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311节

论起海军实力,西班牙加荷兰是足够压倒大明的……还有一个英格兰在旁边看着没上场呢!即便是荷兰,也仅仅使了一个小拇指的气力。

萨巴拉海军上将也微笑了起来:“在海上,我们当然可以击败大明海军……但现在不是1588年了,大明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陆军!这不是四万西班牙-日本联军就能击败的对手!执政官阁下,我想您应该知道大明不是一个海洋国家,我们不可能通过海战就迫使她屈服。”

荷兰执政哈哈大笑:“我们即将组成的是一个十一国反明同盟……在这个大同盟当中,还有大清、大周这两个陆上强国,他们都是大明的敌人。我们派出的使臣现在正在前往中亚,他们一定会见到康熙和吴大将军……我想这两位一定不会放弃这个翻盘的机会!”

……

康熙十九年春,中亚。

随着一阵哗啦啦的马蹄踏过溪水的声音响起,当先一骑极其神骏的土库曼马已经踏足北岸。紧接着就是数十名穿着黄马褂的骑士跟着踏水过河。马背上的那人,头戴满清的暖帽,身着行装,一脸麻子“麻”得让人觉得耀眼,正是大清第一麻子康麻子吴玄烨。

这条小溪的两岸,都是整个中亚都少有的既富饶,又荒芜的土地。富饶是因为这里的土地肥沃,水源冲沛,还有大片平整开阔的土地,非常适合农耕。而荒芜……则是因为如此水土,现在大片抛荒在那里,没有人耕种,荒草长得都有半人多高了。远处一片焦黑的断臂残垣,仿佛昭示着这一带刚刚遭遇了一场惊人的浩劫。

一支队伍,正稀稀拉拉的行进在小溪南岸的一条破破烂烂的道路上面。这不是一支只有军官和士兵组成的单纯的军队,而是包括了许多妇女儿童,和一车一车各种各样的行李的队伍。这支队伍不知道走了多远,所有的人衣服都灰蒙蒙的,满是尘土,拉车的骡马也都有点马瘦毛长,看起来这一路吃了不少苦头。但队伍当中的每一个人,这时候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着周围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指指点点,互相议论。

“这可真是个太平安乐的好去处啊!”

“怪不得这里叫什么……什么太平谷呢!果然是太平安乐之地啊!”

“就是啊,真没想到这西域蒙兀儿地方,竟然还有此等宛如天国一般的好地方!”

“这水土……也太肥了吧?荒草都长得那么好,要是都种上麦子,一定能养活几百万人咧!”

“更美的是这里还是一处大大的山谷,谷口顶天就是一二十里,加上谷口附近比较低矮的山地,能够进出的通道最多就是四五十里,若是能修一道长城堵起来,那咱大清将来即使……也能在这处山谷当中安享太平,这也是神仙般的日子啊!”

原来康熙和这队来自中原的屯田兵户所在的,就是堪称蒙兀儿地方之天国的费尔干纳盆地。

蒙兀儿地方的河中之地在被蒙古人蹂躏之前,据说也有发达的灌溉体系,也许比不了中原,但肯定也有沃野千里。但是当康熙、吴世琮率领着两国远征军不远万里打到河中时,这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整个河中,除了不多的几处绿洲,到处都是荒凉一片。

大部分的绿洲也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样儿,古老的灌溉系统早就破败不堪,也没有人去进行大规模的修补,只有一些小修小补,勉强维持。

由于中亚干旱地区的农业本就是靠高山融雪带来的水源维持的,想保持农业生产,维持甚至扩大绿洲规模,那就得靠大规模兴建水利设施。最好能来个中亚一盘棋,对境内有限但是非常稳定的水资源进行科学而且统一的调度。

历史上,波斯帝国就曾经依靠修建和控制水利设施开发了中亚河中地区,并且实现了相对有效的统治。

但是当破坏等级拉满,建设等级近乎为零的蒙古人统治了河中之后……原本富饶的土地,就变得荒芜而且贫瘠,而走马灯一样更替的蒙古王朝,除了不断破坏,大概也干不了别的事情了。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得等到那个红色帝国的到来,才能给中亚重新注入生机。

