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傻不得无礼。”
朱标也让毛镶稍安勿躁,不过这县令的侍女也确实太无理了。
朱元璋被说的面红耳赤,自己都快六十的人了,竟然被一个小丫头教训,还被说的无法反驳。
关键是这丫头说的道理还真就那么回事,没有知情权就没有发言权,至理名言啊。
见朱元璋脸色不善,陈林赶紧让小兰去拿食材,这丫头最近是越来越肆无忌惮了,不仅对自己动手动脚,现在更是敢怼当朝国公,真是不知者无畏啊!
“国公爷您别生气,来来,试一下句容县独有的新吃食。”
接过小兰端出的一大盘金黄色的棒子和一些土红色的大疙瘩。
“国公爷您认得这两样为何物吗?”
朱元璋见有台阶下,现在不下更待何时,就盯着两样东西捋着胡子。
曹,这台阶他不认识啊...
他看向朱标,发现朱标也是一脸疑惑,还好陈林这小子还算识相,马上就说出了答案,及时缓解了尴尬的气氛。
“这是玉米,这是红薯,都是下官在西洋商人手上获得的粮食品种,产量很高哦!”
这可是陈林用两个月工资换来的超级玉米和超级红薯,不怕各种病虫害,生长周期短,产量变态高。
可惜没有出现土豆,不然就是三大高产粮齐全了。
至于加班奖励,则是数量翻倍,两样种子各有两千斤,已经在句容县收获一季了,第二季也已经马上要成熟了。
为此,他还特地召集县里活不下去贫民,将原本无法种植的贫瘠坡地开垦出来,全都种上两种粮食。
收获所得全都作为粮种,就等着一个有份量的人物上门,好借此人之手推销给朱元璋。
希望朱元璋看在自己敬献祥瑞的份上,以后举起屠刀时能漏掉自己。
而朱元璋假扮的李文忠,无疑就是最佳人选,所以他这时才拿出两种粮食。
朱元璋拿过一个玉米和红薯仔细端详,大傻则是熟练的将红薯扔进炭火,将玉米放在烤架上。
然后又去抓起小兰新拿过来的羊肉串烤了起来,刷油撒辣椒面,瞬间唧唧冒油声不断,油烟更是呛人。
“你个大傻,这么弄我们还怎么坐在这里。”
大傻默不作声,一看就是故意的,小兰则是背过身捂嘴偷笑。
陈林赶紧招呼朱元璋他们来到旁边的躺椅边坐下,朱元璋闻了闻玉米后递给朱标,然后看着陈林等他开口。
“这玉米亩产最少也在1500斤,红薯则高达5000斤以上....”
!!!
朱元璋被气笑了:“你小子该不是喝啤酒喝醉了吧。”
朱标也是这么认为:“陈县令要不先去休息一下,当然,我们绝不会向陛下告密你上衙期间偷懒的事情。”
陈林无奈,只好拿出杀手锏了。
“那谁?对,就你,去把农业局局长叫来。”
不多时,一个脸色黝黑老农模样的人来到几人面前,不耐烦地朝陈林拱手道:“县尊大人有何事还请快点说,老汉手上还有活呢!”
此人是陈林在田间发掘出的一个老农,名叫姜农六,种地经验丰富,懂得看天象,能预报天气。
被陈林招入麾下成为试种玉米和红薯的主管,现在第二季粮食准备收获了,所以手上事情特别多。
陈林赶紧介绍朱元璋国公的身份,然后小声将推广新粮的事简单说了下,姜农六听后眼睛一亮。
他是经历过元末战乱的,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女为了省下口粮留给自己和孙子,而远走他乡,至今音讯全无。
更是见证了许多人被活活饿死的凄惨景象,所以他对粮食特别上心,现在得知可以让这两种高产粮食普及全天下,自然当做第一等的大事。
于是他用最快的速度跑回自己的办公室,找出上一季粮食入仓的记录,跪在地上递给朱元璋。
“国公爷在上,这是本县第一季试验田的入仓记录,您请过目。”
朱元璋见姜农六和陈林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心里顿时有股气堵在喉咙间,难道这两种粮食的产量是真的。
略微有些颤抖的翻开这本入仓记录,上面是每一块试验田的的位置,亩产量多少,耕种人是谁,都有详细记录和耕种人的签字手印。
李盖五、陈华大,吴国七、姜农六....
看着这一个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名字和鲜红的手印,朱元璋想起了自己朱重八之名。
名字能作假,但手印却无法伪造,这一切都是真的。
“姜老哥,你快起来,你这一跪,咱承受不起啊!”
身为同龄人过来人,朱元璋和姜农六俩老头,感同身受,抱头痛哭。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第9章 合股
在烤红薯烤玉米的香气中,姜农六十分耐心给朱元璋讲解新粮种植的要领。
陈林朱标两人不敢打扰老头间的谈话,每人捧着一个烤红薯吃的香甜。
直到朱元璋闻到香味,才想到这两样粮食虽然高产,但口味也很重要,自己必须试试味道。
然后一屁股顶开占位置的毛镶,拿起一个烤的有点焦黑的玉米棒开吃。
“呜,这玉米清甜可口,不可多得啊。”
“你,手上剥好皮的红薯拿来。”
毛镶委委屈屈的将好不容易处理好的烤红薯交出,正暗自神伤之时,大傻却友好的递过来一个剥好皮的给他。
就是红薯肉上面黑色的手印,毛镶看的有点反胃...
