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绝不能让老朱失去信心。
“陛下,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大炼钢本来就是很复杂的工程,咱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放弃。”
“也不能因为失败去处罚这些工作人员。”
“臣想请陛下到现场去激励他们,敦促他们,让他们知道陛下您在看着他们。”
“我想有大明皇帝的亲自接见和关注,所有人都会迸发出十二万分精神,去攻坚去解决所有难题的。”
朱元璋听后也算是被陈林说服了:“那就走吧!”
于是,在朱元璋的威严又亲切的关怀下,所有冶钢厂工作员都迸发出无限的激情。
原本需要三个时辰才能再次点火,直接被缩短到两个时辰。
直到一道暗红色火光由炉底慢慢升起,点火终于成功了。
但这仅仅只是点火,离第一炉铁水出炉还远着呢。
交代现场人员注意安全后,朱元璋跟陈林就回了县衙,时间也已经到夜里9点了。
在小兰的安排下,所有人都睡下了,包括跟着朱雄英回来的老爷子陈建。
“陛下,这皇长孙以后就住县衙了?”
朱元璋吃着小兰弄的宵夜:“那不然呢,你再给买个宅子啊!”
“那皇后娘娘呢?还有陛下您,不能再去上体育课了。”
朱元璋停下筷子:“什么意思,不欢迎咱?”
“是太子殿下,陛下有些日子没见过太子殿下了吧,他最近压力很大。”
朱元璋不以为意:“什么压力不压力的,大明迟早要交到他手上,嫌压力大就别当这个太子。”
我去,这话就重了,自己该不该继续说下去。
为了朱标小命,为了多一个制约老朱的人....
“陛下,臣的意思是太子殿下的身体。”
这下朱元璋有点紧张了,如今陈林的医术在朱元璋心里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神医说你的身体有问题,那就是有问题。
一把抓住陈林的手腕:“你什么意思,给咱说清楚。”
“太子殿下最近脸色不太对,连日操劳疲劳过度,不是长寿之相啊!”
“不是长寿之相!!”
这句话算是彻底将朱元璋吓住了:“那怎么办?你小子是神医,一定有办法救你哥....救太子。”
哐当!
两人回头一看,马皇后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身后,地上是两碗摔的稀碎的阳春面。
“小陈,你刚刚说太子不是长寿之相!”
“你一定有办法对不对?”
陈林先是安抚下两位替儿子担心的父母。
“没那么严重,就是要多休息,太子殿下是疲劳过度。”
马皇后听后突然揪着朱元璋就是一顿打:“我说让你不要去上什么体育课,你看你,把咱儿子都累成什么样了,打死你个臭丘八....”
“是是是,咱明天就回去处理朝政,让老大好好休息休息。”
“哎呀,你别打了,有外人在。”
马皇后一看旁边看戏的陈林。
外人,这是外人吗?这也是你儿子。
然后继续开打。
陈林耸耸肩,慢慢退回自己的房间,洗个澡、进被窝、搂小兰、睡觉觉。
第二天一醒来,就接到高炉第一炉铁水出炉的好消息,只是这炉铁水的质量不是太好。
不过钢厂工程师说这是正常现象,等后面顺了就会慢慢达标合格了。
朱元璋则是脸颊有点淤青,在马皇后的监督下去小学办理离职手续。
随后又在马皇后的目送下被赶回京城。
只是,当朱元璋赶到皇宫时,发现朱标的脸色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而且政务处理的也是井井有条。
“老大,不是说你身体受不了一直处理政务吗?怎么现在倒是得心应手了。”
朱标指着不远处在埋头批阅的八个文士说道:“爹,这都是陈县令的功劳,他建议儿臣组建内阁帮忙处理政务,儿臣试过几天后感觉效果相当不错。”
“内阁?”
朱元璋这下来了兴趣,听朱标详细讲解内阁的构成和工作流程。
“听着倒是不错,不过这里有个很重要的问题你有没有意识到。”
朱标不解的看向朱元璋。
“你啊,还是太嫩了。”
随后拉着朱标避开批阅的八人,来到殿外。
“内阁....”
“以咱还有你的权威和能力,是可以掌控内阁官员。”
“那你有没有想过万一咱们的子孙出那么一两个无能的,到时候能控制的住这些人吗?”
“这就是丞相的另一种形势啊!”
