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24节

但是通过逐步试行的方式,一点点的解决问题,并在较长的时间内,达到预定的成效,崇祯皇帝还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吏治腐败下的大明,什么事情都是可能发生的,与其造成较大的影响,倒不如先锁定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折腾,总结经验,这样纵使是发生什么事情,崇祯皇帝也能占据主动权。

第244章 涌动之舆情

治理一个国家也好,管理一个组织也罢,最终的形式,都是人和事的碰撞,在规定的框架内,行默许的规则,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这中间必然会牵扯到利益、理念、情感等等。

如此便强调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必要性。

倘若在任何情况下,都处在一个动荡局面下,那就不会有人去想着做事,而是考虑如何规避风险,跳出这个满是威胁的圈子。

作为大明的天子,至高无上的存在,崇祯皇帝的确拥有诸多特权,但是这绝不代表他就能随心所欲。

制衡朝堂,杀人,打压守旧派势力等等,这些都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陛下…顺天府衙那边,是否做的过于激进了些?”顶着巨大压力的毕自严,终究来到崇祯皇帝这里,讲出自己的想法。

“现在不少的大臣,对孙府尹所做之事,都生出很多不满,虽说崇文门税关一事,关系到国朝税收,但……”

“毕卿,你这是打退堂鼓了吗?”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看着不请自来的毕自严,面露笑意道:“是不是有些人,都找到毕卿这边了?”

人不管处在怎样的位置,拥有多大的权力,但终究不是生活在真空下,在这复杂的人世间,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作为东林党的一员,毕自严现在被崇祯皇帝重用,主管户部事,但是吧,有些时候他也不能做到不管不顾。

“陛下,臣绝没有打退堂鼓。”

毕自严眉头微蹙,开口解释道:“只是孙府尹在做的一些事情,的确是不利于京畿安定的。

现在顺天府大牢那边,抓了不少的商贾,虽说京城这边,出现了一个不以谋利为主的便民铺,可是京畿一带,粮价、盐价等都处在不稳定的趋势下。

若是……”

毕自严所讲的这些,崇祯皇帝是知情的,作为权贵、官绅明面上的白手套,那些被抓的商贾,涉足的可不单是京城这一地市场。

在这个吃人的世道下,能被当做白手套的,又有哪个是善茬呢?

大明治下的各行各业,所衍生出的那些利益,早就被各个势力群体把持着,成为他们的既得利益。

又有谁能够料想到,大明在茶税这一块,一些茶业繁荣发达的地方,所能征收到的茶税,仅仅只有可笑的不足百两!?

大明财政收入的崩坏,不是没有原因的。

“毕卿,你先看看这份奏疏吧。”

崇祯皇帝没有生气,拿出一份锦衣卫经查的文书,递到毕自严面前,说道:“对毕卿,朕是相信的,也是信任的。

所以朕不希望,毕卿所看到的这些,在外朝流传出去,那样,国朝有关税收整改之事,包括很多事情,都没法做下去了。”

作为崇祯皇帝钦定的大明财相,尽管毕自严出身东林党,但是对这类务实、有能力的官员,崇祯皇帝还是会重用的。

对事不对人,东林党也好,阉党也罢,能帮着分忧的官员,那就是好官员,反之就坚决的打压扼杀。

“这……”

看过手里奏疏所书内容,毕自严面露惊色,难以置信的看向崇祯皇帝,他没有想到一个抗税行动,背后竟牵扯到这么多。

“不敢相信是吧?”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朝毕自严走来,微微一笑道:“说实话,朕没命锦衣卫细查这些之前,也不相信。

但是吧,这些都是实况,甚至被抓的那些商贾,有不少都是表面光鲜,背地里干了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

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践踏法纪……

朕已经想象不到别的词汇,来形容某些国朝蛀虫了,甚至这其中还牵扯到不少前朝事宜,毕卿,你来告诉朕,孙传庭做的那些事情,激进吗?”

