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321节

  朱道桦就是要用他的身份,来再给他的明礼增添信用!

  连前朝皇帝。

  都完完全全的依照礼来处理。

  你还能有什么别的好说的呢?

  日后。

  明礼便如周礼一般,成为大明之人人人必须遵守之礼。

  而这大明王朝...

  难道也可以和姬周一样,享有八百年江山?

  乾隆自认十全武功,乃有史以来排的上好的“明君”。

  然而此时。

  面对如此诛心之事。

  所有的防线一瞬间崩溃。

  再明君又如何?

  再英明又如何?

  他越是明君,越是英明,手段越高。

  他这个“商君之木”的效果就越好!

  他给朱道桦的帮助也就越大!

  到头来,连自己仅有的尊严,也一起输了出去了....

  他低着头,不一会儿,口腔之中血液的腥味让他不由自主的张开嘴巴,血液从嘴角滴落。

  “朕...不甘啊!”

  他猛然抬起头。

  颓然坐在了椅子上。

  在所有人指指点点之中....

  大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结束了他的一生。

  .........

  “皇上...乾隆死了。”

  在当天下午,邢育生就赶回了天津府。

  在没有完成满人的行营改造之前,朱皇帝是不会前往北都城的。

  毕竟谁敢保证不会有一两个极端主义分子身体揣着炸弹就冲出来的啊。

  虽然朱皇帝有几万大兵保护,又有锦衣卫布置了天罗地网。

  但谁敢保证百密没有一疏呢。

  而且。

  进入北都也是一个关键的政治动作。

  朱皇帝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就进去,他要带着满朝文武勋贵,领数万雄兵,风风光光,浩浩荡荡的进去!

  因此现在朱皇帝的行在就立在天津,满朝文武也抵达了天津,就等着北都事了,可以风风光光的进北都城了。

  “被气死的?”

  朱道桦摇了摇头。

  他可真的没想杀乾隆啊。

  因为乾隆超过八十岁了过八十岁,死罪改为无期徒刑,这是明礼上规定的。

  所以朱皇帝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再一次巩固、拔高明礼的神圣性。

  大家都看看,连罪恶滔天的前清皇帝乾隆,大明朝廷都严格按照明礼来处理,说明朱皇帝和大明朝廷都很把明礼当一回事。

  大家都不用担心朱皇帝不“依礼办事”了。

  所以只要你按照“明礼”来做事。

  无论你是种田的,经商的,当官的。

  都不用担心被各级官员以模模糊糊的罪名就杀人抄家了。

  司法之权和行政之权已经分离。

  甚至司法内部,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抓捕、审判、诉讼分别由不同机构负责。

  可以说,大家都相当的有保障。

  而朱皇帝也很清楚。

  一部能够保护所有人的明礼。

  才能保护皇帝。

  “死了也好,免得节外生枝。”

  朱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说道。

  邢育生接着问道:“皇上,乾隆的后事要如何处理?”

  “他不是有儿子么?”朱皇帝道,“让他儿子们去处理吧,依礼来办就行。”

  “臣明白了。”

  邢育生拱手,恭敬而退。

第248章 不列颠和沙俄的恐惧

  时间进入了五月。

  夏日的气息开始在燕云之地蔓延。

  天气开始变得炎热了起来,街头巷尾的榆钱树也已经变得郁郁葱葱,整个京城仿佛都因此变得热情了起来。

  胡同口也开始变得人多了起来。

  随着战争的结束。

  各地幸存的人们仿佛杂草一般,又开始焕发出了生机。

  他们从每一个角落钻出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在这一片古老的大地上写下了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注脚,将王侯将相们的故事堆积了起来,让人们得以一窥。

  “嘿,听说了吗?天子马上就要来北都了!”

  “这前清乾隆皇帝都死了,天子早就应该来了吧?”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前清的皇帝虽然死了,但是得把这满城的满人都转移走了,皇宫也得修缮一番,还要选个黄道吉日才能进城。”

  “还真的讲究啊。”

  “当今天子听说是广东人,他们老广最讲究这个了。”

  胡同口的话题也离不开这几天的热门。

  便是大明朝廷又回来了。

  为什么要说又呢?

  因为自从一百五十年前,大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之后,这一座有一两千年历史的燕云之地的雄城,就先后被大顺、大清占据。

  那正阳门上的牌匾,也从“大明门”最后变成了满汉双文书写的“大清门”。

  “听说了吗?正阳门的那一块匾额,反过来就是大明门了!”

  有人八卦道。

  “不能吧?不就是一块匾额么。”

  “怎么不能,当初大清听说就是直接用了这一块匾额来写的大清门,就是要镇住这大明,没想到给大明留下了一线生机,这才有了光复天子光复大明啊。”

  “还有这事儿...”

  “谁知道呢...”

  在胡同口的议论声显得十分的轻快。

  因为大明光复皇帝说了。

  大明一切都是按明礼治国。

  明礼规定:臣民除非议论颠覆大明政权、直接攻击大明皇帝、皇后、太子的言论,其余言论皆不入罪,但因传播流言、制造谣言之人,依据其言论引发的后果严重程度和性质进行审判入罪。

  本来这事大家伙儿并不太知道的。

  毕竟一部明礼总纲,林林总总有十几卷呢。

  再加上现在已经制定出来的【礼-宗藩秩序】、【礼-科举法】、【礼-兵役法】、【礼-农业法】、【礼-商业法】等一具礼总纲制定的法律。

  那可就更多了。

  而且随着大明一统天下。

  更多的法律定然也会被制定出来。

  到时候,大明怕是也要走进律师讼棍大发横财的邪路上来了。

  真是一点都不先进。

  不过随着前清皇帝乾隆的公审。

  这一下就让几乎所有士大夫和在京城观看了这一场审判的京城的人们知道了光复天子推行礼的决心!

  连前清的乾隆皇帝,都因为过了八十岁而免于被处死虽然乾隆还是死了,但是那是他自己气死的。

  和光复天子可没关系。

  而且这事儿还有人写成了戏文。

  就叫【天子三气乾隆】。

  这会儿就在西园子里面演着呢。

  不知道多少京城的老少爷们都知道了。

  这乾隆皇帝就像是周瑜不对,连周瑜都不如,至少人家周瑜长得好看啊。

  被光复天子的大气魄所震慑,最后活生生自己憋气憋死了。

  真是罪有应得。

  就在街头巷尾,北都城内的老少爷们在乐呵呵的议论着的时候。

  北都城内也是布置一新。

首节上一节321/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