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第131节

  两人立刻叫了声“臣领命”,随即出殿而去。

  王庆又道:“龚端!”

  龚端急忙出班道:“臣在!”

  王庆道:“封你为兵马大元帅,杜为副帅,李雄、毕先、潘忠、丘飞、施俊、縻、刘以敬、上官义、龚刚、奚胜为大将,立刻整兵三万,明日天亮出发!”

  龚端高呼领命,带着杜人等人出殿,接着王庆看向李助,道:“丞相,你看如此安排可算妥当?”

  李助笑道:“王上安排极是,并无什么错漏,就是庐州这边也要加紧防守,小心宋兵分成两路偷袭。”

  赵柽闻言偷瞧了一眼李助,心想果真是老狐狸,就不知道宗泽会怎么安排,是全力抢打寿州,还是真如李助所说,会分一部分兵前来骚扰庐州。

  不过这两者如何做都没有问题,各有各的好处,战场之上虚虚实实,直接上来就面对面冲杀的事情并不多。

  王庆想了想,看向下面再次道:“李飞!”

  赵柽急忙出班道:“臣在!”

  王庆道:“大战当前,暂免你内外巡检职务,任你庐州左防御使,监察内外防守,即刻上任!”

  赵柽道:“臣领命!”

  王庆又道:“卓茂,任你为庐州右防御使,监察庐州内外防守,即刻上任!”

  任命完二人后,王庆又调动一番将领,布置了城防事宜,这才宣布散朝。

  众人出宫离去,外面已经下起了淅淅沥沥小雨。

  赵柽此刻不能回府,他已经就任左防御使,眼下就须和卓茂巡视城防。

  两人简单商量后,各自分配了半城,便顶着小雨带兵前去查看。

  这时,整个庐州军营都动了起来,酆泰和柳元二人,已经是各自点好了三千兵马,顶着小雨向寿州方向赶去。

  这两将六千兵,并未有任何的辎重,只是每人背了两三天干粮,但求轻身上阵,以最快速度追上宋军,然后拖得一时是一时,等待后方大军赶到。

  至于龚端的三万大军,却是不能轻装上阵,也没法立即就走,各种准备都要齐全,粮草车马,一样都不可缺,足足忙到天色将亮时,才差不多稳妥。

  赵柽巡了一夜,最后来到北城门外,这里正是龚端大军集结的地方,此刻小雨未晴,炊烟升腾,各座营寨人头攒动,喧闹之声不止,显然正在用饭。

  又过了约莫半个时辰,天光见亮,各处兵丁出寨集结,黑压压一片,也不知多少人,看着倒也盔明甲亮,刀枪森寒。

  随着一道道军令传下,旗子打开,马蹄声慢慢响起,随后便是急步之声,接着各种车辆“吱吱呀呀”,混合在一起开始前行。

  赵柽一直目送大军离开,刚掉转马头想回府吃饭,这时卓茂率人赶了过来,见到赵柽道:“李将军还请留步,卓某有一事想和李将军相商。”

  赵柽看向卓茂,这卓茂也是王庆手下有名大将,与李助乃是同乡,都为荆南人氏,

  赵柽道:“卓将军何事商量?”

  卓茂一脸苦色道:“李将军,你我这庐州防御使倒不如阵前厮杀爽利,如此每日巡查哪还有半分休息,我看不如商量出个办法,既不耽误防御,又能彼此轻松一些。”

  赵柽瞅了瞅他,见他一脸土灰颜色,还有宿夜的酒气,知是乏困难耐,便心中一动道:“不知卓将军可有甚么办法?”

  卓茂道:“正是想不出办法,才来找李将军商议。”

  赵柽微微沉思片刻道:“我这里倒是有个法子,就不知合用不合用?”

  卓茂闻言喜道:“李将军还请说来听听。”

  赵柽道:“你我这么半边城来回巡查,浪费时间精力不说,两人还都累着,我看不如分了白天黑夜,一人巡满六个时辰,然后换下一个人再巡,如此可好?”

  卓茂闻言只是一想,便喜道:“李将军这个法子可行,既不耽误事情,又能得空歇息,就不知谁来巡白天,谁又来巡夜晚?”

  赵柽笑道:“可着卓将军方便,我这里倒是无事,白日黑夜都随意。”

  卓茂想了想,笑道:“那老哥我可就要占点便宜了,李老弟你有所不知,老哥我晚上愿意喝上几口,此刻又怕酒醉误事,不如就巡个白天,麻烦李老弟巡晚上可好?”

