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16节

  这是口供,以及三司的奏本,奏本中已经写明了三司的处理意见,请殿下批复。”

第30章 第一次朝会结束 第一次朝见太后

  朱祁钰拿过口供,随便扫了几眼,便笑了起来。

  果然官官相护,三司录出的口供,各种避重就轻,将十人的罪行,卡到了刚刚够执行死刑的地步。

  三司也知道死刑肯定是免不了了,但对朱祁钰要求的抄家灭门,却坚决不肯执行。

  出人意料的是,朱祁钰并没有提出任何一丝质疑,直接命内阁、司礼监将所有的规程走完,然后立即执行死刑。

  文武百官见状,心中都松了一口气。

  抄家灭门的叛逆之罪,最后降成了十命抵一命的普通杀人案,已经算万幸了。

  经过这半天的折腾,已经没人想再进一步刺激朱祁钰了。

  所以不论是参与围殴的百官,还是陈循等重臣,也都不再争辩,默认了这个结果。

  王等人写完遗书,吃过断送饭,喝过断头酒,又与群臣哭别之后,便被亲卫按在长凳上。

  刘昌向朱祁钰请示道:“殿下,一切已经准备就绪,是否立即行刑?”

  朱祁钰笑道:“刘昌,你这治兵能力确实不错,才一天时间,你手下这些亲卫便能令行禁止,临危不乱。

  好好干,将来你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如今呢,就亲自送王一程吧,也算是我对他的尊重了。”

  呵,这一下刘昌也就被架住,只能跟着朱祁钰一条路走到黑,从此回不了头了。

  成敬与刘昌对视一眼,大家真可谓难兄难弟了。

  朱祁钰一挥手,行刑便立刻开始。

  广场之中,惨叫之声,顿时此起彼伏,令在场每个观刑的大臣都心惊肉跳,脸色煞白。

  有数十个大臣,本来就受了凉,此时再一惊吓,竟纷纷晕了过去。

  好在刘昌已经提前吩咐手下行刑时力道重些,尽量给这些大臣个痛快。

  所以不多时,杖刑结束,十名大臣已经没了声息。

  朱祁钰站起身,命令道:“枭首吧,将人头挂在城墙上示众,以儆效尤。”

  这话一出,文武百官全急眼了,纷纷跪在地上劝谏。

  朱祁钰向着跪了一地的大臣,高声怒斥道:“五十万精锐一朝丧尽,如今我大明危在旦夕,你们不仅不想着保卫京城,救回皇兄。

  反而仗着皇长子年幼,便任意妄为,竟至当廷击杀锦衣卫主官,聚众胁迫监国亲王。此为无视皇帝、藐视太后,公然践踏皇家尊严。

  若是依法严办,你们人人皆当伏诛。寡人念在国难当头,事急从权,才暂且饶你等性命。

  如今你们这些从犯全部记大过一次,三年不得升迁。待迎回皇兄之后,寡人会原原本本地奏明此事经过,请皇兄继续追治你们的罪过。”

  百官闻言都愣住了:等陛下回来继续追查?马顺是王振的亲信,王振又是陛下的亲信,那到时候追查起来还能有好吗?

  朱祁钰可不理会这些,继续说道:“从现在起,于谦接任兵部尚书,总督京城兵马。着兵部速速调勤王军队进京,即刻起开始整军备战。”

  这时吏部尚书王直连忙回道:“殿下,按正规程序,任命尚书是要经过廷推的。”

  朱祁钰一脸严肃地答道:“没有廷推了,从现在起,凡军国大事,都由寡人一言而决。

  以后你们向寡人负责,寡人向陛下负责。

  等迎回陛下之后,若陛下认为寡人处事不当,贻误国政,那寡人自当伏地请罪、引颈就戮。

  若是京城不保,寡人也必以身殉国,与京城共存亡。”

  王直还要再说,朱祁钰便抢先道:“你们不服可以,来来来,监国的位子就在这里,你们谁不服,谁就来坐嘛。

  你坐上去,军国大事都是你说了算,所有责任也是你来负。

  谁要坐这个位置,尽管上前,我绝对不会拦着你们。”

  这话一出,王直便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朱祁钰见群臣不再发言,便笑道:“阁老、尚书、以及大理寺卿、左都御史,随我去慈宁宫面见太后。其他人散了吧,允许你们休沐一日,从明天起全力运转,筹备大战。”

  一帮大臣忙答应了,急急忙忙行礼告退。

  忽然朱祁钰又高声叫道:“哎呀不对,有件事情忘了。”

  唬得大臣们都慌了神,还以为是朱祁钰又记起了刚才要枭首示众的事情。

  不料朱祁钰却笑道:“在皇兄回来之前,都不必上朝了。大家各安本职,有什么事情直接写奏本就行。”

  说罢,朱祁钰转身便朝慈宁宫走去,金英、兴安等人连忙跟上。

  行至慈宁宫,朱祁钰带着陈循等人在宫外站定,命金英、兴安先进去通报。

  不过金英、兴安进去之后,半晌也没再出来。

  朱祁钰不以为意,拉过于谦,笑盈盈地问道:“于尚书,勤王军都到哪里了?”

