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820 第8节

“部队实行军衔制,分为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中校、少校、大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14个等级。除特殊部队之外,一般部队实行师级军官少将、团长少校、营长少尉的标准。”

“部队改名为国防军,国防军分为师、团、营、连、班、排六级,取消旅级别,每师辖9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汽车营分解到各团。这样一个师就有1万人。按照之前的方案,赵铁柱、王亚轩、李铁锤分别为国防军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三师师长,训练基地为预备役一师、预备役二师。”

“部队正规化逐步开始,成立华国陆军指挥学院、华国陆军士官学院、华国海军学院,分别培养陆军军官、陆军士官、海军人员的主要学校。所有的军官都要去相应的军事院校进行相应的培训,按照宋司令的命令,培训不合格的降级使用,什么时候合格什么时候恢复原有职位,三次考核不合格的直接剔除军队,部队不养懒汉,不养废人。”

所有的军官都直了起腰,都不想被刷下来,太丢人了,更不要说,现在正处于事业的发展前期,因为不认真而丢失如此机遇,那真就是个大傻瓜了。

“部队进入正规化后,就要不定期的开展各种军事演习,是骡子是马就拉出来溜溜,演习失败的军队,各级军官一年内不得晋升,装备配备序列要低于胜利的部队。”

在座的军官纷纷下定决心回去好好训练自己的部队,决不能在演习场所丢失自己的面子,面子是小,晋升机会和比别其他部队晚装备先进装备可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第028章 土地改革

军委会成立不久,政务院紧接着成立。宋肖严格按照军政分离的原则进行制度建设,严防地方山头的形成,军阀就是典型的山头主义。

政务院设置在宁古塔,政务院院长为肖滕(基地人),财政部长蒋玉芳(基地人),人社部长肖长安(基地人)、治安部长吴斌(基地人)、农业部长袁兴、商务部长郭强、外联办主任郭强(兼)、交通部部长赵铁军、工业部部长袁培军、教育科技部部长孙凤英(基地人)。

对于主要岗位和关键岗位,宋肖都安排了自己最放心的基地人负责,其他人员是从表现良好的本地人选择。

。。。。。。。。。

宋肖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人,很清楚的知道土地的重要性。土地作为最基础的生产资料,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兴衰。

历史上华国经历几次土地改革,土地收归国有,国家更有能力更有资本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迅速腾飞。而作为南亚的某大国,因为改革不彻底,土地集中在大地主、高等级人群手里,每当政府要征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或厂房建设时,土地所有者为自己利益争取高昂的赔偿,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或者预计收益低于土地征收成本,种种原因汇总在一起,导致经济很难发展。

土地是华国人的命根子,在华国人心中,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作为祖产,死后也可以说没有给祖宗丢脸。

宋肖对土地改革很是重视,召集政务院诸人开了一次扩大会议,不仅包括各部委的负责人还有经济界、基层政府人员,会议开了数天时间,《土地改革法案》最终成型。

《土地改革法案》规定,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把土地授权给个人或集体使用,对于原土地所有者个人和集体,国家通过企业、工厂股份置换或者现金购买,土地上的各种资源和生物属国家所有,国家把部分土地分给村集体,由村集体按照人口数量和土地质量分给村民。

为了刺激经济活性,宋肖打算趁此机会重新对华宇集团进行整改,把部分技术不高的轻工业转给私人,华宇集团着重发展钢铁、化学、医疗、军工、金融、汽车、交通、水电、粮种、船舶这些高资金高技术以及涉及公共民生行业。整合实验室,建立几个专门负责某方面的大型实验室,比如101基础材料研究所、102动力研究所、103水电研究所、104医疗技术研究所、105武器装备研究所,根据社会的发展,以后会逐步增加其他的研究所。其他皮革、印刷、服装、食品等轻工业产品交给私人,让他们充分竞争,这样能够把地主阶级和商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工业上来,刺激经济的发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这次土地改革,要求各村集体按户分给土地,一户五口及五口人之下,每人分土地五亩,免除农业税,一户五口人以上至十口人,每人分土地四亩,农业税百分之十,每户十口人以上,每人分土地3亩,农业税百分之二十。宋肖这样设置农业税的目的就是打破大家族对当地的垄断,分化氏族势力。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宋肖特意留下部分土地,成立专门的农业种植公司,专门负责大农业生产,建立专门的粮食保存仓库,按照治下人口再粮食颗粒无收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三年的口粮。华国作为传统农业和人口大国,粮食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土地改革法案》的发布在整个吉林将军府引起了轰动。根据法案规定,土地不能买卖,农户手里拥有了分到的土地只要不卖就可以永久的享有土地使用权,而且五口人之下免除农业税,对于对土地看重一切的农民来说,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各个村庄、乡镇纷纷热闹了起来。