而这一次,河中大部分的绿洲,包括撒马尔罕、布哈拉、花剌子模,都被分给了吴世琮。而康熙则得到了塔什干周围和中亚这边唯一不需要依靠人工灌溉体系也能维持较高农业产出的费尔干纳盆地。

当然了,吴世琮把中亚最好的费尔干纳盆地留给康熙并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因为吴世琮已经看上了生产波斯马、波斯猫和波斯美女的波斯,准备以布哈拉为基地,展开对波斯萨法维王朝的征伐……即使不能吞并,也必须让萨法维王朝臣服。

另外,控制撒马尔罕、布哈拉和花剌子模的吴世琮距离印度更近,也有利于将来进军印度或是现在向印度帖木儿帝国收保护费。

而康熙也没有去和吴世琮去争夺进波斯、进印度的通道,反而欣然接受了费尔干纳盆地,并且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率领大军扎根在了人口密度较大的费尔干纳盆地里面,然后一座城一座城的清理。直到不久之前,他才刚刚拔掉了费尔干纳盆地当中最后的反抗据点安集延。

在攻伐费尔干纳盆地内的天方教城市的同时,康熙还传旨北京,命令留守的杨皇后、恭亲王和八大臣再派一批屯田旗人来费尔干纳扎根。

而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费尔干纳,康熙还给费尔干纳盆地改了个名儿,叫“太平谷”……一听就是个好地方!而且还在写给杨皇后、恭亲王和八大臣等人的旨意中,对太平谷的水土地形好一阵吹捧,说这里是群山环绕、水土丰润、沃野千里、太平之谷、天府之国!

总之,就是一个可以关起门来保太平的地上天国!称为太平天国都不过分啊!

这会儿,隔着一条小溪,听见被自己带到安集延东北这处靠近天山的富饶土地上安家的屯田户们发出的欢笑,康熙也露出了少有的欣慰笑容,回头对身边的侍卫纳兰性德和翰林学士高士奇道:“朕假使能和皇后一起安居终老于此,也是一桩美事儿啊!”

高士奇和纳兰性德互相对视了一眼,两人似乎听出了什么,但又什么也没听明白。

纳兰性德问:“皇上,此间乐,不如……”

康熙摇摇头:“祖宗基业,不能败在我手里,无论如何,都要再搏一下!现在大明惹上了西洋一大堆列强,可能会腹背受敌,这是我最后的机会啊!如何成了……那我可就是一代雄主,不,是圣主了!”

康熙这回倒不是吹的,如果他这次能搏到了,的确够得上圣主这都快到里海了,看地图就“圣”了嘛!而且现在的大清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八旗压倒一切的大清了,而是一个合众国!满汉之间的冲突,也随着旗人含满量的降低,而大大缓和了。

另外,现在的大清已经彻底开国,大清的亲王都把罗刹公主睡了!至于同文馆什么的早就有了,甚至都开始筹备京师大学堂了……

高士奇说:“皇上,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四国的使臣已经在天京城等了个把月了,您是不是赶紧去见他们?”

纳兰性德也提醒道:“皇上,现在机会难得……南怀仁和徐日升在信上说,这次西洋人已经给大明惹毛了,要动真格的了,不仅自己要出动三万远征军,而且还会从日本雇兵十万……一十三万大军就在大明东南登陆!”

康熙点了点头:“好,回天京!”

……

所谓的“天京”,当然也是康熙起了来忽悠中国人移居的太平谷是天府之国,那就是天国,天国之京,不是天京是什么?

