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395节

  所以。

  无论是勒保还是不列颠印度总督府对此都颇有兴趣。

  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了!

  “召集内阁诸臣,包括大元帅府陆军部、海军部尚书,参谋长等一并叫来。”

  印度如果大打起来。

  大明也要做好准备。

  要对各种情况都要做出应对方案。

  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万一大明印度诸侯联军战败,清英瓜分印度了....

  ..................

  “总督阁下,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加尔各答,不列颠印度总督府内。

  肩膀上已经扛着将星的阿瑟.韦尔斯利在其兄理查德.韦尔斯利面前说道。

  “阿瑟,你真的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吗?”

  理查德韦尔斯利眉头紧锁。

  这几年他坐镇印度,听到的都是一些坏消息。

  大明朝向北击败了俄罗斯。

  向南继续扩张,都已经把手伸进了澳大利亚了。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

  哪怕是整个不列颠国的力量集中起来,都未必能撼动对手。

  更何况他一个印度总督呢。

  他这个印度总督也不知道能做多少年。

  大明在印度的扩张采取的是蚕食策略,他们和当地的土豪合作,在自己控制的地盘建立起类似于大清帝国在中国的统治一样的统治模式。

  军队驻扎在城内,和印度当地的上层阶级合作,一起欺压印度的底层。

  这种统治模式显然是很粗糙的。

  在中国那样的地方,人民的反抗让大清帝国不堪其扰。

  但是在印度。

  底层人民都被欺压惯了,甚至都还乐于被欺压。

  这辈子被欺压,吃得苦足够多。

  下辈子才能当人上人。

  这种思想在印度都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所以...

  这大明印度诸侯们,这些年也没有用自己的“本钱”去打仗,而是用印度当地的“土著仆从军”去扩张的。

  在许多曾经去过大清国的不列颠外交官看来。

  这大明印度诸侯的政权组织模式,和大明帝国实行的制度迥然不同,反而颇有当年大清帝国的神韵。

  而现在。

  真正的大清帝国....呃,是大清帝国的残余,大清的西域总督勒保,带着大军占领了印度西北,控制了开伯尔山口。

  这个大清西域总督,麾下有人口三十余万,有兵三万多,极限动员能动员出六七万大军。

  可以说是一股非常庞大的力量了。

  现在印度的局面对不列颠来说十分不利。

  大明印度诸侯联盟和马拉塔联盟结盟了,共同对付北方的不列颠,并且正在蚕食莫卧儿帝国和不列颠印度殖民地的地盘。

  打的话,在拿出自己的本钱来拼的情况下,不列颠的殖民地总督府能够从印度搜刮的力量,还真的比不上大明印度诸侯们的搜刮手段。

  大明印度诸侯们通过“军饷田”的方式,以很低的成本就招募了大量的印度土著军队。

  而不列颠印度殖民地总督府显然没能学习到这种统治手段,他们的本土军队都是雇佣军,是用大价钱雇佣那些山地民族来打仗的。

  所以大明印度诸侯们都已经在当地组织起一支人数超过十万的印度土著大军了。

  不列颠印度殖民地总督府的土著兵总兵力还只有六万余人。

  这自然让不列颠人更加焦虑了。

  现在勒保领兵进入印度西北,让不列颠人看到了机会。

  “是的,已经成熟了!而且我们拖不起,最好速战速决!清国和明国是死敌,所以我们在印度拥有可以信赖,并且战力要远超过印度土著的盟友!”

  阿瑟.韦尔斯利说道。

  “可是清国的军队打不过明国的军队。”

  “事实上我们面对的也并不是明帝国的正规军,而是他们藩军!”阿瑟说道。

  “而且...我们现在手里面已经有三万正规军了!”

