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02节

就在骆养性思索之际,崇祯皇帝冷漠的声音响起,“写好了,就遴选一批锦衣卫,将这份大字报,贴到午门外,给朕保护好,叫那帮规谏的文官,叫朝中的文官,都好好看看!”

心里一紧的骆养性,忙写完最后几个字,旋即开口道:“臣写好了,臣即刻着办此事!”

玩舆论,那倒要看看,谁手段更了得了。

大字报一贴,管你是谁,等着掀起争辩吧,那些存放的案牍,就摆在那里,朕叫你们自己无法圆说。

瞅着匆匆离去的骆养性,负手而立的崇祯皇帝,露出一抹笑意,既然是打文官群体的脸,那就要用文官群体常用的手段。

袁案,打击的是务虚的庸官、贪官,没参与此事的其他官员,根本就不会受到冲击,没有分化的文官群体,是不好的,是不对的。

身为大明天子,崇祯皇帝可没想过亲自下场,来跟朝中的挺袁派直接博弈,这有损天子威仪,藏在幕后调动舆情,叫朝野间生出质疑声,才是崇祯皇帝要做的事情。

第197章 涌动之舆情

一直以来,锦衣卫在大明治下的名声,就是臭名昭著、恶名远扬的存在,从初代指挥使毛骧,到蒋,再到纪纲,那都钉在耻辱柱上。

经锦衣卫之手,掀起的大案,往往都牵连到很多人,最有名的当属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多少颗人头被砍。

作为拱卫皇权的组织,明初的锦衣卫,谨遵天子意志,是大明皇帝手中的一把刀,但渐渐的味道却变了,沦为东厂附庸。

先前如何崇祯皇帝不想多管,他心里想要的便是叫锦衣卫,再度成为天子的一把刀,而不是党争的工具。

“铛……”

一道铜锣声在午门外回荡,骆养性领着一帮体格健硕的锦衣卫,或扛着木牌,或拎着木桶,或抱着土袋,这叫刘宗周、韩继思等都察院、兵科官员,一个个都眼神不善的盯着。

“奉天子口谕,自今日起,袁崇焕一案,着锦衣卫审办!”

挎刀而立的骆养性,神情冷峻的沉声道:“今特在午门外,树木牌,张布袁崇焕自述罪行,以供朝中文武百官阅览,袁崇焕罪行之一,暗通建虏,行媾和之举!!!”

“……”

骆养性所讲之言,被刘宗周等一众官员听后,那一个个脸色微变,不少情绪激动的愤然站起。

“骆养性,你乃我国朝之奸贼臣子,竟敢蛊惑天子,陷害我大明忠良,本官定要上疏弹劾你!”

“没错,纵使袁崇焕有万般不是,也绝非你锦衣卫所能审办,有我朝三法司在,何须你锦衣卫这等……”

挎刀而立的骆养性,看着眼前这一位位情绪愤慨的大臣,神情间看不出喜悲,然心里却生出百般滋味。

骆的心里很清楚,经此一案后,其在朝野间的名声,就算彻底臭掉了,除了依附皇权之外,再无其他可能了。

“铛!”

“铛铛……”

一道道铜锣声响起,叫骆养性杂乱的思绪消失,取而代之的却是坚毅,既然依附皇权之下,那他只要能赢的天子信任,就足够了。

“钦定袁崇焕暗通建虏之事!”

负责看守木牌的锦衣卫,按照骆养性的指示,有挎刀而立的,有敲着铜锣喊叫的,一个个精神高度集中。

刘宗周忍着膝盖传开的疼痛,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缓步朝着锦衣卫看守的木牌走去,身后的一众文官见状,不少都面目可憎的站起身,跟着刘宗周便汇聚过来。

可木牌上所张贴的大字报,所写的那些内容,却叫看过的文官,一个个神情大变,宛如遭受到雷劈一般。

“假的!这些都是假的,袁崇焕身为我大明臣子,怎会跟建虏奴酋暗通书信,这一定是你们锦衣卫构陷之举!”

“陛下啊,您怎能听信小人谗言啊,袁崇焕纵使有万般不是,那也不该这般对待啊……”

在午门外行规谏之举的这些大臣,有一些都是先前的挺袁派,现在他们看到张布的大字报,竟直指袁崇焕暗通建虏,这叫他们无法接受,也不敢接受,若此事是真的,那他们岂不是就是帮凶吗?!