这座天京城,就位于太平谷西面的谷口附近,是一座还在建设当中的新城。依着康熙的心思,以后万一……没有堵赢,他就带着杨皇后一起躲到太平谷过小日子,再来个天子守谷口,把太平谷的入口结结实实给堵上,至少能有个二三百年基业。

当康熙回到他的天京城的时候,费尔干纳盆地入口附近,锡尔河两岸,已经出现了两座巨大的工地。

两座夹河而立的城堡,已经在平整建设。在平定盆地时抓到的俘虏,正被凶神恶煞一般的“蒙古西征新军”押着在旷野上一铲一铲挖掘壕沟,挖出来的泥土就堆在边上夯实了成为城墙的夯土层。工地旁边还是烧砖的火炉,火焰终日不息,一炉一炉的砖头,很快就被一层层砌在了土坯外头,两座城堡,就这样一点点在成型当中。

这两座城堡也挺有意思,和康熙命人在谷口修建的长墙、长壕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而且对着西边的谷口,还有朝南、朝北两面,都是棱堡设计,只有朝东以及朝向锡尔河方面,是普普通通的城墙。

看到这两座正在修建的城堡,远道而来的荷兰、西班牙、英格兰、葡萄牙联合使团之中的几位大使,就忍不住有些担心了。

这个康熙皇帝是不是不打算回东方去了?他以后就在这个什么太平谷闭关保太平了?

这样一来,大明可就不好对付了!

不过陪同他们的两个被康熙重用的耶稣会传教士倒是挺自信的,他们都拍着胸脯向那四个西洋使团的使臣保证,只要荷兰、西班牙、英格兰、葡萄牙给出的条件足够好,大汗一准会调头东征,再给大明那个姓李的将军个厉害!

这是想要好处?

可这位大清皇帝兼蒙古大汗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好处呢?

第四百零四章 康熙要求进步,康熙要办大学

天京,大汗金帐。

“大汗,大明帝国咄咄逼人的海外扩张步伐,已经极大地破坏了自地理大发现以来,所有先进的海权国家所制定的基于实力的规则。其中最令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和自由贸易的人们感到愤慨的事情有三件,一是大明帝国使用卑鄙的手段先劫持了对大明没有任何敌意,完全以和平贸易为目的的西班牙大帆船。然后又利用这些大帆船,毫无道理的偷袭了位于大洋彼岸的阿卡普尔科港,并且据为己有!

而第二件事情则是大明帝国使用更加无耻的手段,打着商业合作的幌子,在位于马六甲海峡东部出口的民丹岛非法设法,将一座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和平岛屿,变成了大明帝国用来阻断马六甲海峡一带自由航行的军事要塞。

第三件事情,则是大明帝国在东亚和东南亚范围内粗暴的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日本手中夺取了琉球,又强迫安南的两位国王接受大明册封的将军之职,并且派遣另外两位臣服大明的安南将军入侵了真腊和北大年苏丹国……另外,大明很可能还煽动了朝鲜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并且利用这场毫无道理的战争对日本国进行渗透!

以上这些行为,已经引起了包括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王国、英格兰王国、葡萄牙王国、瑞典王国、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在内的欧洲列强,以及波斯、印度斯坦和日本在内的东方列强的强烈不满。如果大蒙古和察合台汗国也可以加入进来,那么大明将会面对东西方十一国列强的联合制裁,不仅是经济上的,还会有军事上的。一边是十一国列强,而大明最多能得到法兰西和罗刹这两个遥远的,并不拥有海权的盟友。所以等待他们的只有慢慢衰败!”

正在义正言辞地游说康熙汗的正是西班牙王国的特使巴孛罗斯皮诺拉-多里亚。如果知道一点中世纪意呆利诸国的历史,就知道这个将热那亚共和国两大寡头家族斯皮诺拉和多里亚的姓氏连在一起的中年洋鬼子,一定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倒霉债主热那亚本是个“海国”,在大航海时代来临后,本来途径地中海的贸易线改道,热那亚的支柱产业就从海洋贸易逐渐变成了金融业,而且还和哈布斯堡王朝深度绑定……结果这几十年来,随着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一次又一次的破产,热那亚共和国的金融业也陷入了一波一波的倒闭朝。

昔日的欧洲“二富”(大富是威尼斯)热老二,现在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虽然热那亚共和国的前途已经相当不乐观了,但是作为一个繁荣了数百年的商业共和国的统治家族,古老的多利亚家族还拥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了东亚世界和蒙古世界的突然崛起,必将重构世界的财富版图。

