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94节

  “现在一个月有多大的开销?要拿出多少钱才能摆平这些地方上的牛鬼蛇神?”

  顾松听到这话就掰着手指头盘算了起来:“今年和明年的农税都免了,现在的收入主要是巴淡岛的船税和抄没贪官、土豪劣绅的田产,另外还有就是兰芳省的农税、矿税,还有南洋诸国的进贡收入,每个月收入有一百三十余万明元,开销则是起码有一百五十多万,主要是打仗的花销太大,还有官员的薪水等,现在都要在巴淡岛发国债了。”

  这造反果然是花钱如流水啊。

  现在自己麾下就三个旅的陆军,算上兰芳那边民兵性质的卫所兵,拢共不超过三万人。

  而海军方面有北伐舰队、海峡舰队、南洋舰队三大舰队,总人数也差不多上万。

  四万大军的开销就差不多要吃掉收入的一半。

  还好汇丰银行骗了好几千万两白银的存款,要不然这个反还真的造不起了。

第80章 兵役授田法和封爵法【求全订】

  这不当家还真不知柴米贵。

  朱道桦揉了揉太阳穴。

  广东这边的农业税在未来两年是不需要指望了。

  而且要在广东大搞工业。

  前期要投资的钱也是个天文数字。

  看来自己当初打定主意要拉十三行的商人下水还真是英明,否则就靠自己一个资本家,还怎么搞资本主义?

  这资本主义,首先你得有资本啊。

  不过和清廷比起来。

  大明这边的优势在于有道桦银行和克里斯银行这两个南洋和广东地方事实上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变出钱”来。

  另外汇丰银行现在也是在广东信誉非常坚挺的银行,吸储量直逼道桦银行和克里斯银行。

  有这三大银行在手。

  朱道桦的明王府倒是可以通过向银行借债、通过银行机构发国债的方式筹集资金来维持运转。

  “广州、肇庆、韶州三府查抄了多少旗产?”

  朱道桦问道。

  抄家当然也是要抄的。

  比如说旗人在广东的旗产、在广东为官的外地属官的产业,还有一些在外地为官的广东官员的产业。

  说起这个。

  顾松就颇有些哭笑不得。

  广州城内的这些大官,一个个都因为把钱存进了汇丰银行,投降起来都相当利索。

  反而是地方上各县上的官员就没几个投降的了。

  这些官员一方面都是外地官。

  除了少数几个在天地会的黑社会武装攻入县城之后上吊的。

  大部分都一走了之。

  直接跑了。

  他们在广东的产业当然要被抄没了。

  另外一部分人则是广东当地的宗族。

  这些宗族有在外地为官的子弟。

  少数不开眼的竟敢组织团练对抗大明,这些人的财产当然也要被抄没,家破人亡,为螨清王朝殉葬。

  大部分则是闭门不出,准备来个置身事外,但是他们有子弟在外为官,又不投降,所以就只是没收了田产,没有抄家。

  当然了。

  这部分的的抄没只是小部分,

  大头在旗人的旗产,还有皇商、官商在广州府的产业。

  广州是这个时代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像是十三行就是官商,但是他们的根基在广东,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顺利就投靠了大明。

  而那些根基在北方和江南的皇商、官商就只能舍弃在广东的产业,继续为大清王朝效忠了。

  说起这个,顾松的脸色就变得有些眉飞色舞起来。

  “光是田产就有六百余万亩,商铺、宅子一万多所,粗略估计价值有一千多万明元,金银珠宝等折合明元也有一千余万元。”

  朱道桦闻言也是微微点头。

  难怪当年李自成造反是一路杀过去的呢。

  这抄没来钱就是快啊。

  在这一瞬间朱老板都想要当一回李闯王,干脆一路杀过去一路抢过去算了。

  不过理智还是战胜了冲动。

  毕竟李闯王这么搞,爽是爽了,日后收拾起局面来可就麻烦大了。

  “大王,这六百余万亩的耕地已经占广东总耕地的五分之一,而且大都是集中在广州府周围的旗产,是全广东最好的耕地了,要解决广州府周围的义兵和天地会势力太盛的问题,还是要从这六百余万耕地下手。”

  钱横说道。

  “对对对,天地会的大佬们还是有功劳的,咱们可不能卸磨杀驴,不然以后怕是没人敢跟着咱们了,但是这么多人咱们也养不起,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天酬功!”

  海军部尚书张洪说道。

  “没错,还有咱们当初承诺的参军分地也可以搞起来了。”

  赵四也急忙说道。

  现在明军士兵手中的土地卷也可以兑换一部分出去。

  以提升军队士气,同时也有利于招兵。

  朱道桦听到陆海军两名头头都说要给天地会的大佬分地就一阵头痛。

  抄没上来的土地大多数都是广州府的地,这六百多万亩至少价值两个亿的明元。

  这可是在珠江三角洲最好的水田。

  虽然土地的肥力是比不过东北的黑土地的。

  但是胜在地势平坦,水源充沛,热量充足。

  一年种两季稻米轻轻松松就有收成。

  而且广州府富豪云集,这些当地的阔佬有钱了都喜欢买地和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这样一来广州府周围的土地价格就被推到了该厂高的程度。

  所以这六百多万亩的耕地,绝对是一笔巨款。

  “地不能白白的分,可以行以田代响之策,分到田地的天地会大佬、头目都要遣子从军!”

  以田代响是明军本来就有的政策。

  以现在明军拥有的土地。

  按照三十亩水田换一个兵服役十年的代价。

  足够交换到二十万大军了。

  三十亩水田的价格在1000明元到1500明元之间。

  远远比每年三十块明元的军饷多。

  一名明军的士兵干个二十年,不吃不喝不消费,也只能堪堪存够买三十亩水田的财产。

  “这是个办法,入役先给十亩地地,服役满十年再给二十亩,这三十亩水田换一个兵效力十年,哪怕不给军饷,也不算亏待了吧?”

  朱道桦的目光看向伍敦元等人。

  这些商人很清楚广州府的土地价格。

  “怕是求之不得...”伍敦元说道。

  “那就行,而且还可以规定,重伤残疾和战死的士兵,无论服役多少年,都可以由他们的家人或本人领取应服役期满之后才能得到的二十亩土地,这样一来,我大明将士在战场上就应该没有后顾之忧了。”

  朱道桦微笑道。

  赵温和薛思源互相看了看。

  本来他们还以为这位朱明王太过于仁厚。

  若是守成之君尚可,但要说打天下的开国之君,还是少了不少的狠劲。

  但是现在看来。

  这位朱明王还真是大方。

  这么大的手笔,几百万亩的地说给下面的大头兵就给了。

  这样一来。

  这些大头兵岂能不把朱明往当成再生父母?

  而且这分的地可都是忠于满清的官僚士绅的。

  要是大明兵败。

  他们的土地可就没有了。

  保大明。

  就是报家业。

  这手段可真的是太高了!

  有几百万亩土地。

  轻轻松松就能得到几十万士卒效死力了。

  有这几十万人。

  打败满清,几乎是没什么难度的。

  这位朱明王看起来仁厚。

  但这手段....

  却真当得上是开国之君的气魄。

  而且这招数也就朱明王能用。

  他分的是别人的地,不心疼。

  满清这边呢?

  土地要么是旗人的,要么是忠诚于满清的汉人官僚的。

  你分谁的地都是割自己的肉。

首节上一节94/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