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陛下何故造反 第288节

“为了大明万年,在下不惜一命,也要扼杀藩王之祸于摇篮!”

闻言,朱寿面带几分感慨之色,抬手一指方孝孺,叹道:“解大人,敢在洪武一朝,上谏削藩,本少爷佩服、佩服!”

“作的一手好死啊!”

说到这,他抬手一指旁边的方孝孺,断然说道:“你之头铁,不下于这个迂腐的老家伙啊!”

方孝孺脸色顿时一黑,下意识地脱口道:“朱公子莫闹!”

“老夫之迂腐,拍马不及解缙也!”

朱寿翻个了白眼,没好气地道:“都一个样,全是死犟死犟之人!”

解缙、解缙!

才气雄浑,忠君为民,偏偏恃才傲物、不通为官之道!

纵是洪武皇帝再怎么器重,也不得不把他发配去江西当了一个监察御史!

建文朱允登基之后,他跑来京师求官,可朝中仇人遍地走,活活遭到了众臣的联手排挤!

众臣当廷责问,说你娘亲去世、父亲老迈,不在家中侍奉,跑来京师追名逐利,乃不忠不孝!

一个大帽子扣下来,解缙身败名裂!

等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方孝孺遭诛十族,解缙以惊艳之才学,起草登基诏书,才得到了重用!

永乐初年,朝廷所有的重大诏书,尽出解缙之手!

可惜,最终也因心性之缺,搅合进了立储之事,在朱棣的默许之下,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把他灌醉,拖入大雪之中活活冻死了!

不过……

眼下的解缙,才仅仅二十多年,还有挽救的余地啊!

转念一想,朱寿忙是把便宜爷爷拉去了一旁,低声说道:“老头子,这厮是个好臣子!”

“咱们帮燕王朱棣造反功成之后,他是起草诏书的不二之选啊!”

“孙儿调教他一番,把他傲气给磨干净了,回头送于燕王,岂不是立下一桩大功?”

“咋样咋样?”

朱元璋听完之后,嘴角疯狂的抽搐。

兔崽子!

解缙,乃是咱煞费苦心给你挑出来的扛鼎治世之臣!

送老四干甚?

可很快,他便笑呵呵的点了点头,说:“对对对!”

“寿儿,这厮可是一个刺头、是一柄不世出的双刃剑,你调教得了?”

朱寿洒然一笑,说道:“老头子,在解缙这等恃才傲物之人的眼中,天下非黑即白,叫这种人屈伸,只有一种办法……”

“用绝对的实力去碾压他!”

“藩王之论?”

“且看孙儿如何骂醒他!”

说到这,他迈步上前,看向了解缙,笑道:“解大人,对于藩王之祸,在下也有一番见解,不知可愿坐而论道?”

解缙连忙拱手:“朱公子之言,在下洗耳恭听!”

朱寿笑了一下,振声说道:“陛下分封诸王,于当下之朝局,利大于弊!”

利大于弊?

解缙感到一头雾水,忙不迭地问:“敢问朱公子,此言何意?”

朱寿思索了几下,这才缓缓说道:“解大人,立国之初,陛下用的乃是武将、文官、藩王三位一体制衡之政!”

“武将压文官,文官制藩王,藩王镇武将!”

“正所谓,攘外而安内,内廷不乱,可灭外祸!”

“此乃洪武皇帝的万世之明政!”

“可一旦削藩,藩王势弱,武将出征,朝堂之上,文官集团岂不是一家独大?”

“要是后世之君,出了一位御驾亲征、兵败而至武将尽丧的天子,且藩王无势的话,你说皇帝靠谁来制衡文官?”

闻言,解缙面色登时一沉!

他拧眉沉吟了半晌,才迟疑地问:“阉人?”

“对!”

朱寿微微颔首,长叹了一口气,说道:“阉人即太监,说白了,就是皇帝的家奴!”

“不管太监有多大的权势,皇帝一句话便可收回,可谓是生杀予夺!”

