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155节

  朱祁钰满意地点点头:“我就不和你讨论具体的方略了,你先去甘肃守个三五年,多听多看,不必着急对外用兵。

  等亲信都培养好了,对方方面面也都熟悉了,再回京述职,到时候咱们再讨论。

  正好这三五年间,京城是非多,你们这些年轻人最好就是出去专心打仗,不要卷进政斗的漩涡里。”

  李璇闻言,赶紧谢恩,这样细心替手下亲信考虑的领导着实难找。

  朱祁钰又聊回了正题:“蒙古这个地方,已经不可能再度崛起了。倒是女真部,反而有机会异军突起。

  就是宣宗皇帝放弃的奴儿干都司,一个所有人都看不上的地方,包含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建州女真,这帮人一旦成势,会很麻烦。”

  李璇和徐永宁还算是很谦虚受教的,虽然对朱祁钰的观点一时难以接受,但也没有立即质疑。

  徐永宁来了兴趣,满心期待着赶紧去巡视辽东。

  朱祁钰伸个懒腰:“大家散了吧,今天,我实在有点累了,改天再和你们细说吧。”

  三位国公起身告退,朱祁钰回了家中睡觉。

  第二天,正月三十。

  这是第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朱祁钰早早起来,开始接见外派的文臣武将,给众人一一送别。

  朱祁钰先见了徐有贞,如今天气转暖,徐有贞也该离京了,治理黄河水患,顺道巡按山东。

  朱祁钰又耐着性子,听徐有贞讲了一大堆专业的治河问题。听完之后,朱祁钰只觉得头昏脑涨,却还强打精神,继续问道:“徐爱卿,你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徐有贞回道:“臣需要调动备倭兵、山东地方卫所兵的权限。”

  朱祁钰点点头:“可以,我会给下旨给山东都司的。只要是山东都司辖管的卫所兵,你就随便调吧。”

  徐有贞谢过皇帝之后,又掏出来一份名单递了过来:“陛下,这是臣务色的有治河才能,并愿意为了治理水患吃苦耐劳的官吏、工匠。

  上面列出了适合他们的职务,请陛下酌情允准。”

  “准了。”

  朱祁钰接过这份名单,看也没看,便递给了何宜。

  徐有贞想借治河,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同时,顺便培植一些亲信,这也是人之常情。

  治河很苦的,而且从太祖开始,到崇祯结束,历代大明皇帝对治理水患,兴修水利,兴致缺缺,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皇帝对此感兴趣。

  皇帝都不重视,自然也没什么人才愿意投身于治河事业。

  导致的结果,就是治河人才极为稀缺。

  而徐有贞在治河方面,就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而且朱祁钰与大明的其他皇帝不同,将治理水患,兴修水利,视为自己最重要的文治政绩之一。

  如此一来,徐有贞就成了朱祁钰的宝贝疙瘩,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全程都得哄着。

  历史上的朱祁钰拿石亨当宝贝疙瘩,对徐有贞弃若敝履;现在的朱祁钰是拿徐有贞当宝贝疙瘩,对石亨弃若敝履,又完全反了过来。

第296章 皇帝务农躬耕东坡 上皇遭变放牧瓦剌

  在送走了徐有贞之后,朱祁钰又相继接见了范广、许英等武将、勋贵,和每个人都耐心地做了一番交流。

  直到天黑,朱祁钰才接见完所有文臣武将。

  虽然已经是头昏脑涨,但好在接下来朝廷太平无事,可以歇上一个月,放心地在家里种菜了。

  草长莺飞的二月天,一晃而过。

  到了三月十日,朝廷依旧无事。

  内阁学士、六部尚书各司其职,把自己衙门都管理的井井有条。

  朱祁钰这一个月活的实在是有点过于滋润。自己啥也不用操心,工部就在那里加班加点地铸钱。

  北京外城已经开工,工部铸制的第一批景泰通宝也开始向京城百姓发放。

  而朱祁钰这位荒唐皇帝,则化身为‘朱东坡’,在玉泉山的东坡之下,平整出了十亩良田。

  良田北侧,紧挨着一块和良田面积差不多的碧湖。

  良田往南,是新建的一处居所:雪堂。

  苏轼在自己东坡所建居室叫雪堂,朱祁钰原封不动地把名字照搬了过来。

  雪堂南侧,紧挨着又是一片碧湖。

  朱祁钰和宠妃们对自家这块良田十分满意,南北是两片差不多大的碧湖,西面是玉泉山。

  往东望去,则是秀丽如画的万寿山和昆明湖。

  住在这样的地方,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今日天气晴好,朱祁钰悠哉悠哉地在自己的良田上,干着蹩脚的农活。

  由于没种过地,又不能让外人进入玉泉山,朱祁钰只能选择瞎干。

  林香玉等宠妃,则拿着何宜从文渊阁翻找来的农学书籍,一边阅读,一边在旁边给朱祁钰指指点点。

  与普通的农民不同,朱祁钰干一会活儿,便有四五名宠妃围过来,擦汗的擦汗,喂水的喂水。

  林香玉在一旁笑道:“夫君,您天天干农活,这起居注可怎么写呢?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会天天不上朝,光在这里侍弄地的,您是独一份了。”

  朱祁钰满不在乎地回道:“不是还有一心治圃的玄德公吗?”

  “刘皇叔是为了欺骗曹贼,您是为了骗谁?”

  朱祁钰苦笑道:“我是为了欺骗满朝文武啊。算算时间,北边的瓦剌和南边的苗疆,应该都已经出事了。

  再过个十天八天的,消息应该就会传回来了。

  万一真有人干出惊世骇俗的事情来,可不能让朝野上下认为是我指使的。

  我最近一直都在地里种菜,连个大臣都没接见过。出了事情,没法算在我头上。”

  林香玉好奇地问道:“到底是什么大事,能让夫君这么严肃?”

