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286节

锣鼓喧天而响,细雨蒙蒙而落。一片风雨当中,三千被精心挑选出来的殖民炮灰兵正在默默上船。琉球国的官员和百姓们在远处向这些即将踏上不归路的“编外王师”们挥手告别,发出一阵阵声嘶力竭地呼喊声。

海浪不小,海上还吹着一阵阵的西南风,推得港口中那十条西式软帆大船不停起伏波动。而这十条西式软帆船,就是被后来的历史学家们吹上天的“开启东亚大航海时代的第一次新大陆远征”的全部阵容了。

和后人美化粉饰过的历史不一样,真实的“第一次新大陆远征”的主力,实际上是一群走投无路的东亚大陆征战的失败者。他们要么被胁迫,要么被蛊惑,要么因为自己太愚蠢,所以才糊里糊涂地走上了这条不归路没错,这就是一条不归路!至少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拿到的只是一张前往新大陆的单程船票。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是可以返程的。毕竟推动这场“第一次新大陆远征”的幕后推手兼金主郑经并不是为了让这三千人客死异乡而出钱出船,搞出这次跨越大洋的大远征的。

他搞这事儿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向吕宋诸岛扩张洗劫阿卡普尔科,然后再占据距离墨西哥城较远的班德拉斯谷,摆出一副开辟殖民地的姿态,一定可以吸引新西班牙人的主力大军去围攻,这样西班牙人就无力向菲律宾增派援兵,甚至还有可能直接从菲律宾总督区撤退。这样郑家的南洋贸易公司就能避免的热带岛屿地区进行残酷而漫长的围城战,从而不费吹灰之力夺取马尼拉城堡和吕宋岛上大量现成的庄园、城镇、港口。西班牙人一百多年的开发成果,就能完完整整地落入郑家手中。

而需要付出的代价,仅仅是……耿精忠和他的三千名炮灰兵,真是太微不足道了!

郑经的第二个目的,则是开辟太平洋航线!

他“精”啊,虽然想抢西班牙人的吕宋岛,但并不想中断同西班牙的贸易。而且他也不想麻烦西班牙人大老远来东方……他就想把太平洋航线给垄断下来,以后他派人跑太平洋,把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白糖,日本的漆器,源源不断运往新大陆,然后随随便便赚上几倍的纯利。这个心也不算太黑吧?

至于开疆辟土,在新大陆西海岸建立殖民城市什么的……被后世誉为“中华殖民先驱”、“大航海家”、“十七世纪海霸王”的郑经,压根就没想过这事儿。

因为殖民开荒这个业务,投资大,风险高,回报周期又太长……一个不留神就亏了!郑经怎么可能把自家的银子往这里面投?

当然了,抢人家开发好的地盘,特别是闽南人、潮州人已经在那里大量聚集,他这个闽南人、潮州人的领袖可以很容易在那里建立统治的地盘,还是挺不错的。

正因为郑经还新开辟太平洋航线,所以这一波出去的人,还是有一些可以活着回家的。现在和郑经一块儿在码头上注视着炮灰们登船的冯锡范就是个能活着回家的主儿。

两个差不多“精”的“殖民先驱”和“大航海家”,正小声交换着意见。

“锡范,等你们到达那个什么班德拉斯谷后,就让耿精忠把用不着的西班牙水手都杀掉!”郑经挥了挥羽毛扇子,做了个杀人的手势,“把那个冈萨雷斯给放了,让他去给新西班牙的副王报信。”

“明白!”冯锡范点点头,奸笑了一下,“这样耿王和他的手下就只能在班德拉斯谷和西班牙人死磕到底了!”

郑经又说:“要他们死磕到底,光有投名状还不够,一定要让耿精忠和他的手下相信,我郑经一定会把援兵和他们的家人,一并海运去班德拉斯谷……他们只要坚定守住,就不怕打不出一个自己的家国!

呵呵,他们在班德拉斯谷守得越久,打得越好,我们的筹码就越多!”