“诸君,此等狗屁不通之言,当撕掉!”难掩怒意的刘宗周,握紧拳头,高举起来朗声道:“为我大明法纪,为我大明社稷,给本官撕掉啊!”

“没错!”

“撕掉!”

聚在此地的一些大臣,一个个情绪激动的大喊着,说着便撸起袖子,准备冲击锦衣卫所护木牌。

“哗哗……”

阵阵抽刀声响起,一名名锦衣卫怒目圆睁,警惕的看着这帮大臣,沉声道:“退!退!退!!”

看着眼前闪着寒芒的雁翎刀,想冲击锦衣卫,拆掉木牌的一众大臣,一个个都愣在了原地,不知该怎么做了。

“陛下有旨,若有敢冲击锦衣卫所护木牌者,以袁崇焕同犯论处!”骆养性此时走上前,怒吼道。

“咚咚咚……”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午门处传开,却见邓文明领着一队队戍守午门的上直亲卫军,朝骆养性所领锦衣卫跑来。

“午门重地,怎敢喧哗!”

挎刀走来的邓文明,不管骆养性一行,怒视眼前这帮文官,沉声道:“来人啊,给本侯把他们隔开。”

“喏!!”

在一阵齐声怒吼下,一队队上直亲卫军将士,以锦衣卫所在区域为主,便一个个握枪挺拔而立,原本那些被刘宗周煽动的文官,被逼迫着向后退去。

“定远侯,此次叨扰你们京卫都督府了。”

不管左右怒视自己的文官,骆养性面露笑意,朝邓文明走去,抱拳一礼道:“等此案结束,定有所答谢。”

“职责所在,没什么好答谢的。”

邓文明浑不在意,挥手道:“锦衣卫要干什么,本侯不管,但敢有在午门喧哗者,一律驱逐!!”

邓文明此言,看似是对骆养性讲的,实则却是跟那帮文官说的,平常没有机会踩一脚,这时候不踩,还等到什么时候。

大明的朝堂向来都不是铁板一块,纵使是文官群体,也是一派派组成,当触及核心利益时,才会联起手来。

午门外所发生的事情,以最快的速度传播着,毕竟出入皇城、宫城办事的官员,那可不在少数。

“这邓文明还挺会把握时机的。”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禀报的韩赞周,微微一笑道:“看来这大字报的威力,将在朝野间掀起涟漪啊。

有趣,且看看后续发展吧。”

“是。”

韩赞周忙拱手道:“皇爷,是否叫奴婢前去东辑事厂,将此事告知给曹太监?”

“再等等吧。”

崇祯皇帝想了想,说道:“眼下还不是时候,这朝野间的舆情,还没掀起来,就贸然亮出底牌,不好,等着吧。”

袁崇焕一案要办,但别的事情也要做,对崇祯皇帝来讲,趁着当前朝局开始涌动,他要好好物色一批官员,在此案结束后,提拔到各处实职,帮着自己处理朝政了,毕竟摆烂的局面,要一点点扭转过来才行。

第198章 讲武堂开课

小冰河时期下的大明,已处四处漏风的境遇,越是想解决问题,就越不能心急,以史为鉴,逐步去解决问题。

当前内厂、西厂、锦衣卫这边,所展开的整饬和追责行动,依着大明官场的风气,定能查抄出大批银子。

借助锦衣卫之手,掀起的袁案,随着一项项罪名公布,也将分批去抓挺袁派,以调整朝堂秩序。

更为重要的一点,崇祯皇帝要借袁案之势,出动一批见过血的精锐之师,斩断建虏在大明境内的一条臂膀!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坐在龙辇上的崇祯皇帝,心情不错的低声说道:“能解决银子的问题,那很多事情都好解决。”

伴驾随行的王德化,面露狐疑的向前走着,他不知道自家皇爷,此时讲这句话,到底是何意?

难道是准备借袁崇焕一案,在朝中抓一批大臣抄家吗?

那皇爷此时摆驾西苑,点名要召见讲武堂,所设高级将校班,就是准备谋划此事了?

