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191节

卢三好笑道:“就是现在!现在北伐,一定是出其不意……岳乐、杰书要知道我大军已经渡淮,一定会惊慌失措,多半会率领精锐尾随追击。到时候咱们既可以伺机歼敌,也可以避其锋芒,调头南下,再打江北大营,夺取扬州城,最后再渡江攻打江东大营、江南大营,应该可以获得全胜!”

陈永华点点头道:“东王,下官和李中堂、卢中堂商量过了……只要王爷领着南京城能的一万精兵再加上江北北王的一万大军,一起北渡淮河,应该可以让中原震怖了吧?”

“什么?”耿精忠都惊了,“你,你要让本王和北王一起领兵北上?那南京……”

“南京有我们三个不就行了?”李中山说话的时候,神色微微有点阴冷,只是咬着牙齿微笑,静静地瞧着耿精忠。

在耿精忠向来,这三大中堂哄他北上,一定是想和他争夺朱三太子的控制权吧?

挟天子,才能令诸侯啊!

耿精忠脸上闪过一丝铁青,又转眼平复如常,拿起边上茶几上放着的茶盏喝了一口,顺便吐了点儿茶末。

“李中堂,你自己定得计,自己不去,哄我和北王去,难道是想趁着我和北王都不在,好在南京城内做大事吧?你如果真有把握,你不妨自己去北伐!”

李中山淡淡一笑,拱手行礼:“王爷既然如此吩咐,下官还有什么话儿好说,去就是了……下官领兵一万五千渡江,汇合上刘北王的一万人,总共两万五千大军北伐,可好?”

耿精忠一拍大腿:“这就对了嘛!南京这边有我,你就放宽心吧,一准不会有事的。”

李中山只是点头,看着耿精忠一脸喜出望外的样子。这次南京小朝廷的北伐,算是定了下来。

就在定王朱慈炯以为今天的军议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接下去就该说说笑笑,把出兵的日期敲定下来的时候儿。李中山突然无比认真地看着他,一拱手,漫声道:“定王殿下!”

众人一怔,朱慈炯问:“李中堂,你还有什么锦囊妙计要献吗?”

李中山笑道:“大王,臣哪有那么多妙计。只是臣兵部尚书,北王是王……臣和北王一起出兵,谁应该节制三军?”

耿精忠和尚淑英听见这个话题脸色就是一凝,马上就知道李中山要干什么?

他是想趁机攫取指挥权啊!

“那肯定……”朱三太子没等耿精忠发话,就抬手一指李中山,“肯定是你啊!”

“那臣以什么名义督师?”李中山不等耿精忠反应过来,马上又问。

以什么名义他都说了!

要“督师”啊!

朱三太子那是明白人,马上就接过话题回答道:“当然兵部尚书,江北督师的名义统军北伐!另外,再赐尚方宝剑,授予便宜行事,先斩后奏之权!”

李中山扭头看了看眉头紧锁的耿精忠:“东王,您如果有意见的话,您也可以以江北督师的名义统军北伐……南京就由本官看着!”

耿精忠和尚淑英的脸色都在急剧变化,而卢三好、陈永华则不发一言,只是笑眯眯地看着李中山用言语挤兑耿精忠。

江北督师的名义可大了!理论上长江以北的明军他都能督一督!

另外,李中山还要了一个便宜行事之权和一把可以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这意味着江北随便李中山怎么搞了!

他甚至可以在江北啃下一块根据地再慢慢招兵买马,等凑齐了十万大军再去北伐。

可是要耿精忠放弃南京,去和李中山争这个江北督师,他又不愿意……北伐有风险,而且还会失去对南京的控制权。太亏了!

耿精忠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留在南京守着朱三太子比较重要。于是一咬牙就点点头道:“李世凯……那你就当这个兵部尚书兼江北督师,尚方宝剑和便宜行事之权也可以给!”

耿精忠一松口,这事儿基本就算成了!他又看了眼朱三太子:“监国,臣这次北上少不得要封官赐爵以招揽人心……您能不能给臣三百分空白的加盖了监国印信和吏部大印的官照?”

