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174节

  浅雪笑着劝解道:“夫君您得这么想,咱家的田地已经全部置换到了京西,围绕在新齐王府周边。

  而一些对咱们不满的势力,肯定会时不时地窥伺齐王府,看看有什么漏洞,能让他们借机出手,对我们造成伤害。

  所以,我们必须对这些佃户农家广施恩惠,并且与他们利益相通。这样他们才能真心拥戴夫君,若是有宵小之辈前来图谋不轨,他们也可以作为我们无处不在的眼线,替我们监视齐王府周边的动向。

  我们是这么认为的,您说呢夫君?”

  朱祁钰点点头:“没错没错,等到佃户们发现咱们这样温和良善的主家打着灯笼都难找的时候,他们就会自发地拥护我们了。”

  浅雪得到鼓励,继续补充道:“奴家跟他们说,只管放心种地。每年的粮种,咱们出;遇到灾年,不仅减免田租,咱们还出钱粮赈灾。

  总之,种咱家的地,尽管把心放在肚子里。只要踏踏实实干活,就一定有好日子过。”

  朱祁钰连连点头:“行吧,就这么办吧。但是咱们库房里的钱呢?”

  浅雪摇摇头:“黄金不足十万两,白银不足五十万两。夫君我们尽力了,但是营造了多处宫殿,还有三大亲卫的军饷,实在是钱如流水,止都止不住。

  好在各处工程大部分都已经完工了,从明年开始,只用操心军饷就可以了。”

  “行吧,等明天我召开朝会,再抄一批家就好了。王振余党还有很多人,我一直留着没动,就等今天呢。

  咱们靠抄家补充个二三百万两,明年的使费就又有着落了。

  咱家以后不用再建宫殿,费就远没有今年这么多了。

  再过几年,我把太上皇全家,连同整个紫禁城的太监、宫女彻底清洗掉,节省下来的银钱用来补贴营州卫。

  御马监有一大堆草场,还管着皇庄、皇店的经营,再伺机给他扩大一些规模,就足够养活天策卫了。

  我在广宁建筑新城,与蒙古鞑靼部开展互市,用所得利益去养朵颜卫。

  这样一通捣鼓,既能养得起亲军三卫,也不用和朝廷抢钱。

  同时,咱们也可以关起门来,守着齐王府的产业,舒舒服服过小日子了。”

  浅雪等人听得是连连点头,原来自家夫君把账算得也是挺明白的。一通开源节流下来,大家又不用为钱发愁了。

  浅雪笑道:“如果再抄几次家,咱们齐王府的产业继续扩大,那每年都能收入二三百万两之巨。

  减去供养三卫亲军的开支,咱们自己每年能剩下一百多万两的,足够了。”

  两人越说越高兴,朱祁钰还要再具体分析一下齐王府的家底,这时候丫环却捧着一摞奏本和军报走了进来。

  朱祁钰有些好奇,怎么这么多急报,真是少见。

  小丫头禀报道:“陛下,何先生说了,请您立即阅视。”

  朱祁钰往床头一靠,向浅雪吩咐道:“念吧。”

  浅雪接过军报,打开第一份,细看一遍,然后回道:“南京军报,总兵官张、副总兵张,在平苗乱之时,领军中伏,俱身受重伤。

  班师之后,二人在南京休养多日,伤情加剧,于九月初先后离世。

  另外杨善、金英、兴安、曹吉祥等人在将军队带到南京安置妥当之后,已启程返回北京。

  还有于谦请求派有在麓川作战经验的大将,前去南京主持组建山地营。”

  朱祁钰闻言,颇觉诧异,张家两兄弟竟然就这么死了?那倒还真是解决了个大麻烦。

  以后英国公府由张忠统领,不用再受他这两位叔叔辖制了。

  至于杨善、金英、兴安、曹吉祥等人的返京,倒也正合适。太上皇手下没有几位得力的亲信,怎么能走到造反那一步呢。

  至于于谦的要求,倒也合情合理。要想组建一只适应山地作战的军队,找一个有麓川作战经验的大将来统领正合适。

第327章 全面查抄王振余党 穷困皇帝再发横财

  征伐麓川、平定苗乱的大将里面,梁、方瑛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过一想到这俩人,朱祁钰躺床上就开始使劲叹气。

  当皇帝最怕的就是这种人,也看不出鲜明的立场来,但是能力有,战功有,还不得不重用。

  朱祁钰还是决定让这些大将,作为先锋,统率南京京营去收复交趾试试。

  南京京营能把交趾打下来最好,实在打不下来,自己再派北京京营过去。

  见朱祁钰止不住地叹气,浅雪不仅不安慰,反而还火上烧油似地问道:”夫君,之前宁阳侯进献了一百余名阉割的战俘,后来靖远伯那边也送来了近两百名阉割的苗人。

  这三百多号人一直被晾在那里没人管。

  王诚那边派人来催了好几次了,是杀,是放还是留?您得赶紧给个说法啊。”

  “哎呀,我的天呐!”