服侍在天子身边的太监群体,多数跟王德化一样,都会多几个心眼,毕竟在他们内廷也在经历一场风波,就必须小心行事了,不然倒台就是随时的。

“陈帅,这次陛下在午门外,张布袁贼的告罪疏,一看就是要严办啊,毛帅先前被诬陷的罪名,定然能沉冤昭雪啊。”

“没错,虽然不清楚具体过程,但午门这等重地,天子做此决定,绝不是临时起意,袁贼必被处以极刑。”

“陛下英明神武,先前我就说陛下知晓此事,定然不会放过袁贼,现在看来事实就是这样的。”

在这西苑御台处,以陈继盛、毛承禄、孔有德为首的东江将校,就讲武堂所传通报,一个个情绪激动的交谈着。

这些时日待在西苑讲武堂,他们在周遇吉的带领下,就相应的细则逐一了解,并在此期间产生碰撞。

在崇祯皇帝忙着授赏一事时,被选进讲武堂高级将校班的这帮人,他们在接触所进修的教材,还有所领完善教材的任务,使得他们这帮人,也产生过极大的分歧。

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同样都是带兵打仗的人,谁服谁啊,但这恰恰也是崇祯皇帝想看到的。

毕竟适合后世的规矩制度,并不一定适合当前的大明,在摸索中研讨出适合大明的,才是崇祯皇帝想要的。

反正三个月的时间,能通过崇祯皇帝所定考核的,可以出讲武堂为将带兵,不能出去的就老实待着吧!

“肃静!!”

周遇吉的声音,此时在御台响起,这叫分散各处的将校,纷纷安静下来,挎刀而立的周遇吉,沉声喝道:“紧急集合!!”

“咚咚!”

急促的脚步声,在西苑御台骤现,高级将校班所辖一众学员,以周遇吉为基准,迅速列阵集结。

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陈继盛、毛承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张世泽……

这些由崇祯皇帝亲自选定,被编入高级将校班进修的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列队完毕,一个个昂首挺胸的站立,双手自然垂于两腿外侧。

队列训练,是讲武堂的必修课,哪怕是高级将校班,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训练。

考验一支军队的综合战力,就是要从这最基础东西开始。

哪怕是在冷兵器时代下,从最节省训练经费为出发点,以队列训练去开展练兵,队列训练,绝对是强调并严守军规军纪,培养令行禁止,端正风气的一种方法。

在王德化、朱纯臣等一众人的陪同下,崇祯皇帝缓步朝西苑御台走来,看着眼前整齐划一的队列,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

‘看来这几日的进修,叫这帮高级将校班的学员,都有不小的改变啊,不错,是一个好的起点。’

崇祯皇帝心里很清楚,分布在大明各地的军队,每月能展开一两次操练,都算是不错的了,纵使是驻守京畿的各部京营,或戍守边疆的各部边军,能每月展开三四次操练,都是好的了。

倘若敢拿后世子弟兵的标准,来要求大明的军队,那纯粹是找死的行为,真敢推动这样的训练方式,只怕大明各地都将闹出兵变。

“啪!”

“嘭!”

在崇祯皇帝感慨之际,只听一道整齐的并脚声,还有一致的捶胸声,叫他从思绪中拉回现实。

“陛下万岁!!”

在王德化、朱纯臣等人,惊愕的注视下,以周遇吉为首的高级将校班,齐声怒吼起来。

面对众将校的问候,崇祯皇帝叉腰而立,朗声道:“大明万胜!”

在讲武堂现行的军规军纪中,不管是学员间行军礼,还是面见上官行军礼,皆以并脚、捶胸来定,同时以‘敬礼’为起、以‘大明万胜’为尾,唯独例外,当属崇祯皇帝,要高呼‘陛下万岁’。

崇祯皇帝要用这种方式,来强调上下级观念,强调军规军纪,在‘文贵武贱’的政治生态下,崇祯皇帝要一步步扭转大明武将的地位。

“朕前段时间,忙着处理朝政和军机要务,没得空来讲武堂这边。”

崇祯皇帝叉腰而立,看着眼前这帮高级将校,来回走动道:“但是朕却也听说讲武堂这边,有些人对现有要进修的学科,有着种种的质疑。

比如这队列训练,比如识文认字,比如实兵演练等等,在朕看来,有质疑是好事,这证明现行学科,有不足的地方。

今天朕特意来西苑这边,召见你们这帮高级将校班学员,来聊一聊,谈一谈,看看有什么是需要精进的。”

培养脱产的职业军人,是彻底扭转大明军队的唯一路线,秉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崇祯皇帝愿意多花费些时间,来奠定培养军官的体制,哪怕期间各地战局,传来什么不利的战况。

首节上一节102/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