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09节

这帮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尤其是先前在朝中力挺袁崇焕的,见他们所谋没能达成,那一个个就蹦起来了。

“娘的,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那袁崇焕赶赴皮岛,当众杀毛文龙,原来不是奉天子旨意行事,而是自己矫诏所为啊,这他娘的不就是目无圣上吗?”

“谁说不是啊,先前我听人说,袁崇焕杀那毛文龙,是毛文龙目无圣上,意图谋反,谁他娘的想到,竟然会是这样啊。”

“喂…老头,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别他娘的是哄骗我等,故意编撰出来的吧?”

“诸位客官,老夫从不打诳语,至于真假,那还需诸位来辨别了,老夫可是听说,那袁崇焕今日被锦衣卫押着,要在京城游街示众啊……”

聚在这说书摊前,在听完那说书人所讲后,一个个情绪变得激动起来,有相信其所讲的这些,有质疑其所说的这些,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这李生忠也算是个人才。”

李若链站起身来,瞅了眼街边躁动的人群,说道:“等这件事情结束后,将其收为锦衣卫的外编人员。

陛下先前讲过,朝中的那帮文官,还有清流、读书人,之所以能左右朝堂局势,便是靠着被他们所掌握的舆情导向。

咱们锦衣卫这边,也要有自己能掌握的舆情导向,日后配合陛下所谋之事,走,我们到其他地方看看去。

这戏说袁崇焕之事,关系到后续的袁案进度,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的马虎,不然就等着受惩吧!”

“喏!”

想要真正掌握大明舆情的话语权,在崇祯皇帝的眼里,从来都不止是那一小撮拥有传承的饱读圣贤书的群体。

在大明治下的广泛文盲群体,也就是在官绅、读书人眼里,从来都不配称之为‘民’的底层百姓,才是要去争取的对象。

若没有他们缴纳赋税,就依着大明的情况,想要解决一个个麻烦,那纯粹是痴人说梦的事情。

只是受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在频发灾害的大背景下,大明的自耕农群体,却在以惊人的速度削减,而他们名下的田产,却被一帮享有特权免税的群体兼并。

趁着此次锦衣卫督办袁崇焕一案,崇祯皇帝要借助此次政治事件,来将自己所谋划的事情,都一一的落实下来。

锦衣卫控制的说书人群体,那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以信息高度集中的报纸,也将出现在大明治下。

眼下在京城这边,出动的锦衣卫,押解着袁崇焕游街示众,四出的说书人,讲述着编撰的一个个说书段子,这使得原本还算平静的京城,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朝着一个风口而动。

第212章 平地起惊雷

“皇爷,皇后娘娘差人命奴婢,去取银耳莲子羹,还有几样糕点,您吃一些吧。”王德化手里拎着一个食盒,对伏案忙碌的崇祯皇帝说道:“皇爷都忙这么久了,也要适当的歇息歇息,保重龙体啊。”

“拿出来吧。”

崇祯皇帝放下手里的奏疏,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说道:“皇后的身体近来怎样?太医院那边所记脉案如何?”

“皇后娘娘的凤体很好。”

王德化边取东西,边说道:“太医院所记脉案,皆言皇后娘娘的脉象很好,不过皇后娘娘却很记挂皇爷的龙体。”

“是吗?”

崇祯皇帝端起那碗银耳莲子羹,边吃边说道:“说起来最近几日,朕忙着处理政务,没顾得上回坤宁宫,一直都在乾清宫歇息了。

这样吧…今夜记得提醒朕,去皇后那边就寝。”

“喏!”

别看崇祯皇帝一直说,不太勤政克己,但真正接管大明后,许多事情都要处理,尤其是他谋划的那些事情,必须一一落实下来。

许多时候忙起来时,就直接去乾清宫歇息了。

“顺天府衙那边,开始行动没?”崇祯皇帝拿起一块糕点,放进嘴里咀嚼着,喝了口银耳莲子羹,说道:“现在还没什么动静吧?”

“是的皇爷。”

王德化微微欠身道:“司礼监这边,没收到孙府尹呈递的密奏,不过袁崇焕游街一事,在京城上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样啊…”崇祯皇帝放下手中瓷碗,眉头微蹙道:“那孙伯雅这边,估计也快要展开行动了。”

崇文门税关整改一事,关系到后续掌控京城各个领域,还有大明各税关整改,所以崇祯皇帝对这件事情,有着极大的重视。

反倒是对袁崇焕游街一事,说书人戏说袁案一事,崇祯皇帝并不是特别关心,毕竟朝中的文官群体,还有那帮清流、读书人,一旦知晓此事的话,必然是会有强烈反响的。

事实上,跟崇祯皇帝预想的一样。

“锦衣卫飞扬跋扈,竟做出这等丧心病狂之举,真真是可恶至极啊。”

国子监祭酒顾锡畴,情绪激动的握拳喝道:“我等身为大明忠良,绝不可对此坐视不管,纵使那袁崇焕犯有罪名,也不该被锦衣卫接管,当由三法司督办才是!