银子,李中山是有一点的!

就算不够了也可以去募捐……带上几百个全副武装的彪形大汉去向江北什么地方的大财主募款,而且是和颜悦色地好好募,就算人家不给也绝不能抢……

但是拉拢地方豪强的官照,他自己是不能私造的一个朝廷,那是必须要有点规矩的!

他的粤海军节度使司下面的官,他当然是可以封的。但是别处的官,他可不能随便“表”一个,这太坏规矩了。

所以他就想要一点朱三太子和吏部都承认的官照,到时候就能用官位来拉拢人了。

“行!”朱三太子二话没有,就点头答应了。

现在的南京朝廷还是个草台班子,官位根本不值钱,三百张官照给就是了。

李中山笑着拱拱手:“大王,臣有了督师的名义,先斩后奏的宝剑,和三百张官照……北伐的把握就大增了。如果再能从东王府、北王府调两员大将,这次过江北伐就能十拿九稳了。”

“大将?”耿精忠皱眉问,“你要谁?”

李中山一指尚淑英,“下官要东王麾下的马惟兴马将军!还想要北王府的尚淑英……”

“什么?”尚淑英大惊,“你要我也随军出征?”

第二百五十九章 北伐!我们来了!

“监国定王刚刚向本部堂下达北伐中原,收复北都之旨……我大明绝不是南宋,绝不会偏安江南,绝不会和胡清共天下!”

南京城外的孝陵卫大营外,校场之上,全是身穿崭新的赤色窄袖团领袍,头上裹着红巾的武校生员。所有的武校生都站得笔直,一动不动,只能听见各自粗重的喘息声,每个人都神色激动,激动之中又有点紧张,脸上肌肉一抽一抽。

李中山也已经全副戎装,还在腰带上悬挂了腰刀和手枪,右手按在刀柄上,左手托着一个黄皮卷轴,应该就是所谓的北伐令旨了。他站在队列前面,身边站着卢三好、陈永华这两位在南京和他平起平坐的中堂。面前就是这数百“短训班”还没毕业的讲武堂三期生员。

虽然“短训班”都没念完,所接受的军事教育还相当粗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拥有了共同的背景出身讲武系三期,三中堂门徒(李中堂是讲武堂堂主,卢、陈二中堂是副堂主)!

有了共同的背景出身,就可以抱团,可以论资排辈,也可以互相信任,就能形成师兄指挥师弟,学生服从校长(副校长)的体系。

而且李中山在为讲武系三期挑选学生的时候,还特别向江北两淮子弟倾斜。只要是粗通文墨的两淮子弟愿意投入讲武堂三期,李大中堂就来之不拒!

所以这个讲武堂应天分校的讲武系三期(广州总堂也有三期)里面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两淮籍贯的,所学的除了基础的军事知识和《天下为公论》、《天朝田亩制度》上面的大道理,就是如何拉人头办团练了。

为此,李中山还请在应天府办团练办得很不错的卢中堂来给这些淮西、淮东学生讲课教他们怎么回家乡发动宗族乡党当兵办团练!

除了在课堂上教,卢三好还从自己的应天府团练当中抽调出了一批有实践经验的小军头加入了讲武堂三期,让他们充当骨干,等到了江北,就能手把手教他们的好同学怎么拉人头了。

另外,陈永华陈中堂也在讲武堂三期里面插了一脚。他之前有个红颜知己常明月常仙姑,现在仙姑已经成了堂堂陈夫人,所以陈永华这个福建人就和江都常氏绑定了常遇春的后人在常茂、常升两个公爷坏事后就迁居扬州府江都县,繁衍出不少后代,在常玄振续封怀远侯后更加壮大,虽然历经改朝换代,但依旧是江北大族。

所以陈永华就通过这层关系塞进来几十个姓常的……有了这些姓常的再加上常家在扬州府的人脉,等李大中堂率领部队抵达江北,这几十个团练种子有了土壤,只要浇点银子下去,马上就能生根发芽了!

