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267节

  拉旺多尔济肯定是个好捧哏的。

  “自然是要办大八旗了!”

  “大八旗?”

  三名汗王面面相觑。

  “大皇帝,什么是...大八旗?”

  车臣汗齐旺多尔济小心翼翼问道。

  “自然是要彻底的满蒙一体,朕要在合并八旗蒙古、八旗满洲,组建不分满蒙的大八旗,同时要在漠南、漠北招募勇士充实大八旗,日后蒙古诸旗札萨克和诸位汗王就不用管打仗的事了,只管专心放牧就行,打仗的事就让大八旗全权负责。”

  乾隆说道。

  这其实就是在汉地的“旗将汉兵”的翻版。

  只不过是把汉兵换成蒙古兵而已。

  本来漠南诸旗和喀尔喀蒙古四部都有带兵之权的。

  而现在乾隆要在漠南漠北直接招募牧民为兵,削诸旗札萨克和喀尔喀四部首领的权力。

  同时通过吸纳蒙古诸部精壮,使之成为不分满蒙的大八旗。

  彻底掌控草原上的能战之士。

  如此一来。

  乾隆到了草原上,也能一言而决,和汉地当皇帝的时候也差不多的权力了。

  “怎么?你们不愿意?”

  乾隆见三名汗王愣在原地。

  冷哼一声,身边的拉旺多尔济以及几名满洲巴图鲁已经把手放在刀柄上了。

  见此情景。

  三名喀尔喀汗岂敢说不?

  当即高呼大皇帝英明了。

第207章 平西王有了,谁是永历呢?

  第二百零七章、平西王有了,谁是永历呢?

  听到三名汗王很干脆利落的认怂了。

  支撑着表现出自己还非常有精神的乾隆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虽然说丢掉了辽东辽西。

  中原也只剩下直隶和山西,最多再加上半个山东的地盘。

  但乾隆觉得自己还是有本钱的。

  这个本钱在两个部分。

  第一就是满洲八旗和福康安手里捏着的团练兵。

  满洲八旗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人还在,实力还在。

  至于那些团练兵,乾隆只敢用团练兵去对付太平天国,而不敢用这些团练去对付明军,因为那些团练头头们不可能投降天平天国,但要是明军来了,怕是北方士人就要望风而降了。

  但无论如何,现在他手里还捏着两个省,并且他还盘算着在整治了漠南漠北草原诸部之后。

  还要去一趟山西。

  从那些山西老坑手里头压榨点三瓜两枣出来。

  再加上之前南方卖官、炒略扬州盐商的钱财。

  乾隆就暂时不缺钱了。

  他就能用钱笼着那些团练兵,把团练的兵将分开,底层当兵的苦哈哈可以用厚响笼络,把他们编入八旗,至于那些头头,自然是要和蒙古诸部札萨克一样,要是去管兵之权了。

  这样把山东、直隶、山西三省的绿营、团练都整合起来的话也能有个十万左右的步卒。

  算上十万蒙古骑兵,十万满洲八旗,再加上十万汉兵。

  这可是三十万大军啊!

  有三十万大军在手。

  这本钱是够充足的了。

  还有一个本钱就是南边的太平天国了。

  现在太平天国顿兵河南,没有继续北上。

  虽然派遣去和太平天国联络的戴衢亨没有得到太平天国方面积极的回应。

  但是在乾隆看来,太平天国没有再一股脑的往北打就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太平天国和清廷继续死磕,那捡便宜的就智是明朝。

  有太平天国在南面牵制。

  又有三十万本钱。

  乾隆觉得还可以在中原有所作为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乾隆也知道。

  自己手头的兵力虽然多,但是能不能打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退路还是要安排好的。

  至于退路在哪里?

  漠南草原?

  满洲八旗又不会放牧,这地方也养不活那么多人。

  辽东辽西又被明军占了,退到黑龙江去也不安全。

  想来想去。

  乾隆的目光看向了西面。

  西面的大清还有西域省。

  西域省下的迪化和伊犁都有大量的汉人屯垦这是在打败了准格尔之后,乾隆就命令从内地组织移民到天山脚下屯垦拓边。

  这本来是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的举措。

  没想到现在倒成为了百万满人的退路....

