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344节

所以旧大陆上的斗争,还沿着各方面早就计划好的路线,继续向前推进着!

在杭州湾外海,秋季风平浪静的海洋上面,海鸥点点,天蓝海黄,一片宁静和谧的景色。有几艘载重吨接近100吨的中型鸟船,挂着蝴蝶帆,正在起伏波动的海面上下着雨网。现在正是东海渔汛的季节,产自东海的黄鱼、带鱼、鲳鱼,都肥得流油,鲜嫩无比,如果能捞上一船送去宝山、宁波、绍兴、杭州这样的大城市,绝对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如果风向不合适,一下子赶不回去也无妨,这些鸟船上都带着不少淮盐,可以及时把渔获用盐腌上这样的好买卖,早个十来年可干不了,那时候大清朝沿海迁界,海岸线往里走20里都没有什么人烟,即便有些沿海之民逃过清军逼迁的屠刀,依旧能入海捕鱼,所获也没地方可以发卖,更别说用食盐腌咸鱼了……当年的食盐多贵?普通人家炒菜都不舍得多放一些,哪里还舍得腌咸鱼?哪像现在,在尚书左丞陈永华的亲自管理下,两淮盐业在每年缴足五百万两盐税外加一百万斤火硝的前提下,还能为大明百姓提供价廉物美的食盐?沿海的渔民甚至可以得到一个相当可以的折扣价。日子那真是越来越红火了!

那时候的沿海渔民,日子都过得极为艰难,风平浪静的时候还能有鱼吃,要是遇上连日的狂风暴雨,渔船出不了海,恐怕就得挨饿。

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得躲着大清水师的走私船!没错,就是水师走私船……将东南沿海各省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走私出去的是他们,把粮食、铁器、火药卖给大员岛郑家的也是他们,而负责沿海缉私,每年往上面交海贼和走私贩人头的也是他们。

可是海贼是衣食父母,走私贩是他们自己……杀“父母”那是不孝,杀自己那时不忠(自杀了还怎么尽忠?),大清朝可容不得不忠不孝之臣,所以那些个在海边上苟延残喘的渔民,正好杀了报功!

反正抗拒迁海本就是死罪,杀了也不算杀良!

既然杀了都不算杀良,那么这些给逼得走投无路的渔民自然也要奋而反抗,有些个干脆就一边打渔一边干起了小海贼的勾当,时不时还能抱团出海和大清水师斗上一遭。

渐渐的,这些沿海渔民也就习惯了打打杀杀,和大清朝的梁子也越结越深。等到朱三太子发动“平江(苏州)暴动”之后,浙江、江苏的沿海渔民就纷纷加入了天地会大清那么坏,反清的肯定是自己人啊!所以现在他们都成了“共和元老”,顺理成章的拿到了国士身份,还在海边上分到了田宅。

虽然当了国士,还在岸上有了产业,但是种地的收入哪儿能和捕鱼相比?况且朝廷还鼓励捕鱼业(捕鱼业可以培养海员,还可以繁荣造船业),造船有补贴,腌咸鱼的食盐可以打折,还会帮着他们在沿海各城市找市场,连报纸上都宣传吃鱼的好处:老人吃鱼可以延年益寿,小孩子吃鱼可以变得聪明,男人吃鱼可以壮阳,女人吃鱼可以美颜……

所以大部分海边的“共和元老”都购买了又大又坚固的新式渔船,出海捕鱼的时候就可以跑得更快更远更安全……如果国家需要,这些渔船随时都可以改成轻型战船、运兵船,甚至可以直接用来冲滩登陆!

另外,这些新式渔船上都配备了武装!加农炮不至于,不过弗朗机炮和重型火绳枪都是有的,而且还都是正儿八经的军品,是由正规的兵工厂出品!渔船上的水手还会在渔闲季节参加驻防总兵衙门组织的训练,都能熟练使用那些玩意儿。

这些日子以来,大明和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葡萄牙等国的关系已经破裂,虽然没有正式宣战,但差不多也处于战争状态当中了。

杭州湾外海这边,时不时就会有打着西班牙无敌舰队旗号的外国战船过来搞事儿,琉球岛那头更是早就断了消息,传说已经被倭寇攻占了!

