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200节

  孙太后此时正坐在朱祁镇床边抹眼泪,见朱祁钰和吴太妃进来,顿时面露不善。

  好在孙太后久历风雨,转眼之间便将情绪掩饰了起来。

第372章 皇帝亲赴南宫探视 太后认可太医谬论

  依孙太后看来,朱祁镇和两位皇子明显就是中毒。

  而下毒之人,那自然就只能是皇帝的人了。

  只是现任尚膳监掌印金英是孙氏自己的亲信,事情没有查明之前,贸然去怪皇帝是没有道理的。

  朱祁钰自始至终,都没有在尚膳监安插过人手。你孙后自己的亲信管理不好尚膳监,是你自己没有本事,怪皇帝算怎么回事呢。

  朱祁钰早就防着这一天呢,所以对尚膳监和太医院一直采取不闻不问、避而远之的态度。

  现在朱祁钰怎么都有话说,尚膳监和太医院这群废物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你就算把这些人的祖宗十八代都刨一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我的亲信。

  想给我扣上暗中指使的罪名,来个屈打成招,门儿都没有。

  这个苦果,只能们自己乖乖咽下去。

  至于什么水银、铅粉、朱砂混合起来刷墙会不会挥发,会不会造成中毒,会不会伤害人的身体,太医们未必懂。

  就算有太医心里明白,他也肯定不会讲出来。

  同理的,还有红罗炭。太医们未必不知道炭气损伤身体,但是从来就没有太医会去和皇帝讲。

  这里面涉及的人性与心理啊,太复杂。

  朱祁钰给孙太后行过礼,便一脸关切地凑到床边探视自己的大兄。

  只见正在沉沉睡着的朱祁镇面白如纸、眉头紧锁,时不时地咳嗽几声,又给人一种胸闷咳不出来的感觉。

  朱祁钰见状也是连连皱眉,只得替大兄掖掖被角,然后转身示意众人到外室详谈。

  孙太后、钱皇后、周皇后,再加上朱祁钰、吴太妃,一起出到外室,各自落座,开始商量如何解决问题。

  朱祁镇和两位皇子突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孙太后与钱皇后都已经急眼了。

  当务之急,是先安抚住两人的情绪。

  朱祁钰率先问道:“太医院的御医们都是医道中的佼佼者,个个都有妙手回春之能。我看他们聚在一起也讨论了很久了,有给出什么说法吗?”

  这句话差点把孙太后直接气炸了,你对太医院的御医们如此推崇,那你怎么一直对他们避如蛇蝎呢。

  现在需要他们给恭让皇帝治病了,治好治不好的你无所谓了,就又想起这些太医个个‘妙手回春’了。

  于是孙太后冷着脸回道:“他们说太上皇是因为在苦寒塞外北狩三年伤了根基,再加之从瓦剌到京城一路奔波劳碌,是以身体亏虚。

  进城之前,瓦剌使团暴动,又受了惊吓。昨晚更是着了风寒,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才有今日之病。”

  朱祁钰点点头:“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依太医之言,大兄只要多加静养,再由太医施以妙手,善加调理,自然就能恢复康健,还请太后切勿过于忧虑。”

  孙太后点点头,接下来便沉默不语了。

  钱皇后却接话道:“只是二皇子与三皇子也是一样的胸闷气短,发烧呕吐。太医们又说两位皇子是因为年娇体弱,再加上天气忽冷忽热,又乍一下从原来的永和宫移居到南宫,无法适应,才出现了如此病症。

  只是我也不解,为何陛下、二皇子、三皇子的病症恰巧如此一致,又在同一天病倒了呢?”