“而且是以一种更加强大的姿态出现在朝堂上,到时候咱这杀人无数才拿下的皇权,岂不是又要拱手让人?”
朱标听后点点头,可又反问道:“可是皇帝一个人处理所有政务,这绝非长久之计。”
朱元璋笑了笑:“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得问那小子。”
第52章 历史的惯性
蹲守钢厂的陈林还不知道,因为之前建议太子组建内阁的事,现在惹上大麻烦了。
不过他当下的烦恼是,老爷子竟然想跟着朱雄英去皇宫。
因为今天是陈林规定的周五,明天周六没有课,下午放学后马皇后就想带着朱雄英回京城。
没想到老爷子死活就赖上朱雄英了。
马皇后没法,只能带着老爷子一起上路。
陈林得到小兰送来的消息时,一行人已经出发一个时辰了。
“真是祖宗啊!”
还在苦恼怎么解决此事时,朱元璋的旨意又来了。
太监宣读完圣旨后,陈林这才知道大麻烦来了。
赶到皇宫时已是深夜,陈林直接被带到朱标在奉天殿旁设立的内阁办事处。
“陛下,臣来了。”
一路下来,陈林已是身心俱疲,现在连打招呼都无精打采的。
朱元璋半躺在软塌上眯着眼睛没有说话。
朱标让太监奉上参茶,等陈林喝下后才说道:“令尊已经睡下,陈县令不用担心。”
朱标也是刚知道自己儿子被人“冒领”了,不过人家老爷子有呆症,还是功臣他爹,自己这个做太子也不好多计较。
陈林也知道,现在自己的老爹算是皇家手里的人质。
那接下来的问话只能有问必答了。
于是他直接开门见山说道:“殿下是为内阁之事找臣前来吗?”
“正是。”
“内阁试行几天下来,效果很好,本宫处理政务的效率大大提高,不过这里面有几个问题需要陈县令参谋参谋。”
还参谋参谋,参谋个屁,自己就是个996社畜,大方向上吹吹牛还可以,可要是细究起来,那就是个。
朱标继续说:“不知陈县令对内阁未来的发展有什么预判?”
预判?
无非就是党争误国,皇帝为了对付内阁,亲信太监与之抗衡,搞得整个大明乌烟瘴气。
东林党就是最终模板。
可这个怎么说,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呢,除非你是诸葛亮或是刘伯温,能预知未来的事情,不然说出来就是妖言惑众。
仔细斟酌了一会儿后说道:“臣不懂治国之道,但也知权衡的重要。”
“陛下和太子殿下贤明,大权在握自然不会犯错,但后世之君...”
“这一人乾纲独断和群策群力孰优孰劣,臣想陛下和太子应该还是分的清的。”
朱元璋和朱标听后都没说话。
确实,历史上每个朝代的规律都是王朝前期君主贤明,王朝后期的君主大多昏聩,这时候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里,就会出现昏君误国。
朱标想了会问道:“那要怎么预防内阁做大?”
陈林努力回想着前世网络上那些键盘侠提出的观点,总结后说道:“严格限制内阁官员的品级,内阁官员不能担任六部官职,限定内阁只是秘书机构,他们只行使建议权,而没有最后的决策权。”
“这个陛下可以写进祖制,让后世之君严格遵守。”
说完陈林心里补了一句,到时候后世皇帝会不会遵守就不知道了。
不过内阁这个制度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可以这么说,没有内阁的话,明朝不可能存在二百多年。
说完陈林突然又指出:“臣觉得还要严格限制太监干政,以防后世之君因懒政,指使亲近太监参与政事,这个也可以写进祖制。”
朱元璋睁开眼睛,脸上看不出喜怒,淡淡的问了一句:“你句容县的权力构架就是这么弄的吧。”
句容县!
经朱元璋这么一提醒,陈林才回过神,原来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在用内阁制了。
小兰就相当于他的内阁秘书,基本上所有文书都会在她那集中,初步处理后再向自己汇报。
可如果小兰有心蒙蔽自己...
果然还是弊端很大啊!
其实说到这,陈林也大概明白了历史上那些大明奇葩皇帝,为什么最终都会选择信赖身边的太监,利用太监来制衡代表文官集团的内阁了。
毕竟是自己身边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就想现在的小兰对于自己一样。
小兰其实就相当于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内阁的合体了,在句容县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