尔等,都是我国子监的良才,若在尔等的心中,还有一丝良知的话,就随本官一道,去午门劝谏陛下!”

作为大明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国子监在大明有着超然的地位,尤其是这祭酒一职,非德高望重者不可担任。

“顾祭酒所言甚是,我等皆是饱读圣贤书,恪守圣贤之道,今天子听信小人谗言,放任锦衣卫胡作非为,倘长此以往的话,那我大明法纪何在?那我大明天威何在?”

“没错,纵使袁崇焕犯有罪名,也不该任由锦衣卫这般凌辱,叫京城的百姓对此指指点点,此有悖法理啊!”

被顾锡畴所召一众博士,多数皆情绪激动的阐述着内心想法,随后便在顾锡畴的带领下,国子监的博士,还有不少监生,便浩浩荡荡的朝着午门重地而去。

在这个时候,不止是国子监一地,都察院、六科等衙署,在知晓袁崇焕被锦衣卫押解着,于京城各坊游街示众,那不少人都激动起来了。

锦衣卫行此等事情,分明就是想戳破他们文官、读书人的脸皮,纵使是袁崇焕犯下了累累罪行,那也不该由你锦衣卫这般对待啊。

袁崇焕游街示众一事,就像是平地起惊雷一般,在朝野间引起轩然大波,也叫很多人汇聚午门而去。

……

“成国公…这可怎么办啊。”

轮值的汤国祚,站在这午门城楼处,看着逐渐增多的人群,摊手说道:“好端端的,突然出现不少官员,开始汇聚在这午门外,一个个面目可憎的盯着那帮锦衣卫。

看眼前这架势…只怕要不了多久,还会有大批的官员过来,甚至锦衣卫那边,还特别传来消息,说有不少国子监的人,朝着午门这边赶来啊。”

“这骆养性是想搞什么鬼!”

不知真相的朱纯臣,神情凝重,垂着的双手紧握起来,说道:“去,再派一批上直亲卫军,给本公保住那帮锦衣卫。

他们所护之物,乃张布袁崇焕罪行的,敢叫这帮文官、国子监的读书人,一拥而上将其摧毁,那你我就等着挨罚吧。

本公即刻面见天子,你小心在此看顾好,记住,绝不可在午门处发生冲突,发现这样的苗头,就差人将其分隔开来。”

“成国公……”汤国祚还想说些什么,但朱纯臣哪里理会其丝毫,快步就朝乾清门那边赶去。

“这他娘的算什么事儿!”

瞅着离去的朱纯臣,情绪激亢的汤国祚,忍不住骂了一声,随后便沉声喝道:“快,派一批人,去午门那边,给本侯护着锦衣卫。

还有,从其他地方抽调上直亲卫军,赶来午门这边,随时待命,快他娘的去啊,看本侯干什么!”

“喏!”

袁崇焕游街示众一事,午门齐聚大批官员、读书人一事,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内阁、六部等各个衙署。

“韩元辅,您说这算什么事情啊。”李标紧皱眉头,情绪激动的说道:“骆养性这般飞扬跋扈,敢做出这样的事情,这分明是想践踏我文人的尊严啊。”

“够了…这件事情你不要再掺和了。”

韩眉头紧蹙,看向李标说道:“前几日,清流、读书人聚在一起,评议朝政,你敢说你不知情?

骆养性胆子再大,他敢做出这等会引起朝野震动的事情吗?

这背后代表着什么,你心里难道还不清楚吗?原本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这件事情捅出来后,只怕……”

“我……”

听着韩所讲的这些话,李标欲言又止,眉宇间生出忧色,评议朝政一事,他的确是知情,但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啊。

第213章 一出好戏

“陛下…午门那边出事了!”

