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223节

李中山笑着解释道:“北王,这个新军整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哪怕是分批进行,也得花费不少时间。整编完成后的新军至少还得训练和磨合上三个月,各方面还能比较顺。

另外,新军的新还新在军备和战术上,所以还得等佛山那边再送几批燧发枪、青铜炮和半身板甲过来。换装后还得再训练一个月。这又得等不少时日……恐怕得等到下半年才能出兵去收拾耿精忠了。如果北王您等不及,可以先和翼王一起出兵,先打起来再说。”

先打起来再说?

刘进忠心说:这不就是想先消耗我的实力吗?

想到这儿,他就皱着眉头说:“大将军,本王的兵马这些日子连续奔走征伐,上下都非常疲惫,也需要养精蓄锐。

另外,本王部下枪炮太少,临阵只能靠战士们持刀矛肉搏,损失太大,如果大将军府能给本王补一批枪炮弹药,那么不必劳动大将军府的天兵,本王也能拿下耿精忠这个逆贼。”

李中山笑道:“这事儿好说……不过大将军府是不能为藩军补充枪炮弹药的!”

“不能?为何?难道藩军就不是大明的军队了?”刘进忠腾一下站了起来,一副马上就要翻脸的模样。

“北王稍安,”陈永华一看刘进忠急了,赶紧开口替李中山解释道,“这方镇是有地盘民众可以养军的……除非是出境替朝廷打仗,否则各项开销就必须自给,不能再让朝廷掏钱了。所以刘北王想要替手下的弟兄们置办一些好枪好炮没有问题,不过这个钱必须北王您自己筹集。”

“什么?”刘进忠一怔,“我,我还得自己掏钱给底下人买枪买炮?”

卢三好点点头:“是啊,北王您有浙江九府之地,其中的杭州府堪称天堂,湖州府又是享誉天下的湖丝产地,嘉兴府不仅是鱼米之乡还盛产海盐,经营得法,年入数百万也不在话下!”

现在的浙江一共有十一个府,扣除绍兴、宁波还能剩下九个,虽然浙西的各府并不是很富,但是杭州、湖州、嘉兴三府那也不亚于苏松的好地方。

“可是浙江地盘现在还在耿精忠手里,我上哪儿收钱去?”刘进忠脸色铁青,有一种被人当猴耍的感觉。

“北王您可以先借钱,等拿下浙江后再收税还债。”提出这个合理建议的是陈永华。

“借钱?”刘进忠被惊得话都快不会说了,“我找谁去借?”

“瑞银堂、中山堂、福银堂可以一块儿借钱给北王您。”陈永华笑道,“下官正好认识这三大银号的掌柜,回头让他们和您详谈如何?”

这个瑞银堂其实就是李中山、陈永华、卢三好一起接了跑路的瑞信堂在江苏、安徽、浙江的盘子后,重组出来的新银号瑞信堂的袁林静虽然带着库存的白银跑路了,但是并没有把放款的借据,银号的底账,还有银号的伙计都带走,所有的分号也没有撤,而是一并交给了瑞银堂。

而瑞银堂入主后,则宣布承担所有的民间存款的偿付责任,并且接管瑞信堂的所有资产……实际上瑞信堂吸收的民间存款主要是扬州盐商存的,他们哪敢挤兑瑞银堂?报孝都来不及!

中山堂则是原来的粤海关银号,海关银号嘛,当然是依托海关和海外贸易开展业务的。在东南光复后,南京、扬州、苏州、松江、定海等处先后开设了海关,粤海关银号也就跟着开了过来,并且更名为中山银号。

这所银号是李家父子兄弟一起创立的,李中山是大股东,李吉贞、李吉永(张小玉)、李辅臣、李辅汉、张小包、郭金宝、李忠义、李忠贤、李忠仁、李安、李全、周培公、姚启圣等李氏集团的核心成员都是股东。姚启圣还一度担任过中山堂的总管,现在担任中山堂总管的则是李中山的好大哥李吉贞。

福银堂则是郑家的产业,郑经看见李中山、陈永华、杨起隆开银号赚了不少,羡慕得不行,于是就自己开了一间。

也就是说,这个李、郑、陈、卢四大家族其实还是四个正在悄悄发育的资本财团……如果刘进忠向他们借钱去打浙江,那他多半就会被这些资本财团所操控!