毕自严双手微颤,心里生出惊骇,这个时候他不知该说些什么,或者他从没想到事情会这样复杂。

这也叫他不由自主的联想到,被锦衣卫督办的袁案。

当前国朝所处这种动荡下,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天子有意为之的,目的就是想引出先前没注意到的层面。

“毕卿啊,朝堂的局势怎样,朕希望你不要牵扯太多。”崇祯皇帝拿走毕自严手中的奏疏,锐利的眼眸,盯着毕自严说道:“这里面藏着的事情太多,毕卿只需将户部事专管好就行。

朕是大明的天子,纵观整个天下,没有谁能比朕更希望大明变好,所以毕卿要坚守住自己的本心。

切实做好整改赋税之事,叫我国朝的税收,能有所改善,解决国库收支失衡的根本,这些毕卿能办到吗?”

大明的税收制度很繁杂,‘赋税’所牵扯到的各类目征收、实物征收、徭役等各个方面,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管理,那做任何意义上的调整,都是没用的。

至少崇祯皇帝的心里觉得,在负责大明赋税这一块儿,自己比不上毕自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崇祯朝财政崩溃的环境下,毕自严所做的种种成果,是非常显著的,努力维持着大明的财政。

“陛下,臣收回先前所说的那些话。”

毕自严神情正色,拱手作揖道:“在崇文门税关一事上,臣没陛下考虑的周全,更没孙府尹所接触到的多。

关于……”

“毕卿,这样的话,以后就不要在朕面前讲了。”

崇祯皇帝面露微笑,伸手托住毕自严的双臂,道:“你与孙卿的分工不同,所见到的面就不同。

关于这崇文门税关一事,能否起个好头,也关系到你户部后续要做之事。

所以朕的意思,还是毕卿分管,孙卿主抓,期间遇到任何问题,你们要多多的交流,多多的研讨。

若崇文门税关一事,能够早日定下来,朕希望在大明治下的各处税关,都要严格按照既定经验来办。”

归整大明的财政问题,崇祯皇帝就从没想过一步到位,他唯一的要求,便是接下来的五年间,国朝在收支这一块,能基本实现均衡,不做拆东墙补西墙之事,不做摊派额外税收之事,至于他想花银子的地方,则全权由他所打造的国营经济体,来实现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245章 涌动之布子

毕自严走了,带着崇祯皇帝的‘期许’和‘信任’,离开了乾清宫,不过对崇祯皇帝来讲,这却也更坚定他心里的想法。

有序推动官位责任制,逐步打压守旧派势力,叫大明从错误的路线,一步步拉回来,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

“任重道远啊。”

坐回到龙椅上的崇祯皇帝,看着眼前的奏疏,眸中闪烁着精芒,囔囔道:“看来不杀一批蛀虫,来震慑一下朝堂,是不行了。”

当崇祯皇帝思索着,准备何时彰显皇权威仪,反观温体仁那边,就天子先前所交代的事宜,展开相应的措施。

大明的官场,不管是中央也好,还是地方也罢,自始至终就不是割裂的单独个体,而是一个有着无数条隐形的线,牢牢捆绑在一起的。

“长卿公,在当前这样一种朝局下,您呈递举荐袁可立就任山东巡抚,孙元化就任登莱巡抚,只怕不易啊。”

张汉儒神情凝重,看向温体仁说道:“毕竟这两个位置,都是很重要的,且策应着辽东那边。

眼下与东林党交好的袁崇焕倒台了,尽管孙承宗上位了,可对不少东林党来讲,他们与孙承宗的关系……”

“这些问题不是你所要考虑的。”

温体仁眉头紧皱道:“东林党再怎么势强,那能强的过天子吗?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难道都不明白。

本官为何将这等重要事情,交由你来办,难道你还没想明白吗?”

“长卿公的意思,是那位的意思?”张汉儒强压内心惊意,伸手指了指天,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

“嗯。”

温体仁点点头,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没有多讲其他,其中的含义,叫张汉儒去猜想就是了。

毕竟据他所知晓的情况,登莱巡抚之位空缺出来后,朝中有不少的大臣,都将眼睛放到了这上面。

尽管说袁崇焕倒台了,但大明对辽东事依旧是很看重的,像登莱巡抚这个重要位置,肯定不能空悬太久。

“好好办差,若是叫那位满意了,你的仕途会只是这样吗?”