除了学习拉人头之外,李大中堂还领着他们参加了几次击退清军试探性攻击的战斗。虽然都是躺赢的战斗,但是这帮战场菜鸟也算闻过硝烟,见过死人和流血了。

稍微刷了点经验值,同时也消除了对清兵的恐惧。现在,他们对自己和新大明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李中山的脸上,李大中堂这一刻也容色如铁。随着年龄的增长,李中山的长相也越来越威严,原本还算柔和清秀的脸庞线条,现在已经变得轮廓分明,目光深沉,再配上一部刚刚蓄起来的络腮胡子,满身都是肃杀之气,和活吕布李辅臣完全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如果董太师穿越过来,说不定就流着眼泪叫“吾儿奉先”了!

一面赤色的战旗,就在李中山身后猎猎飘扬。二百多个他从广东带来的军官,全部都以最标准的讲武堂军姿站立。头顶是碧蓝的苍天,身后是大明太祖皇帝长眠的紫金山。一万五千全副武装的淮军和应天团练军,已经枕戈待旦,只等北伐中原了!

看着这支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虎贲,本打算慷慨陈词一番的李中山,竟然一时语塞,好半天才开口道:“中华虽大,但我等只有南都一城,现在强敌将至,我等已然无路可退!而困守孤城,亦不可取。自古孤城不可守,也难以持久。所以我们只有进攻,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我们要跨过长江,跨过淮河,跨过黄河,杀到敌人的腹心之地,将兵锋指向鞑子皇帝窃据的北京城!

现在鞑子的大军要么在逼向南都,要么在关中和吴家对峙,要么守着北京和关外的老巢,江北空虚、淮北和中原更加空虚。所以我等大有可为!

诸位,可愿随吾渡江北伐,逐鞑虏、复土地、募壮士,开辟新基业?”

“愿意!我等愿随中堂北伐中原,直捣黄龙!”

底下的学生,还有周围的军官、兵士,全都一起发出怒吼!

李中山这回倒是没有一点隐瞒自己战略意图的意思……实际上南都讲武堂三期第一天开学的时候,这个战略意图就已经明明白白摆在那里了。

而李中山把自己在南都拉扯出来的军队称为“淮军”,也是在挑明了告诉所有人,两淮就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这就是在打明牌,搞阳谋!

其实岳乐、杰书东西对进压向南都也是明牌是阳谋……懂军事的都知道,他们根本不可能去强攻一座拥有两万精兵和十几万守家的民兵坚守的坚固城池。

而且面对超喜欢屠城的清军,南京的守军也必然会死战到底。

虽然那些民兵只有长枪、短板斧、弩、布面铁甲和盾牌这样“简陋”的装备,没有多少火器,但应天团练和耿精忠的东王军火器可不少,从鸟枪到大炮,该有的都有!

面对这样的坚城,岳乐、杰书就算照着康熙的指示,强征到一百万民团,全都驱赶上阵,也只是送人头而已。

所以包围南京,就是唯一可行的选项!

而鉴于守军的数量和反清到底的决心,岳乐、杰书所能采取的包围手段,也只有结硬寨、打呆仗。在南京城的外围一个一个的修建堡垒和硬寨,直到将南京的东、南、西三面团团包围……而北面临江一段,则可以依靠施琅训练的水军和江西大营的水军来封锁。

而要打破这种步步为营的包围战术,跳到外线去打围魏救赵,也是唯一的方法。

所以当栖霞山大营中的岳乐从大明“候补秦桧”李光地那里听说李中堂要领着淮军北伐中原之后,并没有显得太吃惊。

“王爷,您千万可别小瞧了这个王忠孝……他可会来事儿了,江宁府城内的反贼一多半都是他搞出来的!”一身道士打扮的李光地,这时候正坐在栖霞禅寺当中岳乐的中军大堂内向岳乐打报告呢!

他和陈梦雷虽然看上去很像秦桧,但无奈现在的南京城里真的没有赵构,而且也没有岳飞……只有耿东王、李中堂、卢中堂、陈中堂这样的人物。

别说候补秦桧了,就是真秦桧穿越过来,也得跟着一起喊北伐中原啊!

