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时代:帝国超壕大军阀 第78节

“棣城的余德容、石州的罗正初还有姚光年手底下的皇家三军都已经被咱们护国军的雷霆之势给彻底镇住了。”

孔远山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侃侃言道:“护国军随时都可以进驻帝都,司令是不是也是时候再往前进一步了?”

“往前进一步?”陈见深自然明白孔远山这往前进一步的意思是指的什么,随即摇了摇头:“进什么?”

“师爷不要忘了,咱们这次是来收拾洋人、讨伐老姚的。”

“咱们护国军的这次行动就是为了阻止大恒分裂、勤王救驾而来的。”

“你这么一搞,这不就变味了吗?”

“对!对!对!”孔远山连忙点头道:“有些事急了反而不好!”

“现在形势未明,还牵扯到九国的后续态度,是得等等再说。”

孔远山紧接着请示道:“司令,那九国部队的那两万八千多俘虏咱们应该怎么处置?”

“师爷觉得这些人应该怎么处置?”陈见深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将这个问题重新抛给了孔远山。

“要我说那就尽快把这些人给打发走,赶紧让九国各自派船来把各自的人给拉走。”

“这小三万人呢,每天的吃喝拉撒还得咱们管着,总窝在手里肯定不合适!”

“哦?师爷是这么想的?”陈见深摇了摇头,笑道:“师爷的意思是把九国部队的这些侵略者给放回去?”

“不放回去不划算!”孔远山点了点头:“给这些洋人一粒米那都是浪费。”

在孔远山看来这些九国部队的俘虏肯定还是得放回去的。

你总不能把这两万八千多人全部给杀了吧?

要真这么干了,那他们就等于是和九大列强全面开战了,那可就一点缓和的余地都没有了。

护国军虽然实力不俗,可这同时和九大列强全面开战那肯定还是有些不太现实的吧?

“哦!明白了!”孔远山看着陈见深的表情,随即猜测道:“司令是想以九国部队的这些俘虏为筹码好好跟九国谈谈条件?”

“让他们拿钱赎人或者是好好坐下来和谈?”

“师爷主张将九国部队的俘虏放回去是怕九国一起对我们大恒宣战吧?”

陈见深不以为然道:“他们要是真敢那么做那就让他们尽管放马过来。”

“本司令绝对不会向洋人示弱!”

“和谈更不需要,他们是进到别人家里来抢劫的强盗,主人家给他们一些教训难道不应该吗?”

“再说了,九国现在互相都闹的很不愉快,相互之间也都防着呢!”

“就算我们真的把这些俘虏全给杀了,他们顶多也就是口头上宣战。”

“那司令的意思是..............”孔远山略显惊讶的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那倒不至于,咱们倒也不能让别人以为咱们护国军太过于凶残。”

陈见深笑了笑:“但是,洋人的这些俘虏咱们也不能白养着。”

“打发他们去修铁路吧,一大堆活正需要壮劳力呢。”

“这些洋人一个个身强力壮的,干苦力正合适!”

第130章 进驻帝都

昌隆十年四月十三日。

身在帝都的姚光年与已经抵达沽门的陈见深进行了第一次电话通话。

在与陈见深的通话中,姚光年以皇家三军向护国军缴械投降从而避免恒国继续内斗的条件给姚家子孙争取到了一条活路。

而已经病入膏肓、命不久矣的姚光年则主动提出自己不会让陈见深难办,他会按照护国军之前提出的要求自裁谢罪,以此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能够以这种兵不血刃的方式进驻帝都城,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所以,陈见深在电话里当场答应了姚光年的条件。

事实上,特情总署对于帝都城内的情况也已经摸的差不多了。

包括姚光年的身体情况,陈见深也是心知肚明。

因此,姚光年提出的愿意以死谢罪来换取姚家后人一条生路的条件无疑是讨了个巧。

不过,为了大局为重,陈见深觉得让已是必死之人的姚光年占点便宜倒也无所谓。

此次通话结束后,姚光年随即公开表态:欢迎护国军进驻帝都。

而且,还亲自为自己这么多年来所做的那些错事做了一个临终悔过。

并大大方方的承认了自己是大恒第一恒奸的事实。

当日下午,姚光年搬出了皇宫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府邸。

下午五时十六分,姚光年安排好自己的身后事后于府邸内开枪自尽。

至此,在大恒国呼风唤雨几十年临了还体验了一把皇帝瘾的姚光年最终以自裁谢罪的方式亲自给自己来了一个了结。

随着姚光年的自裁谢罪,也宣告了姚光年时代的正式结束。

-------------------------------------

昌隆十年四月十六日。

也就是姚光年死后的第三天,护国军的部队便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帝都城。

当天,陈见深便践行了自己的口号将昌隆皇帝迎回了皇宫。

被迎回皇宫的昌隆皇帝下的第一道旨意便是册封陈见深为大恒三军总司令并授予帝国元帅军衔,代表大恒朝廷全权处理一切大小事务。

昌隆皇帝对于自己的定位那还是相当清楚的。

而且,也绝对有与自己身份相匹配的高度自觉性。

二话不说,回到皇宫后继续当起了啥事也不问的透明皇帝。

朝廷上的事与他这个名义上的大恒皇帝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自己继续只干老三样吃饭、钓鱼、睡大觉!

