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64节

只是这笔宗禄银子吧,还没有离开京城呢,就少上几成,沿途经过各级地方,又会少上几成,最后经各地宗藩去发,这导致很多的底层宗室,根本就拿不到多少宗禄,或者干脆就没了。

崇祯皇帝创设理藩院,分走礼部、户部等有司衙署,涉及宗藩的相应职权,集中到理藩院名下,目的就是斩掉这些弊政。

大明宗藩族裔的宗禄银子,由理藩院实际发放,且鉴于当前困境,停发掉了宗藩的宗禄银子,只给底层宗室发宗禄银子。

“朕叫你当内阁首辅,不是关注这些小事的。”

崇祯皇帝皱眉说道:“对待宗藩的态度,有朕这个皇明大家长,朕想要怎样处置,就怎样处置。

内阁这边,所积压的那些政务,你都带头解决了吗?

谁告诉你说,开设宗学,就会给朝廷增加负担?凡是进宗学的诸王子嗣,必须缴纳银子才行。

至于底层宗室的子嗣,这笔开支由内帑进行调拨。

再者言,朕开设宗学,有说过要在京城开设吗?朕准备在西山筹措宗学,叫他们到此去进修。”

韩:“……”

天子所流露出的怒意,叫韩一时不知该讲些什么,不了解天子对北地宗藩的安排,叫他陷入到被动之下。

“这次汇聚到内阁这边,多半的弹劾奏疏,又是科道的言官御史吧?”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一句风评弹劾,算是叫他们立于不败之地了,这是想以此要挟内阁吧?

真是够可以的。

韩卿,朕赋予你留置的特权,你为何就不用?难道你这个内阁首辅,不是朕的内阁首辅,反而是科道的内阁首辅?”

“臣惶恐。”

韩闻言,忙行跪拜之礼,作揖请罪道。

“起来吧,这科道啊,也该到了整顿的时候了。”

崇祯皇帝瞅了眼韩,故作愤慨道:“去吧,别因这件小事,影响到内阁佐政,如何处置宗藩,朕心里有数。”

将外朝的六科,并入到都察院下辖,这是一件大事,崇祯皇帝要用一次次的态度,来表明对科道的强烈不满。

等到了合适的机会,再一举谋成此事,等到了那个时候,这朝中的基本格局,又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第496章 郑芝龙

郑芝龙身披山文甲,神情有些紧张,紧跟在内廷宦官身后,走在这大明的权力中枢紫禁城,他感觉就像做梦一般。

“郑游击,到了御前,定要恪守礼制,不能直视天子,要恭敬……”

耳畔,是内廷宦官的声音,只是此时的郑芝龙,心思却全然没在这上面,所思,却是停泊天津的船队。

对天子所下密诏,召见他进京面圣,初闻此事时,郑芝龙内心是难以置信的,错非福建巡抚熊文灿强调,郑芝龙是不想去的。

别看郑芝龙领五虎游击将军一职,然却游离在大明官场外围,更脱离大明军队,是海上的准军阀势力。

在福建和琉球两地,皆有着自己的势力,其麾下的水师力量,更是披着官面、海盗两张皮。

郑芝龙心里并不清楚,好端端的,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京城,身处紫禁城的天子,怎会给他下诏。

“郑将军是吧?”

王承恩侯在乾清宫外,见郑芝龙神情凝重的走来,快步上前道:“快随咱家觐见皇爷,记住规矩。”

“喏!”

愣神的郑芝龙,看着陌生的王承恩,忙抱拳应道。

这个时候,对郑芝龙来讲,紫禁城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尽管他在闽地和琉球,皆有着不小的势力,可跟大明相比,那根本就不值一提,更何况他要觐见的,是大明天子!

东暖阁内。

崇祯皇帝负手而立,皱眉盯着眼前的福建舆图,大明对海外的重视程度,表现得实在太差了。

不说南洋诸地怎样,了解多少。

就连毗邻福建的琉球,了解都很少。

内廷这边,外朝那边,甚至连张涉及琉球的舆图,都没有!

“臣…郑芝龙,拜见陛下!”

殿内响起的声音,叫崇祯皇帝转过身来,看着跪倒在地上,拱手作揖的郑芝龙,露出一抹笑意。

眼前这个男人,就是大明的海盗王。

所在的郑家,可是活跃于明末的一支势力。

其子郑成功,更是抗清英雄。

只可惜这个郑芝龙,背后搀杂的势力太多,除官面的身份,海盗,买办等特殊身份,也造就此人的复杂性。

如果说以祖家为首的辽东将门,是大明陆上的准军阀势力。

那么说以郑家为首的官盗群体,是大明海上的准军阀势力。

可惜大明对开海并不重视,对海外亦不重视,面对荷兰等海上力量的侵袭,也是以被动防御为主,并未积极采取海上进取态势。

这也使得在崇祯年间,郑芝龙这些人,在大明政坛的活跃程度不高。

然而以郑家为首的大小海盗势力,在东瀛、琉球、南洋诸地,可谓罗织着影响力极强,海贸紧密的海上势力网。

“你就是郑芝龙?”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故作疑惑道。

“启禀陛下,正是臣。”

郑芝龙忙作揖道。

“起来吧。”

崇祯皇帝摆手说道:“朕听说你们郑家,在福建等地的海域,拥有规模不小的海上船队?

