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4节

王洽神情有些激动,上前拱手道:“若曹公公所讲是真,当出动五城兵马司,将这些哄抬粮价者,散布谣言者,移交顺天府衙惩处。

若关系重大,则也该有顺天府衙,移交刑部处置,由厂卫出动,这不符规矩,更不符制度啊!”

对这帮从天启朝走来的大臣,厂卫之患所带来的影响,可谓是深入他们内心,眼下新帝御极大明,绝不可再出现天启朝,所发生的那些事情。

倒了一个魏忠贤,难道要再出现一个曹化淳?

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

“怎么不符合规矩?”

崇祯皇帝冷然道:“厂卫乃朕之鹰犬,眼下建虏进犯大明,京城治下是否安定,将关系国朝,后续对战建奴之部署。

现在,这帮提前逃难的富商,通过某种渠道,怂恿府上之人,暗中哄抬粮价,以扰乱京城秩序。

期间,还有人暗中散布谣言,这是什么?这是亡我大明之心不死啊!朕现在怀疑,他们暗通建虏!”

开玩笑,这帮逃走的富商,朕都盯好几天了,到嘴的肥肉,怎么可能叫外朝拿下啊,这府上带不走的钱粮,包括一切,都是朕的!

跟建虏这一仗,不知要耗费多少钱粮,想打赢这一仗,手里面就必须要有银子,更要有粮食,不然还打个屁啊。

“奴婢即刻去办!”

见自己皇爷态度坚决,曹化淳哪里管王洽他们,会有何反应啊,当即便拱手作揖道,直接转身离去。

“这……”

王洽、李邦华见曹化淳走了,脸色微变,看来想阻挠天子,动用厂卫,缉拿这些不长眼的家伙,算是不成了。

孙承宗站在原地,看着神情冷厉的崇祯皇帝,心中显然是猜想到什么,陛下这个时候动用厂卫,只怕不止是抓人那么简单。

只是厂卫出动以后,朝中的那帮大臣知晓此事,只怕必然会引起轰动的,毕竟谁都不想看厂卫再度崛起啊。

“几位爱卿,朕有一些想法,咱们商讨一下。”崇祯皇帝故意转换话题,看向孙承宗他们几人说道。

军机处发生的事情,外朝短时间内,是别想知道,等厂卫做了以后,真引起轰动了,在顺势应对就是了。

这次抓捕行动,就算给新生的东厂、锦衣卫,当做是一次练手的机会吧,先壮壮被吓破的胆再说。

“骆佥事,您说这曹督公,急招我等前去,到底所为何事?”吴孟明快步向前走着,眉宇间透着不解,对沉默前行的骆养性说道。

“不知。”

骆养性简言意骇道:“但本佥事知道,定有大事要我锦衣卫做,可能就是天子的意思,你们到时敢拉胯,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吴孟明、李若链,乔可用,王鹏他们,一听这话,神情变得凝重起来,显然心中有所猜测了。

昨夜,锦衣卫经历一场震动,他们这帮小官,被骆养性简拔起来,这本就没让他们从激动中走出来,眼下又出现这等事情,那定要设法办好才行。

“可是骆佥事?”

在东厂驻地外,一名身穿飞鱼服的宦官,见骆养性一行过来,神情严肃的走上前:“曹督公已等多时了,快跟咱家走。”

“好!”

骆养性当即点头道,身后吴孟明等人,一个个眉头紧皱,神情严肃的快步跟着,走进这东厂衙署。

虽还没见到曹化淳,然东厂衙署内的压抑气氛,骆养性他们都感受到了,看来京城是要出大事了。

郑乾忠走进正堂,迎着不少人的注视,快步向前走着,对坐于主位的曹化淳说道:“督公,锦衣卫的同仁,都来了。”

乖乖,这阵仗不小啊!