因此,原本担任西班牙驻德国大使,还参加了旨在结束法荷战争的奈亨梅条约缔结谈判的巴孛罗斯皮诺拉-多里亚就自告奋勇,从胡安何塞手中争取到了这个出使中亚的机会。

而为了给蒙古大汗留下一个好印象,他甚至还花了几个月时间刻苦学习了蒙古话,虽然没有能完全掌握,但已经可以和康熙用蒙古话进行简单的对话了。

也正因为他的努力和出身,他也成为了这次到访天京的西班牙-尼德兰-葡萄牙联合使团事实上的首领。所有和康熙之间的谈判,都由他亲自出马。而来自阿姆斯特丹和里斯本的使者,仅仅是两个陪衬。

虽然他是真心想和这位长一脸“大帝麻”(路易大帝式的麻子脸)的蒙古大汗亲近亲近,可是这位大汗任凭他怎么忽悠,都是一副压根不激动不上头的模样这个大汗看着挺年轻的,怎么就没有年轻人的激情呢?他难道就不想灭明吞周,一统中华吗?

想到这里,这位最会放高利贷的欧洲外交家只好跨界和康熙聊起了军事,他对康熙道:“大汗,我们当然是知道大明陆军的实力非常强大的!他们陆军的训练和装备水平接近于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很有可能得到了法国军事顾问的帮助……另外,他们还拥有一套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国民战斗精神的早期罗马式的公民制度。但是大明的海军相对欧洲海权强国的海军而言是非常弱小的!而大明的海岸线又很长,一旦失去海权,那么强大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就能将远征军送上大明海岸线的任何一点……他们将会在大明最富庶的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极尽破坏之能!

我想,大明海军的实力再强,也不可能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处处设防吧?如果他们在海岸线遭受蹂躏之后,不得不处处设防,那他们的陆军还够用吗?北方和大清、大周接壤的边境也很长,他们还有足够的军队去防御吗?”

有点意思了!

康熙总算开了金口,只听他面无表情地问:“我想知道西班牙准备为了蹂躏大明的海岸线,付出多少条人命?据我所知,西班牙只有几百万人口,而大明的人口比西班牙多十倍啊!”

“大汗,西班牙的生命非常宝贵,”多里亚笑着说,“所以荷兰人和英格兰人将会帮助西班牙无敌舰队雇佣日本人去攻击大明的海岸线……据我所知,他们长于此道!”

康熙又问:“那你们准备雇佣多少日本人去大明的沿海地区烧杀抢掠?”

“需要多少就雇多少!”多里亚说,“仅仅是第一批,就将雇佣数万之众!”

康熙似乎有了一点兴趣,他又问:“那么……我大蒙古又能得到什么利益?”

“大汗陛下,”多利亚笑道,“您的大军有机会灭亡大明,重新将整个中华置于大清统治之下,难道不是最大的利益?”

康熙微微摇头,说:“这不是最大的利益,这是一场倾国之赌……如果西班牙、荷兰、英格兰和日本准备在东南沿海和大明开战,那我还有必要上桌去和大明赌一把?

大明的海军实力有限,也不可能杀到西班牙、荷兰和英格兰的本土去吧?而你们的陆军都不敢在大明的海滩上登陆……如果不出意外,这场战争应该会持续多年!我大清不正好利用这段时间修德政、肃纲纪、揽民心,以巩固大清国本?”

“什么?”多里亚愣了愣,这个蒙古大汗是怎么想的?你们蒙古人不是打到哪里抢到哪里杀到哪里的?怎么想到什么德政,什么纲纪,什么民心了?

康熙看到这个长得一副奸商模样的西班牙使臣一副少见多怪的模样儿,又马上话锋一转,说:“不过我也不是不能在北边出动些兵马,配合一下你们在东南沿海的行动……只要荷兰和英格兰能够拿出足够的诚意!”

“诚意?您要什么诚意?”多里亚心想:这个蒙古大汗不会要钱吧?要钱你去找奥朗则布啊,他有的是钱!

而康熙接下去的话,却让多里亚大吃一惊:“我要……两所大学!”

“什么?办大学?”多里亚问,“为什么?”