甚至投效大明之前,还有个什么十八芝,你被推举为盟主?”

“臣……”

本想起身的郑芝龙,双腿一软,跪在地上,身上生出冷汗,不知该讲些什么。

“呵呵,起来吧。”

崇祯皇帝走上前,弯腰拉起郑芝龙,说道:“你们郑家是什么情况,朕心里很清楚,若是想杀你,朕就不会叫你来京。”

“是…是。”

郑芝龙心里紧张起来。

眼前这位大明天子,很年轻,可举手投足间的自信,是郑芝龙能清晰感受到的。

他们郑家,有着怎样的黑历史,郑芝龙心里最清楚。

甚至现在这个时候,在琉球那边,他们郑家跟荷兰等西洋势力,都有着较深的利益输送。

只是这些能提吗?

“在琉球这个地方,你们郑颜两家控制了多少?”

“!!!”

本就内心忐忑的郑芝龙,骤然听闻这样的话,一时间生出惊骇之意,整个人的状态,变得特别不好。

崇祯皇帝面色平静,看着眼前的郑芝龙。

崇祯三年的郑芝龙,麾下所拥有的海上势力,还远没有到南明时期,所表现得那般强盛。

郑芝龙于海上崛起,和迎娶颜思齐之女,继承颜思齐遗产有关。

对此时的崇祯皇帝来讲,郑芝龙的那些黑料,包括郑颜两家的所谓黑历史,他心里并不关心。

崇祯皇帝召见郑芝龙,所想要达成的政治目的,是在大明官面上,打通从天津到琉球,继而转运南洋诸地,这一条海上贸易线。

至于说这个官面上,究竟是谁实际掌控着,现阶段没必要去深究,毕竟大明的海上力量,还很薄弱。

“郑卿此番北上停靠天津,觉得天津直隶州,发展的怎样?”

见郑芝龙不知该怎样说,崇祯皇帝缓步向前走去,开口道:“现在天津那个地界,朕打算一直这样进行下去。

大明北方的开海通商,就会以天津为主。

就时下这个时期,在大明江南等地,包括琉球、南洋诸地,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启禀…陛下。”

跟在天子身后的郑芝龙,想了想,谨慎的说道:“臣率领船队停泊到天津,所见所闻皆不是很多。

不过新兴建起的天津港,规模倒是挺大的。

这对于开海通商来讲,是很不错的事情。

其实我大明所产之物,很多在南洋那边,都是很受追捧的,如果朝廷能在天津这边,一直坚持开海通商,会吸引来诸多的西洋海商。”

郑芝龙心里没有太大底气,知晓眼前这位天子,究竟对海贸,对南洋了解多少,所以他只能讲他所能说的。

事实上郑颜两家,在南洋诸地治下,亦有着相应的海贸往来。

只可惜那都是秘密进行的,毕竟在大明本土境内,说是开海了,可实际上跟没开海是一样的。

根源就在于江南诸省沿海,有着诸多的既得利益群体,不愿叫他们的利益,拱手让给朝廷一些。

“你能讲这些话,朕很欣慰。”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证明郑卿的心里,还是有大明的,还是有朝廷的,这很好。”

第497章 琉球和汉盟

郑芝龙有些愣神,对天子所讲,所想,他是揣摩不透,也猜不透,此时的他,就像是被剥光了一般,赤条条的站在天子面前。

“从天启年间,以荷兰为首的西洋势力,就想跟我大明通商,奈何国策的原由,并没有最终达成。”

崇祯皇帝指着福建舆图,看向郑芝龙说道:“所以在福建沿海一带,包括澎湖诸岛,就爆发了几场海战。

这对于大明而言,并非是什么好事。

现在朕决定在天津开海通商,允准欧罗巴诸国的海商,能北上天津展开海贸,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朕决意在琉球设镇,由郑卿出任琉球镇总兵官,总揽澎湖、琉球海域安定,彰显我大明威仪。”

“!!!”

郑芝龙心生惊意,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天子特召他进京觐见,竟然是为这样的事情。

琉球镇总兵官。

有了这层身份的加持,不仅在福建官场能吃开,还能在荷兰等国势力面前,拥有难以想象的优势和好处。

“不过啊。”

见郑芝龙上钩了,崇祯皇帝话锋一转,“时下辽东这边,朝廷所处的境遇,并不是特别乐观。

尤其是海上力量很薄弱。

首节上一节264/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