你来个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试试?试试就逝世了!

所以李光地和陈梦雷这俩“定王心腹”兼“候补秦桧”,现在都表现得非常积极,都在维新学堂兼课,天天和人讲“北伐”,什么朱元璋是怎么北伐的,刘裕是怎么北伐的,诸葛孔明是怎么北伐的,南宋的北伐又为什么伐来伐去都不行。而如今北伐中原的有利条件又在哪里?

总之,他俩现在都已经是北伐专家了!

甚至,这两个候补秦桧的心态都发生转变了。

那个陈梦雷觉得北伐好像……成功概率蛮大的!再加上他又是义门陈,和陈永华陈中堂是同宗,又是福建乡党,所以最近和陈永华走得很近,还劝李光地不要当秦桧,还是一起来和陈中堂结党营私吧!

而李光地虽然心动,但他还是觉得南京城内的“小明”希望不大……还是吴三桂成功的可能更大,他就想找门路去投靠吴三桂。

为了投吴三桂,他就得好好表现!这才有机会转到康熙身边去当秦桧……这可是康熙自己让他当秦桧的!

下定了投吴的决心,李光地又接着对岳乐道:“王爷,南京城内的粮草还是挺多的,一年半载不成问题。但北京城内有多少粮食?如果王忠孝的北伐军切断了漕运,北京城能坚持下去吗?

如果王忠孝和吴世在河南会师,一起北伐……北京能守住吗?”

纳兰明珠也在栖霞禅寺里,听见自己这个好学生有可能和吴世联手,就觉得有点奇怪:“他不是参与逼杀了吴世的大哥吴世霖吗?吴世还能和他联手?”

李光地道:“明漕帅有所不知,学生在南京城中听不少人说过,吴世就是王忠孝冒了极大的风险从北京石虎胡同的公主府里捞出来的。后来吴世又跟着王忠孝在广东呆了很久,还在王忠孝的安排下去讲武堂和维新堂读书,和王忠孝情同手足……所以王忠孝支持吴世和支持朱三太子,将来都少不了一个王爵!”

这也太会混了吧?

明珠心说:我自以为在做官一途上已经非常高明了,可跟这个王大头一比,压根不行啊!

“端范,”岳乐这时候对明珠说,“现在淮安那边堆积了不少漕米……你是漕督,就亲自押运他们去北京吧!”

“好!”明珠重重点头,“王爷,您尽管放心,下官保证把淮安的米粮全都运去北京给摄政王!”

岳乐满意地点点头,又对同样身在江东大营的江苏巡抚玛祜道:“玛抚台,你马上回一趟苏州,将苏州织造里面库存的丝绸布匹全部押运去淮安,也交给端范……对了,路过扬州的时候记得把扬州织造的库存也带上,再尽可能多带一点淮盐。”

“!”玛祜也连忙起身领命。

他知道这是岳乐在向摄政王福全示好!

岳乐现在可是摄政王的人!

不过他也没办法阻止岳乐,只好先应付着,同时给远在西安的康熙上密折打小报告……

“王爷,”同样心向康熙李光地这时又提醒岳乐道,“即便北京城内有够吃一年的粮食,也未必能守得住……下官以为,要守住北京,还得皇上回师!”

康熙回师……那福全怎么办?

福全能对抗得了康熙吗?他一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摄政王,凭什么对抗正牌的皇上?

岳乐、明珠、玛祜三人都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岳乐、明珠明显是福全一党,当然不希望康熙回京。

而玛祜则暗中效忠康熙……表面上还得应付岳乐、明珠。

过了不知道多少时间,还是玛祜马马虎虎开了口:“晋卿,要不你亲自走一趟西安吧!”

李光地自然求之不得,但是他也不敢马上答应,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岳乐、明珠。

明珠点点头道:“那就让晋卿走一趟吧……路上小心一点。”

他的意思是别走太快……得让摄政王有足够的时间想办法怎么坑康熙!

岳乐也点了头,这事儿总归是要告诉康熙的……而且让康熙和福全在北京来个王对王,也是很有必要的!

首节上一节191/39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