姜农六在朱元璋旁边提醒着:“李老弟,小心烫,这烤红薯只能偶尔吃点,吃多了上火还涨肚子,最好是和大米混在一起煮成红薯粥,对咱这种年纪大的,养胃润肠通便。”
“是这么说吧县尊大人?”
陈林白了一眼,你这么问怎么搞的好像咱在骗人似的。
不过还得接茬道:“对,切片切条晒干后口味更香甜,还能磨成粉制成红薯粉条,火锅绝配。”
“还有这玉米,晒干后也可以磨成粉,性质跟小麦差不多,可做各种玉米面食。”
朱元璋算是看出来了,陈林这是在极力推销两种粮食,可这是好事啊,怎么看着像怕自己跑了似的。
看来有必要进一步确认下事情的真伪。
于是在朱元璋的要求下,一行人来到城外的第二季试验田。
第二季种植面积比第一季多了好几倍,足有三万多亩。
百年后,句容县县志记录下这样一段话。
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
在句容县县令陈林和县农业局局长姜农六等领导的的陪同下,大明洪武皇帝陛下朱元璋和大明太子朱标殿下莅临试验田视察,亲切慰问了田间忙碌的农民,并询问农作物生长情况。
期间,洪武皇帝陛下亲自下地,和本县农民共同劳作,并拔出一株红薯,预估亩产量,姜农六局长现场示范水渠引水灌溉和田间混种技术,深得洪武皇帝陛下认可....
.........
在朱元璋终于确认了红薯和玉米的产量后,心中对陈林这么热衷推销两种粮食更加疑惑了。
这两种祥瑞般的粮食,只要进献到朝廷,至少得封他个伯爵,有必要这么殷勤向自己这个假李文忠推销吗?
朱元璋问出了心中的疑问,陈林笑了笑回答道:“国公爷有所不知,这敬献祥瑞得是个有份量的人去说,那效果才好。”
“就下官这个品级还无法面圣,层层上报即使上达天听,功劳也可能被他人抢走。”
说着再次凑近朱元璋耳边小声说道:“还有就是想请国公爷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能不能以敬献祥瑞之功,向陛下讨要一个免死金牌、丹书铁券之类的终极保命道具。”
朱元璋诧异道:“你又不违法犯罪,还有大功于朝廷,要这免死金牌何用?”
陈林四下看了看,然后低声说道:“国公爷你就不要装了,这就咱两人说悄悄话,陛下那喜怒无常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在他手底下当差,这小命悬得慌啊!”
“下官可不像国公爷您,有开国之功傍身。”
说着心里还附加了一句,开国之功都不一定顶用。
可朱元璋见自己被说的如同暴君一般滥杀无辜,顿时脸就黑了。
一甩衣袖走了。
“诶,国公爷您别走啊,您还没答应下官呢...”
回县衙的路上,朱元璋越想越气,这小子肯定是因为自己在胡惟庸案杀的人太多,害怕了。
可那些都是该杀之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稳定大明朝堂,他一小小县令懂个屁。
马车内,朱标小心问道:“爹,刚刚陈县令跟您说什么了。”
“他说你爹是暴君,他怕死,想要免死金牌。”
“这...那您答应了吗?”
“答应个屁,这事能答应吗?”
“儿子觉得,到时候不妨就给他个免死金牌,也好让他安下心来,以他如今表现出来的才干,担任一省之布政使都绰绰有余,咱不是正缺人吗?”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点着头...
另一辆马车内,陈林正在郑重其事的吩咐姜农六。
“老姜,你跟国公爷聊的来,我的免死金牌就靠你了。”
“我说县尊大人,您怎么老想着免死金牌,您安安心心在句容做县令,难道皇帝闲得发慌,特地跑过来杀你?”
“你不懂,那位可是洪武大帝啊,没那玩意儿傍身总是有点虚...”
说完心里补了句,有了依旧虚,不过好歹能硬那么一点点。
经过一通来回,时间已经是下午了,陈林打好卡后回到后院。
见朱元璋三人似乎还没有要走的意思,只好让小兰去准备晚饭。
晚上吃的是煎饼果子。
大傻熟练的在炉灶前做好一套超大形煎饼果子,在毛镶忌惮的目光下,一个腾挪跳上屋顶,就这样坐在上面,背对着夕阳吃了起来。
朱元璋见后顿时起了兴趣,拿过勺子舀了勺面糊,学着刚刚大傻的动作,竟也摊出一块完整的煎饼,然后磕了俩鸡蛋摊平,翻面涂抹酱料,放上咸菜葱花,再盖上蔬菜薄脆,然后一卷一刀就成了。
这一套下来,熟练的像是街边卖煎饼果子的小贩一样,看的陈林目瞪口呆。
“来,坐下来,本国公有事跟你谈。”
朱元璋咬下一口饼子,然后拍了拍身边的椅子。
陈林见状,知道肉戏要来了,赶紧拿了杯珍珠奶茶双手奉上。
“免死金牌好说,但本国公要全套卫生间的代理,全国总代理。”
“这...”
陈林犹豫了,这老货识货啊,还知道全套卫生间,这可相当于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自己要答应吗?
算了算了,还是小命重要,钱是赚不完的,但你得有命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