大明这边出海贸易的武装商船也不敢落单了,而是会结成船团,再由海军的四级战舰和炮艇护卫,才敢沿着海岸线行动。也不敢跑太远了,差不多就是南抵九龙江,北至海州湾,跑跑沿海就得了。就这样,还得有沿海各省的“武装渔船”出海把风,尽可能支撑起一张沿海戒哨网。

可即便如此小心谨慎,郑经郑大首富今年春天以来也已经丢了十来条商船了!

而杭州湾外海,因为靠近大明最富庶的东南沿海,距离西洋人在神洲大陆附近的根据地日本国又近,向来是重点戒备地区,几乎每一艘大型渔船,都是大明海军的耳目!

一个看起来很精悍的汉子,从桅杆上滋溜一声滑了下来,他脖子上面挂着一支可拉长和收缩的“威尼斯”单筒望远镜。这是产自宝山的使用玻璃镜片的望远镜,是由来自西洋地中海威尼斯共和国的商人开办的这厂子是大明驻欧洲各国大使贾国柱亲自去威尼斯共和国招商招来的,为此还答应了一大笔补贴,还答应两年免税三年减半。

虽然条件优厚,但还是挺值的,至少这厂子现在已经可以生产出不亚于西洋原装品的玻璃望远镜了,而且使用的玻璃也是在宝山的厂子里生产的……这就不怕西班牙、荷兰、英国卡大明的“脖子”了。

而类似的招商,贾国柱还办了好几十笔……

渔船甲板上的一个水手看见自己的船老大张老三从桅杆上滑下来,还皱着眉头,一脸警惕,就好奇地问:“张三叔,有什么发现么?”

张老三摇摇头,说:“还没发现,咱们最远也只能到这里了……要再往深海去,就算遇上西洋人的炮舰,就咱这渔船也跑不过人家,想想真他N的憋屈啊!什么时候咱也能有成群结队的三级四级战列舰,开到英国伦敦府和荷兰海牙府外海去堵门,那才叫扬威四海!”

那水手只是笑了笑,他知道自己的船老大说的话,都是从张老四,就是张老三的兄弟那里听来的。那位张老四可是个人物,崇明岛海军讲武堂毕业的海军军官……老张家自打苍水公父子兵败身死后就没落了,就再没出过官人,直到这位张老四考上海军讲武堂!

就不知道这位张老四现在在哪里高就?已经快一年没消息了,可别……和他的叔祖张苍水一样!

就在这个时候,这水手的眼睛突然被远处射来的一道光线闪了一下,他赶紧抬头张望,就看见远处的另一条渔船上的什么人,正用一面大镜子把阳光反射过来!

这可是预警信号啊!

“三叔,东面,东面!”他赶紧大叫。

张老三赶紧对正在忙着捕鱼的水手们大呼:“快快,别抓鱼了,先把镜子抬出来,给西面的浙渔五十八号打信号!”

这信号得一条船一条船用镜子反射阳光的办法往岸或是沿海的小岛上传,那里有烽火台,点上狼烟后,就能进一步往大将军李中山那里传了。

盯着手下把镜子架起来,又把阳光折射出去后,张老三又光着脚窜上了桅杆,举起那架“威尼斯牌”望远镜向东看去,过了大约一刻钟,他终于看见海平面上面突然浮起了几条桅杆还有挂在桅杆上鼓鼓囊囊的白帆!现在的能见度非常良好,他甚至可以看见白帆上的“红叉叉”这是什么“脖子地十字”,是西班牙王国的军旗!

又过了一会儿,海上的帆越来越多,都已经连成了一大片,就好像一片浮动的白云!张老三大致数了数,至少有50艘打着“脖子地十字”旗号的西班牙战舰!

这是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主力来了!

他一下从桅杆上面滑跳了下来,大声地命令:“火箭,架起信号火箭……把所有的信号火箭都给我打出去!一定要让大将军知道……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主力来了!”

随着镜子射出的阳光和一枚又一枚打上天空的火箭,再加上浙江沿海点燃的烽火,西班牙无敌舰队主力逼近杭州湾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南京大将军府,报告给了刚刚给自己挂上大将军衔的李中山。

军衔制改革是李中山早就在推进的事儿,不过直到共和十年秋,大明的北伐战争即将发起之前,才最后落实。

“大将军……浙江方向的烽火台被点燃了!”