百草沟村,村集体门口,宣传栏上贴着最新的《土地改革法案》,得到消息的老少爷们都聚集在了一起。看着聚集的人群,村长张福财大声呼喊:“老少爷们,政府颁布了最新的土地改革法案,根据法案,一户五口及五口人之下,每人分土地五亩,免除农业税,一户五口人以上至十口人,每人分土地四亩,农业税百分之十,每户十口人以上,每人分土地3亩,农业税百分之二十。两天之后,大家都在来,我们将按照户口一户户的划分土地。分到土地后,这些土地你就可以永久使用了,土地不能买卖,私下里买卖政府不承认。请大家好好想想,是否一个大好事。”

“好事,好事。”老少爷们高兴的大喊大叫起来,尤其是几个五六十岁的大爷,大口大口的吸着手里的烟枪,高兴啊。

两天后收到自家土地的张二狗,看着手里的地契,喃喃自语“我的土地,都是我的土地,”张二狗家里有四口人,分到了二十亩的土地,华国的老百姓把土地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仔细的把手里的地契用布包起来,放在胸口,郑重的拍了拍。

此刻,看着眼前的土地,张二狗对宋肖的感激无以复加,这一刻,百草沟村分到土地的所有村民对宋肖的拥护程度更是直线的上升。

作为农村出身的宋肖,深深的知道农民的劳累,在原时空每户一般只能有四五亩的土地,耕作都是那么的劳累,现在平均每户都有二十亩的土地,凭借着纯体力劳动,那也太劳累了。考虑到实际情况,宋肖安排农业部长袁兴会同财政部长蒋玉芳,两部门共同发文,鼓励农户购置农用机械,财政补贴农用机械购置费用的百分之二十,剩余购机费用分五年无息偿还。这样,再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还能够带动工业的发展,一举两得。

第029章 工业发展

这一天华宇集团三楼会议室里人声鼎沸,都是衣着华丽的乡绅,今天齐聚在这里,目的就是为了争夺华宇集团部分属于轻工业的公司。

这些乡绅都是本地人,早就知道宋肖工厂作坊的丰厚利润,平时也没有多么大的关系参股或者拥有。宋肖刚刚通过土地改革,允许通过土地置换股份,这么好的机会,哪能不争取啊。

虽然心痛土地的丢失,在乡绅眼里土地可是祖产啊,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再加上企业工厂的丰厚利润,咬咬牙把埋在土里或者仓库里的银子取出来搏一搏。

“呦,这不是秦老爷嘛,您也来了!”一名衣着华贵的三十多岁的中年看到自己平常难得一见的秦老爷,热情的打着招呼。

秦老爷,鄂多哩镇有名的地主老财,家里拥有土地万响,仆人过百,在鄂多哩镇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啊,这名中年看到秦老爷也来了,感到十分的惊讶。

秦老爷也是非常的无奈啊,作为有名望的乡绅,家里土地万响,出门都是有人导引、前呼后拥的人物,怎么也没想到会出现土地国有这样的事情。作为一个拥有一定力量的人,秦老爷对于宋肖的了解比一般人都多,特别是几次战役,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响应政策,积极拥护了。

秦老爷随意的打着招呼,找到一个座位等待着大会的召开。

不久,商务部长郭强笑呵呵的走到了会议室。“感谢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支持,这次受委员长委托,对委员长的部分产业进行股改卖给大家,这样大家可以获得比种田更高的收入。根据委员长的安排,本次产业股改售卖所得金额无偿赠与政府。”

宋肖决定部分轻工业售卖后,所得款项捐赠给政府,用以提升自身拥护度,待政府财政好转后,再把水电、基建等部分涉及民生的公司无偿划转给政府。以吉林将军府目前的财政状况,接收水电、基建等涉及民生的公司,会很容易耗掉本就不多的财力。