  赵柽见他说的客气,同样笑着换了称呼道:“卓老哥这是哪里话,小弟左右无事,巡个夜晚就是了,不过今日还得麻烦老哥把白天里坚持下来。”

  卓茂喜道:“无妨,无妨,不过多个白天的事情,那就这样说定了,李老弟且回府修整,待晚上来替我就是。”

  赵柽点头和对方告辞,随后安排了手下兵丁换防之事,便径直回了府中。

  他回去后卸掉铠甲,姚平仲过来牵马,这黄马自从那天和潘忠一战之后,稍稍改了点性子,不再那么磨蹭,可依旧是个没精神的模样,尤其在外走了一夜,此刻耷拉着脑袋,仿佛眼皮都睁不开,看得姚平仲眉头紧皱。

  赵柽少吃了些东西就回屋休息,这一觉直睡到晚间,起来收拾后便前去和卓茂换岗。

  如此过了三日,前方终于有战报传来,竟是寿州失守,前方大战不利!

第250章 前方战局

  王庆在殿上大怒,将书案都掀翻,上面的笔墨纸砚掉落一地,便是连着那些奏折也飞得到处都是。

  寿州失守,酆泰、柳元两个先锋遭到了宋军埋伏,柳元战死,酆泰靠着个人武勇,带着败军一千余人投去后方龚端。

  龚端大军扑奔宋军尾部,谁知却同样遇伏,不过宋军似乎战力不强,双方各有折损,龚端退后三十里,前方寿州失守。

  王庆在上方骂道:“遇伏,遇伏,两个先锋遇伏,龚端这元帅居然也能遇伏,都是蠢货不成!”

  下面众人不敢答话,王庆继续骂道:“杜奏折上说,遇到了敌方大将,居然和他战个不分胜负,宋军之中哪里来这等大将?又言说不是赵柽那小儿,简直荒唐,若有这般能征惯战之人,早不派来,反而是现在才派出来,是赵佶昏了头吗!”

  李助这时出班道:“王上,还请稍息雷霆之怒,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那战报臣亦观过,虽然寿州失守,但从龚端大军被伏,却双方各有折损来看,宋军还是那个宋军,并无出奇之处,虽然统兵之人换了,但宋军战力依旧孱弱,与之前并无区别,不足为虑。”

  赵柽此刻心中暗自思索,从战况上来看,宗泽至少将队伍一分为四,攻寿州一支,伏击酆泰、柳元两支,随后又埋伏龚端一支。

  他这次带来征剿王庆的军队,全是侍卫亲军司下辖的马步兵诸军。

  但这些马步军彼此不太一样,驻扎在东京周围的,他都训练过,无论如何也要比殿前司那些兵强,最不济也比殿前司那些兵跑得快。

  但驻扎在西京,南京等处的禁军,他却从来没有操练,那些禁军虽然不在东京周围,但同样隶属京畿禁军,这些人的战力,远不如他训过的那些军丁。

  按照王庆所说的几次战况,赵柽大致能判断出来,攻打寿州,和伏击酆泰、柳元的,应该是自己训练过的东京禁军,而埋伏龚端主力大军的,应该是没有操练过的那些禁军。

  这些没有操练过的禁军,哪怕就是埋伏对方,却依旧没有占太大便宜,李助既说各有折损,那应该就是彼此伤亡差不多。

  赵柽不知道宗泽为何如此安排,但想着总有他的道理,或者在宗泽心里,先拿下寿州更重要一些。

  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赵柽也没在此事上多做思考,寿州既然拿下,前方肯定处于对峙状态,就不知道王庆这边要作何安排。

  就见王庆在上方脸色难看地望向李助道:“丞相,有何妙计破敌?”

  李助看了眼满朝文武,出班礼道:“王上,寿州既已失守,前方必然是对峙状态,再派兵过去增援就是。”

  王庆闻言道:“可如今庐州只剩下四万多兵……”

  李助道:“庐州可再派一万兵马,沿东路向寿州方向前进,这样既可以支援中军主力,又可以防备宋军从东路绕过来偷袭庐州。”

  王庆闻言点了点头,道:“丞相所言极是,孤就怕此刻宋军前来偷袭!”

  李助继续道:“王上,光州和黄州再各出两千五百兵,凑齐五千人马后,可以从西路进发寿州,如此三路军马一起杀去,不怕宋军不败,宋军倘若退守寿州,正好围城困之!”

  王庆思索几息后大笑道:“丞相果然好计策,那孤现在就下旨让光州、黄州从西路出兵!”

  赵柽在下面看了一眼丽雅娜扎,丽雅娜扎神色不愉,本来她想宋军占领寿州后,分三路来打庐州,结果李助一番言语,居然变成了庐州这边调动三路军去打寿州。

  王庆道:“段五!”

  段五出班道:“臣在。”

  王庆道:“命你点上一万军马,沿东路向寿州进发,一定要小心宋军的埋伏。”

  段五道:“臣领命!”