“大王放心,”冯锡范说,“耿精忠一定能守很久的……跟着他去的三千人都是精心挑选的,每个人都有家眷在大员岛,所以绝对不会背叛。而且他们个个都是精壮,都上过战场。我们给他们准备的燧发枪、胸甲、头盔、刀剑、长枪都是最好的。因此优势在耿,一定可以守住!”

郑经点点头,“那本王就放心了!”

……

“将军阁下,臣下已经问清楚了,阿卡普尔科之地乃是一处风景宜人,物产丰饶,且易守难攻之地。此地内有群山环绕,外有大洋庇护,而且海湾入口狭窄,内部开阔。西班牙人又在那里经营了一百多年,炮台、要塞、市场、码头、船厂、库房,应有尽有,四周又是沿海平地,生产粮食……将军如能据为根本,必能倚之开创出一番王霸之业!”

在郑经所有,泉州制造,名曰“路易大王”号的英格兰式盖伦帆船的船艉豪华舱室内。耿精忠在琉球岛收的心腹家臣调所清久正滔滔不绝地在说着阿卡普尔科港的好话他这个不鼓励一下自己的新主公也不行啊!对于萨摩藩而言,他可是属于脱藩叛国之人!回去一准要切腹谢罪的!

所以他和琉球在番奉行所里面的其他萨摩武士,现在就只能一条道跟着耿精忠走到黑了!

耿精忠要去新大陆讨伐西班牙蛮族,他们也只能跟着,不仅要跟着,还得帮助主公立功。

而耿精忠派给调所清久、桦山久亲和他们手下的鬼子,在这次的劫船行动中,负责扮演锦衣卫专家。经过一番和颜悦色的审问,他们基本已经摸清了阿卡普尔科港的风土人情和布防情况。

根据冈萨雷斯和胡安洛佩斯的交代,那个阿卡普尔科绝对是个好地方!

“主公,”桦山久亲接过调所清久的话,接着说,“这个阿卡普尔科距离新西班牙副王的驻地墨西哥城足足有七八百里之遥!如果咱们能一举夺取阿卡普尔科,西班牙人的反击部队恐怕要一个月时间才能赶到。咱们到时候只需来个坚壁清野,再坚守笼城,就能把西班牙人逼退!”

“那个班德拉斯谷如何?”耿精忠问。

这个地方是郑经为他精心挑选的根据地。

不过郑经……当然是精的!他可没打算和西班牙人彻底撕破脸,所以还想把阿卡普尔科留给西班牙,以后大家还能做买卖嘛!

要不然西班牙的贸易港都没了,郑经还怎么跨过太平洋和西班牙人做买卖?他总不能为了要和西班牙人做买卖,一路打到大西洋去吧?

“那里的风景、海港都不亚于阿卡普尔科,”桦山久亲说,“但是距离墨西哥城更远,所以并非西班牙人重点开发的大港,现在是远远比不上阿卡普尔科的。所以臣建议将军阁下占据阿卡普尔科为本据,经略新西班牙之地!”

耿精忠点点头,“知道了……突袭阿卡普尔科的方略就交给你们了,你们一定要和高神父、李神父好好商量,不过不要告诉他们本将军准备占据阿卡普尔科为根本!”

“哈伊!”

两个小日本答应的都很干脆,而且耿精忠也知道他俩办事比较认真,口风也紧,不会让那个冯锡范知道方案有变!而郑经和冯锡范提供的方案……总觉得不大对啊!

……

南京,小皇宫。

净鞭三响,香烟缭绕。

南京皇城中那个破败的紫禁城边上的小皇宫,这段时间真是热闹又喜庆,一会儿献捷啦,一会大赏功臣啦,一会儿又有西周、北清要来称臣了!

不过最让“明献帝”朱慈炯高兴的是他涨薪水啦!从原来的日薪百两,一下子就涨到了日薪三百两年入十万啊!

说真的,“明献帝”这辈子就没过过那么富裕的日子!