  “嗯,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也真的没有指使过瓦剌和苗疆的这帮人。我只是预感要有大事发生。”

  “好吧,您再吃块点心,然后继续干活吧。”

  ……

  就在朱祁钰自降身份,主动务农的同时,朱祁镇却是被动地降为了牧民。

  因为经过长途跋涉,纳哈出终于带着也先的正妻和长子,回到了也先的驻地。

  同时也带回了贞才人、敬才人死于紫禁城大火的消息。

  别的事情,也先和伯颜帖木儿都能接受。

  哪怕朱祁钰停了二人的朝贡权,又让阿剌和脱脱不追得两人满世界乱蹿,也先和伯颜帖木儿都始终为朱祁镇保留着最后的体面。

  但是也先的妹妹,和伯颜帖木儿的女儿被烧死,让两人心态彻底崩坏了。

  至于朱祁钰提出的两命换两命的说法,也就只有纳哈出会接受。

  为此,也先狠狠地拿马鞭抽了纳哈出一顿。

  之前瓦剌和大明斗得再怎么凶狠,双方首脑的重要亲人都并没有损伤。至于被朱祁钰亲自刺死的瓦剌三郡王,本来就不受也先待见,也先巴不得他们早点死。

  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连一向亲近大明的伯颜帖木儿都受不了了。

  再加上也先残部被围追堵截、严密封锁,已经快到山穷水尽的绝境了。

  没有了希望,人就很容易破罐子破摔了。

  愤怒的也先,命人将李贤和李实两位大明使臣召入帐中。然后纳哈出便将自己在北京的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地对李贤、李实讲述了一遍。

  李贤、李实是愣了又愣、惊了又惊:

  原在王被毒杀、奉天三大殿被烧毁之后,又发生了慈宁宫、乾清宫大火,皇帝和太后、太上皇后先后下了罪己诏。

  贞才人、敬才人更是被烧死在了大火之中。

  这京城可是着实够热闹的。

  不等二人完全反应过来,也先便怒容满面地问道:“你们说说,我该如何为我妹妹讨还公道?”

  李贤与李实闻言,面面相觑。这让人怎么说啊,谁知道皇帝和太后在京城玩的这么大啊,紫禁城一共就那么些宫殿,短短半个月时间,就给点了一大半。真让人心疼啊,重建这些宫殿得多少银子啊。

  也先做梦也想不到,李贤、李实两人的关注点,在重修紫禁城消耗国力、折腾百姓上。

  对于两位才人之死,两人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也先不服能怎样,有本事再率大军去进攻北京啊。

  当然,这话不能直接说出来。

  也先见两人久久不管,便自己将想法说了出来:“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你们使团回京去吧,不过,要将你们带来的东西、奴婢,原封不动地带回去。”

  “啊?”

  听到这话,李贤和李实才着急了。听也先的意思,使团给太上皇带来的辇车、毡帐、侍妾、婢女等等全部都要带回去?

  这不是要命吗?

  先不说回京之后,皇帝会不会给使团定个失职之罪。

  就说太上皇,会不会因此恨上这些使臣?盼星星盼月亮一般,好容易盼来的物资,才用了两个月,就又被使团原封不动地给带回去了?

  这不是给了人希望,转眼又将其夺走吗,这也过于残忍了吧。

  李贤、李实刚要出言反驳,也先直接挥挥手,便起身离开了。

  然后也先的亲卫们便过来推搡着李贤、李实,往太上皇的毡帐中走去。

  此时朱祁镇正在毡帐之中,与几位侍妾亨乐。

  见李贤和李实不经通报,直愣愣地闯进来,朱祁镇顿时心生愠怒,对二人呵斥道:

  “们都是进士出身,怎么连礼仪都不懂了。不经通传,直接闯入朕的毡帐,你们知道该当何罪吗?”

  李贤、李实连忙跪下磕头请罪。

  没办法啊,不是李贤与李实不知礼数,而是两人都是被也先的亲卫押着,硬推搡进来的。

第297章 也先报复优待尽撤 上皇求生拟旨议和

  李贤非常委婉地告知朱祁镇:“陛下,正月十五日,宫中发生大火,慈宁宫、乾清宫等多处宫殿被烧毁。

  皇帝和皇太后已经先后下了罪己诏。

  还有贞才人、敬才人在火灾中不幸遇难,如今也先太师暴怒,要将使团给陛下带来的物资和奴婢全部撤走。”

  这个信息量有点大,朱祁镇一时愣在原地,有些反应不过来。

  半晌之后,朱祁镇才迷惑不解地问道:“不是说奉天三大殿被烧没了吗?这才过去几天,慈宁宫、乾清宫也烧没了?”

  李贤给出了更详细的说法:“启禀陛下,这次慈宁宫、乾清宫、咸安宫、仁寿宫、养心殿、永寿宫、翊坤宫,全部被烧成了白地。”

  朱祁镇倒吸一口凉气:“合着一个正月没过完,紫禁城被烧掉了一大半?那皇帝以后住哪里啊?太后、皇后和我的嫔妃以后住哪里?

  没着火的宫殿就剩了那么几个,我们两家人如果住得开?总不能让我的嫔妃和我的弟弟混住在后宫吧?”

  李贤苦笑道:“陛下多虑了,皇帝根本就没有兴趣入住紫禁城。在慈宁宫、乾清宫大火之前,皇帝就已经阖家搬往西郊玉泉山居住了。”

首节上一节155/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