  王庆又道:“路上谨慎探查,不要让宋军走东路来偷袭庐州,每日探马回报!”

  段五道:“是王上,臣记下了!”

  待段五出殿之后,王庆又看了看下面众人,道:“诸位爱卿还有甚么破敌妙计,大可畅所欲言。”

  殿下众人互相望望,此刻战况已经明朗,哪里还有甚么妙计,只要对方不能偷袭庐州,那么胜败就看前方主帅本领,宋军战力孱弱,只要不出什么意外,至少也是个对峙的局面罢了。

  看众人不语,王庆脸色又沉了沉,道了一声“散朝”后,起身拂袖离去。

  入晚,疏星淡月。

  赵柽巡了一圈庐州防事后便是午夜时分,他在西城西平门里下了马,带着一百军卒,走进瓮城后直上城墙。

  庐州城四面皆有瓮城,西门这座则修在西平门这里,平时可以藏兵休整,上方就是城头,乃庐州西城的主城门所在。

  他登上城头,就见每座城垛后面都有两名小兵,一名站立望,一名坐着休息,如此交换防备。

  除此之外,城上还有不少小兵手执长枪,不停来回走动巡逻,其中一名小兵头领看他上来,立刻过来礼道:“上将军!”

  赵柽看了眼小兵,道:“上官将军呢?”

  小兵道:“上官将军在城楼内,可要小的前去通禀?”

  赵柽摇头道:“不用,本将军直接过去就是。”

  他让手下一百兵在城上暂做休息,一个人向城楼走去。

  丽雅娜扎守卫的这西平门,同样是两人换防,但却是以昼夜计算,不像赵柽和卓茂,白天晚上轮换。

  不过此处有城楼和瓮城可以休息,虽然时间长,但说起来倒是比赵柽这个四处巡查的职务要轻松许多。

  城门楼不大,分出内外,外面其实就是一座间壁窄墙,兵器弓箭之类可以放在这边,至于里面大抵长宽五七步,没有太多东西,只放了一张硬木桌和一把椅子。

  桌上点盏油灯,丽雅娜扎正借着灯光,在看什么东西。

  见赵柽进来,她道:“李将军何来?”

  赵柽眼神扫了扫外面,道:“巡到此处,上来瞧眼,最近前方战况吃紧,特告戒将军,一切小心谨慎。”

  丽雅娜扎道:“自是不敢懈怠,日夜望,唯恐闪失。”

  说完之后,她低声道:“李将军若是乏累,可在此处稍做休息。”

  赵柽笑了笑,目光落在丽雅娜扎手上,摇头道:“累却不累,上官将军这是看什么呢?”

第251章 秘本兵法

  丽雅娜扎摆弄了一下手上书本,小声道:“兵法,就是有些字儿不大认得,想着回去后再问你。”

  赵柽纳闷道:“什么兵法,拿来我看。”

  丽雅娜扎将手上书本递了过去,道:“在城内的书铺买的,价钱很贵,那店家说若不打仗,这种兵书不可能拿出来卖。”

  赵柽接了书本一看,封皮上只写了秘本兵法四个字,他打开瞅了几眼,却原来是本手抄的檀公策。

  檀公就是檀道济,东晋末年人,刘宋的开国元勋,世之名将,大军事家。

  其为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信臣,随刘裕南征北战,立下不世战功,官至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又任过征北将军,征南大将军等军职。

  后世流传的三十六计,便出自檀道济之手,为檀道济研究古往今来奇谋编撰成书,三十六计原本名称就叫做檀公三十六策。

  只是这檀公三十六策,在很长时间里都属于秘本兵法,不像孙子、吴子、六韬三略、甚或本朝的武经总要,都刊印过,流传在朝内和军中上层。

  檀公三十六策,自南朝宋传袭下来,几乎都以手抄为主,并没有刊刻过书本。

  而这世传的手抄本往往不全,大抵将三十六策,分为六六之数,以六策便为一秘本,想要凑全,便要反复搜寻。

  尤其是最后的败战计六策,极难得到,很多苦研三十六策者,即便知道其败战计六策名称,但因没见过檀公释义,总是揣摩不得要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丽雅娜扎这本檀公策同样是六策本,上面记载的乃是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分别为第一策瞒天过海,第二策围魏救赵,第三策借刀杀人,第四策以逸待劳,第五策趁火打劫,第六策声东击西。

  赵柽翻看了片刻,这抄本还算良心,六策释义之上,并未有太大偏颇。

  他将书本还给丽雅娜扎,道:“这檀公策共有三十六数,你这本只有六数,乃是开头的六策。”

首节上一节131/4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