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两人完成龌龊的交易,各自安排手下去签约交钱开发票。
朱元璋戏谑的看向朱标:“你手底下的人可不简单啊,这回扣吃的,那是相当豪气?”
朱标表示很无辜:“爹,这人我不认识,不过他刚刚说姓吕,想来跟...”
朱元璋摆摆手:“行了,这是你的家事,咱不掺合,你自己看着办。”
“不过这县令看来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亏咱刚刚还那么期待见他!”
这时,毛镶点的菜陆续上桌了。
有辣子鸡丁,剁椒鱼头,水煮肉片和酸辣汤。
朱元璋看着一桌子菜:“不错,还挺会点菜的,这红彤彤的看着就有食欲。”
“谢掌柜的夸奖。”
朱元璋接着说:“可咱们就三人,吃得了这么多菜吗,须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是是是,掌柜的教训的是。”
“那这顿你付账。”
“可是,掌柜的,我....要不咱们也那啥AA?”
“嗯?”
随着朱元璋一个眼神过去,毛镶瞬间老实,然后三人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痛苦并快乐的辣椒洗礼。
虽被辣的斯哈声不断,被辣的满头大汗,却舍不得停下手中的筷子。
.........
直到天色全黑,吕姓商人才心满意足的拿着合同跟发票离开了酒楼,陈林则在打包桌上没吃完的菜。
另一边,三人红肿着嘴唇,喝着酒楼赠送的冰镇酸梅汤。
朱元璋看了下天色和楼下依旧熙熙攘攘的人群:“怎么到戌时还没宵禁?”
“肯定又是这县令搞的鬼。”
“爹,您稍安勿躁,且由儿子上前试探一下。”
然后朱标整理了下衣着,来到陈林面前:“陈县令有礼。”
“嗯,有礼有礼。”
陈林看了眼朱标,眼珠子却瞄向后面的朱元璋,手上的动作却没停下,将一个没动过的红烧大肘子装进纸袋。
朱标继续说道:“您身为一县之尊,要这些剩菜作甚?”
陈林回怼道:“年纪轻轻的你眼瞎啊,这大肘子,这烧鸡都没动过,能叫剩菜吗,带回去当宵夜多好啊!”
朱元璋在后方差点没笑出来,刚刚还是自己被人说瞎,没想到这么快自己儿子也被人说眼瞎,不过这小子爱惜粮食倒是不错。
朱标干咳了下缓解尴尬:“呃,这都戌时了,为何还没宵禁?”
“宵禁啊,有,亥时一到立刻宵禁。”
“可是朝廷不是规定的戌时就要宵禁吗?”
陈林打包完毕:“这就要说说朝廷政策的不合理了,那么早宵禁怎么开展夜生活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不上来,百姓就没好日子,百姓过不上好日子就要造反,造反可是要人命的,所以这戌时宵禁,定的时间就有问题,得改。”
朱标点点头:“那你知道朝廷为何要定戌时宵禁?”
这个陈林还真不知道。
“陈县令想想,宵禁后百姓无所事事,是不是就要早睡,可那么早又睡不着怎么办?总得干点啥吧!”
“我这么说你能理解吗?”
陈林心想:睡不着玩手机呗,可现在哪来的手机。
朱标见他还是不懂的样子,顿时觉得这县令也就那样,还以为有多厉害呢。
“人口....”
陈林惊呼道:“你是说让百姓们早早上床造人?”
“我去,竟然还有这层考虑,看来古人也不都是一无是处啊。”
“古人?”
“咳咳,那个,还不知阁下尊姓大名,来句容县所谓何事?”
“咱是应天府粮商,原本想去镇江府购粮,路过此地觉得甚是有趣,就多盘桓几日,看看有没有意外惊喜。”朱元璋的声音从两人背后传来。
陈林转头一看,一股肃杀气势扑面而来。
这位该不会就是老板吧!
朱元璋见他一脸震惊的看着自己,难道是自己的身份暴露了?
可自己没露馅啊!
“不对,你们绝对不是什么粮商。”
朱元璋眼珠子一转,大概猜到了陈林的想法,哈哈一笑:“好眼力,实不相瞒,我们确实不是商人。”
然后陈林一脸期待下文的表情。
“我乃曹国公李文忠。”
陈林不敢相信的转头看向朱标:“李文忠!那这位兄台难道是传说中的李景隆?”
