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陛下何故造反 第337节

艾公千古!

军器不利,岂不是任人宰割?

尤其是火器这等好东西,鞑子入关之后,竟直接封存于武备库了!

这不是脑子有坑?

而此时,听完好大儿的一番话,朱标脸色古怪极了。

儿啊!

还啥永乐大炮?

这玩意,早叫你爷爷给嫖走,改为洪武大炮了!

可他心里这么想,面上却露出激动之色,忙道:“对对对!”

“寿儿说的好啊!”

“大炮用来丈量疆土之大,这话听得真叫人舒坦!”

“不过……”

说到这,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忙是问道:“北平纵是有利,却也如西安一般,犯了同一个毛病!”

“天气苦寒,以至无粮!”

“要是迁都,朝廷岂不是要从江南运粮?”

朱寿一点也不慌,笑嘻嘻地道:“老爹,反正有水泥,朝廷可疏通运河啊!”

“以运河之利,水路运粮!”

“正好,还可以大兴漕运,带动扬州等地的财政!”

“再有,马和船队已经入海找土豆了,有了这个好东西,朝廷可经略辽东的黑土地,好叫粮食大丰!”

“等朝廷灭了安南,占城国许诺的四十万石粮食,也可走海疆入北平,还怕粮食不够?”

朱标咂了咂舌,讷讷地道:“你这娃子,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啊……”

倒是一旁的朱元璋,摇了摇头,说道:“海上多险,天晓得马和带不带的回来土豆啊!”

“把一切交到老天爷的手上,不可为之!”

“也罢也罢!”

“寿儿,咱这就入宫,先跟陛下说道说道西安之害吧!”

“去吧去吧!”

说罢,便带着朱标兄弟三人,迈步出府。

走出府门老远之后,朱元璋回望府宅,幽幽地道:“朱标,你觉得迁都北平如何?”

朱标思索了一下,才拱手说道:“父皇,儿臣以为,若马和带回了土豆,无粮患之下,倒是可行!”

闻言,朱元璋长叹了一口气,道:“哎……”

“哪有这么容易啊?”

可话刚开口,蒋从阴影之中迈步走出,连忙抱拳说道:“皇爷,魏国公于登州卫,发八百里加急之奏报!”

“说!”

“魏国公上书,马和命百户周通,带着土豆而归海疆,不日可回京师!”

话音刚落,朱元璋瞬间惊呆了!

卧槽!

惊喜来的这么突然?!

第三百四十四章 两京制,朱朱棣齐挨揍

这一刻,朱元璋震惊之余,心里也是说不出的激动。

出海的船队,把土豆带回来了?

好啊!

乖孙真乃大明的不世福星,叫咱想啥来啥啊!

转念一想,他也不含糊,立马大手一挥,放声笑道:“回来的好,回来的好啊!”

“有了土豆,百姓万不至于易子而食了!”

“传旨!”

“船队回归京师之日,朕亲自去港口迎接我大明王师以及农之神物!”

“雄英的办法多,等迎回了土豆,叫人速速送至这娃子的府上!”

蒋不敢怠慢,连忙抱拳,说道:“臣遵旨!”

话音刚落,燕王朱棣嘴角疯狂的抽搐。

不是吧?

把土豆送大侄子的府上?

要是本王没记错,这娃子之所以叫马和出海找土豆,乃是一心琢磨吃上土豆炖牛肉啊!

万一前脚送来,后脚这娃子就给一锅炖了咋办?

岂不是造了大孽?

心里刚升起这个年纪,一旁的朱标,沉吟了几下,拱手说道:“父皇,马和的船队,既已带回土豆,经略辽东、迁都北平之事……”

闻言,朱元璋微微颔首,老怀欣慰的笑道:“咱的乖孙,气节重着呐,不愧是老朱家的种!”

“他既要以天子之尊,亲自戍边,那咱就遂了他的愿!”

“标儿!”

“回宫之后,你带着户部、礼部、工部,拟个迁都章程出来吧!”

说到这,他转头看向了朱棣,怒其不争地骂道:“幸亏标儿、雄英还活着,不然你这兔崽子真造反成了皇帝,纵有功绩,可后代出了一个叫门天子……“

“丢人呐!”

“罢了!”

“未雨绸缪,自咱这一辈起,大明的后世之君,谁若兵败被俘,立马逐出老朱家之宗谱!”

“此言,立为祖训!”

“叫门?”

“叫他娘的门!!”

迎面被骂个狗血淋头,朱棣心里可谓是委屈极了。

爹!

这可太扎儿子的心了啊!

不、不对!

本王还有闲心琢磨这个干啥,当务之急,是自个的老家被大侄子给偷了呐!

他忍不住壮足了胆子,连忙凑上前来,讷讷地道:“父皇,迁都北平,往后儿子该住哪啊?”

“还有,迁都之后,应天府咋办?”

朱元璋摆了摆手,淡淡地道:“在京师住着吧!”

“正好,你多来雄英府上几趟,给咱嫖一嫖这娃子手里的好东西!”

“至于应天府……”

说到这,他皱眉沉思了片刻,转而幽幽地道:“当作北平的陪都吧!”

“一国两京制!”

“等迁都了北平,应天府也留一套六部班底,再叫一个勋贵镇守,省得江南诸地闹出什么幺蛾子!”

朱棣恍然点了点头,连忙抱拳:“父皇圣明!”

也就在这时,朱一拍脑门,忽然想到了什么,忙不迭地惊呼:“父皇,不对啊!”

“眼下迁都,雄英岂不是晓得老四造反无望,咱们几个忽悠这娃子的事,定要露馅了啊!”

“雄英有句话说的好,叫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不如……”

说到这,他脸上露出一抹缺德的笑容,缓缓说道:“咱们莫要叫人走漏风声,偷偷把北平改制成京师,回头给雄英一个大。大的惊喜?”

闻言,朱元璋顿时眼前一亮,激动地道:“咦?”

“你这兔崽子,脑袋转的挺快啊!”

“这办法行,就这么干了!”

“标儿!”

“记得叫工部把北平诸殿造高一丈,咱倒要看看,这兔崽子还咋窜上房顶!”

呀!

父皇这个办法妙啊!

等孤把雄英、老四这几个混账吊起来抽,看他们往哪跑!

朱标心中顿时大喜过望,忙是深以为然的颔首,振声说道:“父皇大可放心,儿子心里有数着呢!”

“等等!”

“爹,倘若迁都北平,娘的陵寝……”

“是否也要迁去北平?”

话音刚落,朱元璋脸色一滞,眼中转瞬充满了无穷的追思。

是啊!

迁都北平,咱的妹子咋办?

可若是再修一座如紫金山陵一般的帝王陵寝,定要劳民伤财啊!

百姓不可苦!

他面色变幻了几下,声音中带着滚滚怅然,道:“咱妹子的坟,不迁了!”

“等咱驾了崩,也要与妹子合葬于紫金山!”

“至于你们的陵寝,爱埋哪埋哪,咱这一辈子,有妹子陪着就够了!”

“好了,咱回宫了!”

说罢,登上马车,一路回去。

可很快,车厢之中,便传来老人的一声压抑至极的痛哭,轻轻呢喃:“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首节上一节337/58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