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99节

  就在乾隆皇帝还在教训儿子的时候。

  一名太监匆匆而来。

  “万岁爷,忠锐公福康安到京城了....”

  乾隆闻言顿时也没有教训儿子的心思了。

  “召福康安!”

  乾隆摆摆手,让两名如释重负的皇子退下。

  ........

  “奴才福康安,叩见吾皇万岁,奴才有负圣恩,罪该万死.....”

  福康安一进来,就急忙五体投地,跪在乾隆面前。

  “先别急着请罪,起来坐着,给朕说说...这逆明的情况,你这十万大军,究竟是怎么一战就被击破的?”

  乾隆不耐烦的摆手让福康安起来,又让人搬来凳子,让福康安坐着说话。

  福康安坐了个半边屁股,开口便道:“万岁爷,奴才打了几十年仗了,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棘手的对手!”

  “棘手?”

  乾隆眉头紧锁。

  “逆明铳炮犀利,尤其是其有一种爆炸威力极大的开花弹,奴才苦心打造的黄埔大营,就是被这种开花弹轰击之下,几乎来不及组织抵抗,前面就溃了。”

  想起当初溃败一幕。

  福康安依旧心有余悸。

  “不过现在想来,明军的火炮虽然犀利,但是他们的战术使用也相当得当,火炮轰击,再以精锐步卒扫荡,配合天衣无缝,相得益彰。”

  福康安说道。

  “算起来,逆明战力之强,一强在火炮犀利,二强在练兵得法!”

  “火炮逆明能造的出来,我大清富有天下,造出来也是迟早的事。关键是这练兵之法....”

第83章 开奴门,包衣新军【求追订】

  “明军练兵之法,朕也看了,无非是严肃纪律,令行禁止,队列严整,这一套也没什么稀奇的。”

  乾隆说道。

  确实是没什么稀奇。

  因为自古以来。

  要得强军,要练强兵。、

  无非都是这些套路。

  然而福康安闻言却摇了摇头,说道:“这只是表面,并未完全解释逆明战力之强的原因。”

  “还有什么原因?”

  福康安斟酌片刻说道:“其一是厚饷,其二是诸事皆公,其三是有登天梯。”

  乾隆闻言,沉思片刻、

  “何为厚饷,何为诸事皆公,何为登天梯?”

  福康安闻言,深吸一口气。

  “所谓厚饷,便是待遇丰厚,朱逆从欧罗巴返回,据说其道桦商行在是欧罗巴最大的商行之一,其本人也是豪商巨富,所以招募兵马给的手笔极大!据说其有以田代饷之策,入役即给上田十亩,服役满十年再给三十亩,立功受赏另算。当兵十年,就至少可得四十亩水田!”

  乾隆闻言倒吸一口冷气。

  “朱逆哪里来的这么多田?”

  福康安看了看乾隆,低头说道:“在广东,主要就是查抄了八旗子弟的田产...”

  乾隆脸色一僵。

  “逆明以厚饷聚兵,难怪可在短时间内得数万精兵。”

  乾隆说道。

  “这诸事皆公,又是什么门道?”

  “圣上,要说军饷丰厚,绿营兵丁其实也不算差...但是据我所知,大部分绿营兵丁手里面领到的军饷,其实都只有账面上的几分之一而已...”

  “各级武官的贪墨、吃空额、积欠军饷之事,以成常态。”

  乾隆点了点头,不过却并没有多大反应。

  因为这就是大清朝的常态。

  大清的地方官的俸禄极少。

  如果不贪的话。

  那恐怕连生活都维持不下去。

  所以这大清朝上下的官员。

  都得贪。

  大清朝的体制,就是一个八旗豪贵和汉族官僚们一起从几万万汉人老百姓身上榨油水的体制。

  若非如此。

  大清朝又如何能得到汉族士大夫的支持?

  八旗和汉族士大夫一起分享整个国家的利益。

  才能让大清政权稳固。

  才能让大清江山坚若磐石。

  即使是有民变。

  地方上的汉人练勇就能压下去。

  “逆明莫非没有此事?”

  乾隆问道。

  “逆明各级军饷极为丰厚,而且发饷之时,需贴出公告,昭告全军,军官也不负责军饷发放,而是逆明的军中的后勤司通过道桦银行进行汇款到每一名军士的账户之中。”

  “如此倒是能杜绝吃空饷、喝兵血的问题了。”

  乾隆脸色严肃的说道。

  “那...登天梯呢?”

  乾隆问道。

  他自然知道什么叫做登天梯。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就是一条登天梯。

  福康安长叹一声。

  “这才是我们和逆明最大的区别,国朝无论是绿营还是八旗,大多都是世袭兵官,而且立下功劳也只是在内部进行升迁,绿营只能做绿营官,由于绿营武官世袭,底层的兵丁难有上升的机会,打起仗来只能靠劫掠或是发赏来激励士气,比起逆明自然有所不如。”

  “逆明有陆海军军官学院,立功受赏的兵士可被破格招入,成为预备军官,立下功劳又有爵位、田地的封赏,上升的渠道非常顺畅。”

  “其自然人人奋勇争先,士气高昂。”

  “反观八旗和绿营....”

  福康安没有继续说下去。

  但是乾隆明白他的意思。

  绿营和八旗的武官都是世袭为主。

  互相之间有有通婚,关系盘根错节。

  基本上垄断了几乎所有的位置了。

  下面的人要出头。

  比登天还要难。

  尤其是绿营这边。

  许多八旗的子弟在八旗找不到差事,都会让家里长辈活动活动,安插到去绿营当官。

  这样一来。

  绿营的底层兵丁想要出头。

  难度就又大了一层。

  想要立功受赏,一级级往上爬。

  那基本上除非有逆天的运气。

  否则....

  但是乾隆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

  因为这个问题从康熙时候就开始出现了。

  平三藩的时候,八旗就不太能打了。

  那时候靠的是绿营,还有....一点运气。

  吴三桂突然暴毙,才让局势逆转。

  否则,如果吴三桂再多活个几年。

  怕是大清朝在那时候就得退回到辽东过苦日子了。

  “圣上,这朱道桦乃是国朝一百多年来未有之大敌,仅靠现在的绿营和八旗想要剿灭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成立新军!”

  “新军?如何成立新军?”

  乾隆一听到要成立什么新军就皱起了眉头。

  福康安把自己这一路来想到的办法和盘托出。

  “首先要扩大八旗!”

  “扩八旗?”

  乾隆眉头皱得更紧了。

  “八旗若是太多了,国家如何能养得起。”

  乾隆连连摇头。

  这八旗子弟可都是有铁杆庄稼的。

  到了乾隆朝。

首节上一节99/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