挂上中将军衔的周昌周培公快步走进了李中山的都房,将一份报告双手递了上去。

“什么?”李中山一眯眼睛,抬头看看周昌,“培公,你怎么看?”

“倭寇,一定是倭寇大举来犯!”

倭寇将要大举来犯的消息,大明大将军府早就知道了!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倭寇会从哪个方向过来?数量又是多少?

大明万里海疆,还真不可能处处设防啊!

李中山思索了一下:“杭州湾……倭寇……培公,去派人通知中正来吧!”他笑道,“打倭寇,找中正,一准没错!”

第四百四十八章 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借!

李中正中将跟着周昌中将(之前写成少将了,现在提一级)快步走进了大将军李中山的都房。这段时间以来,他俩大概就是全大明最辛苦的人物了吧。

周昌和李中正现在分管大将军府的左、右参军司。其中周昌是左参军司军师,负责全国的军令,同时负责拟订北伐计划并监管北伐计划的执行。而李中正是右参军司军师,主要负责陆军的招募、编制和训练。现在的大明已经进入了战时状态,明军跟吹了气球一样膨胀,但还是能保持相对良好的秩序,不至于手忙脚乱四处漏气,这两位大军师真的付出了最大的心力。

经过持续一年多的扩充和训练,现在南京大将军府掌握的军事力量,单以人数而论,已经高达一百万!康熙那边的五路大军八十万什么的,真不知道有多少水分?而南京大将军府的一百万水陆大军,那可是实实在在,一滴水分都挤不出来的。

而这一百万大军,不仅遍及大明境内各处,更有三支强大的远征力量出现在美洲大陆、马六甲和吕宋岛。还有一支由60艘风帆战舰组成的大洋舰队现在不知道在哪儿?

另外,在西太平洋地区,大明还用少量的兵力控制了几个关键据点,其中就包括已经变成朝日争议领土的虾夷岛上的钏路城;在安南国广南将军的领地边上依着南海的会安城;在原属于真腊,现在被从安南出走的莫氏南圻将军府控制的南圻城;在马来半岛北部的,被同样从安南出来的武氏北大年总兵府控制的北大年城。

除了以上这些明面上就属于大明帝国的武装力量之外,大明大将军府旗下还有三个挂靠或暗中控制的“军事贸易公司”,分别是大明南洋贸易公司、大明粤海贸易公司和大蒙古东印度贸易公司。

这林林总总的武装力量加一块儿,百万之众那是只多不少!

要协助李大将军管好如此庞大的军事资产,李中正和周昌这两位大将军府中最重要的军事幕僚肩膀上的责任之重和压力之大,都是空前的。

而在这两人当中,周昌还是个“纯军师”,他只管根据李中山的指示领导左参军司的一众参军制定作战计划,同时不断派人下部队到地方去督促检查就行了。事情虽然又繁琐又困难,但拿大主意的毕竟是李中山。但李中正的角色就不一样了,他不仅是右军师,还是实际上的“副大将军”,是李中山“内定”的接班人。这个大明的大将军录尚书事可不是个世袭罔替的职位,而且李中山也不想搞世袭。

世袭了,还怎么共和?他对于共和,那可是相当认真的。而且皇帝会被革命推翻,幕府将军搞不定了一样没好下场。他连皇位都不稀罕,还会守着个破将军传给子孙?

所以他的儿子们以后确定的前途就是继承他的爵位和财产,至于能在军界、政坛走多远,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在他看来,将来的将军或是丞相之位,最好能在几大家族之间转一圈,大家都做做,最后再放开给其他人做。这样大家就都是“将军家”了,将来可以“将将相护”嘛!

而且这个“中山”传“中正”,好像很合适吧?

当然看,这个“内定”指得是在李中山李大将军的内心认定他可以接班,明面上李大将军可什么都没说……要是说了,那大将军府里边很快就会有“两个太阳”了!

