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75节

“……这么多明狗,被崇祯小儿统率着,摆开阵仗,齐聚汉儿庄一线,龙井关的明军又虎视眈眈。

崇祯小儿这等卑劣手段,就是想挑起我八旗内讧,好叫他趁乱攻打八旗,本汗希望你们能明白这些。”

帅帐之内,回荡着皇太极动容的声音,相比较于阿济格的表态,反倒是多尔衮、多铎哥俩,却一直沉默不言,这也叫皇太极的心情很是杂乱。

这次跟大明的征战,怕是打不下去了。

尽管他极力否认那些‘谣言’,但是在一些事实和真相之下,包括代善、阿敏他们的反应,使得八旗内的士气,受到不小的影响。

老奴,嗯,努尔哈赤没死之前,将两黄旗的控制权,分别交由阿济格、多铎执掌,若非努尔哈赤死的突然,多尔衮也将被赐下一旗。

还有争夺汗王位之后,皇太极一手炮制的换旗风云,两白旗摇身一变,变成了八旗中意义不一般的两黄旗,阿济格哥仨所控两黄旗,却成了两白旗,这都是铁一般的事实。

就算阿济格哥仨迫于局势表面没说啥,心底里想些啥,本高高在上的两黄旗将校,面对这一情况,又有多少心生怨气的?

明明他们才是正统的两黄旗,可最后却成了后娘养的了。

“唉~”

在阿济格哥仨离开帅帐,坐在汗王位的皇太极,没由得轻叹一声,叫再度进到帅帐的范文程、索尼,感受到自家主子有心无力的无奈了。

“本汗没有想到,崇祯小儿竟会做出这等卑劣之事。”皇太极幽幽的说道:“被他这么一破坏,我八旗的人心散了,想在汉儿庄战胜大明,重创大明,就不容易了……”

听到皇太极之言,范文程、索尼欲言又止,想要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又讲不出口啊。

八旗从来都不是皇太极一人之八旗,而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这些奴隶主,共同拥有的八旗。

崇祯皇帝这招釜底抽薪之谋,叫原本斗志高昂、战意冲天的八旗劲旅,顷刻间就陷入到愤怒、彷徨、怀疑的境遇下。

心不朝一处使的八旗,还是那个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八旗吗?

先前一直都是建虏在战场上玩舆论战,这崇祯皇帝牛刀小试,朝着八旗心窝上扎一刀,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尤其是崇祯皇帝的牛刀,那还一个劲儿的硬剌,这对退守汉儿庄不出的八旗来说,所造成的影响,还在持续进行之中。

第137章 朕还没抡开膀子,咋撤了!

“哈…啊……”

满桂打着哈欠,拖着疲惫的身躯,缓步向前走着,双目微红,眼角还挂着些许泪珠,此时的他,困极了。

“老满,你这是什么德性,不就是后半夜率部放些火箭,吵扰吵扰建虏,怎么感觉想逛了一夜的窑子,无精打采的,哈哈……”

赵率教那带着调侃的语气,叫满桂瞪眼看去,骂道:“你个狗日的,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老子领着麾下骑卒,顶着寒风,袭扰建虏的时候,你他娘的睡着美梦,有他娘的什么资格,在这里说老子,哈…啊……”

瞅着骂骂咧咧的满桂,最后打了个哈欠,赵率教忍不住大笑起来,瞅着满桂这般模样,还别说,心里莫名觉得痛快。

“你他娘的自己点儿背,抽到后半夜的签,怪谁。”赵率教笑着说道:“老子不跟你扯淡了,这差事还没办,等老子回来再骂你,哈哈……”

“直娘贼的!”

瞅着瑟的赵率教,头也不回的走了,满桂怒目圆睁的骂着,但很快就被阵阵倦意搞的没了心情。

自崇祯皇帝叫军机处前指这边,定了这袭扰建虏之事后,汇聚在汉儿庄前线的明军各部,麾下那帮骑兵,可算是得了个‘好差事’。

一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歇袭扰建虏营寨,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老大哥的关怀使命必达。

都跑到老大哥家里想反客为主了,这火箭不能少,冷箭也要有,不时再夹杂几封有料的书信,总之宗旨只有一个,叫想称兄道弟的奴才兼小弟,感受到老大哥的热情。

“还真是奇了,朕的这个狗奴才,到底是怎么想的。”

崇祯皇帝叉腰而立,看着孙承宗他们,眉头微挑道:“这都两天时间了,大明麾下骑卒,都这般袭扰着他们,愣是一次出兵行动都没有,这狗奴才到底是想干什么?”

对崇祯皇帝来说,当前所处的这种战局,还真不免叫他心里直犯嘀咕,纵使自己分化建虏内部团结的谋划,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或者起到了一些作用,那建虏上下也不该一点反应都没有啊。

皇太极这个狗奴才,该不会是在憋什么大招吧?

