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42节

不过老臣却受此启发,想到汇通票号这边,是否能借助债券一事,换一种名号,对外发售一批。

时下汇通票号这边,在直隶境内的漕运沿途府县,皆开设起分号,而其他府县,也开设起不少,所收储的银子增加不少,但是……”

听着周奎在此侃侃而谈,崇祯皇帝神情变得古怪起来,好家伙,你个抠门岳丈,道行见涨啊。

这都能摸到理财的门坎?

虽说周奎所讲的这些,有些是比较绕口的,可崇祯皇帝却敏锐的听出,这不就是抛出一个概念,发售一批纸片片,然后忽悠人进来购买吗?

小农经济下的大明,玩理财这等东西,摆明就是找事情,玩大的话,以此来暴敛民间财富,那太容易了。

但是天下熙熙皆因利来,此等利器掌握在私人手里,那做空大明的趋势很大,崇祯皇帝可没有底气,为这样的事情擦屁股。

?;千??:""源.:中!,?"裙:'2?'?0",!'6"8.":5:6:::0,::;5;:':3  不过以发售的债券,来搞一个简化版的债券交易所,算是股票的前身,还是能想想的,但现在还不到时候。

监察,运营,流通,传播等多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才,现在崇祯皇帝可找不出这些人才。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崇祯皇帝可不希望看到,底子很薄的大明,爆发一场金融风暴,那无疑能摧垮大明的根脉啊。

“咳咳~”

崇祯皇帝轻咳两声,摆手说道:“国丈,你所说的这些,等以后再说,朕今日召国丈进宫,是准备扩增汇通票号的核心圈。

尽管汇通票号的发展,的确很喜人,取得的成效很显著。

然朕也看了不少呈递的案牍,这距离朕心里所想,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

所以朕打算拿出所持一半银股,叫国丈在民间筛选一批可靠,有见识,没有背景的商贾,带银购股。

以后汇通票号,将明确核心圈为股东会,设立执行董事,各级董事等职务,以带领票号更好发展。

唯有执行董事和一级董事,具有决策权,而其他董事等职,根据排序,拥有不同层面的建议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汇通票号内部构架基本成型,相应的体系框架,都能稳定的运行和发展起来。

考虑到日后的布局,加之债券的问世,崇祯皇帝觉得可以叫汇通票号的体量,相应的增加起来。

仅靠周奎这一核心,支撑起来的汇通票号,多少有些小家子气,这影响的是汇通票号的整体发展。

最为重要的一点,崇祯皇帝想推行的金融标准,就会相应的放缓脚步,这些都不是其所想要看到的。

“陛下,若是这般的话,那对汇通票号的发展,包括日后的监察,是否会存在隐患?”涉及到自身利益,周奎表现得很是慎重。

“所以朕才叫国丈进行初筛。”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呈递到御前的初筛名单,朕会着厂卫进行暗查,只有在朕这里通过了,那才能带银购股。

国丈有没有想过一点,先前汇通票号的储备金银,就能发展到时下这等规模。

那这个储备金银的比重,能够扩大数倍,分担压力的股东会成员增多,那汇通票号的发展,是否也能增快效率?

毕竟能进来的人,皆有各自班底,叫他们的人接受相应培训,通过考核后,相互打散,混编派驻各地,去开设各级分号,那汇通票号的声威,是否就大幅提升了?

若是汇通票号能够横跨多地,叫地方各个群体心里都认可,那名下的各项业务,包括收储银子,是否就能增加很多?”

听到这里的周奎,眼眸里泛着光,的确,若真是那般的话,他所持银股,所产生的红利也跟着增加很多。

“老臣愿为陛下分忧。”

周奎忙作揖道:“此事应当增加范畴,不能局限于京畿一带,若是有必要的话,可在整个直隶治下筛选。”

“如何筛选,如何考评,国丈来断。”崇祯皇帝开口道:“若是有合适的人选,当呈递奏疏到御前。”

“老臣领旨。”

周奎当即应道。

对增设汇通票号的核心员额,崇祯皇帝其实并不担心,以后的汇通票号脱离掌控,或贪污的情况发生。

毕竟有厂卫力量在,作为非官方层面的机构,身为大明天子的他,想要灭掉一些心怀异心者,那简直是易如反掌。

这也是崇祯皇帝并不急着,在国朝层面特设该类衙署的原因。

毕竟凡事都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到蛋。

等依靠着所设汇通票号,达成了自己的构想,那到时再顺势特设官方衙署,一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汇通票号的壮大与否,所开展业务的繁荣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民间经济流通,这间接也影响到生产力提升的相应谋划。

第455章 观望

成国公府。

“还真是够希奇的,定国公好端端的,怎想着来本公的府邸了?”

朱纯臣的笑意有些勉强,看着徐允祯说道:“若是别的事情好说,但若是涉及朝政,还是免开尊口。”

自汤国祚、朱国弼这批勋戚,被崇祯皇帝下旨夺爵处死,在京的那帮勋戚群体,不管是在职的,还是不在职的,那心里就没有不畏惧的。

特别是对朱纯臣而言,天子手段太过狠辣,关键杀汤国祚这些人,还把自己给绕进去了,以至于在勋戚之中,成国公府的声望,受到不小的打击。

所以对徐允祯的到访,朱纯臣心里生出警惕。

现在的朱纯臣啊,不管在京卫都督府,还是在朝堂上,那都犹如透明人一般,表现得格外低调,生怕再被天子惦记着。

没办法。

汤国祚、朱国弼这些勋戚的死,属实是吓住朱纯臣了。

反倒是刘文炳、卫时泰这些勋戚,被崇祯皇帝所倚重的,不管是在京卫都督府,还是在三大营,都掌握着相应权柄。

“时下朝堂的事情,谁还敢多管啊。”

徐允祯端起茶盏,看向朱纯臣说道:“没有赢得陛下的信任,多说,就是多错啊,瞧瞧新乐侯他们,现在这小日子,过得是多滋润啊。

在京卫都督府身居要职,虽说是个看家护院的活,但却深得皇上宠信,只怕他们私底下啊,没少有人去投效,去拜佛啊。

不像咱们,先前没揣摩透圣意,连带着府上的进项都少很多,成国公,最近这日子过得不好受吧?”