  朱祁钰一脸关切地问道:“那依皇嫂之意呢?“

  钱皇后回道:“我以为是吃了什么东西,导致的呕吐发热。”

  未等钱皇后再往下说,朱祁钰便立即下令:“来人,将金英,以及尚膳监的所有宫人全部拿下,押送锦衣卫诏狱。”

  朱祁钰一点都不拖泥带水。你钱皇后不是觉得有人下毒吗,好,没问题。先把尚膳监所有宫人送进诏狱,让锦衣卫好好审一审,当天就能知道结果。

  让锦衣卫干别的,他们可能不行。但是论刑讯逼供,锦衣卫倒从不让人失望。

  钱皇后还没来得及说话,孙太后就先急了。开什么玩笑,自己好不容易有金英这么个亲信,你上来就要给我扔进诏狱里去。一旦进去了,涉嫌给恭让皇帝投毒,即使熬过酷刑、活着出来,也别想再受重用了。

  “皇帝且慢,你皇嫂也是关心则乱。尚膳监的宫人们侍候你兄长都十余年了,从来没有出过差错。金英更着跟着本宫数十年,一直忠心耿耿、兢兢业业。

  他绝对不会做不利于你兄长的事情,本宫愿意为其作保。

  至于你大兄和两位皇子的病,本宫以为太医言之有理。

  呕吐发热也是常见症状,三人凑巧一起生病,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御医已经说了,三人都没有生命危险,本宫以为还是先观察观察吧。

  如果经过调养能够好转,那自然皆大欢喜。如果迟迟不见好转,再由锦衣卫审问不迟。”

  朱祁钰点点头,既然孙太后不再深究,那自己也乐得顺水推舟了。

  于是朱祁钰向兴安命令道:“先将大兄和皇子这两天吃过用过的东西全部收集起来,交给太医查验。

  太医院不可怠慢,若是大兄身体不见好转,这些东西都是证物。

  以后你们南宫的所有宫人都要更加小心谨慎地服侍,若是再出问题,我的手段你们是知道的,等待你们的只有全部杖毙一条路。”

  兴安连忙诚惶诚恐地领命谢恩。

  又安抚了孙太后和钱皇后、周皇后一番,朱祁钰才陪着太妃出了寝殿。

  只见浅雪和素汐正站在殿前,装模作样地在那里‘申斥’王诚、舒良、张永、王勤四人。

  反正恭让皇帝和皇子出了事,对于执掌内廷大权的四大心腹太监,还是要申斥一番,作作样子给别人看的。

  不过如今内廷与后宫的权力,不在太后手里,也不在皇后手里,而是分散在十几名太监手中。

  所以就算是钱皇后、周皇后,也不敢轻易去得罪王诚、舒良、张永、王勤四人。

  也就只有浅雪、素汐这两位极受皇帝溺爱的王妃敢去‘申斥’四人。

  不过浅雪和素汐也就是作作样子,两位王妃在外人看来好像很凶,其实说出的话也就是不疼不痒,随便应付而已。

  朱祁钰在旁边一叫,两位王妃也就丢开王诚等人,跟着皇帝走了。

  朱祁钰走后没多久,消息便在内阁以及各官署传开了。

  大臣们人心惶惶,自发地聚集起来,要来南宫问安。

  尤其是中下层的官员,心中普遍以为是皇帝忍不住,朝恭让皇帝及皇子动手了呢。

第373章 皇帝彻底开放宫禁 成敬正式平反复官

  朱祁钰带着家人离开了南宫,走之前命王诚、舒良前往内阁传旨,宣百官入南宫问安。

  上了辇车之后,朱祁钰歪在软榻上,朝两位宠妃问道:“怎么样,爱妃感想如何?”

  素汐抢着回道:“夫君真是诸葛孔明再世了,奴家在殿中偷偷凑近柱子旁仔细闻了闻,那气味还真是刺鼻。

  咱们在山清水秀的地方住久了,再乍一进入这种吃人的宫殿,反差特别明显。”

  朱祁钰听完之后,以手扶额,苦笑不止。‘吃人的宫殿’、‘反差’,这都是什么虎狼之词。

  浅雪则好奇地问道:“皇太后和恭让皇帝一家是真心看不出其中的问题吗?”