毕竟现在这个时代,资本还是非常稀缺的!刘进忠要借钱就必须有抵押,而他能拿出来抵押的,也就只有浙江九府的税收权。

到时候浙江九府的税官都是四大家族的人,浙江的藩库的银子都存在四大家族的银号里面,刘家军的士卒都从四大家族的银号里提军饷……他就是想打“关原”,也没那条件了!

不过刘进忠并不知道资本的厉害,他只觉得凭本事借的钱,不还也没关系。于是就点点头道:“行,本王就当一回债帅了!”

“债帅就债帅……”李中山笑道,“其实朝廷现在也欠了三大银号不少钱,还欠了扬州盐山、佛山铁商、闽粤海商不少银子。对了,三好兄,监国的朝廷现在欠了多少债了?”

“已经欠了几百万两了!”卢三好笑嘻嘻回答。

“什么?几百万……那么多?”

“那岂不是债台高筑了?”

刘进忠和朱舜水两个人都惊了!

“不多,不多,这才哪儿到哪儿?”卢三好道,“这次新军整编完成后,大将军府下面的新军怎么都要有十多万,光是换一换装,没个几百万就不行啊!

以后每个月光是这些新军的花销恐怕就得几十万两,一年至少七八百万!

这还是大军驻扎时候的花销,要出兵拿下江西,花销恐怕得加倍!

另外,安徽、江苏两省地方还得设置衙署,开设议政会,兴办学堂,清查土地,修缮水利……淮河、黄河、运河那边还得大治。

各种各样的开销加上去,就这几年吧,朝廷说不定就得欠下三千万巨债!”

三千万啊!

朱舜水和刘进忠都无语了。

朱三太子的财运怎么比他爹还差?他爹虽然是穷死的,但到死都是无债一身轻啊!他要是欠了江南那边士绅三千万,他就是想死都不行了!

欠人三千万你还想上吊?怎么可能让你吊?你吊了,别人手里的债票不变废纸了?

信不信江南士绅马上选出几个“国藩”、“宗棠”、“鸿章”,然后从广东采购了佛山造的洋枪洋炮,组织好团练兵,一块儿北上保卫债主?

“欠了这么多钱,要怎么还呢?”朱舜水连连摇头,看着就急啊!

刘进忠也是连声叹气:“先帝就是没钱,现在到了定王,怎么更穷了?”

“不急,不急,”李中山笑道,“还钱的事情不着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把《大明原法》敲定了,然后再依着原法推举出大将军……有了大将军,那大明的臣工们就能一块儿拥戴定王登基了!”

登基还债?

刘进忠问:“等定王登基了,是不是就可以还上债了?”

“那怎么可能?”卢三好笑道,“等皇上登基了,咱们用他的名义借钱就更容易了……要不然朱三太子借银子,听上去好像不靠谱。换成大明朝共和爷来借钱,是不是靠谱多了?”

“什么叫共和爷?”刘进忠不解。

“共和是年号!”李中山说,“取自西周国人暴动后的十四年共和行政,寓意为国人共和……北王,舜水先生,您二位觉得怎么样?”

刘进忠觉得不怎么样,都共和了,还债台高筑,这皇上能好吗?

不过政治的事情他不懂,于是就扭头看着朱舜水。

舜水先生正眯着眼睛在思考,想了一会儿,终于想通透了,连连点头道:“好,好……真是太好了!共和皇帝,债台高筑,江山永固啊!”

“债台高筑,江山还能永固?”刘进忠愣了又愣。

“那当然,”朱舜水道,“不永固,债谁来背?”他又瞅了李中山、陈永华、卢三好三人一眼,“而且债台高筑的皇位,篡来干什么?帮着还债?”

这个朱舜水到底是有国际视野,知道日本国的皇上就不用担心德川将军惦记自己的宝座……天皇家的收入才几万石,还比不上一个中等的藩主,这皇位谁要谁拿走,封个十万石,天皇老子也找把武士刀挎上改行当武士也行!