因此李中山现在只是安排李中正在自己出征北伐后,坐镇南京,留后看家……差不多就是夏侯“哥”在曹老板那里的地位,考虑到他是李中山的好三哥,哥俩好得连模样都差不多,给个“哥”的地位也正常。

另外,李中山既然“内定”李中正接班了,那他平日承担责任自然特别重,考验也特别多,还有各种烫手的或得罪人的差事交给他去对付。

而眼下李中山马上就要带上大将军府行辕前往徐州坐镇指挥北伐大军了,这个江南闹倭寇的事儿,当然得让李中正来应付了。

如果这点小事儿都对付不了,那这个班恐怕就不能给他接了……

当李中正跟着周昌走进都房的时候,兼管锦衣卫的姚启圣正一脸沉重的在跟李中山报告刚刚探听到的大清和大周的军情。

“……种种迹象都表明,尚淑英提供的那个‘一国守一城’的方略是假的!康熙的真实意图,很可能分兵四到五路,集中数十万兵力,与我在开封至徐州一线打一场大决战!如果战之不利,才有可能把‘一国守一城’的方略再捡起来。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西班牙无敌舰队和倭寇雇佣军会承担其中的一到两路,自东南海口进犯,以威胁我江南膏腴之地,迫使我军在苏、浙、闽、粤沿海分兵把口,空耗兵力!”

李中山倒是气定神闲得很,坐在椅子上面,低头喝了一口茶,抬起头刚想说段什么,就听见都房门口的卫兵响亮的口令声和唱名声。他又朝门口望去,就看见李中正、周昌已经快步走进了向他行礼了。

李中山淡淡地点了点头:“老三,培公,你们来得正好,大家正好一起商量……”

李中正小心地问道:“二哥,商量什么事情?是不是关于杭州湾外海发现西班牙无敌舰队主力的事情?这次西班牙无敌舰队应该带来了日本雇佣军吧?如果他们想要在杭州湾登陆,所选的登陆地点不是乍浦就是余姚……”他看了一眼周昌:“刚才培公和我谈了沿海抗倭的难点,您不如先听听他的分析吧。”

李中山一摆手:“老三,我把大将军府留守的差事给你了,东南沿海的防务,自然由你全权负责,熙止也会留在南京辅佐你的,这事儿你们商量着应付就是了。我现在就问你一个事儿,要不要给你多留点兵力?”

李中正摇摇头:“不必了,二哥您手头的兵力其实不大宽裕,咱们的大军说是一百万之众,但是海军占了七八万编制,大将军府和八大总监司又占去两三万人的编制,还有十省的提督、总兵、协台、守备参将又占去十多万编制,湖广、两广还要各留下一个军团给咱爹和咱大哥,加上留给我的军团……这就是五十万之众了!

再加上布署在民丹岛、吕宋岛、琉球岛、虾夷岛和美洲大陆的军队,差不多又是十万。百万之众,最多就剩下四十万可用了。”

还真是兵到用时方恨少啊!

百万之兵发钱的时候可不得了……100万呢!粮饷军资,再加上随军民夫的消耗,等北伐大军全面开动后,一个月1000万两的军费看着都不够,要打得富裕一点,那就是1200万两一个月。

可是真要能用在刀刃上,肯定是没有四十万的……这四十万大军指的是渡过淮河,进入北方中原大地的明军(不含民夫)人数!

如果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配置民夫,那么北伐大军的人数可以达到八十万!

在淮北以北的兵家必争之地徐州集结八十万之众……唔,优势在我啊!

而这种1200万两一个月的仗,饶是手握江南、广府两个经济中心的大明,其实也打不了多久。李中山在几年前之所以选择和大清、大周休战,其实就是为了整顿内部,积攒军费。

可是攒了好几年,李中山却连朱慈炯那个“债宗”早年欠下的那几个千万的“巨债”都还没还清呢,不仅没还清,反而越还越多,已经从原本的五千万“巨债”还到现在都上亿了。

当然了,这多出来的五千万也不是因为朱慈炯这个皇上荒淫无度造成的,而是都花在正事儿上了,譬如大办海军,兴办造船厂、兵工厂、铁矿、铁厂,还有兴修黄河、淮河、运河等“三河综合治理工程”,修建“淮北、淮南灌溉工程”,沿海要塞海防大工,还有最近一年多的大扩军、大练兵和军资储备……几千万两银子,就这么花出去了!

而大军一旦渡过淮河,进入前沿地区,往后的花费可就更加惊人了!

