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820 第39节

琦善(皇族)、曹振镛为协理大臣;

博尔济吉特琦善(皇族)任民政大臣;

贝勒载洵(皇族)任海军部大臣;

贝子溥伦(皇族)任农工商部大臣;

宗室寿耆(皇族)任理藩部大臣;

昌(国族)任法部司法大臣;

卢荫薄任外务部大臣;

唐景崇任学务部学务大臣;

盛景仁任邮传部大臣。

下设外务、民政、度支、理藩等10个部。

新内阁成员11人,其中国族7人,皇族6人,汉族仅4人,所有的军机大事都有皇亲贵族把持,人们把这个内阁称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

汉臣在内阁中所占的比重也较小,只有4人。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届内阁被世人讽刺地称之为"皇族内阁"。

第132章 舆论哗然

“皇族内阁”的出现,让关内所有群众舆论哗然,最终看清了满朝的真实面孔。

从始至终,满朝都未曾真正想要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即废除君主专制制度改为君主立宪制度。

而满朝之所以组建皇族内阁,实际上也是为了在君主立宪制度下继续行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换句话说,满朝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原本应当赋予全体国民的权力转移到了贵族阶级的手中,这样更加方便控制。

如此,内阁就成为了君主操纵政治的工具,那么满朝的政治制度改革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皇族内阁名单的公布也让支持满朝的势力立刻失去了人心。

从此刻开始,这些势力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分化现象,一部分原本主张拥护君主立宪制度的知识分子选择倒向革命派,坚决拥护以革命的形式推翻旧有的落后制度,加速了满朝灭亡的历史进程。

可以说,满朝在皇族内阁事件中耗尽了国民赋予其身上最后的一丝希望,而这也成为了压垮满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道光走了一步死棋,将自己和满朝逼到了绝路。

得知满朝皇族内阁名单的宋肖随手把情报扔到了一边,呵呵冷笑几声,至死还要紧抓权利不放,没救了。

这件事情也没有放在宋肖心里,在他看来,这已经是注定的事情,对于这个即将灭亡的势力,宋肖也是懒得多费心思在这上面。

目前宋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谈判。

在这8年的时间当中,亚历山大二世也不仅仅是开展废除农奴制度改革。

除了刚开始三四年很是困难之外,剩余的几年亚历山大二世的压力是越来越小。

在北华的支持下,北极熊慢慢的挣脱出《伦敦条约》对他的限制。

陆军扩充到了80万。随着北极熊境内铁路的快速发展,80万陆军能够很快到达全国大部分城市,这也是亚历山大二世能够快速消灭掉各地叛乱势力的一个主要原因。

正是因为尝到了铁路的重要性,在北华的技术支持下,亚历山大二世把叛乱势力的人员全部作为修建铁路的义务劳工,在他们的辛勤劳作之下,北极熊的铁路里程越来越长。

稳定了国内势力之后,亚历山大二世加快了在中亚地区的侵略。

1836年至1839年间,北极熊侵略军在锡尔河流域和楚河流域一带进行频繁的军事“侦察”,攻占和破坏浩罕边境的堡垒。

废除农奴制改革之后,北极熊工商业资产阶级要求开拓商品输出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市场的呼声极高。

1836年,北极熊开始入侵中亚,占领切尔卡尔、奇姆肯特等地。

1837年,亚历山大二世派遣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考夫曼等入侵中亚,占领浩罕汗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城市塔什干。

1837年,北极熊将军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斯科别列夫入侵希瓦汗国,期间曾对土库曼约穆德人进行了大屠杀,至1838年,北极熊与希瓦汗国签订条约,希瓦割让阿姆河右岸的全部土地,成为北极熊保护国。

1839年,浩罕爆发了民族大起义,但遭北极熊镇压,浩罕汗国被彻底吞并。

从1837年起,北极熊对土库曼地区发动了全面进攻,遭到土库曼人的顽强抵抗。

1838年,亚历山大二世调集大量资源支援中亚北极熊部队,斯科别列夫再度大举入侵土库曼,攻占格奥克帖佩、阿什哈巴德等地,直到1839年,北极熊攻占了土库曼人的最后一座重要城镇梅尔夫。