当然了,他之所以可以涨那么多薪水,也是他斗争来的!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为了涨工资而罢工的皇帝!这个……也能从侧面证明现在的大明真的已经步入了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了。

都有人闹罢工了……还不是资本主义?

这段时间郑经这个真资本家回了福建,说是去推行福建的共和新政了。李辅臣则回了广东,也是去折腾共和了。吴国贵则在湖南刚刚就任湖南巡抚。李来顺还在湖北替李自成守孝。所以在南京应付皇帝罢工的只有李中山、刘进忠、卢三好、陈永华他们四个。

而刘进忠这个北王又不肯当恶人,一个劲儿惯着朱慈炯……所以李中山也不得不同意给朱慈炯涨工资。不同意也不行了,这个朱慈炯现在学坏了,挑着大清、大周的称臣使团来给他磕头的时候罢工。

这让李中山怎么办是好?

总不能说你们等会儿再来,我们这里皇帝罢工了……

不过涨了工资之后,朱慈炯还是挺卖力的,今儿为了在小皇宫的大殿外接受大清、大周称臣,他甚至愿意上早朝搞一回御门听政了!

虽然朱慈炯的老爸崇祯皇帝特别勤勉,当了皇帝之后几乎天天上早朝,堪称劳动模范。而朱慈炯这个皇上却懒得很,拿着百两一日的高薪,愣是没上过一天早朝。每天睡到日上三竿,然后马马虎虎接见一下大臣,批一下奏章他这个皇帝还是有权“批准”奏章的,只能“准”,不能“否”,也不能“留中”。权力还是有一些的……

而他“准奏”的事情,到现在为止都执行得不错,这一点比崇祯要强。

这么一个有点懒的“明君”,今儿居然勤勉起来了。天色未明,小皇宫外的马车、骡车、轿子就是一串一串的,照明的白灯笼点得星星点点,穿戴整齐的大将军府、尚书省、议政大会的官员已经全部齐集,等着上值朝会。

前来南京给大明朱皇帝磕头称臣的常宁、明珠、方英、汪士荣等人,也都换上了各自最正式的朝服,在小皇宫门外等着隶属锦衣卫的宣召官宣他们觐见。

随着一声大嗓门的“皇上驾到”,站在小皇宫庭院内的那些议政王、大臣、议政官们全都山呼万岁而拜只是揖拜而已,磕头是不磕的。

大家拜过朱皇帝后,就一个个站在那儿(人多院子小,就只能站了),大咧咧往上瞧。就看见朱皇帝一身朝服,坐在御座上面儿,笑吟吟地看着大家。看见群臣都已经就位,他就笑道:“昨儿英王、北王、陈左丞、卢右丞一块儿来说,今天有西周、北清的使臣来称臣纳贡,所以就叫了早朝,诸位可是辛苦了……以后还是老样子,大家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才能为国家把事儿办妥了。”

他得说清楚,这个“早班”就一天,不能因为涨了两倍工资,你就天天鸡叫干到鬼叫,这不行!

看到底下的大臣都没异议,朱慈炯就接着往下说:“西周、北清的使臣来了没有?如果来了,就宣他们觐见吧!”

“回禀皇上,”李中山出班奏道,“西周、北清的使臣已经到了,请皇上先宣北清恭亲王常宁、大学士明珠。”

“宣吧!”朱慈炯点点头。

然后又是宣召官大声嚷嚷,接着就看见常宁和明珠二人在两个锦衣卫的引领下,走进了显得有点局促的庭院,又径直到了朱慈炯所在御门之下。

“跪!”宣召官又是一声大喊。

常宁、明珠二人马上甩了甩袖子,又一撂袍子,双双给朱慈炯下跪,然后三拜九叩,山呼万岁。

等他们两位磕头磕完,朱慈炯才开口问:“常宁,你姓什么?刚才朕没听清楚。”

“回禀大皇帝,外臣姓爱新觉罗。”

“这是个满洲姓吧?”朱慈炯明知故问。

“皇上圣明。”

“那你有汉姓吗?”朱慈炯接着问。

“回禀皇帝,臣没有汉姓。”常宁如实回答,然后又突然提高嗓门,“皇上,外臣向来仰慕中华文化,想请皇上给臣赐一个汉姓。”

还是挺识趣儿的!