东厂的掌班、领班等大小太监,全都在这。

骆养性一行,随郑乾忠来了以后,瞧见正堂所聚众人,身上所穿服侍,那一个个心中暗暗生惊。

“骆佥事来了。”

曹化淳露出一丝微笑,伸手示意道:“快入座吧,这次皇上有旨,要东厂、锦衣卫协同办案,咱们聊聊吧。”

“喏!”

骆养性抱拳一礼,便快步坐到侧位,准备听曹化淳所讲,而东厂、锦衣卫大小头目,则齐刷刷的站定。

其实这个时候,不管是东厂这边,还是锦衣卫这边,他们心情都很忐忑、复杂的。

作为简拔起来的人,这还是他们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大阵仗,然所处的位置,叫他们不敢有丝毫露怯,不然以后还怎么混?

“眼下的局面,诸位心中都清楚。”

曹化淳有些尖细的嗓音响起,强压内心激动,神情冷然道:“可眼下,据我东厂所探情况,有些人暗中勾结建虏,意图扰乱京城秩序,皇上知晓此事大为震怒。

特命东厂、锦衣卫,将这些暗通建虏者悉数抓捕,所在府邸抄家!

咱们这些人,都是得皇上信任,才有今日之位的,所以咱家丑话说在前面,谁要是把差事办砸了,敢背着皇上贪墨银子,那到时可别怪咱家翻脸不认人!”

骆养性、吴孟明他们,双眸微张,这动静闹得不小啊,都把皇上惊动了,看来被抓的那些人,先前就被东厂监察起来了。

“骆佥事,这是要抓的名单,我东厂一份,你锦衣卫一份。”

曹化淳拿出一份名册,递到骆养性身前,说道:“半个时辰后,你锦衣卫麾下的人手,就必须到位,我东厂也一样,皇上的意思,你能明白吧?”

“明白!”

骆养性当即站起身来,接过曹化淳所递名册,抱拳道:“曹督公,那我们即刻回去,抽调人手!”

曹化淳点点头,站起身来,伸手示意,以此掩饰内心的些许紧张。

毕竟这是厂卫第一次行动,且有他坐镇指挥,若差事办砸的话,只怕自家皇爷必然怪罪下来。

第23章 抄家!抄家!!

“皇爷,厂卫那边,都出动了。”

庞天寿小心翼翼的走来,低头对崇祯皇帝说道,虽声音压的很低,但还是叫在旁梳理宣府镇要务的孙承宗,听到了。

本拿着奏疏的孙承宗,手,不受控制的颤抖起来。

“知道了。”

崇祯皇帝应了一声,随手丢掉所拿奏疏,眉头紧皱着,心情有些烦躁,难怪大明年年缺银子,军费开支这般庞大,怎么可能国库充盈!

“孙卿,你看了宣府镇的要务,有何感想?”

看着愣神的孙承宗,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皱眉道:“朝廷每年都要给九边,划拨京运年例银,还有盐引、民运等作为补充。

这成堆的银子,这以十万石为计的粮食,若遇突发战况,还要增新饷,可九边又给朝廷带来了什么?!”

见天子朝自己走来,孙承宗忙站起身来,心情也可谓十分复杂,吃空饷、喝兵血之事,早在他出镇辽东就知晓。

每年朝廷所拨给九边的钱粮,能有半数落到实处,那都算是多的了,实际情况或许比这更要严重。

“吏治崩坏,腐败成风,这就是我大明当前的根节。”

见孙承宗不言,崇祯皇帝皱眉道:“先前朕还没想过这些,可建虏进犯大明,叫朕想通了很多,先前想不明白的事情。

孙卿,你可对朕出动厂卫,抄那帮暗通建虏的贼人,心中有什么看法?”

