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一谋士,能有什么坏心思 第136节

第133章 大汉工部,敢为天下先(求全订)

建安二年,四月。

刘协下诏增设工部,掌天下造作之政令与其经费,凡土木兴建工程、水利工程、各项器物等制作工程,都由工部管理。

工部位同九卿,设正职工部尚书一人、副职工部侍郎一人,散吏若干。

由李牧担任工部尚书,靳文担任工部侍郎,工部各项制度皆由工部尚书逐一制定,报司空府裁定,再由刘协签署加盖印玺。

而在工部刚成立,李牧就在工部衙署外,立了一块石碑。

石碑正面精雕细刻:

匠人即工人,工人敢为天下先:兼天下、爱众生,赴汤火、蹈利刃。大汉工部。

印纹: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而在石碑背面,同样是精雕细琢:

正首位五个精雕大字:二十八国士

而在五个大字下,增加了二十八列。

位于第一列的,是一个人名:扶风人,马钧!

同时。

工部又以檄文告示,工部会选出二十八位对大汉有杰出工艺贡献的,雕刻于石碑之上,享有“国士”的称号,名传千古!

相应的细则,也随之出台。

好家伙!

这一连串的政令,直接将整个许都的士人情绪,包括朝殿上的三公九卿都给点燃了!

“工部这是要做什么?二十八国士?区区匠人也配享有‘国士’之名?”

“云台阁有二十八将,工部来个二十八国士,别说这工部尚书是无意的,这是在将匠人对标云台二十八将吗?凭什么!”

“区区一个匠人博士,等同于五经博士的事还没了结,如今又来个工部位同九卿;这且不提,还喊什么口号‘匠人即工人,工人敢为天下先’,换个名字难道就不是低贱的匠人了吗?”

“让这工部尚书出来,我们要跟他对峙!”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许都名仕汇聚,康成先生郑玄亦在许都,我们去请康成先生,一定要让工部撤了这石碑!”

“.....”

朝殿上。

工部侍郎靳文,如芒在背。

公卿百余人的目光,纷纷看向靳11文。

靳文只感觉内心被一群战马呼啸而过:救命啊!我靳文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丞,有幸被提拔当了郡丞,又有幸当了这工部侍郎,但我没想过站在这朝殿上啊!

尤其是公卿正官,看着跟自己同列的居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工部侍郎,一个个心中有句“去汝娘”不知道当不当讲。

“陛下。”

太尉杨彪硬着头皮出列。

“工部的石碑和檄文,已经引起了许都士人的强烈反对,各郡闻讯而来的士人,甚至于名儒郑玄都在呵斥工部的石碑和檄文。”

“臣以为,是不是诏令工部尚书李牧,询问对策?”

老奸巨猾的杨彪没有说李牧做错了,而是将这话给换了个表达的方式。

不是我这太尉不同意,实在是士人反对的声音太多。

刘协犯难了。

这工部石碑和檄文,有一半都是刘协在参与。

否则又怎么可能在石碑上铭刻传国玉玺的印纹。

原因很简单,李牧跟着曹操私下见了刘协一面,然后给刘协画了一张大饼。

秦皇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

汉武北击匈奴,高呼:寇可往,我亦可往。

光武除王莽,兴汉室,立洛水之誓。

这些都是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其余皇帝显得就没那么有名了。

汉明帝觉得自己比不上武帝和光武帝,于是建了个云台阁,评了个云台二十八将,也千古流芳了。

刘协呢?

登基几年,不仅没有文治武功,还先后被董卓、李、郭汜挟持,即便来了许都,天下士人也多有不服。

既然如此,何不开创前人未有的功绩,盖亚当世,名垂千秋?

宏图霸业笑谈中。

李牧给刘协画的饼太大了,大得刘协兴奋得彻夜难眠。

对于一个十五六岁的帝王,你给他讲什么帝王心术?

肯定得讲宏图霸业,名垂千秋啊!

于是乎,被打了鸡血的刘协,当即参与了工部的石碑和檄文讨论。

“太尉,工部尚书诸事繁忙,有司空问策,不也一样的吗?”刘协有些心虚,求助似的看向曹操。

曹操大笑出列:“陛下,臣闻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这才涌现出了一个个的先贤圣人。”

“士人有争议,这是好事,不如再等一段时间,这争议或许就结束了。”

太尉杨彪和司徒赵温对视一眼,纷纷摇头。

这还讨论什么?