就这样北极熊对世界中心中亚的占领完成,接下来北极熊的目光面向的不是西域就是不列颠政府的印度地区。

宋肖这次准备与亚历山大二世谈判的最重要目的就是打消亚历山大二世对西域的觊觎,这是作为同一个民族,北华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关内打的再烂,只要肉还是烂在自己锅里,宋肖就不在乎。

关内的未来由关内人们自己做主,北华的作用就是为了给伟大的民族开拓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另外打消其他列强对关内领土的觊觎。

“宋,真的要如此吗?这对于北华的利益损失很大啊。”面对宋肖要求北极熊打消对西域觊觎的交换条件,亚历山大二世可是非常的吃惊。

北华承诺,只要北极熊愿意放弃对西域的觊觎,北华愿意做出几个交换条件。

1、北华势力绝不向中亚地区扩张,支持北极熊势力向印度地区扩张;

2、北华承诺以2亿华元每艘的价格销售北极熊5艘夏朝级铁甲舰,以1000万华元价格出售夏朝级铁甲舰设计图,并派出技术人员帮助北极熊建造波罗的海和黑海造船厂,达到可以生产夏朝级铁甲舰的水平,以上价格可以通过矿产品抵消;

3、北华愿意扩大一倍对北极熊矿产品的进口数量;

4、北华对北极熊的借款可以以矿产品作为借款抵消;

5、北华不得参加任何对北极熊有敌意的同盟和势力。

这些条约在亚历山大二世看来简直就是赚翻了。北极熊目前拥有的土地过千万平方公里,尤其是占据了世界之心中亚之后,土地更是辽阔。

这里面包含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说只要矿工多,产量就大,中亚那个地方到处都是土著,可以派遣军队直接抓捕,简直就是无本买卖。

这个时空现在工业远没有后世的发达,在亚历山大二世看来,矿产简直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十分充足。

更不要说北华愿意提供在亚历山大二世看来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了。

对于海洋的野心,亚历山大二世大大超过了他的父亲尼古拉一世。

在宋肖看来,这对于北华来说也是十分要好的消息,对于北华底蕴的增加帮助十分之大,另外也可以把北极熊的注意力引向印度地区和大海,这两方面对不列颠的刺激绝对非常之大。

最重要的是,可以保住西域的安全。

看向南方,宋肖喃喃自语,“我尽力了,希望关内人们要努力啊。”

第133章 不列颠来人

不列颠政府不愧是世界上有名的搅屎棍,自从满朝发出新的内阁名单后,意识到机会来临的查尔斯詹姆士福克斯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传递到不列颠政府,并把自己建议加大对孙宁革命政府支持的意见附了上去。

接到消息的不列颠政府认为这是一个扩大在华国影响力的大好机会,委派新加坡总督埃德蒙伯克先生与孙宁革命政府联系商讨不列颠政府支持与利益问题。

1841年3月,广州。

“孙,这是帝国新加坡总督埃德蒙伯克先生,受帝国政府全权委托处理你们与帝国之间事务。”查尔斯詹姆士福克斯在旁边介绍。

“欢迎总督先生。”孙宁很是客气。

“孙,最近贵国情况你最清楚,贵国满朝朝廷内阁名单发布之后,影响力大减,已经不可能再有机会重新统治华国,帝国支持你们取得在华国的统治地位。”埃德蒙伯克开门见山的把自己到来的目的说出来。

对于不列颠的支持,孙宁心里非常高兴。孙宁革命政府在在8年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孙宁确没有太大的信心能够统一全国,最主要的就是担心北华的干涉。

孙宁非常担心北华亲自下场或在背后支持国内军阀,毕竟北华在东亚这片地区势力最为强大。

孙宁平日里对北华有些排斥,对于北华的实力孙宁还是非常认可的。与北极熊战斗,与大米国战斗,与西班牙、荷兰战斗,都取得了胜利。

站在宋肖的位置上,孙宁绝对会忍不住对关内出手,将心比心,孙宁对北华接下来的举动非常担心。

有了世界第一强国不列颠的支持,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限制住北华下场的可能性。

“谢谢,非常感谢不列颠的支持。请总督先生和不列颠政府放心,革命政府永远不会忘记总督先生和不列颠政府的支持,以自己最大的诚意保证让不列颠政府满意。”孙宁非常热情,有了不列颠的支持,孙宁对革命胜利的信心立马上升了三层。