  于谦心里这个苦啊,刚刚在奉天门,所有人都吃了亏,只自己一个人升了官,简直就是鹤立鸡群。就算非要升官,换个时间也行啊。王这个荒唐亲王,妥妥地给自己拉了个天大的仇恨,真是缺德缺到冒烟了。

  见朱祁钰还在眼巴巴地等着自己回话,于谦只得硬着头皮,将勤王部署大略地讲了一遍。

  等两人讲得差不多了,恰好兴安才从慈宁宫里走出来,请众人进去。

  朱祁钰整理一下仪容,酝酿一下感情,这才带着众臣进入慈宁宫。

  一到正殿,远远地望见孙太后,朱祁钰便慌慌张张地跑到太后近前,刷地一下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哇哇地痛哭起来。

  孙太后已经听金英详细讲了朝会的过程,此时见朱祁钰又哭又闹,更不耐烦。便轻声呵斥道:“哭什么、哭什么,王你都多大人了,怎么还像个小孩子一样,有什么话,起来说。”

  朱祁钰跪在地上,哀声道:“太后明鉴,大臣们反了。他们不经任何合法程序,便欧死锦衣指挥马顺,这是眼里毫无太后权威,放肆践踏皇家尊严。

  他们觉得大明五十万精锐已经丧尽,二十万瓦剌铁骑不日将抵达京师,到时候京师不保,大明覆灭在即。所以大臣们心中眼中都已经没有了大明,没有了太后。

  太后啊,人心散了,大势已去。臣请太后即刻带三位皇子前往南京,再号召南方藩王、大臣进京勤王。

  臣愿率文武勋贵死守北京,与城共存亡。若是北京不保,臣当一死以谢天下,请太后明鉴。”

第31章 朱祁钰派使瓦剌 孙太后怒斥金英

  孙太后已经被朱祁钰的虚伪造作搞无语了:朱祁钰在奉天门杀伐决断的模样,刚才金英已经详详细细给自己讲了。结果一进慈宁宫,朱祁钰竟又哭哭啼啼,换了这么一副慷慨激昂,要英勇就义的嘴脸。

  本来吧,朱祁钰这副嘴脸肯定会让孙太后厌恶不已,但是这次例外,孙太后却被朱祁钰说得动了心。

  最核心的原因在于,朱祁钰说的都是实话。

  马顺是朱祁镇的亲信,而且是从二品武官,文臣们不经过任何合法程序,说打死就打死。朱祁钰说这是无视皇帝,藐视太后,有什么问题吗?

  锦衣卫可是天子亲军,主要职责就是护卫皇家。结果你们随手就把锦衣卫的主官打死,朱祁钰说这是践踏皇家尊严,有什么问题吗?

  打狗还得看主人呢,更何况是杀狗。

  朱祁钰见孙太后不说话,又从俞士悦手中接过卷宗,双手高高举起,向太后禀报道:“践踏皇家尊严的十名乱臣,臣已将他们就地正法。这是经过三司会审后,他们的认罪供状。

  当时事发突然,若稍有迟疑,恐怕变乱一发不可收拾,于是臣便行使太后赐予的监国职权,直接处死了他们。

  未及向太后奏报,还请太后降罪。”

  朱祁钰将所有的矛头,都集中在践踏皇家尊严上,专朝孙太后的肺管子上戳。

  果然孙太后闻言,赌气似地一摆手:“杀了杀了吧,践踏皇家尊严者,皆是有不臣之心的叛逆。都已经不忠于皇家了,还让他们活在这世上干什么。”

  孙太后亲自起身,将朱祁钰扶了起来,又命人搬过一椅子,让朱祁钰坐了,然后才继续说道:“王啊,你做的对。如今你皇兄身陷敌营,我就是一久居深宫的老妇人,而大皇子是一个才两岁,话都说不利索的孩童。