看刘协这眼神和语气,明显这事有刘协参与!

若是一直反驳,那不就是让刘协难堪吗?

“既然无事,那,退朝?”刘协心中发虚,不敢继续待在朝殿。

公卿无奈。

都不傻子,谁还看不出刘协的反应啊。

现在的刘协,还没有喜怒不形于色的养气水平,基本上心中有事言行举止都给显现出来了。

“司空,任由许都的士人这般闹腾,恐怕对陛下的名声不利啊。”太尉杨彪凑到曹操身边,低声劝诫。

司徒赵温亦道:“尤其是大儒郑玄,他有很多的支持者,而且引经据典能言善辩,总不能堵塞言路吧?”

曹操笑道:“太尉,听说你有个儿子叫杨修,机敏善变。你就让你儿子辛苦辛苦,跟那郑玄辩上一辩!”

杨彪瞬间呆住:“司空,犬子愚钝,怎么可能辩驳得过郑玄,更何况犬子也,也.....”

曹操呵呵一笑:“太尉,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难道要让你儿子说陛下的决定是错误的吗?”

这老奸!

杨彪闷闷不已。

..

清泉小筑外。

诸葛亮和庞统联袂而来。

工部的出现,同样吸引了诸葛亮和庞统的目光。

但不论是诸葛亮还是庞统,学的都比较杂,对于工部的石碑和檄文并没有其他士子一般感受到了冒犯,反而对工部尚书李牧这个人颇感兴趣。

只不过这石碑出现几天了,谁也没见工部尚书李牧出现过。

将拜帖递给清泉小筑的侍女,诸葛亮和庞统在门口静候交谈。

“据说这清泉小筑是许都最清幽的地方,而且冬暖夏凉,皇宫都比不上,也不知道传闻是真是假。”

“不过看清泉居士那日的言行举止,也的确是个风雅的人。”

诸葛亮扫了一眼清泉小筑的外观,出言感慨。

庞统亦道:“师弟,你说这清泉居士若是跟郑玄辩论,谁会赢?”

诸葛亮轻笑:“师兄是想说,跟郑玄辩论工部的石碑和檄文,是否有悖先贤圣言吗?我不认为清泉居士是个这么无聊的人。”

笑谈间。

侍女出来,将拜帖退回给诸葛亮和庞统。

“这,清泉居士不愿见我们?”诸葛亮愣住。

他们都是受邀而来,现在却被退了拜帖,这让诸葛亮完全不知其意。

庞统没有说话,而是静待侍女的下文。

侍女早已经习惯了。

能正常见到李牧才怪了!

“公子说:两位都是当世少有的奇才,为何这拜帖如此的普通?”

拜帖普通?

诸葛亮和庞统面面相觑。

庞统出言问道:“不知你家公子以为,什么样的拜帖不普通?”

侍女摇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公子最近心情不太好,觉得这许都太吵了。”

“不跟你们说了,你们准备了新的拜帖,再来拜访公子吧,”

看着侍女没有半点儿迟疑的关上了门,诸葛亮和庞统愣在当场。

良久。

诸葛亮摇头轻叹:“都说有大才的人,脾性都古怪,但如清泉居士这般古怪的,我还是第一次见。”

庞统则是微微捻了捻短髯:“师弟啊,你刚才说错了。清泉居士还真是个这么无聊的人。”

诸葛亮微微一怔,反应过来:“师兄的意思,清泉居士不想去跟郑玄辩论,而是希望我们能去跟郑玄辩论?”

庞统摊了摊手:“除了这个拜帖,还有什么拜帖能入清泉居士的眼?”

两人都是机敏之辈,这前后一联系,就猜到了李牧的用意。

“按理说,我们应该拂袖而去。”庞统微微沉思。

诸葛亮也点头道:“这许都的士子也曾说过,清泉居士性格古怪,极其无礼。似乎,应该拂袖离去。”

良久。

两人相视大笑。

诸葛亮少年意气:“我们游学许都,见郑玄而不去辩驳一阵,岂不是遗憾?”

首节上一节136/2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