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47节

看着跪倒在地上,那十数众的太监,崇祯皇帝神情冷然,现在是时候,放这批内廷太监,离京办些事情了。

“时下皇明社稷困顿,朝廷所遇弊政诸多,朕欲召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四地宗藩进京陛见。”

崇祯皇帝语气淡漠道:“朕要和北地四省皇明族裔,共商国事,凡治下亲王、郡王爵宗藩,必须奉诏进京。

除了王伴伴之外,其余人等悉数离京,传达朕的口谕,朕会从忠勇军、神枢营、五军营等部,抽调一批将士,随同尔等离京。

朕只给你们两个月时间,必须将上述所有皇明族裔,请到京城来,耽搁朕与诸藩共商国事,立斩不赦!”

“奴婢等领旨!”

王德化、高起潜这帮太监闻言,当即作揖道。

“王伴伴,你来具体负责此事。”

没理会这帮太监,崇祯皇帝看向王承恩,说道:“两个月期限,是最终期限,然各地相距京城不一。

怎样明确这个期限,你来决断。

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诸藩带回京城,此事做好后,拟一份奏疏呈递过来。”

“奴婢领旨。”

王承恩作揖道。

除了王承恩、方正化等少数太监,崇祯皇帝是绝对信任外,想留在京城的这些太监,崇祯皇帝并不相信。

因为他们一旦离开自己的视线,那就是一匹匹恶狼,不过时下的他们,还都有些用处,所以都各司其职。

像没有用的庞天寿等人,已经悄无声息的死掉了。

尤其是庞天寿,敢信奉西洋教派,这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就是变数,像这等不确定因素,崇祯皇帝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死。

第464章 辽兵西调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纵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亦不能免俗,现在崇祯皇帝所面临的糟糕境遇,就是前身御极登基之初,没有选择按耐住性子,暂选蛰伏,以摸清楚大明实际情况,而产生的苦果。

大明的朝堂是复杂的。

大明的官场是复杂的。

大明的人心是复杂的。

大明的一切是复杂的。

觉得拥有皇帝光环加持,就能叫所有人臣服效忠,那这世道未免太简单,可惜这个世道从不简单。

对怎样收拾大明宗藩群体,包括怎样引导底层宗室,崇祯皇帝心里是有谋画的,此事尚需徐徐图之。

急不得。

王德化、高起潜这些被圈着的太监群体,离京了,随他们一同离去的,是一个个混编的队伍。

这些奉旨离京的太监,一个个内心紧迫,没有优哉游哉的招摇过市之念,毕竟时间上不允许啊。

他们没有胆量,去忤逆自家皇爷,因为谁敢违抗旨意,那真的会死人的。

王德化他们甚至都不清楚,他们奉旨离京之下,对朝堂形成怎样的涟漪,这已然不是他们所能多想的。

“李卿啊,时下陕西那边,平叛之势怎样了?”

崇祯皇帝放下御笔,看向被传召进宫的李邦华,神情正色道:“军机处这边,担子是愈发重了,不过总揽平叛事的职权,亦不能相忘啊。”

自探索去卫所化之事,被崇祯皇帝按在军机处身上,叫王洽、李邦华这些军机大臣,一个个都倍感压力。

尽快先期所做之事,是明确裁撤一些京卫,以减轻财政负担,不过纵使是这般,背后所牵扯到的利益,亦是不少啊。

“启禀陛下。”

李邦华神情有些憔悴,作揖道:“就当前所掌握的情况,陕西那边的事态虽说危急,然却并未到失控的地步。

据三边总督洪承畴,延绥巡抚陈奇瑜,流贼平叛前指等处,先前所呈递的奏疏,困守陕西境内的一众流贼,行事是愈发激进……”