至于这帝都城谁当家谁做主那都不是昌隆皇帝该操心的事。

一句话听安排,该吃的吃该喝的喝。

如今这世道,对于昌隆皇帝而言能多享受一天就多享受一天!

天知道明天这大恒国又会发生什么事..............

相比于昌隆皇帝悠闲自在的摸鱼生活,被其正式册封为三军总司令的陈见深可就没那么清闲了。

一大堆事都等着陈见深来拍板处理呢。

姚光年临死前倒是硬气了一把由着性子就把帝都城内的九国派驻人员给来了个一窝端。

也算是临了给自己这么些年受的“洋气”找了个宣泄口。

姚光年这大手一挥把平日里那些尾巴都翘上天的洋人都给突突了,他的气倒是出了,但这件事却总得有个后续的说法。

毕竟,按国际惯例上来说,姚光年这事做的确实是挺绝的。

从性质上讲,这件事比九国部队向护国军投降这事更让九大列强面子上挂不住。

九大列强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气,那肯定不会就那么算了。

果不其然,九大列强一边与护国军商谈九国部队那两万八千多名俘虏的事宜一边就九国使馆被一窝端的事情向大恒朝廷提出严重交涉。

对于九国外事人员在帝都所遭遇的悲惨下场,大恒朝廷必须给一个说法。

否则的话,大恒如此行径将等同于向九国全面开战!

如果不是大恒护国军展现出来的强大军事实力把九大列强震得一愣一愣的,且九大列强之间因为护国军的突然崛起也是互相猜测怀疑。

恐怕,九大列强现在已经向大恒正式宣战了。

另外,除了九大列强的这些外在问题之外,国内的问题也是一大堆。

被陈见深这么一搅局失去了称王机会的余德容、罗正初、沈景明等大军阀虽然嘴上都喊着支持护国军的大义之举,但心里面指不定连陈见深的八辈祖宗都给骂了个遍。

随着护国军进驻帝都,姚光年自裁谢罪,所谓的讨姚联军也就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

还没有赶到帝都这边的沈景明所部眼见局势突变,直接调转路线赶回了自己的老巢辽州行省。

就在陈见深率大恒护国军进驻帝都的当天,驻扎在棣城的余德容所部与驻扎在石州的罗正初所部也连夜开拔各自向自己的老巢折返。

看来,余德容与罗正初也担心风头正盛的大恒护国军趁机把他们也给直接收编了...............

眼下,还是麻溜的赶回自己的老窝比较稳妥!

余德容所部与罗正初所部的动作自然瞒不过陈见深的眼睛。

早在余德容、罗正初要跑之前,特情总署就已经将这个情况提前汇报给了陈见深。

不过,陈见深倒也没有阻止余德容与罗正初的动作。

他们既然要回去那就先回去便是。

一句话在陈见深眼里压根就没有把大恒国内的这些大小军阀势力放在心上。

如今护国军战力已经成型,只要陈见深愿意他随时都可以把大恒国大大小小的军阀势力以雷霆之势荡平收编!

护国军现在真正要应对的还是来自于九大列强的外部威胁。

虽然陈见深有系统傍身,手底下的护国军也拥有足够的实力。

但九大列强毕竟个顶个的都是军事强国。

一对一的话,陈见深自然谁都不虚。

可要是九大列强真要是联合起来一起向大恒宣战一起对大恒发起全面攻势,那还真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特别是九大列强之中的新顿国,其工业实力号称当世最强。

而雄厚的工业实力也意味着强大的生产能力。

如果新顿国的战争机器全面运转起来,绝对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对手。

伊凡国与索伦国也是不容忽视的强敌。

所以,虽然陈见深有系统傍身,可如果一挑九的话绝对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第131章 必须站起来

帝都大恒三军总司令部(原大恒总领府)。

“司令,这帝都城内有身份的洋人都被姚光年给杀绝了。”

“一时半会九国那边还真没什么合适的人来跟我们面对面的好好谈谈这后续的事。”

“不过这也正好,咱们可以趁着九国的谈判代表还没到好好想想应对的对策。”

孔远山向陈见深汇报着情况:“现在九国那边每天都给咱们十几二十几封的电报发着,一直催促着我们给他们一个交代。”

“九国各自派来了代表已经在路上了................”

“九国部队的那两万多名俘虏没什么好谈的了。”陈见深端起桌子上的茶盏抿了两口:“他们是侵略我们大恒的罪人必须进行劳动改造。”

首节上一节78/1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