“孙,请你放心,帝国绝对不会让其他国家阻挠你们统治华国的进程。不过我们也需要一定的收获,好对我们的国内有所交代,请你理解。”

“一定,请总督先生说说哪些条件。”

“除了上海、香港租借之外,帝国希望能够在南京、武汉、天津、广州获得租借地。”

“可以,我们完全赞同。”

对于孙宁干脆的态度,埃德蒙伯克非常满意。

“也请孙先生理解帝国对于印度地区的重视,希望革命政府取得成功后把高原省划分给我们。”

“这,这。。。。。。”听到埃德蒙伯克的要求,孙宁非常为难。

“总督先生,也请您理解我们华人对土地的重视,如果这个消息泄露出去,会对我们造成多么大的被动。我们承诺不在高原省布置军队如何?”

听到孙宁的说法,埃德蒙伯克思考了一下,觉得目前还是支持革命政府取得华国政权最为重要,点头答应了这个要求。

“最后一条,希望革命政府取得成功后,能够和帝国一起抵制北华政府。”这是不列颠政府最主要的目的,也是埃德蒙伯克亲自过来最大的任务。

“好,完全没有问题。”对于这个条件,孙宁非常赞同,对于北华取得的成就,孙宁本身就有些嫉妒,这8年来,孙宁也意识到自己与不列颠签订的协议北华应该知道,这应该是北华突然撤出对自己支持的原因。

看到自己最大的任务已经达成,埃德蒙伯克面露微笑,“那就祝我们合作愉快,同时也祝孙先生能够顺利取得华国政权。”

“合作愉快,感谢总督先生和不列颠政府的支持。”

。。。。。。。。。。。。

“先生,情报人员发现有5艘不列颠军火船靠在了广州港口,预计有步枪10万支和携带的弹药。”

“哦,”看着手中的情报,点了根烟看着墙上的地图,“看来,孙宁要有大动作了。”

自从去年孙宁革命政府成功把唐尧和龙云的势力驱赶出广西,独自占领广西后,孙宁革命政府就陷入了沉寂。

有了这批武器装备,孙宁就能够再继续扩兵。

在目前的形势下,继续扩兵的方向只能是北方临近省份的敌人。

看着关内势力地图。“盘踞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江苏这几省的龙云、何健、孙芳有的受了。”

相比于这几大军阀,受益于浦东军校,孙宁革命政府陆军无论是军队的训练精锐程度还是革命精神,都远远超过这几大军阀。

“也好,相对于这几大军阀,革命政府的统治对于关内群众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至少能够免除不停战乱对群众的影响。”

“先生,伴随这些军火的还有不列颠政府新加坡总督埃德蒙伯克。”

“他?”新加坡总督这个位置非常重要,他是不列颠政府负责东亚所有事务的负责人,能够和这批军火一块来到广州,这里面包含什么阴谋?

宋肖皱着眉头理清这里面的关系,得到这批军火后,孙宁革命政府肯定会扩军有所行动,参照历史发展进程,肯定可能会向北进攻。

因为相比于西南地区的贫瘠、经济落后,东南地区尤其是江南地区历来就是经济富裕地区,取得了这里对于革命政府的发展有很强大的促进作用。

新加坡总督这个时候来到广州,目的显而易见就是支持孙宁革命政府扩张。

不过不列颠显然不是一个善人,付出总要有回报,不知道孙宁革命政府到底答应了什么条件,希望不要是卖国条件。

在宋肖看来,孙宁革命政府是目前关内最有可能取得统治地位的势力,宋肖也不想未来的关内实际统治势力会答应列强什么出卖国家的协议。

“向情报部门发电,尽快搞定孙宁革命政府与不列颠政府最新协议内容。”

“好的,先生。”

第134章 北伐

得到不列颠支持的孙宁革命政府,很快扩兵10万,全部军队数量达到了25万人。

相比于附近几大军阀,可谓是兵精粮足,无论是孙宁还是姜宇等其他革命高层都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十足。

“先生,不列颠政府一封正式文件刚刚传到外交部。”一名秘书走进宋肖的书房。最近一段时间宋肖几乎都是睡在了书房,最喜欢的看的就是北华地图和关内地图。

首节上一节39/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