听着李邦华所禀明的情况,崇祯皇帝的心里基本明了了。

先前十余股流寇势力,蜂拥到西安府治下,在洪承畴、周遇吉等一众文武,相应的调度安排下,算是堪堪稳定住了局势。

期间所经历的一些战事,多是朝廷方面取胜。

有周遇吉麾下所统勇卫营,奉行扎硬寨打呆仗,所起到的作用,看似不大,然实则却意义非凡。

更别提在此等紧张局势下,周遇吉所领勇卫营,还伪装成流寇势力的身份,抢掠一些为非作歹,仗势凌人之辈。

所形成的这种情况,叫陕西不少的士绅、读书人等群体,心里可谓恨极了肆虐的流寇势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削弱了那些流寇势力,想跟陕西地方上的某些特权派,暗地里串通一气的可能。

而曹文诏所领神机营,紧急赶赴汉中府治下,叫可能出现的防线漏洞堵上。

使得流寇势力想跳出包围圈,流窜到其他地域的苗头,被硬生生摁住了。

延绥一带有陈奇瑜,西安一带有洪承畴、周遇吉等,汉中一带有曹文诏,这涉及平叛的文武班底,可比杨鹤所领要豪华多了。

更别提周遇吉、曹文诏他们,可不听陕西方面的调遣,名义上直归流贼平叛前指,实则却拥有较大自主权。

“从现有掌握的情况来看,陕西境内的叛乱,虽说所遇危机不小,但至少能稳定住一些跟脚。”

崇祯皇帝强忍着笑意,皱眉对李邦华说道:“一个流寇,一个建虏,成了大明的心腹之患。

先前单是一个建虏叛乱,大明还能抽调别处兵马援辽,可现在多了个流寇势力,却叫这一优势葬送了。

朕最近一直都在想,能否从辽前那边,抽调些关宁铁骑进关,朝廷提供开拔粮饷,奉诏赶赴陕西,参与平叛事?”

李邦华想了想,皱眉说道:“就时下的辽前局势,倘若抽调的关宁铁骑,在不影响辽前局势为前提,此举是可行的。

再者言,肆虐陕西境内的流寇势力,多是步卒,若能增加陕西平叛的骑兵规模,必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臣觉得此举可行!”

虽说辽东将门这一势力,能称之为地方准军阀势力。

然随着祖大寿、吴襄这些核心领导者,被崇祯皇帝调离出辽东,明面上委以重任后,纵使私底下有书信往来,但这也势必造成辽东将门,颇有群龙无首之意。

加之崇祯皇帝所谋泛辽东战略,的确于辽地取得些成效,又有转变思想的孙承宗,在辽前那边坐镇。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崇祯皇帝若是用大义去分化,哪怕许以高官厚禄,也是能调动辽东将门的。

“既然李卿没有意见,那就辛苦李卿,跑一趟辽前吧。”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这次就以兵部的名义,出一份调函,鉴于陕西平叛的危急,恐威胁到京畿安危,征调辽前兵马进关。

朕拟定了几名辽将,擢升他们的官职,命其统率赴陕兵马,紧急进关,至于征调多少兵马合适,李卿等到了辽前,和孙卿商榷。

不过李卿,这批征调的辽兵,你要一路随行,直到赶赴陕西境内才行,这份差事可不轻松啊。”

“臣遵旨!”

李邦华没有迟疑,当即作揖道。

天子所担忧的是什么,李邦华心里清楚,无非是怕这批赴陕的辽兵,赶赴陕西期间,会行劫掠地方之举。

不过李邦华不清楚的是,崇祯皇帝除了此念之外,是怕祖大乐这批辽将,不愿离开辽前啊。

在崇祯皇帝看来,这辽东将门势力,看似颇有尾大不掉之势,实则也是有短板的,只要叫他们调离辽前,哪怕许诺的官职再高,终究成了无根浮萍。

随着祖大寿、吴襄他们的离去,很多事情就颇有主动权了,现在崇祯皇帝要做的,是将祖大乐这批辽将,再调离出辽东。

像什么五军都督府同知等虚衔,都配给他们了,只要他们肯率部离开辽前,剩下的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别的不说,祖大寿离开辽前,叫孙承宗在辽前相对容易的站稳脚跟,而祖大乐这批人的离去,必叫孙承宗进一步加强控制。