根据大将军府和尚书省的共同编制的预算,从大军跨过淮河开始直到北伐胜利,大明每个月单是在军费上的花销,就要准备1200万……一年就是1亿4400万两!打两年,差不多就要花出去3个亿!

而大将军府和尚书省为了这次北伐大业所准备的军费预算,也就是3个亿!

也就是最多只能打两年,再多就没有了。

而这3个亿的军费中的一半,也就是1亿5000万两得依靠战争公债来筹集。加上这笔巨债,等北伐胜利之后,大明的债台就能搭到2亿5000万两了……真正的债台高筑啊!

也得亏李中山懂一点金融,很早就开始搭建一张以大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还将大明境内大大小小的钱庄,还有闽粤海商,两淮盐商,江南私商、茶商等大商人,全都用各种法子网进了这个体系。

而且这个体系对大明朝廷来说是高度可控的!

所以大明朝廷才能通过这个金融体系来给债台高筑的大明朝廷的信用定一个高价这意味大明可以以较低的利率发现大量公债,还不愁发不出去。而且还能让大明境内的银行、钱庄都把大明朝廷的公债当成优质资产持有。

但是现在毕竟不是信用货币的时代,所以大明朝廷的债务扩张并不是“无限”的,2亿5000万两的公债总额即便不是极限,距离也不遥远了。

因此李中山手头的时间并不宽裕……而这个难处,李中正当然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也不愿意为在分李中山的兵。如果李中山用于北伐的兵力少了,完成北伐需要的时间或许就多了。

听了兄弟的回答,李中山欣慰的点点头:“我有八十万之众,北伐之役的优势很大……一年之内必然可以奏凯还朝。

三弟,你只要能在东南坚持一年,不让倭寇和西夷得逞,就算大功一件了。”

“二哥请放心,”李中正笑道,“区区倭寇,何足挂齿?中正自有办法将之尽数歼灭于东海之滨!”

瞧他这模样,看来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李中山当然也就放心了。

“好!”李中山笑着吩咐道,“那东南之事,愚兄就尽数托付与弟了!”

李中正一抱拳:“二哥,小弟得令!”

李中山点点头,北伐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大量的军队已经向北开拔,淮北、淮南等前沿地区已经开征召武装民夫了,而北伐中原的方略就是“步步为营,直到北京”的计划,已经由大将军府左军师周昌领着一众参军详细拟定完成了。

毫不夸张地说,一架无比庞大的战争机器,现在已经完全开动了起来,正在以碾压之势向大清帝国的首都北京缓慢而坚决地滚动过去!

甭管康熙有几路大军,李中山只一路往北京去即可。而康熙只要没有办法挡住这架战争机器滚动的车轮,他的大清朝就凶多吉少了!

……

康熙二十二年,秋。

在北京城,大清皇帝康熙也正全神贯注地盯着西班牙无敌舰队和倭寇对大明东南沿海的侵扰,他的五路大军八十万伐明方案看着挺厉害,但实际上的虚头是很大的。

李中山北伐的“八十万大军”,要一个个数人头的话,那肯定是有的,而且无论正兵还是民夫,肯定都是精壮。

但是康熙的“八十万”……也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全都要看战事进展了。如果进展顺利,各方面都会加把劲往台面上追加筹码,八十万也许真就有了。

如果形势不好,那可就很难说了。不仅吴周和金帐汗噶尔丹未见得会跟,就连大清内部也难说没人会反清向明那帮大清忠臣的忠心可都有点“多”,多到了可以让许多位君主分享!

搞不好最后就只有大清的二十万腹心之军在北京周遭与大明决战……二十万对八十万,优势在敌啊!

“玄烨,李中山出兵了吗?”

今年71岁的太皇太后布木布泰,正由皇后杨小弥搀扶着在太液池的水边散步,突然就问起了她极少关心的军务。

现在已经年过30的大清麻子帝康熙虽然心事重重,但是面子上依旧是一副胸有成竹,听见老太后的问题,只是笑了笑就道:“已经出兵了……九月初八誓师,说什么要直捣黄龙,还说不破盛京终不还的。”

“呦,连盛京他都要破啊!”杨小弥拧着眉头,“合着一点都不打算给咱大清留?”

首节上一节344/39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