“可太监出于断子绝孙,为了讨皇帝之欢心,定是不择手段,争弛于文官集团,那就是两党争权!”

“文官、阉人党争之朝局,你觉得利国利民吗?”

一下子,解缙瞬间愣住了。

啊?

好有几分道理呀!

文官之害,自江南士族而始,可见一斑!

要是一家独大,后果不堪设想啊!

他面色连连变幻,忍不住开口道:“党争之祸,可生灭国之患!”

“难道,是在下错了?”

“我大明不该削藩?”

见他终于有服软之势,朱元璋心头登时涌起一抹喜意。

咦?

咱的大孙厉害啊!

这就要把解缙这个愣头青说服了?

可心里刚升起这个念头,此时的朱寿竟摇了摇头,缓缓说道:“不不不,削藩是一定要削的,可削藩之机,为之过早!”

“再说了,藩王之祸,不在于拥兵之重,在于万世之供养!”

“解大人,你的想法错了啊!”

话音刚落,正值兴头之上的朱元璋,瞬间懵逼了。

不是吧?

寿儿竟也打算削藩?!

第二百九十四章 解缙开悟,朱元璋欲削天下诸藩

这一刻,不光是朱元璋,连解缙整个人也惊呆极了!

啥?

皇长孙身为老朱家的子孙,竟要削藩?

这……这……

知己啊!

吾道不孤也!

可很快,他转瞬眉头大皱,忍不住疑惑地问:“朱公子,为何藩王之祸,在于万世之供养?”

朱元璋回过神来,也抬眸问:“是啊,寿儿,有何说法?”

朱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老头子,我大明一朝,藩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位世袭罔替!”

“今乃洪武二十四年,陛下共封十八位亲王!”

“朱家之宗室,分亲王、郡王、镇国、辅国、奉国以及对应的中尉,共计八大爵位!”

“依陛下制定的皇明祖训,亲王之嫡子可继爵位,庶出则降为郡王,郡王之庶出再降镇国,直至后代降至奉国中尉,不再封爵!”

“孙儿可是说的没错,对吧?”

朱元璋微微颔首,说道:“对!”

“可这跟藩王的供养之祸,有何干系?”

“干系大了!”

朱寿摇了摇头,振声说道:“老头子,一年之俸禄,亲王一万石,郡王两千石!”

“倘若立功、过节、升辰,朝廷也不吝啬赏赐!”

“光是诸多赏赐……”

“亲王锦四十匹,丝三百匹,纱罗各一百匹,绢五百匹,盐二千引,茶一千斤,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

“郡王锦一十匹,丝五十匹,罗二十五匹,绢一百匹,盐五十引,茶三百斤,马匹草料月支十匹!”

“三将军之俸禄,为一千、八百、六百,三中尉为四百、三百、两百石!”

“公主、驸马年年两千石!”

“当今之天下,朱家子孙还少,这点俸禄尚且看不出什么祸端,可您老想过百年之后的朱家宗室,该是何等之多?”

朱元璋拧眉沉吟了几下,迟疑地道:“七八千人?”

“老头子,那你可想错了!”

朱寿面带几分感慨之色,断言道:“百年之后,朱家之宗室,少不得三四万人!”

“这么多宗室,年年俸禄可至千万之巨,对于朝廷来说,如何供养得了?”

说罢,心里止不住涌起一个念头。

老朱家生娃,太他娘的狠了!

嘉靖一朝,宗室四万五千余人,等到了万历年间,竟足足高达十五万人之巨!

而朱元璋听完之后,瞬间愣住了。

立国之初,他之所以宽待朱家子孙,正是出于生怕后辈重蹈自己的覆辙,当了乞丐!

在他的设想之中,宗室不过万!

可要是按大孙子的说法,如此之多的宗室,恐成朝廷财政第一大负担啊!

他心头震惊之余,也忍不住目瞪口呆地道:“陛下的老朱家,是一窝一窝的生娃不成?”

“咋会生出这么多宗室子孙?”

“不至于啊!”

首节上一节288/58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