实际上朱慈炯本来就要给常宁赐一个汉姓这不是他的主意,而是李中山、卢三好、陈永华他们仨在使坏。

“好,”朱慈炯笑道,“那就赐你一个朱姓吧……以后你就叫朱长宁吧!不过那个常字得改成长短的长,你可愿意?”

明光宗朱常洛是“常”字辈,如果常宁的“常”不改,还姓了朱,这辈份可就不对了!

所以朱慈炯就给他改了个“长”字,以后就是朱长宁了。

虽然改了个名儿,但还是把恭亲王给高兴坏了。

姓朱啊!

这下后台和钢板一样硬了,再也不怕吴玄烨除掉自己了。

而朱长宁一稳,顺治、福全就都能苟延残喘了。

一想到这里,朱长宁马上就流着眼泪,重重叩头道:“臣朱长宁叩谢天恩!”

看到他这副感激涕零的模样,李中山、卢三好、陈永华他们仨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吴玄烨、朱长宁,这两人看着像兄弟吗?以后大清内部能稳得住吗?想想都期待啊!

这个时候朱慈炯继续按照李中山、卢三好、陈永华关照的问话:“朱长宁,朕听说你兄长吴玄烨要发动一场蒙古西征?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朱长宁道,“臣兄吴玄烨现在行南北面官制,在北面以蒙古大汗自居。而蒙古诸部这些年又遭到西方罗刹蛮邦欺凌,地愈蹙而人愈少,日渐凋零,已经有金帐汗国、喀山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大国灭亡。同时,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合台汗国也日渐衰微,难以振作,西方蒙兀儿之地一直处于纷乱当中。

因此臣兄吴玄烨有意联合察合台汗之婿,西周国主吴世一起发起西征,力图恢复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疆域。”

“这么说来,你和吴玄烨现在都是蒙古人了?”朱慈炯又问。

这个问题不是李中山他们教的,而是朱慈炯自己好奇了。

“皇上圣明,”朱长宁道,“臣和臣兄都是入华夏则华夏,入夷狄则夷狄。现在北清行南北官制,南为华夏,北为夷狄。臣在华夏有封地,在夷狄也有封地。所以臣既是华夏,又是夷狄。”

这个如意算盘打得还真响!

康熙这是把北面官、南面官进行了区隔,也就是把大清一分为二了。夷狄一部分,汉人一部分。万一汉人部分守不住,他还有夷狄部分,还可以继续和大明对抗。

而康熙现在要发起恢复金帐汗国的战争,则是要扩大大清的夷狄部分,以面将来汉地遭遇危机失去后,国家受损太大。

“那……谁来当金帐汗?”朱慈炯又问了一句。

“回禀皇上,”朱长宁道,“臣兄已经和卫拉特蒙古诸部首领噶尔丹达成盟约,一同出兵蒙兀儿之地,事成以后,就给他当金帐汗。”

康熙还挺能忽悠的!李中山心道:就不知道噶尔丹会不会因此做大,最后灭了大清?那个噶尔丹可是康熙的宿敌啊!

第三百七十一章 那拉氏,恭亲王,八大臣和天可汗西征!

天高高,野茫茫,风吹草低见康熙。

又到了塞北漠南草原最肥美的夏季了,大清国的康熙帝又一次摇身一变,成了大蒙古的康熙汗,带领着他的百官和后宫,在最精锐的八旗马队的护卫下,行进在茫茫无边的坝上草原之上。一望无际的马队、驼队和马车,在绿色的草原上排出几个齐头并进的四色长队,犹如四条张牙舞爪的游龙,在宛如绿色大海一般的草原上游动着前进。

康熙汗本人则穿着蓝色的行褂,骑着一匹不算高大,但是非常健壮的蒙古马,行进在一队相当庞大的车马后头。一辆辆马拉大车,上面的货物捆得满满当当的。插着正黄、镶黄、正白三色的三角小旗,旗上都有个“内”字。每辆大车上面,除了车夫,还有一个精壮的火枪兵,一杆内务府造办处出品的燧发枪背在肩膀上,挺胸凸肚地四下打量。车队两侧,则是背着火枪,挎着腰刀,一人双马,副马上驮着大包行礼和长矛的八旗火枪骑兵,看起来相当精悍,是足以对抗罗刹哥萨克骑兵的存在!