大明眼前是什么德性,崇祯皇帝心里很有数,也知似这样的情况,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逆转过来的。

但现在他所做的一些事情,必须要叫孙承宗他们,跟自己站在统一战线。

不然等皇太极率建虏八旗,杀到遵化城下,自己的筹谋与部署,都没法子落实下来了。

“老臣未曾有任何看法。”

经历过天启朝党争后,孙承宗比之先前,要谨慎许多,见天子这般询问,忙拱手作揖道。

“孙卿,你不必这样。”

崇祯皇帝弯腰扶起孙承宗,眉头紧皱的说道:“眼下不是天启朝,朕也不是熹宗皇帝,你大可将心中的想法,告诉朕。

这满朝文武中,朕能信任的臣子,真的是不多了。”

讲到这里,崇祯皇帝的语气,变得有些凝重。

空谈误国的臣子遍布,能用的大臣,不是被斗垮,就是在地方,这样的朝堂,叫他如何信任呢?

更别提现在这朝中吹袁、捧袁之流遍地,那不是自己讲几句重话,就能扭转这种局面的。

尤其是现在建虏杀进关内,那就更是这般了。

“陛下,出动厂卫一事,老臣觉得没错。”孙承宗收敛心神,神情正色的说道:“然内外之争,绝不能再出现了。”

崇祯皇帝哪里不知,孙承宗所提内外之争,其实就是想隐晦的告诉自己,别太过于重用内廷,以达制衡外朝之势。

不然天启朝的事情,还将会再度上演。

党争,这成了大明绕不过去的话题了。

“孙卿,你说的这点没错。”

崇祯皇帝缓步向前走着,孙承宗见状,忙跟在后边听着,“但就从你所感受到的那些来看,眼下这外朝的大臣,有多少是真心为社稷的?

或许朕再说的直白些,此次建虏真攻破京城,朕能做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朝中的那些大臣,又有多少能做到呢?”

孙承宗双眸微张,脸上露出惊色来,他怎么都没想到,天子竟然会讲出这样的话。

“陛下多虑了!”

强压心头惊骇,孙承宗忙拱手劝道:“有陛下统御各方,有我等大明臣子在,断不会叫这种事情发生。

此次建虏进犯大明,虽说打了个措手不及,然对我大明来讲,绝不是不能击败,甚至重创建虏的!”

未战先言败,这是兵家大忌啊!

“哈哈,孙卿不必这般紧张。”

崇祯皇帝笑了两声,随后说道:“打仗,打仗,向来就是打的钱粮,这一日多,孙卿入驻军机处,也对国库有所了解吧?

朝廷已经拿不出这么多银子了。

建虏杀进关内,想战胜他们,必然要抽调大军驰援。

届时袁崇焕所部大军,宣府镇所派大军,乃至自发所组义军,悉数抵达京畿一带后,这仗还没打起来,朝廷就会停摆!

如此,朕还没算上,天津、登莱、东江等地援军!

可朝中那帮大臣呢?一个个除了递奏疏,把问题推给朕,叫嚣着天子要克己,但私底下,他们却闭门享乐,想想朕就觉得讽刺。”

“这……”

孙承宗再度愣住了,他没有想到,天子会想这么多,会对朝中的文武大臣,猜忌到这种程度。

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天子所讲的这些,又何尝不是真的呢?

这一刻,在孙承宗的心中,突然明白。

为何天子要出动厂卫,绕开顺天府衙,绕开三法司,不经审查,就要直接抄那些先前被东厂盯上,逃难跑出京城的富商府邸了。

“陛下,当前这种紧急态势,可下诏捐银充饷筹粮。”孙承宗平复心情,拱手对崇祯皇帝说道。

“建虏危害我大明要地,身为大明子民,当为国朝分忧,尤其是那些勋贵、官绅,就应该响应。”

“哈哈,孙卿,别说这些话了。”崇祯皇帝笑着挥手道:“叫他们拿银子,交粮食,无疑是割他们身上的肉。”

“要是先前,朕还会这样做,但现在不会了,东厂、锦衣卫,不会像天启朝那般去掉枷锁。

但,对待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奸贼,朕同样也不会再手软了,嘴上仁义道德,心里却不当回事,那朕就抄家!!

孙卿,你是我大明肱股,是朕倚重的大臣,希望你能明白朕的处境,能理解朕的苦心,军机处需要你来坐镇稳定。”

首节上一节14/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