  朱祁钰无奈地摊摊手:“老朱家那些人,哎,没法说。他们就是太有自信了,自信到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你想啊,大兄但只稍微有那么一丝丝心眼,也不至于大摇大摆地跑出去亲征,让人莫名其妙地抓了俘虏。

  这就是普通且自信到了极致的生动写照。

  你绝对不能低估他们的愚蠢,否则很多事情你根本就理解不了。”

  浅雪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这么一说,恭让皇帝好像确实挺蠢的,蠢得让人感觉不真实。

  素汐却从一边的暗格中取出两条纱巾递给朱祁钰,示意自己的夫君放下烦恼,先做正事。

  于是一路无话。

  却说王诚、舒良来到内阁,就见陈循、王文等人也不处理公务,而是全部聚在一起交谈。

  王诚传完旨,就要回司礼监。

  舒良则打算回东厂。虽然如今东厂行事十分低调,百官平日里几乎感知不到东厂的存在。

  但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还是得暗中加强对朝野的监控,以防皇帝突然问询。

  舒良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邸旧人,就觉得高枕无忧了。皇城之中还有数千太监,其中想当东厂提督的人多了去了。

  皇帝刚刚登基那段时间,成敬没少提点舒良几人,所以舒良虽然年轻,但心思还算比较清明。

  尤其是成敬给了舒良等人一个大大的警告:皇帝当年在入住王府之前,也是有一批贴身服侍的太监的。

  虽然皇帝极力和这批太监保持距离,但这些人毫无疑问是真实存在的。

  这批太监成长起来之后,还会各自收拢亲信。

  所以皇帝真正的嫡系太监数目相当可观,而且隐匿于内廷诸监局之中,绝对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也就是说,王诚、舒良都是被皇帝推到明面上,吸引别人注意的。一旦不称皇帝心意,随时都有可能被取代掉。

  伴君如伴虎。

  舒良听了成敬的教诲,行事便更加谨慎起来。

  不过成敬和舒良都有些想多了,朱祁钰本人根本就没有要动舒良等人的想法。因为这四个小太监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朱祁镇一复辟就直接砍了四人的脑袋,显然他们都没有背叛过景泰。

  毕竟像冯保和王安那样吃里爬外的二百五实在太罕见了,绝大部分从小跟着皇帝的贴身太监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靠的。

  陈循、王文等人见王诚、舒良传完旨立即就要走,连忙上前将二人拉住了。

  王诚第一反应就是连连摆手:“诸公不要问我们,我们就只是给圣上跑腿的小太监。”

  众人闻言,心中一阵揶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至少是名义上的内廷太监之首,还敢说自己只是个跑腿的。

  陈循等人硬拉着王诚不让走,王诚只得回道:“太医说恭让皇帝与两位皇子并无大碍,调养一些时日,便可痊愈。

  且圣上已经下旨,诸公与文武百官不必请示,随时可以去南宫问安。诸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陈循等人闻言,心中稍定。

  毕竟恭让皇帝刚一返京,就与两位皇子同时得了急病,这也太吓人了。很容易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联想。

  本来朝野上下对两位皇帝能否长期和平相处,就心存极大顾虑。

  偏偏怕什么来什么,这次哪怕只是死上一两个皇子,朝野便会再次陷入动荡。

  好不容易得到的安定局面,也就再次被打破了。

  王诚和舒良趁着陈循等人放松的当口,急急忙忙地离开了。

  陈循、王文同样急急忙忙地去组织文武百官前往南宫问安。

  与此同时,何宜却是带着十几名丫环仆役来到了成敬府上。

  成敬的府邸倒是颇为气派,朱祁钰之前虽然对成敬心存疑虑,但赏赐是一点都没少成敬的。宅院府邸、金银珠宝,该给的都给了,而且绝对称得上丰厚。

  听说何宜到来,成敬命下人大开中门,亲自带着成凯迎了出来。

  性格一贯清冷平和的成敬,如今却快步近前,满脸堆笑地与何宜相互见礼。

  虽然成敬的资历比何宜深厚的多,但谁让何宜是本届会试的考官呢,谁让成凯是本届的新科进士呢。

  名义上何宜是成凯的座师,成家是书香门第,不得讲究个尊师重道嘛。

  也可怜天下父母心。

首节上一节200/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