“委员长,大气。”众乡绅对宋肖的产业非常眼红,在他们看来宋肖能够把自己的部分产业无偿转给政府,已经非常是了不得的事情。

“受委员长委托,本次出售的产业有皮革厂、衣帽厂、纺织工厂、印刷厂、食品厂.........,各乡绅请按照规定进行竞聘。”

“第一项,皮革厂。拥有员工125人,机器24台,占地43亩,年产值231万华元,底价500万华元,请大家举牌。”

“3号,600万。”

“7号,这位老爷,630万元。”

“11号,830万元,还有没有,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随着木槌的敲响,“皮革厂就是11号这位老爷的了。”

。。。“。。。。。。

郭强非常高兴的带着售卖清单进入了宋肖的办公室。

“怎么样?收获如何?”看着郭强兴奋的样子,宋肖也感到非常的高兴。

“大收获啊,没想到这帮地主老财这么有钱,委员长,这次出售这些厂子总共获得收入45.6亿华元,两年的财政收入啊,相当于过去的4560万两白银。有了这些钱,可以更快快速的进行道路修建、学校扩建等各项工作。”郭强看到收益这么高,想想各项要开展的工作,非常兴奋。

看到郭强仍旧兴奋的样子,宋肖提醒几句,“现在不同于以往,政务院刚刚成立,你应该及时的把消息给政务院肖滕总理汇报,看看下一步政务院如何开展工作。另外你辞去华宇集团的工作,专心政府工作吧。”

郭强脸色一震,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是,委员长。”

待郭强离开后,宋肖走到窗前,狠狠的甩了甩胳膊,这次售卖轻工业所属的工厂,不仅可以让华宇集团精力集中到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轻工业这类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就交给市场。如果不是民营经济不发达,宋肖都想把钢铁工业也推销出去。

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出售不仅让政府获得了资金,华宇集团轻装上阵,一个隐藏的好处就是华元的流通性增强。地主老财把埋在土地里的白银转换成华元,这能够增加华元的流通性。宋肖也知道单凭吉林将军府的乡绅不可能有这么多的白银,宋肖可以确定,不仅是周围的邻居,满朝关内势力也关注到了自己,也好,有了更加密切的利益纽带,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来发展自己。

。。。。。。。。。

“老少爷们,招工了,皮革厂招工了,赶快去看看吧。”

随着一声大喊,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往皮革厂跑去,对于一般人员来说,皮革厂就是一个好地方,收入远远大于在地里刨食收入,也没有耕地累,是一个工作的好地方。

刚接手皮革厂的秦老爷,对皮革厂了解清楚后决定开足马力扩大生产,这样的好生意不做白不做。秦老板不仅是明面上的一方乡绅,与关内满清朝廷上的几人也有很大的联系,都是同年举人,各奔东西,也有私交。在几番书信来往之后,数百万两的白银秘密的输送到秦老爷手里。

对于秦老爷这类人来说,朝廷什么的不是最重要的,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才是最重要的,皮革厂、食品厂等工厂能够给自己带来白花花的的银两比什么都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秦老爷们非常默契的把控住消息,不让朝廷和其他势力知道宋肖这里的情况。

乡绅老爷们获得工厂后,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扩招起来,整个吉林将军府到处都是热闹的景象,民营经济的活水刺激了市场的发展,也刺激了工业的发展。

一支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市场的交给市场,垄断的交给垄断,国营的交给国营,各自干好自己的事情,社会才能逐步的往前发展。

第30章 1823式步枪

沙河子,陆军武器实验基地。

宋肖拿起手中的步枪仔细的看了看,枪管不再是圆滑的,而是有了两条简单的膛线。

俗话说“膛线是枪炮身管的灵魂”。与滑膛步枪相比,有膛线的步枪射击精度更准,膛线可说是枪管的灵魂,膛线的作用在于对付子弹头旋转的能力,使弹头在出膛之后,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

宋肖知道在原时空,满清末期,人们口中的来复枪就是线膛枪。"膛线"英文为rifle,音译为"来复",线膛枪也因此称为"来复枪"。

最有名的来复枪便是英国帕特里克弗格森发明的一种新式来复步枪。这种枪射程达200码,平均每分钟可射4-6次。这比起当时每分钟只能发射一次、射程50码的一般步枪来说的确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弗格森在枪膛内刻上螺旋形的纹路即来复线,使发射的弹头高速旋转前进,增加了子弹飞行的稳定性、射程和穿透力;又在枪上安装了调整距离和瞄准的标尺,提高了射击命中率。