说着,在朱纯臣的注视下,徐允祯呷了一口茶,随手将所捧茶盏,放到了桌案上。

“直接说来意吧。”

朱纯臣眉头紧皱,看向徐允祯说道:“别跟本公在这里绕来绕去,若是没其他事情,恕本公……”

“稍安勿躁,成国公的心性,现在怎这般浮躁呢?”

徐允祯面露笑意,撩了撩袍袖,开口道:“那本公就讲明来意,想必成国公对近些时日陛下所言,着国税处发售债券一事,有所耳闻吧?”

“此事在京闹得沸沸扬扬,本公怎会不知。”

朱纯臣眉头紧皱道:“听说朝中的不少文官,都极力反对此事,还上了不少奏疏,想规谏陛下能收回成命。

不过……”

“对了,这就是本公此来目的。”

徐允祯笑道:“这朝中文官反对的事情,咱们要支持啊,说到底,咱们是大明勋戚,与国同休。

现在朝廷遇到难处了,陛下想解决财政危机,不得已之下,拿出皇庄名下田产,来作为锚定物,以支撑所售债券。

若是等国税处对外发售债券时,咱们能‘砸锅卖铁’的购买一批,那到时是否能赢得陛下信赖?”

看着徐允祯似笑非笑的神情,直觉告诉朱纯臣,这厮肯定还藏着事情,不然就依着他那样的性情,断然不会拿出真金白银,来换取陛下的信赖的。

毕竟定国公的爵位,乃是世袭罔替的,说句不好听的,就算大明治下再怎样乱,只要大明不亡,那跟他就没有关系。

“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

朱纯臣双眼微眯,端起茶盏,看了眼徐允祯,随后道:“别拿搪塞旁人的话,在这里搪塞本公。”

说着,朱纯臣呷了一口茶。

这老狐狸,还真是不好骗。

徐允祯心里暗骂一声,随后笑道:“也就是成国公,那本公就挑明说吧,此事若是能做成,赢得陛下信赖的话,那咱们到时就能哭穷,向陛下表明自己的忠诚。

且不说能否擢个一官半职吧,但叫陛下允准咱们,到天津筹措一支船队,那保准是没问题的吧?

就在前些时日,本公的一个门人,从天津那边回来,言天津知州陈延生,接见了不少的西洋蛮夷。

其中有不少是西洋海商。

陛下对待开海一事,表现得极为重视,那陈延生更是陛下的死忠,若是本公没有猜错的话,要不了多久,天津这个地界,只怕真的要变天了。”

朱纯臣双眼微眯起来,陷入到沉思之中,天津开海是得天子允准的,不过一直以来都是不温不火的。

再加上朝堂这边,近几个月风波不断,这使得很少有人关注到天津,不过赋闲在家的徐允祯,包括一些私下产业诸多的勋戚,可没少关注这个地界啊。

“丝绸,瓷器,茶叶这些,深受西洋蛮夷的追捧。”见朱纯臣沉默不言,徐允祯向前探探身,继续说道。

“本公先前打探到一些消息,就咱们大明的这些所产,出海到南洋那边,转手就是十倍的暴利。

若是航行的再远一些,那价格就更高了。

咱们在朝堂之上,是否能争取到话语权,其实真的不重要,唯有这个真金白银啊,那才是真的啊。

若是能得陛下的允准,咱们前期跟西洋蛮夷合作,等摸清楚相应的海图后,那咱们就可以自己单干。

在这样,南洋那边盛产香料,这在咱大明价格同样不菲,这一进一出,能有多少的暴利啊。”

能累世承袭的大明勋戚,又有多少是简单角色,或许在朝堂之上,被文官群体死死限制着。

但是在私底下的往来,根本就不是文官所能比的。

别忘了,金陵城那边,同样有着一帮勋戚群体,谁能保证南北勋戚之间,私底下就没有交流呢?

“这件事情先别急着去做。”

朱纯臣眸中闪过一丝精芒,看向徐允祯说道:“若是想闷声发财的话,最好是听本公的话来做。

既然是做戏,那就把戏码做全套了,不仅要叫陛下信赖咱们,还要把这个买卖,慢慢的做起来。

朝中的那帮文官,不少人为何反对开海,你心里难道不清楚吗?就江南那帮家伙,没一个是善茬啊。”

“有成国公这句话,那本公就放心了。”

徐允祯笑着说道:“那咱们就暂且观望一番,至于之后该怎样做,就全听成国公的了,本公就跟在成国公身后了,呵呵……”

第456章 京营,要替朕练好

京城,这座人口超百万的大城,藏着太多算计和利益,这是大明的中枢腹心,是太多的人名利场。

不过在崇祯皇帝的干预下,京城已悄然有着改变,大明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乾清宫,凉亭。

“一个个都别那般拘谨。”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坐在石凳上,看着毛承禄、孔有德他们,笑着伸手道:“都坐吧,这里只有咱们君臣,无需像外朝那般恪守礼制。”

“臣等叩谢天恩。”

毛承禄、孔有德一行,当即拱手作揖,随后心情有些紧张,屁股微微挨着木凳,有种如临大敌之感。

对众将校这般反应,崇祯皇帝表示理解。

首节上一节242/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