  京城又危如累卵,朝不保夕,大臣们可不就自然而然地生出了轻视之心,以为我们孤儿寡母软弱可欺,只能任人拿捏了。

  王如今可是皇家在京城里唯一的成年男丁了,捍卫皇家尊严的重任,你得一肩承担起来。以后再有这样的乱臣贼子,也不必三司会审了,直接全部杀掉,我许你先斩后奏。”

  朱祁钰起身应了,又奏道:“在朝会上,臣已命于侍郎升任兵部尚书,调集天下兵马进京勤王。臣乞请太后尽快携皇子移驾南京,如此臣等不必再担忧太后和皇子的安危,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抵抗瓦剌的战事中去。”

  太后闻言,点头沉吟不语。半晌才问道:“如今国难当头,我一老妇人,早已六神无语。陈阁老你们有什么看法,都说说。”

  陈循答道:“臣以为王所言有理,京城有王监国便可,太后和皇子在这里,只是徒增危险。若是太后和皇子再有什么闪失,那我大明可就全完了。”

  太后又问其他大臣,结果给出的答案都出奇的一致,便是于谦,也不坚持让太后和皇子留在北京。

  只是重臣态度一致,立场却不一致。

  王直、胡是皇帝亲信,也是真的相信京城朝夕不保,才希望太后与皇子去南京,至于北京,那就交给王好了,反正如今的监国位置也不是什么好差事。

  陈循则是想在王身上投机一把。

  而于谦则是想让京城的政事格局变得简单一点。要守住京城,有一个王就够了。再多个太后和几个皇子,只会政出多门,徒增烦扰。另外太后带走一大批人,还可以节省粮食,减轻京城的压力。

  另外一个大臣们都能想到的问题是:也先一定会利用皇帝,要挟朝廷。而如果太后待在北京,到时候护子心切,怕是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来。

  孙太后见在场大臣全部赞同自己去南京,也不再坚持。于是又问道:“王,皇帝那里怎么办?”

  朱祁钰忙起身奏道:“臣以为,可派陈镒为正使、杨善为副使,立即前往瓦剌大营,探视皇兄,并与也先谈判。

  如果一次谈判,就能令也先退兵,迎回皇兄,那固然好。即使一次谈判不成,好歹也能先为皇兄送一些衣食。

  如今天气渐寒,皇兄孤身一人陷于敌营,无人照管。臣以为应该一并派出内监、宫女若干,前去服侍皇兄。”

  “善,就依王之言。”

  这次孙太后也不问大臣的意见,直接就批准了王的提议。

  大臣们见状,也没再提出异议。毕竟以朝廷现在的格局,一件事如果孙太后和王都同意了,那别人再怎么反对也是徒劳。

  孙太后又慰劳了王和重臣们几句,便放众人离开了。

  看着众人离开了大殿,金英忙劝孙太后道:“太后娘娘,您就这样让王走了?”

  孙太后没好气儿地回道:“不然呢?埋伏三百刀斧手,一声令下把王砍成肉泥?砍了之后呢,谁来监国,你去监国吗?”

  “可是王昨天私抄了王振府邸啊。”

  孙太后不耐烦地摆摆手:“抄了抄了吧,王振不应该被抄家吗?王没杀王家一个人,已经够给面子了。要按大臣们的意思,早把王振诛九族了。”

  金英还不肯罢休:“可是王将王振的家产,统统都收到了他自己名下,既没有上交国库,也没有充入内帑。”

  孙太后闻言,话语中已经带了浓浓的怒意:“金英,你也学那些大臣,准备欺辱哀家和大皇子,然后狠狠践踏皇家尊严,是吗?”

  金英吓得慌忙跪下磕头,连呼不敢。

  “那你天天抓着王不放做什么。现在皇家在京城就这么一个成年男丁,这上下一众老小全指着他承担重任,监国理政,好保卫住京师,奉迎回皇帝。

  现在我杀又不能杀他,打又不能打他,你还老跟我说那些没用的干什么。

  他喜欢要王振的家产就让他要吧,就算有一千一万的事情,也得等皇帝回来再说。

  你们若还是皇家的忠臣,以后就要把迎回皇帝作为第一要务,其他所有的事情全部往后面放。”

  金英挨了训斥,只得连连告罪。

  孙太后又吩咐道:“还在这里杵着干什么,去叫钱皇后来。”

第32章 王享三女侍浴 着素服各府哭丧

  出了慈宁宫,朱祁钰对一众大臣说道:“大家都别走,有劳陈阁老派人去将陈镒、杨善叫来。咱们再商量一下明天出使瓦剌的细节。”

  陈循忙答应了,胡却好奇地问道:“明天使团就要出发?”

首节上一节16/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