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公主府的奴婢见了他以后,眼神都变了。
毕竟……
他是大唐第一个敢娶了公主后,还纳妾的。
慢慢来吧!
这磨合,总是需要一点点时间的。
七月底。
松赞干布被押送到长安。
李重也去看了。
毕竟……
这庆功宴还是要参加的。
一起回来的,还有苏定方、李淳风、李靖、牛进达。
李二对四人都进行了封赏。
军功最大的,自然是苏定方、李淳风,其次是牛进达、韩威,最后是李靖。
由于李靖根本也没有做什么,就赏赐两千段了事,而且还是看在他在鄯州屯田屯了两年,卓有成效的份上。
不然肯定没有两千段那么多。
最多可能只有几百段吧。
其他士兵,也分到了不少的牛羊作为赏赐。
除了李靖,几乎每个人都升了官。
而既然是庆功宴,那当然,必须得喝喝酒、吹吹牛,说说这仗到底是怎么打赢的。
为此,火炮的名字,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大唐群臣的耳中。
当然!
这一次的胜利,可不仅仅只是依靠火炮的威力。
其实……
更关键的,还是战术的胜利,以及,由于事前准备十分充足,所以,真要说的话,李重的功劳也不少。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www.yeguoyuedu.com 安卓苹果均可。】
李淳风见赏赐的时候,都好像没念李学士的名字,因此也是站起身来,为李重请功。
苏定方也站了起来,说他的战术,其实也有李重的功劳,毕竟,一开始李重就说了一个大致的想法,他只不过是作为执行跟完善这一战术的那个人罢了。
李重只能是让他们别添乱,毕竟……
他有没有功劳,有多少功劳,难道陛下不知道么?在你们回来之前,陛下早就已经对我赏赐过了。
两人这才坐了下来。
之后第二天……
李二又单独参观了火炮发射。
这东西,要是运气好的话,一炮就能打穿十几排的纵队。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个东西,苏定方才能以极少的兵力,不但守住关键的隘口,甚至,还能一步步地向前反推,把敌人逼入死角。
李二看到这东西,用手摸了摸。
心想着,李重为什么一开始不拿出来?
这家伙,说不定还藏了很多的东西。
他是不是想像魏征一样?
这里人多,所以李二也就不当场质问他了。
不过,这事后,必须问一句。
所以说……
这自古以来,帝皇都一个样。
不过李重也已经早看开了。
如果李二不这样问他,他反倒觉得李二不正常,说不定已经悄悄地,要开始搞他了。
紧接着……
李重便一一给他分析,自己为什么不来到大唐,立刻就告诉他这些。
第一!
他也没有做过,在这东西做出来之前,他也只知道理论。
毕竟,一千年以后,百姓是不用去打仗的,打仗有专业的军人。
这些军人都是通过募兵得来的。
第二!
火炮是一把双刃剑,火炮的消息瞒不了多久,可能最多过个几十、一百年说不定别人也就知道了。
到时候……
就是双方士兵对轰,战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死的人也将会更多。
当然!实际上,这毫无依据,只是李重自己觉得是这样。
所以,不拿出来,那是因为他不想增加过多的杀戮。
注意!
这些全都是李重自己以为,没有事实依据。
那为什么现在他又愿意做出来呢?
第一!
最直接的,就是他不想吐蕃跟大唐和亲。
利用火炮,可以增加这一次战争的胜算。
第二!
他可能活不了多久了,毕竟他现在已经三十二岁了,他得为整个民族顺便考虑一下。
知道后世,中国为什么会被八国联军、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倭国欺负么?
就是因为他们不够重视火器。
当然了!中国之所以会变成那样,原因有很多,这不仅仅只是火器的问题。
只能说……
能出一份力,就出一份力吧。
至于说,他到底有没有为陛下考虑过……
说实话,李重一点都没有。
在他的心中,第一是大唐百姓,第二是和亲公主,李二连第三都算不上,因为根本就没有第三。
面对李重如此直言,李二也只能是说道,“朕这些年来给你的赏赐都白费了。”
“你果然是个目无君上的人!”就连李二都不得不苦笑着,看着李重,如此说道。
李重便道:“你有麻烦的时候,我什么时候不给你解决了?到时候等你死了,我跟你一起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合葬。”
李重这话说得很轻松。
之后又道:“就是不知道其他群臣同意不同意。我是说,我跟你葬一块,就棺木的旁边,再放一个棺木这种。到时候那墓穴挖大一点就好。”
李二盯着他看。
有点无言以对。
李重最后又道:“当然!这个还要问问皇后她同意不同意。毕竟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俩应该是同穴而葬。如果丽质也死了,那就把丽质也一起葬下去。主要是陪我。”
第一百六十五章 迟早能完成融合
仁智宫。
秋风吹过,把整个行宫都吹成了金黄。
对于李重这种变态的请求,李二当然不可能同意。
他在确认过,李重并非是为了保命,才刻意这么说以后。
也是立刻便回李重道:“你还是有多远滚多远吧!”
“你要是死了,你不会自己挖个坑吗?”
“朕不想死了以后,还要被你气。”
李重也是叹了一口气,然后双手放在背后,看着这层层的山林:“我觉得这行宫叫仁智宫一点都不好听。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上皇的缘故,总觉得充满了暮气。我想将这里改个名字……”
李二一时间,还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李重转过头看了看李二向他投过来的疑惑的眼神……
很快也是坦白道:“我就直说了吧!我想要这行宫。”
“而且老早就想要了。”
“只是感觉这行宫的维护,恐怕日常花销不少,我才一直都没敢要。”
李二:“你要行宫做什么?”
李重:“当然是为了享受啊!你这话说得!这里景色优美,我觉得还不错。本来我想要华清宫的,如今应该叫骊山宫或者是温泉宫吧,不过……你们一家都有高血压,我怕你们泡完温泉,血压更高了,没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
“虽说这仁智宫泡不了温泉吧,但一年四季的景色都不同,我觉得还挺有特色。”
李二也不知道李重这到底是哪里来的脸问他要。
便故意不给问道:“那你说说,朕凭什么要把这仁智宫给你?”
李重想了好一会,这才有了想法,回他道:“你给我,那在这行宫所属范围之内,我就一直喊你陛下。想想是不是立刻有点心动?”
李二便悠悠道:“那你的意思就是说,在其他地方,就不喊我陛下了?”
李重回道;“其他地方还是看我心情。”
李二顿了顿又道:“我看你是想要整个大唐,才能永远喊我陛下。”
李重:“你可不要随便污蔑。我对你的大唐一点兴趣都没有。更何况……三百年后还不是要亡,我只是想好好地珍惜当下。能享受一天是一天。而且……你这大唐在安史之乱以后,就逐渐走向灭亡了,有啥好的,离现在最多不过百年。”
李二:“什么是安史之乱?”
李重:“安是安禄山,史是史思明,这两人都是胡人将领,由于大唐以后的疆土越来越大,所以,唐初一开始奉行的以关中为本的政策,慢慢地就变成了以藩镇为重。”
“就是很多原本在长安的府兵,接下来都会变成职业军人,长期驻扎在大唐各处边境,用来稳定大唐对四周戎狄的统治。”
之后,李重便给李二说了什么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