第6章 客栈历险记
陈林怀疑的摸着下巴,看着眼前的父子俩。
话说李文忠也是武将,身上有肃杀之气这倒合理,年纪也差不多对得上。
可这李景隆,洪武十五年应该还不到二十岁吧,可面前这货长的也太着急了吧,难道《太祖实录》上记错了。
《太祖实录》是陈林其中一个月的工资奖励,详细记载了洪武年间所有事情,加班奖励是洪武年间所有科举考题。
只剩洪武初年大明新建,朱元璋只在洪武四年举办过一次科举,就因长期动乱加上元朝隔绝了近百年的科举,这一科录取上来的读书人水平太低,根本不堪使用。
朱元璋多方考虑,决定暂停科举。
期间更是因为地方大地主暗中阻扰和一些割据势力未平,地方官大多数还是以元朝旧制实行推荐制度,直到洪武十八年才开启明朝的第二次科举。
而陈林家族作为婺源县大族,在洪武十四年,年仅十八岁就被家乡地主联名推荐为官,这才有了去年走马上任句容县令的事情。
所以这科考题目对他而言就显得可有可无,但对其他文人学子,比如杨士奇。
.........
陈林上下打量着朱元璋父子俩。
不管真假,眼前这位即使是不是曹国公,至少也是个上过战场的将军,客气点准没错。
“呃...下官见过曹国公,见过李公子。”
“下官奉劝李公子,早睡虽然有助人口发展,但您这状态...还是j节制下吧。”
朱标无语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怼回来了。
三人重新落座,朱元璋直接开口质问:“你一堂堂县令,和商人走的这么近,就不怕背上官商勾结的骂名吗?”
“国公您言重了,下官只是想发展经济,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您看看楼下繁华景象,下官自认自己干的还行,就算千古一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一代伟人,当朝皇帝陛下他老人家亲临,下官也是这么说。”
马屁,这绝对是马屁。
一旁的毛镶狂撇嘴,可朱元璋却很受用,笑眯眯的接下了这记马屁。
这小子竟然认为咱是千古一帝,一代伟人,咱有到那个高度吗?
可他却依旧板着脸:“说的好听,谁不知道商人不事生产,只会倒买倒卖哄抬物价,发国难财,对社会毫无益处。”
陈林摇着手指:“国公爷此言差矣。”
朱元璋和朱标调整了下坐姿,打算看看陈林能说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道理。
“商人很会赚钱对吧。”
“那他们赚钱要纳税,赚的多交的多,这也没错吧!”
朱元璋父子俩同时眼睛一亮,似乎也抓到了重点。
“纳税多了朝廷就有钱,有钱就能派兵打仗,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再派商人过去赚钱,如此往复生生不息。”
“但这里就有个问题,咱大明朝的商税是三十税一,太低了。”
朱元璋父子俩若有所思:低吗?
这么一说好像确实低了...
陈林接着说道:“句容县的商税就是十税一,还有其他各种繁杂的小税,总的算下来大概是八税一吧!”
“这么高的税!商人们愿意交吗?”
陈林没有说话,依旧指着繁华的夜市,事实胜于雄辩。
“收上来的商税,下官全都用于回馈本县建设,看看这平坦的路面,整洁的街道,还有句容中心小学那明亮的教室,这些都是商税的贡献。”
“而且商人的流动带来的是活力,他们带着银子来到句容县,他们在句容的每一笔消费都会促进本县经济发展,增加百姓收入。”
“就像夜市的小贩们,他们原先就是些农民,现在农闲出来摆摊赚点外快,可要是没有这些外来人口奉献他们的消费,百姓们仅凭几亩薄田靠天吃饭,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吗。”
朱元璋父子俩深以为然。
陈林继续说:“当然,这所有的一切只是下官个人看法,对不对我也不知道,下官只是拿句容县当做一个试点,到现在为止看着还行。”
“还请国公爷回京后不要到处宣扬,下官怕朝里的那些大官....”
然后凑近朱元璋的耳边轻声说道:“关键是皇上那,下官这些举动已经算是离经叛道了,万一皇上不高兴将下官咔嚓咯....”
“还请国公爷保密慎言加美言。”
朱元璋捋着胡子哈哈大笑:“那本国公有什么好处?”
陈林眼珠一转:“要不您老也代理一款商品,下官给您八折,不,给您七折优惠,您看可行。”
“行啊,那本国公就要马桶的全国代理权。”
!!!
我去,这是搞过市场调研了吧。
“您老倒是慧眼识珠,可这马桶代理费本来就贵,您还要全国的,这可是天价啊。”
朱元璋依旧捋着胡子:“你开个价。”
陈林考虑后伸出一根手指:“一百万两银子?”
噗
朱元璋三人同时喷了。
“你小子想钱想疯了吧,一百万两,你那马桶是黄金打造的啊。”
陈林耸耸肩:“确实堪比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