仔细的打量手里的步枪,除了枪管有了两条简单的膛线之外,子弹也变成了金属子弹头,一种带着尖头的圆润子弹头,与宋肖军训时看到的子弹头有些相似。

“口径多少?”仔细打量后,问起了旁边的设计师。

“5.56mm口径,我们试了多种口径,口径比这大的后坐力强,口径小的杀伤力小,综合考量之下,决定采用5.56mm口径。”

拿起步枪朝着远处的靶子打了几枪,后坐力还可以,宋肖感觉到自己能够承受,步枪的精度也不错,虽然没有打中靶子,宋肖却知道这不是步枪的原因,纯粹是因为自己射击水平的问题。与以前的滑膛步枪相比,手中的线膛步枪没有了那种飘的感觉。

“不错,不错。”宋肖很满意手中的步枪,“产量如何?”产量达不到心中预期的话,滑膛步枪也是能够凑合着用的。

“我们在原滑膛步枪生产线上增加了深孔镗床、铣床等几台专业机床,把原有的步枪生产线进行流水线改造,这样每条生产线月产步枪1000把,我们总共拥有三条步枪生产线,我们需要一年四个月的时间可以把军队需要的步枪全部生产出来。”

“子弹产量如何,”宋肖对子弹产量很是关注,在原时空,全世界能生产枪支和火炮的国家很多,只要是具备近代化工业能力的国家都可以生产,但是能生产子弹(铜质子弹)的国家全球不到30个,能子弹和炮弹(铜质炮弹)都生产的国家全球仅仅13个,就连拥有航母的南亚某大国,其炮弹和子弹都是进口的,所以不要小看子弹,它的生产工艺很复杂的,不管后期的加工制造工艺,还有前期的金属冶炼工艺,这可不是一般的军工厂就做的了的。深知子弹生产的难度,宋肖知道有枪没子弹也就是烧火棍一个。

“目前,这种口径的金属子弹生产很是困难,得亏金属冶炼技术和加工技术的突破,这种子弹每条生产线月产10万发,经过后期调整后可以达到月产20万发的产量。”

皱了皱眉头,宋肖对子弹的产量很不满意,在原时空哪个国家没有数亿发的子弹存量都不会感到安心。“子弹生产线增加到十条吧,多储备这种金属子弹,储备1000万发吧。”

“是,”设计师感到有些难度,还是保证做到。

想了想,宋肖转身有些疑惑的看着设计师,“既然步枪炮管可以改为线膛了,大炮炮管可以改吗?”

设计师认真的想了想,“大炮炮管改为线膛有些得不偿失,一是我们需要更大的钻孔线膛设备,这将会增加很大的成本,另一个就是大炮有些不太需要,大炮只要能够把炮弹打到某个地点,差不多就行,不同于步枪的点对点射击,大炮是大面积的杀伤。”

得到了解惑,认真的瞧了瞧手中的步枪,越看越喜爱,“这把步枪按规定就命名为1823式步枪吧。一个师一个师的换,换后的步枪经过初步保养放到仓库里,以后会有用的。”

除1823式步枪之外,宋肖又看到了另外一种武器,那就是新式65mm火炮。

“这种火炮与之前的火炮有什么不同?”宋肖有些好奇。

设计师走上前指着火炮炮管解释道,“委员长,这门炮与之前的炮口径一致,不过重量有了很大的减少。之前的火炮连同炮座,总重量有八百多斤,相比于满朝的数千斤的大将军炮轻了很多,却仍然显得有些重,在我们吉林,有了公路铁路运输还好,可以通过汽车拖曳,在外地汽车不能行驶的地方,靠着人力蓄力拉还是很费劲的。”

“现在有多少斤?”

“经过我们的努力,重量减轻了三分之二,炮筒连同炮座已减轻到二百八十斤,四个壮汉就能把大炮抬走。”设计师骄傲的说着。

“奥,”宋肖摸了摸炮管,看了看颜色,“你们不会是重新更换了材料吧,合金材料有了突破?”