对自己的这个对手,崇祯皇帝从来没有过任何轻视之意,能一步步走到今日之地位,成为建虏八旗的共主,不管是胆略方面,还是能力方面,都是值得重视的。

在战略上要藐视对手,但战术上要重视对手。

“……”

孙承宗、王恰、李邦华几人,神情各异的站着,心里也在暗暗的揣摩着,建虏都遭受大明这般袭扰了,为何却没有任何的动静,这不符合建虏的脾性啊。

“眼下转运的各类军需,情况怎么样了?”

崇祯皇帝看向王恰,皱眉说道:“这狗奴才不对劲儿,不像他先前的风格,莫不会是在谋划夜袭我大明之事吧?”

这两军交战之际,一时的胜负,不代表着最终的战局,想要赢下最终胜利,就必须保持应有的警惕。

以少胜多的战绩,不是没有过,对崇祯皇帝来讲,这次跟进犯大明的建虏一战,他是必须要打赢的。

考虑到皇太极死去的阿玛,也就是努尔哈赤,有几分赌徒的偏执,站在遗传的角度,也保不齐皇太极也会有这一特性。

先前跟建虏交手的那几战,能取得一场场胜利,除了出战的那些将士,敢跟建虏交战以外,还有就是震天雷、火炮、袋装颗粒火药等一类加持。

王恰走上前拱手道:“回陛下,第一批转运的震天雷、火药、袋装颗粒火药等,已于今日全部移交到天雄军麾下。

第二批、第三批起运的各类军需,则分别在蓟州、通州那边,想运到前线一带,还需一些时日。

不过靠着现有补充的军需,倘若建虏真敢来犯,我大明雄师定能将其击溃,不过我大明需提防建虏发动夜袭,一旦发生营啸……”

“不等了!”

崇祯皇帝挥手说道:“先前朕所谋划的那些,就是想影响并打击建虏士气,挑起他们的内讧,尽可能多的争取些时间。

既然第一批各类军需,顺利配发到天雄军麾下,那便准备部署一下,以天雄军为主,其他各部为辅,联合攻打一次建虏,朕要叫他们知道我大明的厉害。”

时刻去提防着建虏是否发动夜袭,这对大明来说有些太过于被动了,毕竟谁心里都不清楚,建虏究竟会从何地出击,且建虏麾下的骑兵,尤其是那帮随军的蒙古兵,可不是吃素的。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吧,这也是崇祯皇帝为何不分兵,一边跟建虏主力在汉儿庄一带对峙,一边可遣派偏师精锐,绕道攻打建虏把持着的喜峰口要隘了。

崇祯皇帝想要的是十成的胜利,不是七成,不是八成,哪怕是九成也不行!

所以绝不能叫建虏发动可能的夜袭,造成可能的营啸,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前线汇聚的大明军队,必然会遭受致命打击,甚至还有可能叫建虏逆风翻盘。

孙承宗上前说道:“陛下,若是这样的话,军机处前指这边,早先所拟定的地字号作战部署,可即刻派人,发放到各部统将的手中,命他们协同配合天雄军,狠狠地挫一挫……”

“陛下,出事了!!!”

孙承宗的话还没说完,茅元仪的声音便在帐外响起,这叫崇祯皇帝一行,都看向跑进来的茅元仪。

“说,到底出什么事情了。”崇祯皇帝皱眉喝道:“天塌不下来,你这般慌张,在中军帅帐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跟建虏最终决战的态势,都在汉儿庄摆开阵仗了,最难熬的两日都过去了,能出什么事情,可叫大明步入到乱子里去?

“不是,陛下…是,建虏跑了!!”情绪激动的茅元仪,在众人各异的注视下,手舞足蹈的说出了他口中的大事:“陛下,这事生紧急,眼下我大明该如何应对?”

第138章 这一战,终是大明赢了

“竟有这等事情?”

崇祯皇帝眸中闪过一道精芒,看着情绪激动的茅元仪,说道:“这建虏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撤兵了?

把你知道的,全讲出来。”

事实证明,此番皇太极统率八旗劲旅,绕开辽前防线,直扑大明关内而来,就是抱着借助此战,消耗一下大明的国力,顺带将袁崇焕给除掉,继而携大胜之威,壮大自己于八旗内的威望,以增强在八旗内的威慑。

只是遇到不按套路出牌的崇祯皇帝,在前期取得不小优势的皇太极,被崇祯皇帝一步步拖进对峙战,阵地战,消耗战,以至于迂回作战、异地作战的劣势,在一场场战败下,逐步给放大开。

直到崇祯皇帝策划的那场骂战,算挑起了建虏八旗内的伤疤,以至于坚持作战的皇太极退缩了。

茅元仪在这里讲着,孙承宗、王洽、李邦华露出各异的神情,心情却是分外激动,猖獗到不可一世的建虏,竟选择退兵不打了,那这一战,大明有效避免了更大的伤害啊!