  理查德闻言也稍有底气。

  为了应对印度形式。

  伦敦方面想尽办法向印度增兵。

  现在在印度,正儿八经的龙虾兵,数量已经有三万了。

  在加上总督府控制的印度土著兵,总兵力足有八万。

  这些是能正经出动的机动力量。

  因为不列颠总督府并没有像是大明印度诸侯那样分兵守地方。

  因此。

  他们的兵力更加集中。

  而大明印度诸侯们因为要镇压地方和不列颠实行的是和当地土邦进行的委托统治不同,大明印度诸侯们实行的是直接统治,哪怕印度土著们再老实,也要防止他们作乱的,毕竟印度人民连蜥蜴都不放过,疯魔起来也是挺让人头痛的。

  所以,大明印度诸侯们能出动的中国人军队兵力有四万,再抽调五万印度土著军队。

  在不列颠总督府看来。

  印度土著之中,北方的山地民族能打,南方的那些民族一般都是被统治的民族,那些在南方招募的土著军队,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也就是四万中国人加上五万印度南方人和三万不列颠人和六万印度北方人的对阵。

  势均力敌啊!

  不过...

  当勒保带着能动员出六万大军的清国八旗军队加入之后。

  力量的天平,似乎就在向不列颠方面倾斜了。

  勒保手头的清军,有不少老兵是一路从之两江败退到西域的。

  胜仗没有打多少。

  但是这跑路的本事可就见涨了。

  而且从西北方面传来的消息也让理查德和阿瑟确认,这一伙清军战斗力是很强的他们花了半个月时间急行军,绕过了阿富汗的山路,奇袭了杜兰王朝的首都坎大哈,在歼灭了杜兰王朝五万多禁卫军之后,又抓住了杜兰王朝的国王和国王的弟弟,并且掳掠了大量的妇女和财货,并以杜兰王朝的国王为人质,迫使阿富汗人缴纳了大量的战争赔款.....

  这一副操作,让坏事做尽的不列颠人都大呼牛逼。

  和这么一伙坏蛋结盟的话,理查德等人对于击败南面的大明印度诸侯们就有了很大的信心了。

  .........

  “督宪,咱们大清朝要复兴的话,总结起来也就是:内修德政,外寻强援!”

  位于印度河流域北岸,开伯尔山口南面的大城拉合尔。

  这里是一座人口三十多万的大城。

  是后世巴基斯坦的重要城市。

  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水流充沛。

  被称之为“巴基斯坦”的灵魂。

  不过现在这座城市属于大清了。

  城头上挂着的是大清朝的黄龙旗和大清西域总督勒保的将旗。

  另外这座城市也被改了名,不叫拉合尔了。

  而改叫了旗开城。

  旗开得胜。

  旗人开始复兴之城。

  好意头啊!

  正在说话的,是前盛京将军琳宁,现在改名叫白宁了。

  白宁、沈松一行人是在两天前乘船抵达旗开城的。

  在进入城内之后,他们顿时都有点泪流满面的意思。

  这座城市....

  已经有点像是大清的顺天府,北京城了....

  旗人们穿着黄马褂来回巡逻。

  土著们被强迫剃了头发,留着让几人都相当亲切的大辫子。

  不看土著们高鼻深目的长相的话,恍惚间,还真的以为回到了大清煌煌盛世.....

  “如何内修德政,如何外寻强援?”勒保沉声问道。

  白宁从北向南好好的考察了一番大明朝。

  走了万里路,也有了相当见识了。

  当即说道:“所谓内修德政,就是要加强八旗体制!要把咱们这个长相的都抬旗,把土人编为包衣,另外也不能说旗民不通婚了,咱们人口少,就要多生孩子,这印度女人也挺有滋味的,得给咱们的人分配老婆,多分配几个,得放开了生孩子,只需要一两代,这长相就和咱们差不多了,旗人的人数就能扩大!旗人,是大清的根本!”

  这话说到了勒保和在场诸人的心坎里面了。

  大清朝之所以败亡。

  就是旗人堕落了,就是旗人太封闭了,得有个让人进入的办法才行。

  旗人数量太少,也是大清败亡的原因之一,如果旗人有个一两千万,那也许现在还能保住半壁江山呢。

  大清朝为啥要跑路,不敢死磕。

  因为旗人数量太少,一战下来,就是家家户户披麻戴孝。

首节上一节395/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