“是的,委员长,101基础材料研究所对合金材料有了新的突破,在液态钢里掺杂了锰,形成了新的锰钢,锰钢比纯钢硬度更高,耐磨性更好,数据是纯钢数据的328%,有了这么好的合金,我们可以用重量更轻的锰钢就能达到原有钢材的水平。”

知道是自己意料之中的答案,宋肖忍不住叹出了一口气,原时空国家很多东西都能设计出来,不输给其他国家,为什么很多东西造不出来,原因就是材料不过关,几十年的发展终究不能超过西方强国数百年的研究。只能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一项一项的把所有材料一件一件的实验,得出的数据都是真金白银实验出来的,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数据都是一个国家的底蕴。即使是失败的数据,未来也可能有很大的用处。

第031章 小刀会

福建,福州。

“大姐,别犹豫了,守得青山见月明,情况如此,先撤吧。”

小刀会会长林黑儿有些不甘心,大好局势转眼间就变了。去年经历了瘟疫霍乱的摆布,林黑儿趁此机会建立了小刀会,以小刀为标志,队伍最强大时有五万余人,占领了江西和福建二十三个州府。没想到,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朝廷军队包围之下,只剩下了眼前的数百人。让林黑儿有些做梦的感觉,一切都是梦,都是假的。

“撤,”不再犹豫,林黑儿带着众人朝着海边奔去,海边早就准备好了三艘船,足够带上所有的人员。

“我还会回来的。”看着渐行渐远的大陆,林黑儿内心在呐喊。造反之前,林黑儿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让亲信姐妹们带领部分人员在海岛上建立了后备基地,失败之后,很多物资早就早早的转移到海岛上。

“大姐,咱们去吉林转转吧,说不得有些转机呢。”一个姐妹不忍心看着林黑儿日渐消沉,打算让林黑儿出去逛逛,说不定能缓解一下心情。

“是啊,是啊,之前很多人都移民去了吉林,听说那里土地肥沃,没有压迫,连最可怕的瘟疫霍乱都被那边消灭掉了,听说霍乱这个名字都是那边取得呢。”另一个姐妹也忍不住了说着。

“是啊,我听说了......”

“不是,是这样的......”

听着周围姐妹的议论纷纷,林黑儿也对吉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也是为了放松下心情,最近为了造反的失败很是抑郁,也该放松一下了。

.........

“这就是吉林吗?真的大不一样啊。”为了不引人注意,林黑儿带着四个姐妹,身着普通服饰来到了吉林。

刚进入吉林地界,看到长长不到边的水泥路,水泥路两边成排的杨树,像站岗的士兵一样守卫着一排排的庄稼。越进入到吉林内部,越靠近宁古塔,新奇的景象就越多。可以看到冒着黑烟的大铁家伙载着行人或物资路过,田地里偶尔可见同样冒着黑烟的铁家伙在翻地。林黑儿记得自家地是那么的难翻,一个壮年一天最多翻半亩田,眼前这个冒着黑烟的铁家伙很快就把亩地整个翻过来,这一天不得能翻百来亩地嘛。越想越惊讶,林黑儿恨不得把眼前冒着黑烟的铁家伙带回老家。

临近中午,一队队的学生穿着好看的校服唱着歌的回家,过公路时,所有的车辆和行人都停止,一旁的交警带着孩子们过马路。

旁边的村子,到处都是红墙青瓦,随处可见大爷大娘在树底下悠闲的打着象棋,喝着茶水,拍拍手中的蒲扇,说着家里家外的小事情,时不时夹杂着爽朗的笑声。

街边的店铺里装满了各地的水果饮食,各种各样的服装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

林黑儿和几姐妹充分发挥女性的优势,大包小包的带着,各种好吃的拿着,最终累了,躺在客店的床上。看着周围人来人往。

“这是天堂吗?”看着眼前的景象,林黑儿和几姐妹有些惊异的说着。

“从来没有哪个地方像吉林这样,有这么多好吃的,好穿的,你看周围的人的气色和他们的穿着,都没有多少补丁啊,这比老家地主老爷们过的还滋润呢。我都想在这个地方找个人嫁了。”一个姐妹感慨的说着,说到最后突然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就哭了。

众姐妹连同林黑儿没有笑她。经历了家乡的惨剧,很多姐妹很多兄弟倒在了造反的路上,为啥造反,还不是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卖儿鬻女,无立锥之地,叠加瘟疫霍乱的影响,不造反是死,造反可能还会活着。为了活着,林黑儿举起了义旗,很多活不下去的人参加了林黑儿的队伍。

首节上一节8/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