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让躺平,我成千古一帝 第260节

“所以一切事务都交由您了。”

听到朱桂的这番话,镇守大汉的亲信也是有些不舍的点了点头。

“请殿下放心,我一定会打理好这里,绝对不辜负殿下的期望。”

亲信拍着胸脯,坚定的回答道。

听到这儿,朱桂也是放心的点了点头。

随即,便开始安排铁路的建设。

为了减少建设的时间,三方必须要共同努力。

欧洲那边以及大汉都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领土上修建起横穿的铁路。

这样的话,将会大大缩小施工的时间。

做好规划之后,便让亲信时刻监督着这里的工作。

其实,朱桂心里对此也是有些不舍。

毕竟大汉是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

就这样让大汉自己独立发展,放到谁那里都会感到不甘心。

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为了能够尽早完成自己的目标,必须要对其做出割舍。

“那就先这样了,有什么事派人通知我就行,今后我也不会经常的出现在这里了。”

说完,朱桂便坐上飞机离开了大汉。

如果在这里待过长的时间,肯定会引起朱元璋的怀疑。

而欧洲那边,铁路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帖木儿国也是进行了帮助,派出了千名百姓进行铁路的建设。

更何况,铁路也是贯通了帖木儿国。

只要能够完成铁路的建设,他们就能够更好的与大明建立联系。

能够抱到大明的大腿,对于他们来说这样将一个天大的好处。

而内卷系统,也给到朱桂相应的奖励。

这个奖励不同往日,是玉米种子。

看着自己手中获得的种子,朱桂一时间有些疑惑。

“这次的奖励怎么如此奇葩?这种子根本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

就在朱桂疑惑的时候,系统的声音传来。

【下一个任务,帮助大明解决三个月后的粮食危机。】

听到这句话,朱桂瞬间恍然大悟。

原来这玉米种子不仅仅是一个奖励。

而是下一个任务的解决办法。

只要有了种子,就能够相对轻松的完成任务。

也正好,此时也已经快要立秋,也正是玉米种植的好时节。

而玉米的生长周期也就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

那接下来,朱桂就要大规模的展开玉米的种植了。

这天,他带着玉米种子来到了皇宫.. ..

“父皇,在欧洲带回来的一些粮食种子,我想要试试能否在大明种植成功。”

朱桂说着,便让锦衣卫将一麻袋的种子搬了上来。

这一下子就让朱元璋满脸疑惑。

不仅是他,满朝的文武官员也是一脸的不屑。

在他们看来,这粮食的种子简直是多此一举。

此时的大明国力强盛,国家的粮仓也是处于几乎爆满的状态。

根本就不需要再过多的种植粮食。

而种植这些种子,肯定还需要开辟出一大片的土地。

并且,劳力伤财。

正因如此,一些大臣极力的反对。

“陛下,这外来的种子不一定能够适应咱们大明的土壤。”

“是啊陛下,就算要种植的话也会是极其的劳民伤财,臣建议不可。”

听到这些大臣的反对,朱元璋也是微微的点了点头。

他看向站在下面的朱桂,对此也感觉到了大可不必。

但朱桂无论如何还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既然大臣们都反对,那我就自己在代王府内种植。”

听到这句话,大臣们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们都觉得朱桂这是在闹脾气。

朱元璋对此也没有多说些什么,只是默许了朱桂的打算。

见此,朱桂也是有些失望的离开了皇宫。

回到2.7代王府,便立刻让百姓们开垦土地。

而代王府的百姓对此也并没有埋怨,反而十分愿意。

毕竟,朱桂对这里的百姓做出的贡献简直是太大了。

只是开垦一些土地而已,又花费不了太多的气力。

不出十天的时间。便在代王府周围开垦出了数十亩土地。

“像这些种子两两种在一起,这样才能够增加种子的成活率。”

听到朱桂的种植方法。

一些百姓有些不太理解。

毕竟,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种植方法。

但既然是朱桂所说的,那他们也就只能照办。

经过几天的忙碌,整片土地上都已经被种下了玉米种子。

接下来,就是坐等丰收.

第156章 这一切就好像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样

这天,朱棣来到了代王府。

当他看到代王府周围开辟出了这么多土地之后,脸上露出了不屑的笑容。

“这个朱桂,居然真的开始种植这些种子了。”

“我倒要看看这些种子究竟能不能够成活。”

“要是不能,我就可以等着看笑话了。”

朱棣不怀好意的说道。

随后,便走进了代王府。

此时的朱桂正坐在院子中悠哉悠哉的喝茶。

看到走进来的朱棣之后,立刻起身迎接。

“皇哥,今天怎么有空来这里了?”

朱桂满脸笑容的问道。

“想到你还真的有魄力,居然真的将这个种子种起来了。”

朱棣嘲讽的说道。

朱桂也当然听出了这话中的意思,随即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

毕竟,他对此没有什么想说的。

由于三个月后的粮食危机,他是绝对不能够提前说22出来的。

先不说有没有人相信。

就算有人相信,也绝对会得到很多人的不满。

他这么做无异于是在与大明作对,肯定会将自己落入不利的地位。

而代王府这边,他没有丝毫的担心。

三个月后的粮食危机,他绝对能够成功应对。

毕竟,玉米的成熟也仅仅只需要两个多月。

看到朱桂一言不发,朱棣也不好多说些什么。

随后,在这里逗留一番也就离开了。

此时铁路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经过这半个月的建设,铁路已经延伸到了大汉。

最多再需要两个月,铁路就能够延伸到欧洲。

到那时,双方之间的联系也将会十分的便利。

此时已经入秋,大明国内绝大部分地区都遭受着雨水的冲刷。

大雨一直持续了半个月,才有减少的趋势。

但由于这半个月来的雨水过多,导致黄河泛滥。

突然间,黄河的堤坝破碎。

周边地区也是遭受到了洪水灾害。

朱元璋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立刻派人前去治水。

“报!这次洪水的严重程度前所未见,沿岸许多城池都遭受到了大大小小的摧毁。”

首节上一节260/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