听朱舜水这么一说,刘进忠也只好点头了,“那就这样吧……债多不愁,反正大明朝只要不亡,债总是能一代代背下去的。没准真能江山永固,债台永筑了!”

李中山笑道:“那就行了!现在南王、忠王、翼王,还有本王,都已经支持《大明原法》了,现在又有北王的支持……今天就可以投票通过原法了,明日再选大将军,后天咱们就能一起请定王殿下登基了!”

登基?

刘进忠和朱舜水叹了口气,心说:那是登基?明明是登债台!

几千万的债……慢慢背吧!

……

刘进忠和朱舜水心疼朱三太子要登债台,但是朱三太子本人却是日盼夜盼想要去背这几千万的债!

他可不管什么“献帝”还是“债帝”,有个皇帝可以当就行了。

兴许债帝比献帝还好呢!

他是混过底层的,是借过债,也省吃俭用还过债的。知道欠债的日子不好过,也见识过催债的手段。但他不怕!因为他只要当了皇上,就没人敢用手段逼他还债,他就能一直欠啊欠啊欠……没准就能债台永固,千秋万载了。

要是献帝欠了天下士族几千万两银子,曹丕说什么要不敢篡位啊……篡位就是和天下士族为敌!

所以朱三太子压根就不怕欠债,这债越多越好!

如果能欠他几个亿,那朱三太子可就不担心有人篡位了……几个亿,谁还啊!

既然还不了,那就只能让朱明王朝一代代背下去。债越背越多,朱明王朝就越来越稳。

谁要敢推翻朱明,那天下债主都得和他拼命!

如果当年天启爷能留给崇祯的一座高筑的债台,没准崇祯的“明债宗”还没干完呢!

所以朱三太子现在不担心债多,就怕没有机会登上债台……

因此这段时间,议政大会磨磨蹭蹭的定原法、选将军,可把朱三太子给急坏了,天天都穿好了龙袍等在监国府里面,就等着被群臣拥上债台了!

等啊,等的,等得都快怀疑李中山想自己背债了。突然,他的爱妃杨紫云就欢呼了起来:“来了,来了……”

“谁来了?”朱三太子心里头也激动起来了。

杨紫云的声音也有点发抖:“李大将军,陈中堂、卢中堂、南王、北王,翼王府的咨议参军,忠王府的长史,还有梨洲先生、船山先生、亭林先生……还有好多议政官和大将军府、尚书省的官,他们一块儿来了!”

“谢天谢地!”朱三太子马上就明白这些人来干什么了……来找自己背债了!看起来李中山对大明还是忠心的!

大明朝终于可以复辟了,终于可以登上债台,江山永固了!

想到这里,正在大殿里面团团转的朱慈炯赶紧跑回御座上坐好,摆出一副“有债必偿”的有德之主的模样。

朱三太子这刚摆好姿势,一群大明忠臣也已经到位了,个个都穿着最正式的朝服,领头的李中山手里还捧着一份劝进表。他看见大殿里面朱三太子把龙袍都穿上了,连黄袍加身都免了,于是就大步走进了大殿,高高举起手里的劝进表,大声对朱三太子道:“监国定王殿下,今日复明议政大会一致同意,推举您为大明天子……臣与将军府、尚书省诸位臣工商议后,也一致决定推举您为大明天子。请定王殿下不要推辞,速登帝位,以慰天下忠义之士!”

然后,李中山又猛吸口气,大声呼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二百九十六章 朱三演皇上,康熙大喜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万岁的声音在耳边萦绕,已经从候补明献帝变成了现任明债宗的朱慈炯心里头那叫一个澎湃,那叫一个激动啊!

大明朝……又回来了!

虽然这个新大明的国祚看着好像是借来的,朱慈炯这个皇上还没登基,大明小朝廷已经欠了几百万的债……而且这几百万还仅仅是南京讨耿的善后开支和改编新军的开销以及整顿江苏、安徽两省官府需要支持的费用,差不多就是一个善后费和一个开办费。如果今后大明新朝廷还要励精图治,有所作为,乃至讨平四方,一统天下,那还朱慈炯这个债宗还大有可借!

此时此刻,大明债宗朱慈炯那叫一个信心百倍……他有信心在自己驾崩之前,欠他十个亿!