温体仁放下手中茶盏,看向张汉儒说道:“眼下国朝局势动荡,这的确不假,但若非是这样的话,你有机会谋得高位吗?”

作为权谋算计一流的政客,温的最大能耐,就是搞政客那一套,为什么崇祯皇帝明知他的德行,却偏偏还要提拔重用?

作为大明的天子,身边没有几个用得顺手的奸臣,那是合格的天子吗?

崇祯皇帝觉得不是。

权力场上的角逐,除非掌握铁一般的证据,否则是不能轻易亮剑的,破坏规矩的人,终将会被规矩反噬。

“长卿公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张汉儒神情正色,对温体仁拱手道:“为国朝分忧,本就是身为臣子的本分。”

“嗯,如此本官就放心了。”

温体仁站起身来,撩了撩袍袖,面露笑意道:“本官这边还有要务,要面见天子呈递,就先走了。”

随着军机处的特设,朝堂上的不少大臣,都瞧见崇祯皇帝对军机处的看重,这也使得一些大臣,心里都想进到这里面。

别看当初崇祯皇帝特设军机处,遭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但是随着朝局的演变,加之军机处的确没可能裁撤掉,既然不能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那就加入进去。

毕竟能常常在天子眼前刷刷存在感,兴许那天崇祯皇帝心情好了,那岂不是就有好的前程了?

从张汉儒那边离开后,温体仁并未前去乾清宫,当着张汉儒的面,说这样的话,不过是为了说说罢了。

温体仁的心里比谁都清楚,在袁可立、孙元化一事,没有真正落定下来前,自己还是别单独拜见天子的好。

不过眼下有张汉儒的加入,想谋划成此事,温体仁觉得快成了,毕竟当初斗垮钱谦益,便是因为张汉儒才成的。

“长卿,这是又在忙什么事情?”从军机处那边下值,身心疲惫的周延儒,见到温体仁后,开口说道。

“见过周公。”

温体仁听到周延儒的声音,笑着走上前道:“还不是先前经手的那些事情,最近朝局这样的态势,您也知道,陛下对此很不高兴,咱们在军机处当值,要多多为陛下分忧才是。”

“呵呵…”

周延儒笑了起来,说道:“长卿说的没错,不过老夫有种直觉,陛下只怕是要出手了……”

“周公的意思,是指顺天府大牢的那些人吗?”

温体仁眉头微挑,环视左右,对周延儒低声说道:“不知周公,对近期京城治下各坊,出现的便民铺,是怎么看得?

先前咱们经手做的那些,现在还是先暂且观望……”

“咳咳!”

周延儒轻咳两声,打断温体仁所讲,看了眼左右,皱眉道:“这件事情就不要再提了,等局势明朗了再说。

老夫觉得等袁案有了定调,咱们中的一个,将会被陛下调离军机处,到时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再说就是了。”

温体仁眸中闪过一丝精芒,旋即表态道:“周公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不过我还是希望周公,能多多为陛下分忧啊。

看看那韩,自做了内阁首辅后,连稳定朝纲这等事情,都不能办到,他凭什么能给陛下分忧啊。”

温体仁和周延儒的这番交谈,处处都藏着玄机,面对当前复杂的朝局,他们都希望自己能更进一步。

毕竟仕途上得到提升,那所带来的种种好处,都是在那里摆着的,在没有斗垮东林党之前,他们是合作利用大于其他。

这段时间温体仁的种种表现,叫周延儒觉察到一丝不对劲儿,之所以跟他将这么多,就是想敲打一番。

只是周延儒哪里会知道,温体仁的野心更大,处在这样一种朝局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能自己上位的,凭什么要拱手让给别人。

与周延儒的这番交流,叫温体仁的心里更加坚定,要替天子解决交代下来的事情,这样他才能向上爬。

首节上一节124/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