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自爆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第120节

“夫君,今日也算是大喜之日了。我知道你一直以来的心有壮志而无舒展之处。今日过后,天地辽阔,你将无拘无束,可以一心的去实现你的抱负和凌云之志了。”

“我虽为你感到高兴,却也为你感到忧愁。”

“人生难免得意,如春风拂面。但是却切记不可忘形,忘本!”

“我虽然没有见过楚泽此人,可也时常听你提起过他,此人这些日子走来,皆是一路助你。此等情分,我们绝对不能忘了。”

“我准备了一些薄礼,稍后我们前去拜访父亲大人之后,你便带礼而行,亲自登门拜访一番,算是以表谢意了。”

徐妙云对朱棣一番劝导之后,随后更是让人把自己准备的礼物都抬了上来。

她虽是自称薄礼,但侍从们抬出来的,却是好几个大箱子。

这份礼,可绝对不薄!

然而当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朱棣却笑了。

而且笑的很是自然和诡异。

“送他礼物干嘛啊?朋友之间,没有这么多虚礼。不过这些东西倒是准备的好,一会儿给他送去,那必然得让他给我整点儿回礼出来。”

“妙云、还是有你好啊,一切都给我安排到妥妥当当的。”

“走,我们先去拜访岳父,父皇如今已经下令,我封国外迁之事已成定局。如今,我已经有足够的理由操练兵甲备战了。”

“这件事,得去和岳父好好取取经,然后还得去找楚泽搞些装备。我是第一个外迁的藩王,这第一战,我必须打漂亮了。”

徐妙云看着一提到楚泽,嘴角的笑意就止不住的朱棣。

她也并没有去反驳他的话。

毕竟,她也是清楚的,男人之间的义气情谊,有的时候是她们这些女人无法理解的。

不过徐妙云知道一点,朱棣心中自有定数。

她只需要确定,朱棣如今外封之后,初心未改就是了。

“哈哈哈,老四这小子猴急的,这前脚刚给他把事情定下,后脚就开始筹备起来了。他那老丈人估计得被他烦的够呛啊。”

今日的朝会过后,燕王朱棣可以说在短时间之内,一跃成为了整个应天府的权贵之人所重点关注的对象了。

外封藩王、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而今天,燕王就开了这么谁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头。

如今整个应天府当中,有人希望他能把这个头开起来,但是也有人希望,他能铩羽而归。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藩王都像朱棣这样满心凌云志的。

有些藩王,他们就觉得,在封国之中混吃等死,成天当个闲散王爷,这就已经很好了。

谁闲着没事儿,总想着去打仗的啊?

战事苦寒,卧冰踏雪是常事。

而除了藩王们之外,还有就是一些臣子。

他们甚至比藩王们更加不想朱棣把这个头开起来。

因为一旦开起来了,他们某些支持某位皇子的人,搞不好就得跟着自己所支持的人,一同抛弃如今大明境内的一切,跑去塞外和那些蛮夷厮杀去了。

有好日子,谁不愿意过啊?

在各种各样道不清说不明的因素之下。

朱棣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了很多人望风的对象了。

而不过短短一个时辰的时间,各种各样的奏折就递交到了朱元璋的手中。

这些奏折说话都很有水平,每一个都尽可能的撇清自己,然后点出朱棣的各种问题。

比如得意忘形,刚定下外封之事,就迫不及待的走访各处,其心恐过于浮躁等等。

说白了,就是隐晦的提醒朱元璋,把朱棣安排出去,他这样子多半是要吃亏之类的。

更或者就是,暗示朱棣恐怕是早有预谋之类的。

而老朱对于这些奏折,一律是扫一眼就直接令人烧了。

朱棣如何,他如今比大多数人都要清楚。

他不需要这些人去提醒他,朱元璋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当再次烧毁了一批奏折之后,朱元璋也将目光看向了一旁桌子上,正在和朱标讨论着什么的楚泽。

出于好奇,他也缓缓的靠了过去。

而刚一靠近,就听到楚泽这家伙一阵的语出惊人。

“如果想要从根源上灭亡一个族群,最为有效的方式大致分三个步骤。”

“第一,毁其历史、消除对方存在的痕迹。”

“第二,断绝文字与语言的使用,消除对方文明的延续。”

“第三,绝其血脉延续,将所有男性,尽数屠戮。而剩下的则直接作为战利品,分化入各地。”

“这样基本上就可以彻底的断绝一个种族文明的延续性了。”

“之后若是大明战胜之国,都可以实施这种模式,从文明到历史到血脉上,彻底的消除对方。”

“将对方残余的部分,融入到大明之中,从而壮大自身,提升人口基数。”

“对小虫子的战事一旦获胜了,就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方式了。远海之民无法管教。那么咱就直接同化他。”

今日日常求月票啊!

第133章 唯有尽力而为,方可不留遗憾。

“你们俩这是在商量什么呢?”

听完了楚泽对朱标讲述的东西之后,朱元璋一时间嘴角都在不停的抽搐了起来。

好家伙,这楚泽当真是一肚子的坏水儿啊!