当朱慈炯想到欠他十个亿的时候,底下的大明忠臣们已经山呼万岁完毕,一个个都大模大样站在那里,笑呵呵看着他们的“债宗皇帝”,笑容当中都是拥护和爱戴的感情这皇上多好啊,他没有生杀大权,大家跟着他不用害怕被他杀了!而且大明尚书省还能以他的名义借贷,借来的银子还不用都给他花,只要给他一丁点儿就行了。剩下的都是大将军府和尚书省的……

这样的皇帝,必须是明君啊!

以后的历史书一定会帮他说好话的!

“诸卿,寡……朕现在就是皇上了?”

未来的明君,现在的“债宗”这时终于从惊天的喜悦之中反应过来了,但还是有点不大敢相信,居然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皇上,您现在就是大明的皇上了!”大将军录尚书事英王李中山非常肯定地回答,“您是大将军府、尚书省、国人议政会根据《大明原法》的规定所推举的大明皇帝!推举您当皇帝,是大明所有臣工、国人和国士的一致决定……所以皇上您从今天起就可以垂拱而治天下了!”

还别说,这个朱慈炯的皇位还是很硬的!

可不是兵强马壮者为之……他压根一个兵也没有,但让他当皇帝是大明全体臣工和国人的共识,真正的百分之百全票当选,这个支持率也没谁了。

而且朱慈炯还不用担心别人来篡位,因为他这个皇上实际上的作用就两个,一个是垂拱而治俗称当木偶!再一个就是有债必偿,借新还旧,越借越多俗称背债帝。

朱慈炯的皇位,就是八抬大轿请李中山来篡,李中山都不会来的……李中山是实权在握的大将军,录尚书事,手头的中山堂银号还是大明朝廷最大的几个债主之一。他得喝多少才放着实权在握的债主爹不干,去替天下背债?

“好好,”朱慈炯笑着点点头,他已经明白自己的地位不可动摇了,当然得趁机要点好处,“大将军,那朕……在哪里垂拱而治呢?朕原来的王宫现在成了国人议政会、大将军府和尚书省的地盘,朕现在所居住的又是原来耿精忠的东王府,这也不是皇宫的规格啊!而先祖留下的宫阙,如今又残破不堪……可那里才是大明帝王之家啊!大将军,你看能不能把紫禁城修葺一新,让朕和后宫妃嫔还有皇子、公主们有个适当的容身之所?

另外,朕的后宫妃嫔不少,皇子公主又多,可宫中乏人伺候,用度又不太够……”

债台高筑的朱三太子这是想“分房子、涨薪水”了!

不过他的话音还没落,四大领议政之一的屈大均就出班进谏了,“皇上,如今大明刚刚恢复,天下还盼望着您励精图治,怎么能……”

“嗯咳!”而屈大均的谏言才说了一半,同样拥有领议政职位的李中山就咳了一声,打断了他的话语,“屈领议,您并不是言官谏臣,所以不应该向皇上进谏!”

朱慈炯当然不喜欢听逆耳忠言了,但是因为没有大权,也只好隐忍,现在听见李中山帮自己说话,顿时感到心情舒畅,脸上还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真是十足的昏君!

“什么?”屈大均不服了,哼了一声,“老夫身为领议政,还不能进谏?而且我大明现在好像也没有言官谏臣啊!”

“不是不能,而是没那必要!”李中山面无表情地说,“皇上是垂拱而治之君……朝廷花钱办事,自有大将军府、尚书省和国人议政会根据《大明原法》的规定讨论、表决。皇上当然可以提要求,提建议。但最后拿主意的,还是我等!”

听了李中山的话,朱慈炯已经笑不出来了,合着……他这个垂拱之君已经没有资格听逆耳忠言了?

对啊!屈大均摸了摸额头,真是老糊涂了。这个皇上说了又不算,他自己这个领议政才是拿主意的人之一……如果再说得透一点儿,这位朱皇上其实不是真皇上,他只是演皇上的,就跟戏台上的咿咿呀呀唱戏的“皇上”差不多,也就是拿钱多一点,房子大一点,老婆又多又漂亮。

但他终究不是真天子!

首节上一节223/39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