朱纯臣神情凝重,快步走进公事房,便看见崇祯皇帝正在接见徐光启,心里一紧,忙拱手道:“臣圣前失仪,请陛下……”

“徐卿啊…武备院这边,还要多操些心。”

崇祯皇帝看了眼朱纯臣,对眉头微蹙的徐光启说道:“等所召的人才,悉数抵达京城后,要向朕禀明此事,朕到时要召见他们,尤其是那帮西洋传教士,朕要跟他们好好聊聊,看看大明之外,究竟还拥有那些好的东西。”

徐光启忙拱手道:“臣领旨!”

对现阶段大明以外的世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秩序,又处在何种境遇下,崇祯皇帝的心里是清楚的,也明白大明之后要做哪些改变。

然在大明的内部,对此知晓的却并不多,崇祯皇帝要用自己的方式,叫大明跟世界联系起来。

受上朝天国思想的影响,大明的一种主流思想,便是觉得大明之外的世界,没有什么好探查的。

即便外面的疆域再怎么广阔,那也没有大明富饶,可事实上并非是这样的,倘若能逐步真正意义上开放海禁,国朝所面临的压力,就能相应减轻很多很多。

谁又能想象的到,在大明朝廷于开海、禁海这件事情,反复横跳之际,离南洋最近的大明东南之地,民间盛行走私海贸之事,凭借瓷器、茶叶、丝绸等海外热销之物,每年赚取多少银子。

只是这些赚取的银子,多数没有在大明流通起来,相反都被窖藏了起来,要不就购置田产。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大明东南治下的权贵、官绅、地主、商贾,那多数都是造反派,银子银子没少赚,享受着赋予的特权,关键还他娘的骂朝廷暴政,不该于民夺利,这不就是纯纯的精致利己群体吗?

“说,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崇祯皇帝眉头紧皱,看向朱纯臣说道:“能叫你这个大明国公,京卫都督府左都督,表现得这般慌张,是有人聚众造反了?还是想冲击宫廷呢?”

朱纯臣忙拱手道:“回陛下…是锦衣卫押解袁崇焕,在京城各坊游街示众,导致朝野间不少人,对此很是愤慨,说锦衣卫……”

“他们倒是愤慨起来了,朕还没愤慨呢。”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冷然道:“锦衣卫督办袁案,是奉朕的旨意,锦衣卫做什么,不做什么,他们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的。

这有些人啊,总是抱有侥幸心理。

国朝的风气,要是再不改一些,那迟早是要出大事。

走,朕倒是想要看看,这帮人能闹到什么程度,徐卿,去叫上军机处所有人,陪朕去午门那边,看看这难得的盛况。

王德化!你派人去文华殿,叫韩元辅、李标他们,全都去午门,也叫他们这帮内阁大臣,都好好陪朕看看!”

“臣领旨!”

“奴婢领旨!”

就近段时期京城的舆情导向,崇祯皇帝清楚是怎么回事,若是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仅靠一帮清流和读书人,想要知晓那么多内部,肯定是不可能的。

读书人参政议政,在历朝历代都是明令禁止的事情,但在大明这边,渐渐的却成了一种风气,甚至还能影响朝堂。

虽说崇祯皇帝清楚大明的文官群体,是很庞大且盘根错节的存在,但是想要单独收拾一些人,那还是能办到的。

叫骆养性押着袁崇焕游街示众,叫聚拢的说书人编排小故事,崇祯皇帝的后手,便在等候着合适的机会出击了。

“陛下,您不该这般放纵厂卫啊,骆养性乃是奸贼臣子,此举置我国朝之威,大明法纪,于何地啊!”

“你们难道眼睛都瞎了吗?为何要跟这帮锦衣卫狼狈为奸,快放开我等,诸君,匡扶社稷的时候到了!”

乱糟糟的午门外,一帮情绪激动的官员、国子监监生,冲击着挡在他们眼前的人墙,想要打杀尽忠职守的锦衣卫,毁掉竖立起的木牌,撕毁张布的大字报。

“娘的,这帮家伙都是疯了!”

站在午门城楼的汤国祚,在见到眼前那混乱的场景,急的额头冒汗,骂骂咧咧道:“快…再他娘的抽调些人手,稳住局面啊。”

汤国祚心里那叫一个气,自己这好端端的来轮值,没想到会出这档子事情,这要叫驻守午门的锦衣卫,被这帮官员和读书人揍了,捅到天子那边去,事情就大发了。

“这动静还真不小啊~”

那熟悉的声音,出现在午门城楼上时,汤国祚整个人一愣,瞪大眼睛的转过身,见崇祯皇帝被一帮人簇拥走来,慌忙跑上前,拱手道:“臣汤国祚,拜见陛下。”

“嗯,免礼吧。”

首节上一节109/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