  西域省现在总人口有六十余万,其中汉人有二十五万左右。

  在几乎和中原差不多大的地盘上才这么点人口,实在是算得上是地广人稀了。

  不过事实上除了广袤的沙漠之外,西域省能够作为农耕之地的就是迪化城到伊犁之间的这一条沿着天山山脉延伸的山脚绿洲带。

  由于有充足的日照和充沛的天山雪山融雪。

  这一条绿洲带是非常优良的灌溉农业产区,可以开发出相当于两个直隶的耕地出来。

  而这一带的屯垦区基本上都是从内地迁徙来的汉人占据的,再加上这一带事实上还有大量的耕地没有被开发。

  除了西域之外。

  乌里雅苏台西部和哈萨克汗国以及俄罗斯帝国交界的唐努乌梁海区域也是一处可以被开发的农耕之地。

  此处有叶尼塞河这样的大河流经,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有大量可以开发的农耕之地。

  另外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

  铁、钾盐、石棉、煤及有色金属储量颇大。

  由于山脉环抱,因此唐努乌梁海的气候和地理特征与邻近的西伯利亚和蒙古地区截然不同。受西风气流影响,这里一年四季降水丰沛,土壤大多属于肥沃的黑色腐殖土,适宜种植各种温带粮食作物和蔬菜。

  和西域省差不多,由于绵延的战争,此处的人口极少,土地基本上都荒了。

  但还是一片可以被开发出来的塞外江南。

  “主子,如果把喀尔喀蒙古诸部和漠南蒙古诸部精壮之士都纳入大八旗,那咱们大八旗可就有二十万骑,有这等实力,天下何处去不得,就算是再和明逆战一场也没带怕的!”

  在返回归化的路上。

  勒保和额勒登保两名八旗大将一左一右跟在乾隆左右。

  此时说话的是要被派往西域、乌里雅苏台西部负责整合当地的汉人屯田区,负责帮大清经营后路的勒保。

  勒保曾长期担任陕甘总督,也有过在西域常年作战的经历。

  乾隆微微摇头,说道:“咱们现在可不能再随随便便的就开打了,最重要的是一百二十多万祖宗之民可不能陷在中原,需要全部都迁出来,一部分安排在归化,一部分就带去西域!”

  “不过光是带着咱们八旗可不行,还要向教匪学习!”

  “向教匪学习?!”

  勒保和额勒登保都微微一愣。

  “主子,咱们能学教匪什么啊?”

  乾隆向西看了看,嘴里吐出了两个字:“裹挟!”

  “裹挟?!”

  两人顿时错愕。

  “咱们这一百二十多万祖宗之民,久居城市,现在谁会种田的?”

  “西域本来人就少,而且是诸族杂处,多有色目,与我族长相有异,不可轻用!倒是汉人...咱们八旗子弟,都习了汉文,说汉语,现在八旗子弟里面会说满语写满文的都不多了...”乾隆微微摇了摇头,说道:“所以裹挟一部分汉人去西域,把他们纳入到八旗,这样才能有人种地出粮,养活一百二十多万祖宗之民。”

  勒保和额勒登保互相看了一眼。

  乾隆的意思他们当然明白。

  如果万一真的要全族退到西域去。

  那西域那些色目种族在外观上就和满洲不一样。

  相反。

  现在满洲八旗子弟基本都说汉语习汉文,外貌上也和汉人难以分辨。

  所以到了西域。

  汉人就是自己人了。

  就和当年大清入关的时候满蒙联盟一样。

  到了西域。

  那就要满汉蒙大团结。

  黑眼珠子的一起去欺负那些五颜六色眼珠子的才行。

  能一起合伙欺负人,才能团结得起来,才能把大八旗真正捏合起来。

首节上一节267/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