等到崇祯皇帝逐步肢解辽东将门,这一隐秘所谋实现,那到时和祖大寿他们,算总账的时候就到了。

毕竟能实现这一步,就代表崇祯皇帝实控的军队规模,必然是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且并非是那种不堪重用的存在。

离开基本盘的辽东将门之人,就像是被拔取牙齿的猛虎,空有威慑,可实则伤害性并不强。

第465章 凤翔大会(1)

“娘的,这天是愈发的热了,狗娘养的明军,愈发难缠,愈发难打了,这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直娘贼的,当初那杨鹤老贼,统兵坐镇陕西,也没瞧见这般难过,怎换了那洪承畴当家做主后,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岂止是这般啊,还有那啥勇卫营,娘的,老子这辈子都不想撞见他们,这缩头乌龟叫他们当的,算是叫老子开了眼了。”

“够了!!都别在这吵了,听听大统领是咋说的吧,一个个……”

吵闹声,怒骂声,抱怨声,在这一刻归于平静,无数道的目光,皆汇聚到一壮汉身上,所有人都在等着。

“一个个都吵完了?”

那壮汉拍拍所披山文甲,面露笑意,那双虎目,扫视眼前众人,说道:“难怪说先前咱们一个个,被那帮狗娘养的明军,一直给压着打。

现在看来嘛。

打得好啊!

人心不齐,岂不就叫明军压着打,想想这半年多来,咱们经历的种种,一个个心里还没想明白吗?”

坐着王自用、高迎祥、张献忠、王虎等一众流寇头目,神情都变了,盯着眼前这壮汉的脸庞。

的确。

不知从何时开始,这活跃在陕西境内的明军,似乎渐渐变得能打起来,甚至他们都被圈在陕西境内了。

当初王左挂等部,想趁乱冲杀进山西境内,以躲开明军的追剿,可事实上这种谋画,并没能实现。

“王大统领,您说咱该怎么办?”

张献忠眉头微皱,看向王嘉胤说道:“先前想着能到西安府这边,能捞到好处,打乱明军的部署。

可是这打着,打着,原本咱们占优的局势,渐渐竟变得不利了。

甚至咱们多数的人马,都叫赶到凤翔府境内,一些义军虽待在西安府,可是所处境遇也不好。”

“没错。”

王自用神情凝重,沉声道:“事实上,咱们陷入到明军的重重包围下,山西算是突不过去了,汉中也打不进去了,那想去川地亦不可能。

今年咱陕西这边,多地旱情严峻,去的一些地方,别说抢掠粮草金银了,他娘的,还要向外掏粮食。

时下都不用咱们裹挟百姓,每天都有不少百姓,拖家带口的来投奔,这贼世道,真是好人不活命,恶人活千年啊!!”

王自用的一番话,算是点爆了全场,所聚的那些大小流寇头目,一个个都开始倒起苦水来了。

“没错!现在咱们被明军追着,赶着,而那些狗大户们,都拖家带口的逃进城池,就算咱们想打,可明军也不给咱这等机会啊。”

“老子现在麾下人马,跟离开延安府相比,膨胀了近一倍,可是能驱使的兵,却越来越少了。”

“谁哪里粮草宽裕?给接济一些啊,叫老子干什么都成,若是……”

双手环于胸前的高迎祥,冷眼旁观的瞅着眼前这一幕幕,对那些倒苦水的头目,心里生出了不屑。

一个个现在说的倒是好听,人多,没粮,那你们一个个可没少吃酒喝肉,就算麾下真没粮食了,那人肉也没见你们少吃。

高迎祥心里有种直觉,当前所形成的这种态势,绝对是他们造反的皇帝小儿,所鼓捣出来的。

周遇吉所领勇卫营,那是天子亲军。

曹文诏所领神机营,那是戍京精锐。

这些兵马,在崇祯三年以前,都没出现到山陕境内,可就是从他们先后过来,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首节上一节247/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