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153节

  朱祁钰听到这话,立即连连摆手:“算了算了,不卖了不卖了,我还是留着你们供我自己享用吧。”

  林香玉继续问道:“夫君,下个月朝廷还有什么大事吗?”

  朱祁钰好奇地问道:“大事?颦儿怎么忽然关心起国事来了?”

  “夫君,您糊涂了啊。下个月就到给奴家开苞的日子了,奴家自然是希望朝廷无事,夫君能专心在家玩女人啊。”

  “哦,对对对,我这几天真是被国事愁糊涂了。下个月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

  瓦剌的使臣把贞、敬两位才人身死的消息带回去,也先和伯颜帖木儿必定会闹事,比如苛待一下太上皇、迁怒一下大明使臣,或者是把我们给上皇送出的物品和女人全部遣送回来。

  不过,应该到下下个月,瓦剌那边的消息才会传回朝廷中来。”

第292章 合并两京五都督府 增设御外四都护府

  朱祁钰叹口气,又继续说道:“还有南方的苗乱,下月月底,或者下下月初,应该就有大消息了。

  我总觉得,在平定苗乱这个问题上,迟早会发生一些震惊朝野的事情。

  靖远伯王骥、安远侯柳溥、保定伯梁,还有副总兵方瑛、兵部侍郎侯,掌握着明军主力的这几位重臣,到底会做些什么,我现在也摸不准。

  他们有可能会主动向我示好,也很可能会给我个大大的颜色看看。

  人心实在太难测,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会做何选择。”

  林香玉担忧地问道:“若是他们真的给夫君难堪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夷三族呗,以下犯上的毛病,不能惯。我宁可背负暴君之名,也不会任人为所欲为的。

  若是让文武百官觉得我软弱可欺,他们早晚会得寸进尺,弄死我们一家人。

  既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我那选择学习曹贼,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林香玉闻言,不敢再继续这个话题,便让姐妹们过来一起服侍着朱祁钰睡觉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正月二十九。

  因为昨天召见了亲信将领,所以与文武大臣的集体朝会推迟了一天。

  到了快接近中午,内阁学士、六部尚书、安国公徐亨、曹国公李璇、定国公徐永宁方才在西阁聚齐。

  朱祁钰依旧是歪在三楼的软榻上,然后让众人依次落坐。

  众人都知道今天要讲五军都督府重新划分的事情,所以对三位国公参加朝会并不意外。

  朱祁钰也知道众人急于知道自己葫芦里到底要卖什么药,所以也不废话,直接便进入了正题:

  “首先,北京和南京的五军都督府要合并。以后不再区分北京、南京。只有前、后、左、右、中五个都督府。

  但是我还会仿照大汉旧制,增加东、西、南、北四个都护府,与都督府平级。

  这样前、后、左、右、中、东、南、西、北,一共九府,都齐全了。”

  各都督府、都护府都建到各自辖区去,不再集中于京城。

  比如后军都督府,设在宣府,管辖山西、陕西、京畿、山东的全部卫所。主要负责拱卫北京,抵御北边蒙古诸部的侵扰。

  尤其是其管辖的整个河套地区,要彻底纳入大明的控制,不允许任何蒙古人侵占。

  还有现在的左军都督府,管着辽东都司和山东、浙江,也不知道是谁划分的,这三个地方互不接壤,是怎么凑到一起去的?

  以后左军都督府改为管辖河南、湖广、四川。

  中军都督府改为管辖南直隶、浙江。

  右军都督府管辖云南、贵州、广西。

  前军都督府管辖广东、福建、江西。“

  众人闻言,反应各异。

  王文、罗通、何宜、黄溥,还有三位国公早已得知此事,只是云淡风轻地坐在那里。并不怎么在意。

  剩下的人,则相互张望,小声嘀咕起来。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之后,众人便安静了下来,也没人站出来反对。因为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反正这两京十三省是由五军都督府分管。至于具体怎么分配,好像碍不着大家什么事情。

  陈循比较随意地问道:”陛下,那辽东都司归谁管啊?“

  朱祁钰不假思索地回道:”从辽东都司中拆分出一个广宁都司。辽东都护府管辖辽东都司、广宁都司、奴儿干都司。

  另外大宁都司改名为奉天都司,下辖营州卫、天策卫、朵颜卫,改由御马监统辖。

  御马监原来下属的四卫,并入天策卫。

  从此以后,奉天三卫,外加锦衣卫,便是北京的全部上直亲卫。其他二十一支上直亲卫,全部调往南京,与南京的十七个上直卫合并成上直二十四卫。”

  这话一出,陈循等人终于坐不住了。

  虽然在座的都是朱祁钰的自己人,但是文臣天生就对皇帝掌兵有所抗拒。

  尤其是经历过永乐朝的人,更是不愿意大明再出一个‘武皇帝’。

  皇帝直管的御马监四卫,最少时几千人,最多时四五万人,这才是真正的天子亲军。

  现在朱祁钰这么一改,通过御马监与奉天都司,控制着亲军三卫一共接近十万人,比原来大明皇帝只控制御马监四卫时,直管军队数量增加了两三倍。

  不等众人开口,朱祁钰继续说道:“朕打算新建一个神枢营,专门用来针对游牧骑兵。通过改良战车,改进火炮,使战车与火炮相结合,便于快速机动。

  再将骑兵、轻重步兵、火器、战车结合到一起,打造一只行动迅速、火力充沛、英勇善战、无往不利的精兵。

  以后京畿地区的作战军队,由三营三卫组成。

  骁骑营、神机营、神枢营,一共十万人上下,由朝廷供养。

  营州卫、天策卫、朵颜卫,一共也是十万人上下,由内帑出钱供养。

  朝廷比原来负担几十万京营将士,开销也算大大减小了。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又再次交换了一下意见,便由陈循回道:“陛下,金银这项收入已经转到了户部,内帑再供应十万大军,吃得消吗?”

