瞧好吧。

  但形势比人强,兴安试探道:“两位能不能通融一下,明天再执行?”

  王诚闻言,面露难色,看向舒良。

  舒良刚要说话,便有一名小太监急急忙忙跑了过来,附在舒良耳边一阵嘀咕。

  舒良脸色大变,对兴安回道:“山西有急紧密报传来,我和王诚要立即回司礼监处置,并连夜报呈陛下。这里的事情,便拜托兴公了。”

  说罢,舒良便拉着王诚急匆匆地离开了。

  兴安傻眼了,王诚、舒良既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反正你自己看着办得了。

  夹在皇太后、恭让皇帝、皇帝之间,这下好了,只有兴安一个人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王诚、舒良走后,锦衣卫全都用询问的目光看向兴安,等待着这位南宫大总管的指示。

  兴安只得无奈地吩咐道:“把所有宫人全部集结出来吧。客气一点,不要闹出太大动静,以免惊扰了皇太后和恭让皇帝。”

  锦衣卫得到指令,便纷头行动,将南宫所有宫人都押了过来。

  宫人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还算比较安静。

  不料兴安却对着众人宣布:“你等玩忽职守,服侍恭让皇帝不力,陛下有命,全部杖毙。

  给们些时间,还什么话,写下来,我会派人送给你们的家人。不会写字的,我会派人去中书房请些内官来代写。”

  此言一出,宫人们顿时炸了锅。这些人大部分都见过之前的两次集体杖毙了,没想到如今这样的噩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这些人哪还顾得上什么写遗书了,一个个鬼哭狼嚎,左冲右突,四处叫起了撞天屈。

  而锦衣卫们来之前就得到了舒良的提点暗示,也知道这里面会有十六名恭让皇帝宠爱的姬妾。所以谁也不愿意真的下狠手,都在那里装装样子了事。

  大家甚至是束手束脚、主动闪避,生怕在无意中触碰到恭让皇帝的女人。

  于是没过多久,寝殿之中,孙太后与钱皇后就隐隐听到外面宫人连哭带嚎,鬼吼鬼叫。

  钱皇后急命贴身侍婢前去查看,不多时,侍婢回报:“启禀太后、娘娘,宫人们听说要被杖毙,彻底乱了。锦衣卫正在拘捕,只是数百宫人,一时怕是难以肃清。”

  孙太后与钱皇后都无语了,兴安这是怎么办的差事。以前挺能干的内廷大太监,怎么越活越回去了。

  人在面临绝境时,经常能爆发出惊人的求生能力。就算是几百头猪,死命奔逃,也够锦衣卫捉上半天的了。

  更何况舒良只调来了八十名锦衣卫,一个锦衣卫要负责抓四五个宫人,就更显得捉襟见肘了。

  而且恭让皇帝宠爱的姬妾也夹杂其间,锦衣卫们也不敢真的去抓。反正法不责众,大家一起胡乱应付算了。

  闹腾的久了,就连朱祁镇都被这鬼哭狼嚎的动静惊醒了。

  朱祁镇惊醒之后,反应了半晌,方才问道:“这是怎么了,莫非是弟弟派人来杀朕了?”

  孙太后闻言,连忙安抚:“皇儿放心吧,这是你弟弟嫌宫人玩忽职守,侍奉不力,下令将其全部杖毙了。

  皇儿安心睡吧,后面有兴安带着锦衣卫行事,一会就好了。”

  朱祁镇急忙问道:“那我的十六名姬妾呢?”

  孙太后闻言一愣,有些不知如何接话。

  钱皇后近前回道:“陛下,那十六名姬妾并非嫔妃,也在宫人之列。皇帝圣旨如此,兴安也不敢违抗。”

  “放肆,扶朕起来!”

  钱皇后与孙太后无奈对视了一眼,只得亲自上前搀扶。

  没办法,朱祁镇昏睡着,孙太后和钱皇后可以自行其是,将生米煮成熟饭。一旦朱祁镇及时醒来,那就算功败垂成了。

  毕竟再尊贵的女人也是要讲三从四德的。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在宫人的处置上,孙太后和钱皇后也没办法公然违拗朱祁镇。

  朱祁镇在钱皇后的搀扶下出了寝殿,兴安早就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等得心焦了。

  如今一见恭让皇帝现身,连忙带着身边的几名锦衣卫跪在地上,高呼万岁。

  剩下的人循声望去,见到恭让皇帝正站在大殿门口的台阶上,也纷纷跪地叩首,山呼万岁。

  只不过绝大部分宫人都是带着哭腔的。

  朱祁镇朝兴安怒斥道:“兴安你疯了,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兴安一肚子委屈,还没来得及回话,就听朱祁镇向锦衣卫吩咐道:“将兴安拖下去,杖责三十。

  全部宫人,各司其职,不必惊慌。

  以后无朕旨意,锦衣卫再有擅入南宫者,斩。

  至于皇帝的圣旨,朕自会去与弟弟分说,尔等无需操心。

  还不快滚。”

  锦衣卫闻言,急忙拉着兴安,灰溜溜地离开了。

  宫人们劫后余生,一边磕头,一边哭着感谢皇恩浩荡。

  然而朱祁镇刚刚动了气,情绪激动。如今精神松弛下来,只觉头重脚轻,天旋地转,身子一歪便昏了过去。

第382章 藩邸故旧新晋门生 皇帝揽才亲自召对

  四月初七,一大早。

  朱祁钰还躺在床上,悠哉悠哉地看着闲书。

  舒良便带着急报,亲自来到西郊求见。

  小丫环将急报递了进来,舒良却被留在了外面。

  朱祁钰的思想跟之前的大明皇帝可是完全不一样。

  以前太监不仅有机会欣赏到嫔妃的玉体,甚至贴身服侍嫔妃都不在话下,大明的皇帝们也完全不以为意。

  朱祁钰就不一样了,再亲信的太监,最多也就只能看到自己宠妃的脸和手。至于触碰,那更是想都不要想。

  说来朱祁钰对大明皇帝们的脑回路也是百思不解。大明对太监的阉割方式和大清还不一样,大明的太监还有那个啥啊。

  这么一群太监贴身服侍嫔妃,大明的皇帝们根本就无所谓,我的天呐。

  朱祁钰起了床,来到青云阁。

  这还是朱祁钰和舒良之间极为罕见的单独相处。以前舒良不显山不露水,每次也是跟王诚等人同时出现在朱祁钰面前。

  朱祁钰对这位中规中矩的小太监没啥特别印象,舒良之所以得到重用,也只是因为他是朱祁钰身边仅剩的几名邸旧人之一。

  舒良行过礼之后,朱祁钰率先开口问道:“山西的密报我看过了,你们东厂和锦衣卫做的很好。

  以后继续加强对山西的监视,尤其是宣府和大同。不过只收集情报,别的不用做。

首节上一节205/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