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让躺平,我成千古一帝 第164节

但这只是爵位上级别的高低。

实际上天下人,包括朱元璋都知道,皇子们的亲王爵位其实是很虚的。

因为这些皇子大多都没有战功。

能获得最高级别的亲王之位,是因为他们是朱元璋的儿子,也可以说亲王爵位的含金量不足。

但亲王之下的公爵和侯爵,那含金量就十足了!

因为这些爵位的人全都是凭借战功获得的!

大明开国至今,也只有六位封公二十八位封侯两位封伯!

虽然这些在爵位等级上,比不上亲王爵位。

但每一个都是战功卓越的狠人!

寻常人可以凭借着军功封侯封公。

可若一位亲王身份的皇子,因军功卓越而封侯封公的话,从爵位等级上来说,算是降级了。

所以左通政礼部司务祝春才说有违礼制。

其他百官也跟着纷纷点头:

“我等若是有战功在身的话,可以凭借此封侯封公,但代王不一样!”

“代王爵位已经是亲王!再因军功封侯封公的话,那就是降了代王爵位了!”

“大家都说的有道理!可如今代王立此天功!不封侯封王的话,那应该如何表彰代王?”

有人赞同祝春的意见,但也有人提出新的疑问。

那就是不给爵位封赏,那应该如何封赏?

若只是给钱财的话,恐怕不足以表彰这般大功!

朱元璋看着百官也为难的样子,顿时就乐了。

原来不止是自己想不出来如何封赏朱桂。

这群百官也想不出来!

毕竟像朱桂这种主政一方的藩王,还能立下这般大功的人,历史上也不多见。

所以就算众人想参考历史来封赏,都没得参考!

但军功又不像是之前朱桂造的那些器物封赏一样能拖延,对于军功的奖赏影响着全军士气。

若在军功面前,都不能赏罚分明的话。

将会极大的影响大明将士的战斗力。

所以朱元璋也就想着,既然历史上没有像朱桂这样的战功卓越的藩王。

那自己也可以在爵位上,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封赏!

“咱这里倒是有个主意。”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依然争论不出结果的百官,旋即也就笑着开口说道。

听到朱元璋想出了封赏办法。

百官们也停止了争论,继而将视线看向老朱。

朝堂百官所有人都懂,现在朱桂所面临的局面是封无可封!

以朱桂的身份再往上的话,也就是大明皇太子!

可如今朱标虽然病重,但人还没死。

所以大明皇太子的位置也不可能给朱桂。

再者还有传闻,说就算朱标死了,老朱也会将大明皇太子位置给朱允。

所以朱桂面临的依然是封无可封的局面!

那么朱元璋会如何封赏朱桂呢?

在朝堂百官抱着这样的期待中,老朱开口道:

“小十三平定河西走廊这种大功,必然是要封赏的,可他如今已经是亲王!爵位已经到顶了!”

“但不给爵位封赏,只给金银赏赐的话,不足以彰显小十三的这般大功。”

百官听着,皆是微微点头。

这就是如今面临的困境。

朱桂本身地位已经到顶,再加上一口气立了太多功劳,以至于朱元璋这边都不好给封赏了。

但如今朱桂战功在身,逼得朱元璋必须要给予出合适的封赏!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所以才让人头疼!

不过看样子,朱元璋已经想出了解决办法。

只见朱元璋继续说道:

“所以咱就想着,咱可以这样。”

“保留住小十三亲王爵位不变,再以平定河西走廊的战功将小十三加封为代国公,诸位看如何?”

听到朱元璋的主意,百官一时间都有些懵了。

按照老朱的意思是,既然封无可封!

那就直接加封!

在朱桂已经是代王的基础上!

再加封朱桂为代国公!

也就是说。

从今之后。

朱桂既是大明皇室身份的亲王代王!

也是凭借军功而获得的封公代国公!

这个方案一出,在百官看来虽然不算是完美的解决方法,但至少解决了问题。

于是百官纷纷拱手喊道:

“陛下英明!”

见此。

老朱脸上出现笑容,大手一挥道:

“既然如此,那可以下诏了!”

“鉴于代王平定河西走廊的战功,咱特例以军功为代王封公,封其为代国公!赏百万宝钞!”

“赏锦绣百匹……”

后面林林总总,朱元璋又给了一堆奖励。

对于老朱来说,如今河西走廊被平定,大明又与西域重新打通商贸之路,现在他手头宽敞很多了。

虽然这条商贸之路上赚钱大头是朱桂的工业品,但大明的茶叶、瓷器和丝绸等物品也颇为欢迎。

老朱也从中能赚取不少钱。

而后。

诏令经由锦衣卫乘坐火车发往代王府。

朱元璋因朱桂军功,而加封朱桂为国公的消息,也经由朱桂缔造的铁路交通网,迅速传遍大明!

燕王府。

朱棣站在书房中,双手上拿着一份从应天府传来的文书情报仔细看着。

而伴随着阅读的深入,朱棣双手忍不住微微颤抖起来!

“殿下,应天府那边发生了什么变故?”

旁边正在喝茶看书的姚广孝见到朱棣异样,立刻就放下手上的书,好奇问道。

同时姚广孝还又喝了口茶水。743

这南方来的茶叶还真不错!

以前因为交通不便利的原因,各地之间的交流以月以年计量,茶叶运到顺天府来就是天价。

就算是姚广孝也不能经常喝。

现在明朝大半地方都通了铁路,像茶叶这种东西也就能以一个较快的速度流转,价格也就便宜了。

姚广孝也就开始天天喝茶了。

朱棣听到姚广孝的疑问,沉默片刻后,用一种难以言明的语气幽幽说道:

“十三弟灭了哈梅里国,平定了河西走廊的各方势力,父皇因功加封十三弟为代国公。”

姚广孝:???

姚广孝愣住了片刻。

然后一口茶水猛的喷了出来,接着疯狂咳嗽出声:“噗!咳咳咳!”

好不容易恢复过来后,姚广孝震惊道:“代王怎么去河西走廊了?!”

姚广孝惊了!

这他吗是什么情况?!

根据姚广孝获知的最新情报,说是朱桂在大同府修发电站,当时姚广孝想着朱桂可算能消停阵了。

可现在朱桂突然灭了哈梅里国,平定了河西走廊是什么情况?!

姚广孝现在只想当面去质问朱桂:

你修发电站就修发电站啊!

好好的去打什么仗?!

就你能啊?!

当然这话姚广孝是万万不敢和朱桂当面说的。

然后姚广孝想到了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要知道诸多藩王中,先前军功最高的人就是燕王朱棣!

可朱棣的军功,并没有让朱元璋破例。

但如今年仅十七岁朱桂的军功,却让朱元璋破例了!

朱元璋以一种前人所未见过的方式,加封大明的一位皇子藩王为大明国公!

要知道大明也就六位国公!

首节上一节164/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