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433节

  而且朱皇帝这点女人在历史上的皇帝女人人数排行榜中肯定很难排进二十强的。

  但朱皇帝有一点肯定是吊打历代皇帝那就是他的子嗣存活率。

  得益于医学进步。

  朱皇帝二十多个孩子全部都健健康康,活蹦乱跳的。

  而且朱皇帝还很年轻,今年才三十二,又很重视身体锻炼。

  早上起床都会慢跑个五六公里,平时去上班也是骑单车去的,出远门能骑马就骑马,通常不会坐马车。

  而且因为有两院制度存在。

  朱皇帝也不需要和他的老祖宗朱元璋一样殚精竭虑做工作狂。

  一般没有特别重大的事情。

  他会在上午就把朝政处理好了,中午吃了午饭午休过后,朱皇帝会视情况,接见一下大臣,或是和老兄弟们叙叙旧,或是去爬爬山、打打球之类的。

  再加上饮食上,朱皇帝也很注意。

  毕竟以前是干医生这一行的。

  所以身体还倍儿棒。

  到了晚上,这个时代又没有什么夜生活,所以就只能牵牵手了。

  而且朱皇帝是首富嘛,又不担心养不起,学区还是中都皇宫的,根本不担心小孩子的上学问题。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哪怕朱皇帝的后宫不再继续扩大。

  大明朝的皇子公主的数量肯定也是会越来越多的。

  而如何安排,或者说....利用好这些皇室血脉,就是朱皇帝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了,毕竟都是他的孩子嘛。

  作为皇家血脉。

  最好的安排当然是继承皇位了。

  但是大明的皇帝宝座就只有一个。

  皇子都已经有14个了。

  肯定不可能把大明帝国分拆成14份让14个哥各取一份了。

  平分家产在【明礼】中也是不被支持的。

  按照【明礼】中对家族财产的继承制度的规定。

  嫡长子守家,诸子开拓。

  当然了。

  这只是建议,一般家庭如何分配自己的财产大明朝廷是管不着的。

  但是大明皇家肯定是要按照这个来的。

  也就是说。

  太子当皇帝。

  其余诸子就得去干别的。

  而其他皇子的前途之中,最好的当然是去继承属国的王位了。

  大明帝国不可能占领所有的土地。

  拿下原本属于满清帝国的土地,在加上东西伯利亚、东南亚的几个大岛就很不错了。

  这一片地盘,大约是2000万平方公里。

  比历史上的沙俄略小,但也是绝对非常辽阔的地盘了。

  而且和沙俄拿下的都是一些冻土地带不同。

  大明帝国拿下的这些地盘中,耕地数量和人口承载能力都是历史上扩张到最极限的沙俄帝国的好几倍。

  所以在消化这些地盘之前,大明帝国再扩大自己直接统治的地盘就有些难以下咽了。

  除了大明朝廷直辖的地盘也就是设立了省、府、县、镇、乡数级政府机构的地盘之外。

  大明朝廷还直接控制的地方就是两个殖民地总督府了。

  也就是澳洲殖民地和新大陆殖民地的两个总督府。

  总督府是临设机构。

  殖民地的前途一般会有两种情况。

  一种就像是婆罗洲和爪哇一样,被直接纳入统治。

  另外一种。

  就是未来的澳洲和新大陆的模式。

  诸子分封!

  把朱皇帝的皇子们分封到澳洲和新大陆去,行夏君夷民之策。

  也就是说。

  在澳洲和新大陆这样的地方,大明朝廷直接统治的成本太大了。

  所以考虑到成本问题,分封制倒是很值得借鉴。

  朱皇帝虽然是后世而来的。

  但是却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什么多民族大团结他是不怎么认同的。

  至少。

  这个理念很难在18世纪的世界行得通。

  现在这个世界可没有什么多民族的强国。

  大家都是民族国家,没有例外。

  至于美利坚...现在的美利坚又不是什么强国。

  所以。

  朱道桦要在大明帝国本土建立的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凡是大明帝国之国民,都需要认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一种文化。

  所以现在大明的户籍管理制度是没有民族这个项目的。

  朱皇帝认为。

  在大明帝国取分民族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因为在大明本土四万万多百姓中。

  汉人的数量占到了99%。

  只要推行汉语和汉化教育。

  几十年后。

  什么民族都融合了。

  而以大明帝国这个核心的周围。

  朱道桦还打算建立一连串的属国。

  这些属国,要么距离大明太远,同时也不太好直接吞并的地盘。

  比如说中亚、印度等。

  这些地方就是封给一些不太好控制的国内势力。

  比如说平西藩,还有印度诸藩。

  还有就是地窄人多,本土民族意识已经产生的地方。

  人口多,土地又贫瘠,没什么油水,吞下去的成本还更高,消化出来的资源还少的地方。

  比如安南、朝鲜、日本。

  对这些地方。

  朱皇帝的盘算是想办法让自己的儿子去当这些国家的王。

  现在老六已经当了日本王了。

  安南这边存在两个政权,不过自己和安南的两个郑妃都有子嗣,到时候都可以安排。

  朝鲜这边,如果没有意外,刚刚出生的老十四,也不知道能不能当得上朝鲜王。

  “妾身恭喜皇上又添贵子。”

  站在太医院产房门口的是皇后罗芳梅。

  作为皇后,每个妃嫔生产的时候她可都是要亲自坐镇的。

  朱道桦笑呵呵的说道:“一眨眼就有二十二个子女了,朕还真是挺能生养的,皇后……你的功劳也不小,那么多孩子,没有一个夭折,这都是你的功劳。”

  “不,这是皇上的功劳,如果没有皇上发明医药和治疗方法,妾身就是有心也无力啊。”

  “哈哈,子嗣多了也烦恼啊。”

  “有什么烦恼?”

  “总要想办法安排吧?像太祖皇帝那样搞法可不行,朕的子孙不能都靠国家养活,得让他们自食其力才行。”

  “您这是哪里话?您可是世界首富啊。”

  “首富的孩子就不要自食其力了?难道让他们去当花花公子吗?这样对他们,对国家都不好。皇后,听说你对孩子们有点溺爱,这可不好!”

  罗皇后莫名其妙的挨了批评,脸上露出了委屈之色。

  她对于其他的皇子公主当然是“溺爱”的。

  其实就是不太好管。

  人家自己有娘亲呢。

  自己不好做恶人,所以都是一副笑脸,来请安的每天都能收到红包。

  但是对自己的三个儿子。

  老大朱宜錾、老三朱宜铣、老七朱宜鉴那可是相当的严厉。

  尤其是老大朱宜錾。

  毕竟是太子。

  所以就更加严厉了。

  今年才六岁的大明太子,不但已经上了小学,要完成小学的学业。

  回到皇宫还要上课外辅导班。

  就是罗皇后给他请的一些大儒。

首节上一节433/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