  朱祁钰知道众人的意思,但还是耐心地解释道:“内帑也没有别的钱的地方,所有能省的,我都省去了。

  宫殿不修、皇陵不修、庙宇不修,这样一来不了多少钱。我平日的生活里,也不到内帑。

  或者是你们觉得我不应该拥有天子亲军?”

  众人闻言,刚要解释,朱祁钰立即又说道:“我可以将北京的锦衣卫,削减到三万人。

  并且承诺锦衣卫只负责侦察敌情、拷问要犯。他们不再负责保卫皇帝,也不会针对文臣进行刺探活动。

  在我执政期间,也不会采取过激的行动。

  这是我的底线了,你们要是还不接受,那咱们君臣之间就算过不下去了。”

  众人又用眼神交流了一下,便由陈循出面回道:“陛下说的哪里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陛下愿意拿出内帑,来供养十万大军,减轻朝廷的负担,此盛德也,臣等如何会反对呢?”

  朱祁钰闻言,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陈循等人之所以没有反对,实在是皇帝掌管着三卫亲军,一共十万人,已经是既成事实了。如今只不过是用制度正式确立下来而已,如果群臣不依不饶地反对,不仅无济于事,还会让自己丧失前程,甚至是被迫回家抱孩子去,这又是何苦呢。

第293章 交易达成定策西洋 君臣和谐重征四方

  其实朱祁钰自己也一直都没有完全搞明白,文臣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如果自己一直掌控十万精锐亲军的话,文臣最终会不会像对付武宗朱厚照一样对付自己?

  这件事还真不好说。

  朱见深那个孝顺儿子朱佑樘,是明朝皇权的分水岭。

  朱佑樘之前的皇帝和之后的皇帝,过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朱佑樘把朱见深好不容易从文臣手里抢回来的权力,又加倍地送还了回去。

  之后的皇帝若想插手军队,肯定会受到文臣的坚决反击。

  朱祁钰的疑问在于,自己现在掌控十万精锐亲军,文臣心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全怪这个京城保卫战,导致自己迅速建立起了巨大的威望,以至于大臣们至少明面上是不敢反对皇帝的。

  就像眼前一样,自己把北京、南京一共十个都督府合并成了五个,这么大的动作,竟然还是没人反对。

  这也就算了,关键是自己还新建了四个督护府,这等于是公开否定宣宗的国策,重新开启了大明的对外扩张,大臣们竟然还是不反对?

  朱祁钰越想越挠头,都有些开始想念胡、于谦这些宣宗和正统的亲信了。

  眼前这帮大臣什么都好,就是全都属于自己新提拔的亲信,一直还不好意思和皇帝吵架。

  见场面陷入了尴尬之中,朱祁钰继续说道:“包括甘州、肃州、凉州在内,整个河套走廊划入西域都护府管辖。

  西域都护府设置在甘州,与陕西行都司的治所在一起。至于陕西行都司应该改个啥名呢,我还没想好。

  要调整的地方太多了,一点一点慢慢来吧。我先把大的方略告诉你们,有意见你们也可以提。”

  王文闻言,立即回道:“三朝以来,西北边事废驰。尤其是河套与河西走廊,这两大战略要地,不断被虏寇袭扰。

  而上皇过于重视麓川,这十年时间里都在集结大军攻伐西南,以致西北边患日益严重。

  如今以后军都督府统管河套守御,以西域都护府经略河西走廊,此正是中兴圣主所当行之盛事也。

  臣等愿辅弼圣上,攘定四夷。”

  王文直接就替在场的众人把态给表了。剩下的人也就只能跟着高呼天子圣明了。

  朱祁钰见还是没人反对,只得摆摆手,继续说道:“我还要在南边建立安南都护府,统辖交趾,及周边的小国。

  包括旧港宣慰司,也归安南都护府管辖。”

  说完这话,朱祁钰特意去观察众人的表情。

  但是几位重臣的反应依旧非常平淡。

  一旦收回宣宗送出去的交趾和旧港,下西洋就必然再度重启了。

  众人甚至没有过多的眼神交流,便由陈循出面回复了朱祁钰:“土木堡之变,与交趾、旧港之弃,一个是丧师辱国、一个是失地辱国,祸事皆由朝中奸相而起。

  臣等愿做忠义之臣,辅陛下为中兴圣主。”

  朱祁钰闻言都愣住了,好家伙,自己这帮亲信文臣不仅不反对自己,竟然还举一反三了。

  陈循这话的意思,明显就是支持皇帝清算宣德、正统两朝的重臣了。

  眼前这帮人精中的人精,套路实在是太深了。朱祁钰琢磨半天才明白其中的门道:

  陈循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要王直、胡、于谦等宣宗、正统的忠臣彻底不要再回到中枢了。

  北京的中枢里,只需要景泰皇帝的忠臣就够了。

  懂了懂了,交易,又是交易:

  以宣宗、正统的忠臣远离庙堂,在场的景泰忠臣稳居高位,不再轻易变动为条件,换取在场的重臣们支持皇帝征讨四方、经略西洋。

  而且经略西洋要按说朱祁钰之前承诺的利益分配,内帑与朝廷共同出资,收益全部归属朝廷。

  然后朝廷拿到下西洋的收益之后,除了用于补贴国事的开支外,还要继续给百官大涨俸禄。

首节上一节153/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