  朱祁钰听完之后,果然以手掩面,这个火上的更大了。怎么到处都是难题呢,杀了这些人,有些残忍。放了这些人,又不大合适。

  留着这些人?养又养不熟,还要浪费钱粮。

  哎哟着叫唤了半晌之后,朱祁钰移开手,抬头环视众妃。只见全部宠妃都怔怔地看着,却没有人打算过来安慰自己。

  朱祁钰只得叹口气,向浅雪吩咐道:“算了,明天让王勤带着这三百人全部过来,我亲自挑一挑吧。

  现在你们过来一二三个人,好好帮我去去火。”

  ……

  到了第二天,休息好了的朱祁钰出来参加小朝会。

  跟离上次小朝会,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时间。

  朱祁钰环视一圈,就发现大臣们的气色是越来越好了,一个个红光满面、神采飞扬。

  也难怪,最近除了朱祁钰还时不时地发愁,大臣们的日子过得却着实不错:大明帝国在四个方向上的战事都已逐渐平息。

  皇帝制订了三年免税计划,其中第一年已经算是熬了下来。

  以景泰通宝取代大明宝钞,进行的也还算顺利。

  北京的亲上皇军队已经清洗殆尽,京军数量大幅减少,漕运压力大减。徐有贞也治河有成,山东段的漕运已经完全恢复。

  而且朝廷的开源节流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文武百官都拿到了足额的俸禄。

  最最重要的是,皇帝的宠妃们,怀孕人数已达八人之多,超过了半数。

  这下算是给众人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八个宠妃,怎么也得生出一两个皇子来吧。

  有了皇子,大家行事的底气就足多了。

  虽然朱祁钰自己不着急,但是内阁的重臣们已经在筹划着改易太子了。

  尤其以王文、江渊、何文渊最为积极。

  这也是文官的共性了,都想着在下一任皇帝那里占住位置,让自己的家族能够延续富贵。

  朱祁钰不知道自家的亲信重臣们想的有这么多、这么长远。

  朱祁钰只关心自己和宠妃们能不能吃饱饭的问题,于是开门见山地向众人说道:“据东厂奏报,随着上皇返京之期的临近,王振余党蠢蠢欲动,在城中散布流言,为太上皇复辟造势。

  虽然还位于太上皇是应该的,但是王振险些倾覆社稷,乃国之罪人。复辟这事,也轮不到王振余党去说。

  众位爱卿说说,该如何处置这些逆党?”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虽说最近京中确实传出了一些流言蜚语,但是众人也不相信王振余党真有这样的胆量。

  怕只是有人借王振余党之名行事而已。

  问题是皇帝一开口就给定性了啊。皇帝说就是王振余党在作乱,哪个人还敢死硬抬杠啊。

  至于皇帝此举,到底意欲何为?

  不知道,就连王文与何宜都一头雾水,不知道皇帝想干啥。

  这也怪朱祁钰,本来是打算到明年年底再杀猪的,如今情势有变,日子快过不下去了,便临时起意,要再发一笔横财。

  可以搞不懂皇帝的心思,但皇帝的问话不能不接。

  一众大臣公推王文出来回答问题。

  王文硬着头皮回道:“天位已定,岂可再易。对于为太上皇复辟造势之人,陛下应该杀一儆百,以正视听。”

  朱祁钰摇摇头:“不必杀人了,充军流放即可,就选在孟养吧。为了避免再出现麓川那样的叛逆,我们应该向云南迁移更多的汉人。

  像这种流放充军之人,优先发往云南。

  我让东厂和锦衣卫去办,将这些人抄没家产,三日内遣送离京。

  这是抄家的名单,你们传看一下,没有问题,刑部就出驾帖吧。”

  王文接过驾帖,与陈循一起细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好家伙,皇帝给出的名单上密密麻麻几十号人,有王家的子侄锦衣卫千户王林、王山等人。

  有王振的亲信,锦衣卫镇抚周铨、小旗张伯通,僧录司右觉义龚然、道录司右玄义王道宏,匠人沈诚……

  这些人虽然官位不高,但当年仗着王振的威势和宠信,出入王振府邸、漏泄机密事情,不仅无人敢惹,而且争相贿赂请托。

  所以这帮人各各家道巨富。

  其中还有不少人是帮王振代为打理财产,以及经手与瓦剌的走私事宜。

  陈循和王文看完,又将名单交给其他人传看。

  众人看完,心中都冒凉气,皇帝此举,乃一石三鸟之计。

  一是全面肃清王振余党,为王振的通敌卖国定性,同时为太上皇任用奸佞,误国害民的失察之罪,彻底盖棺定论。

  二是震慑上皇派,让这些心怀不满之人,不要因为太上皇的返京而上蹿下跳,兴风作浪。

  三是抄没家产,大发横财。在场的重臣们全看出来了,按着之前君臣之间达成的协议,名单上的这些人,其家产应该全部归于皇帝所有。

  太监、锦衣卫、僧、道、匠人,这些抄家所得归内帑。其他的文武官员、富商巨贾,抄家所得归朝廷,这是君臣之间早就商量好的。

  如今按协议办事,大臣们也无话可说。

  只是可惜这四五十号人,就算每人家中只抄出五万两财产,合在一起可就是二百多万两。一笔巨款啊,就这样全部进了皇帝的口袋。

  王文左右环顾了一下众人,见都没有意见,便向朱祁钰回道:“启禀陛下,臣等无异议,一会回去之后,臣便命刑部出具驾帖。”

第328章 遴选阉人预埋刺客 议迎上皇恭候也先

  朱祁钰点点头,对其中的门道,也已经了然于胸:

  虽然自己的名单里没有列出文臣武将,但王振的亲信里,必然是有文武官员的。

  等眼前这帮重臣回去之后,把消息一散播,明天就会有科道言官开始弹劾那些王振一党的文武官员了。

  然后再顺势将这些官员下狱抄家,朝廷不仅也能得一笔巨款,而且还能腾出一批官位来。

  然后重臣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自己的亲信、同乡安插到空出的位置上。

  总结一句话,皇帝和重臣们都有好处可拿,所以愉快地达成了共识。

  有了钱之后,朱祁钰心中舒坦多了。

  主要还是养亲军三卫与十五宠妃,这两项实在是太烧钱了。

  而且这钱不烧还不行,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与终身幸福,这是不得不交的保护费。

首节上一节174/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