这一开口,不是抹除这个就是抹除那个的

关键是,他发现朱标对于楚泽说的这些东西,似乎还挺认同的样子,在楚泽说完之后,朱标居然还在旁边一个劲儿的点头。

“呃父皇,我刚才询问楚泽,藩王们在境外建立下来属于自己的领地之后,应该如何扩充平民,增加领地内的劳动力的同时,并且还能稳定人心的这个问题。”

在听到朱元璋的询问之后,朱标也并没有丝毫隐瞒,将自己与楚泽刚才谈论的话题直接告诉了他。

可是当朱元璋听完朱标这话之后,他更是有些无语了起来。

“既然你们谈论的是如何稳定人心,增加领地内劳动力,扩充平民的问题。那你们刚才说的那些,和以上的问题有任何关系吗?”

“没有关系啊!”

“.”

朱标这一句没有关系,直接说的朱元璋都有些不知所措了起来。

答非所问,那们还能聊的这么起劲儿?

关键,这也不是你要的答案,你一个劲儿的点什么头?

在朱元璋满脸无语的时候,朱标却再次开口了。

“楚泽的理论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纵然短时间用武力征服了对方。但是终有一天,异类终归会叛逆。”

“尤其是藩王这种不断向外扩张的特殊存在,藩王的追随者们,需要更大的利益,从而这种贪婪,会让这些追随者们一直保持一致对外的劲儿。”

“当矛盾向外延伸之后,内部的矛盾就会逐渐弱化。”

“而如果藩王的目标只是攻伐土地,却不加以制衡的话,一旦将来有异族临时叛乱,那么这些异族就会瞬间切断藩王和大明之间的联系。”

“到时候,藩王自身在外,就将变成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并且如果扩张的速度太快,也不易于管理。过长的战线,会导致前线越发吃紧,补给困难。”

“但是为了追随者们的利益,藩王们却又不得不一个劲儿的向外扩张。这样是很危险的,一旦某天隐患爆发,就是昙花凋零之时。”

“所以楚泽觉得,藩王在外,不仅仅要重视领地扩张,更应该重视教化和同化。”

“如果拿下一个地方之后,那就直接清扫对方的全部,从历史,到血脉,最后到文化和语言。全部清扫掉之后,再以我们汉人的血脉,去同化对方仅存的血脉。然后直接开始教化和繁衍。”

“用这种方式,从根源上永久的占据已经拿下的领地。”

“摧毁历史,让对方失去归属感,剿灭血脉,让对方失去凝聚力。最后摧毁他们的文化,让对方彻底从心里认可,自己是汉人,是大明子民。”

“虽然可能一次要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全数教化完,需要用两三代人的时间去完成。”

“但是我觉得,楚泽说的这种方式,的确应该是最为稳妥并且有效的手段了。”

“并且彻底剿灭敌人血脉的话,以壮年男子为主要剿灭对象。只要血脉清除完毕,也能直接隔断异族叛乱的可能。”

朱标对楚泽刚才给自己灌输的想法全数的讲述了出来。

并且期间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而当朱标的话说完之后,朱元璋再次看向楚泽的时候,眼神却变的有些锐利了起来。

“你知不知道你都在说些什么?”

而面对突然周身气势变的格外锐利,死死杀意犹如实质一般展开的朱元璋。

楚泽却只是无辜的耸了耸肩。

“陛下,我可没有刻意的乱说什么啊,我说的这些,也就是我参考历史之后得来的经验啊。”

“只要文化出现断层,基本上一个文明就得覆灭。从而在灰烬之上,产生新的文明。”

“而清除血脉这个事情,这其实主要就是为了限制藩王属下们的野心。若是攻伐一地之后,却留下了大量的原著人口,那利益如何分配?”

“本身这些利益,其中一部分是要交付给朝廷的,交付一部分之后,剩下的若是要收拢原著人的心,就不能一味的压制他们,单纯的压制,只会挤压仇恨。”

“而如果不压制他们,追随者的利益又无法保障,将来谁还愿意外出开拓?作为先驱者,他们的利益是不能动的。”

“那既然这样,干脆直接清除原著的有生力量不就行了。”

“消除原著有生力量之后,还能避免藩王带着一群杂牌军,迅速膨胀自身,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限制藩王的发展速度,这本身也是需要考虑的,这是均衡之道。”

“陛下,你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吗?难不成您还指望藩王带着千来个大明精骑,直接统御十几万异族大军吗?这种事情可能吗?”

“藩王外封,主要的将内部矛盾,转向外部。从而平息内部的问题。”

楚泽的话说的是有理有据,更是让朱元璋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反驳。

毕竟他这是完全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

藩王外封,若是壮大的速度过快,一旦藩王本身出现问题,那他手下吸纳的大量异族,恐怕会直接凝聚为一体,然后反过来对攻大明。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毕竟,非我族类。

可是虽然楚泽说的很有道理,但朱元璋却觉得,他这些道理都只是掩饰。

首节上一节120/29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