实际上,在康熙帝亲政掌权之前,满清朝廷的火器制造业就很有实力!和后世人们以为的大清天兵就是拿着大刀长矛送死的形象完全不一样,清初的清军就装备了大量的火器,其中的绿营兵里头大约有三成四成的士兵装备了火绳枪。而“弓马取天下”的八旗兵则有半数配备了火枪!考虑到八旗兵当中的骑兵比例,这个五成火枪率实在不亚于任何一个欧洲列强了。

而且清朝的常备军规模也不是任何一个同时期的欧洲列强可以相比的,大清朝有几十万常备军,按照四成的火枪装备比例,那就是三十多万条枪……都是手搓的!

当然了,清初时候清军的火枪主要是火绳枪,燧发枪的数量很少,线膛枪极少了也不是没有!后世的军事博物馆里就有康熙朝火绳线膛枪的实物。

不过这也不是因为清朝的统治者歧视燧发枪,也不是清朝的工匠不会制造燧发枪,而是因为清朝崛起的时候,全世界都还在用火绳枪。燧发枪在欧洲的完全普及,得等到18世纪初。而且任何一种先进武器,都是在战争环境下才得以大量装备的。如果没有已经发生或很有可能会发生的战争来推动,谁会一门心思把海量的财力、物力投在杀人工具上?把钱用在骄奢淫逸上多好?

虽然历史上的三藩起义闹得也挺欢快,但是由于吴三桂的主力止步于长江南岸,所以并没有真正让大清国面临生死考验,而且吴三桂的武器还不如大清先进。所以对改进火枪、火炮相当热心的康熙,也就没有用力去点“燧发枪”这个科技树。

另外,康熙在火炮科技树上貌似还点错了,没有大力发展常规的野战加农炮,而是重点发展了攻城重炮、冲天炮和野战用的子母炮根据留存到后世的实物,这些火炮的制作工艺都显得精湛,和道光年间拿来轰英吉利人的大炮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只不过发展路线实在有点歪……

但现在,时代变了!

康熙帝不拼命努力升级火器技术不行了,而且还有了现成的作业可以抄。所以康熙马上就抄了燧发枪、青铜野炮和“半圆空腔弹”。

其中又以“半圆空腔弹”对清军火力的提升最为明显!所谓的半圆空腔弹,就是那种类似于米尼弹,可以有效提高滑膛枪气密性的子弹,历史上随着米尼弹出现后也很快出现,由比利时人发明,被称为奈斯勒弹。而在李中山那边,这种子弹则是由负责军工生产的戴梓和佛山生产定装木塞弹(米尼弹)的工匠们鼓捣出来的“偷工减料版”。因为生产简便,又能将滑膛枪的有效射程提升一倍,所以很快得到普及。

而吴周军和清军(主要是江西的杰书部)在同明军的作战时,也缴获了不少定装半圆空腔弹,试用之后很快就发现了这种子弹的神奇。

于是吴周军和清军,现在也都开始照葫芦画瓢了!

当然了,这种子弹可以带给他们的军事优势也是非常短暂的。毕竟太容易抄了,属于看一眼就会的玩意儿。而且大明那边已经把这种子弹搞成制式弹药了,所以西方人应该会很快得到并且仿制。到时候罗刹国也有可能会大量装备……所以康熙才会急于推动西征。

他必须在罗刹国换装之前,利用“半圆空腔弹”带来的火力优势,完成一轮向西拓展……这样,将来即便中原失守,他也能立刻辽阔的蒙兀儿地区和大明继续周旋!

首节上一节286/39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