“哼,朕的这个狗奴才,真是一点礼数都不懂。”

崇祯皇帝叉腰而立,沉声喝道:“合着,他们建虏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了?天底下可没有这样的道理!

朕可不惯他们的臭毛病。

去,即刻传朕口谕,命各部麾下骑兵,去天雄军处领震天雷,给朕追着打,大明死了那么多将士,死了那么多百姓,朕要拿他们的首级来祭奠!”

“臣领旨!”

茅元仪当即拱手应道,随后便匆匆离去,准备传达崇祯皇帝的口谕。

玩大了。

皇太极你这个狗奴才,咋不再坚持两天啊。

叫朕多杀你麾下一些建虏,练练兵也好啊。

你这个大金汗王,当的是个屁啊,连这点舆论战的影响,都承受不住了?

瞅着匆匆离去的茅元仪,叉腰而立的崇祯皇帝,眉头紧皱着,心里忍不住吐槽起来,这算什么事儿啊。

建虏的确是强,但自己却把皇太极想的太强了,其对整个八旗的掌控,还没达到努尔哈赤的程度。

“陛下,建虏撤军,这对我大明而言,是好事,为何您这般不高兴呢?”孙承宗上前拱手道:“此番建虏进犯我大明,幸得陛下亲掌大局,临危不乱,从容指挥调配,狠狠力挫了建虏,重创了建虏。”

王洽紧跟着上前道:“是啊陛下,此次与建虏交战,我大明至少斩杀万余众建虏,这还不算随建虏同来的蒙古兵,自我大明与建虏交战期间,尚没取得过这等骄人战绩。”

“这有什么好高兴的?”崇祯皇帝皱眉道:“此次建虏进犯,我大明死了多少百姓,又战死多少健儿?

算差了一步!

皇太极这个狗奴才,朕没有想到他对建虏八旗的掌控,竟这般薄弱,早知道是这般的话,昨日就该向建虏发动攻势。”

建虏八旗的核心人丁,就那么一点,死一个少一个,在人口优势方面,大明绝对是降维打击般的存在。

先前与建虏交战的那几场胜利,叫勇卫营、天雄军、忠勇军于战场中磨炼出来,有了几分强军的模样。

考虑到与建虏的最终之战,将会是一场惨烈的战事,为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叫自己所实控的军队,规模能相对多一些,崇祯皇帝一直在等后方转运的各类军需,力求组织起炮火攻势,多杀一些建虏,动摇皇太极的根基。

孙承宗几人,听着崇祯皇帝所讲,尤其是看到天子的神态,他们便知道崇祯皇帝对这一结果并不满意。

“陛下,国虽大好战必亡啊。”李邦华上前劝说道:“此战对我大明来讲,绝对是意义非凡。

若将此战传遍天下,那陛下之威必将被天下所知,为了此番迎战建虏,朝廷支出了不少……”

“够了,你们都出去吧。”

听着李邦华的碎碎念念,崇祯皇帝略显烦躁的挥手道:“军机处前指这边,负责好后续事宜,被建虏夺走的关隘,要一个不剩的全夺回来。

朕想一个人静静。”

李邦华说的那些东西,难道崇祯皇帝不明白吗?短期的支出,跟长期的支出,那能是一个道理吗?

能多杀几个牛录的建虏,那辽东前线的局势,就会变得不一样。

一直以来,建虏都是典型的外强中干之势,只不过依靠等级森严的八旗体制,叫建虏在外线作战时,表现出极强的震慑力,以至于大明都没敢遣派一支精干队伍,取道藩属朝鲜,杀到建虏的大后方,来一出杀光烧光的策略。

“哒哒哒……”

听着帐外响起的杂乱马蹄声,站在地舆图前的崇祯皇帝,皱着的眉头,渐渐地也舒展开了。

尽管自己心里所谋之事,并未能完全达成,然不可否认的一点,先前取得的那些战绩,依旧是自大明跟建虏开战以来,所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了。

先前杀一名建虏,往往要付出十倍、二十倍的伤亡,由此可见,昔日威震八方的大明军队,衰败成什么模样了。

“狗奴才,既然你这次跑了,那朕先留你一条狗命。”盯着地舆图的崇祯皇帝,嘴上囔囔道:“等朕先杀一批家贼硕鼠,解决掉一些算计朕的家伙,稳定住朝堂局势,再他娘的收拾你。”

现阶段的大明,并不会说因为此次建虏进犯,就能改变原有堆积的弊政,朝中的局势依旧复杂,皇权、臣权之争依旧存在。

更别提糟糕的关中局势,还有各地频发的灾害,等着崇祯皇帝去解决的问题一大堆,建虏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能在建虏突兀进犯之下,击败进犯的建虏,将他们赶出大明,也代表着崇祯皇帝有能力去解决内部矛盾。

首节上一节75/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