“为什么?”康熙一笑,“不为什么,只是李中山有的,我也要有!李中山在做的,我也要学着去做!大使,你知道这两年李中山的头等大事是什么?”

“难道……是办学校?”多里亚当然猜着了。

康熙点点头:“没错,李中山的头等大事不是和你们西班牙争新大陆,也不是和荷兰争马六甲,更不是和日本国争什么地盘。他的头等大事是办学!

实际上他一直非常注重办学,早在广州当粤海关道的时候,就办起了广东讲武堂和广东维新学堂……后来到了南京,又办了个南京讲武堂和南京维新学堂。在办学的同时,他还组织精通拉丁文的文士翻译了从澳门教会学堂的学校里面搜集到的有关西方自然哲学的书籍。而在明、清、周三国停战之后。他就开始花大力气编写课本,制定分阶段晋级的学制,开始大办学堂了。

不仅将广东维修学堂、南京维新学堂办成了广府大学堂和应天大学堂,还用维新学堂和讲武堂毕业的学生为老师,开办了金陵中学、金陵小学、南海中学、南海小学等所谓的新式学堂。

去年,他又在应天府和广府开办了两所师范学堂,准备成千上万的培养老师,接下去还要在各省开办大学,各府开办中学、各县开办小学……将来还会实行什么义务教育,要所有的适龄孩童都有书可读,至少要读四年的小学堂!”

“要,要让所有的适龄小孩都读书?”多里亚太吃惊了。

大明果然是公民的共和国啊!

全民义务教育……这事儿尼德兰联省共和国都办不到,大明居然已经在办了!

康熙顿了顿,接着又说:“多里亚大使,朕不知道李中山这么干有什么好处?但他这十多年来,所作所为,都大有深意,可谓开风气之先。所以朕只要有可能,就要向他学习!”

康熙不愧是学霸!

这都学会抄作业了,而且一抄还抄了个非常重要的作业国民义务教育!

工业化也好,近代化也罢,国民教育都是基础。

而人人都有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更是公民国家的基础!

当然了,相对平等……不等于不淘汰、不筛选。教育不仅培养人才,同样也筛选人才!

实际上李中山在广东站稳脚跟后,就想着要引入后世的“应试教育体系”了这一套李中山熟悉啊!

但是办教育是急不得的,首先得培养和选拔一批能认同李中山理念的学者和官僚,维新学堂就是干这个的。在维新学堂中,学者和学生们都除了钻研《天下大公论》、《明夷待访录》这些“新儒学”的东西,还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西学和实学知识。

通过几年的培养之后,李中山手头就有了一些学贯中西的“大师”,和一些学得没那么精的“中师”和“少师”。

有了这些人才,李中山才能将两所维新学堂改成大学,然后在两所大学下面挂上“附中”和“附小”。

另外,郑经也学李中山的法子,把自己的藩校改成了南洋书院,后来又开出了南洋文理大学和南洋小学。

与此同时,李中山又召集了一批“大师”,和他们一起编写了小学、中学的教材,设定了分阶段升级的学制。还开始翻译更加深奥的西洋自然哲学的书籍,并且高薪聘请西方学者来广府大学、应天大学担任教授……

一个草创的国民教育体系(试用版),就被李中山一步步搭建起来了!

而这套体系一旦完全推广开来,那大明……就将天下无敌!

不过办教育这种固本打基础的事儿,进展总是很慢的。

毕竟是百年树人嘛!

所以这会儿大明的这套国民教育体系甚至还没有完全构建起来没有学前教育,没有职业教育,而且国民教育体系的覆盖面也很小。

这一套教育体系现在看上去好像也没有什么作用,根本不值得借鉴……但是学霸康熙抄起作业来总是认认真真的,除了实在“抄不了”的,他都是本着能抄则抄的心思在抄。

那所在杨皇后的关心下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就是杨小弥遵照康熙的旨意在办事儿。

不过大学开起来,康熙才知道自己想简单了!

他的办学条件压根比不了李中山,李中山可是“收”了江浙和广东、福建的士林的,明清交替之际,中国最有活力,眼界最开阔,学识最渊博的学者,几乎都在这些地区。

首节上一节311/39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