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开局皇太孙,爷爷朱元璋 第51节

闻言,太子妃慌忙问道:

“允操练得怎么样?”

第54章讨饭的晋王

这句话可真的问住黄子澄了。

他之前请蓝玉帮忙,无功而返。

后来又请了其他武将,但是都被蓝玉搅和了。

无奈之下,黄子澄只能请一个千户来操练太子府的士卒。

当然这情况不能告诉太子妃啊。

黄子澄暗想这也不是说谎,只是有些情况不用细说。

于是黄子澄张张口说道:

“回禀太子妃,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咱们的护卫都是难得的人才,只要操练得当,一定可以在军演上大放异彩。”

“那太好了。”

“那就辛苦黄师父了。”

……

军演当天。

金陵城,正阳门外。

演练场在军演之前已准备好,被划分好位置,当卫所士兵进场时,都被引导官引到指定的位置。

朱瑜带领的是龙鳞卫,是一支近期刚成立的护卫队。

由于资历尚浅,被安排在最后边。

不过他准备了望远镜。

也多亏了他提前准备,所以即使他离得最远,也可以看到城墙上发生的一切。

不过此时城墙上人来人往,一片繁忙。看这架势,这场军演短时间结束不了。

毕竟参演的士兵那么多,藩王,卫所还包括边军。

这么多士卒都演示一遍,那一天的时间肯定不够用。

幸好他有先见之明,提前三天就开始准备军粮。

他可不想让自己带的士兵饿着肚子演示。

因此,他一看到城墙那边的人还没有准备好,直接让军户们就地修整,开吃。

肉粽配上午餐肉的味道飘出去,邻近的官兵瞬间不淡定了,暗暗留意这是哪里飘来的香味。

不过他们权力有限,即使知道这味道来自哪里,也不能乱动。

但是有一个人除外,那就是晋王朱,他刚好是朱瑜旁边军队的主将。

晋王今天过得也真是很苦逼。

估计鸡还没有起来的时候,晋王就被拉了起来,让他来带兵列队等待。

可怜他今天只喝一碗稀粥,早就消化完了。

现在都日上三竿了,他还在等待,也没有什么人搭理他。

他那点耐心早就磨没了。

当然也是真的饿了。

此时闻到饭香,他肚子里的馋虫都被勾起来了。

于是脑子都不带,巴巴就跑到朱瑜这边。

朱拎着马鞭,对着龙鳞卫中一个一看年龄就最小的士兵喊道:

“你,说你呢,让你们这儿的负责人出来。”

朱瑜见着朱穿着一身朱红色蟒衣,就猜到这应该是个亲王。

不过,虽然是亲王吧,但是拿鞭指着自己,是想干嘛?

找事吗?

但是在这里找事,是没带脑子吧。

于是,朱瑜简单地对朱施了一礼。

“鄙人正是龙鳞卫指挥使朱瑜,不知有何见教。”

“你……”

“你是指挥使?”

朱看到他随手一指的人自称是指挥使,一瞬间没有反应过来。

实在是这个人一看就年龄小。

顶破天也就十七八岁吧。

大明指挥使这么不值钱了,这么小的人都可以当指挥使了?

“朱瑜?”

“指挥使?”

朱再次对着朱瑜确认。

但是见朱瑜信心满满的站在自己面前,没有一丝怯懦,也不得不相信。

他离开京城已经很长时间了,也知道自己对现在的京城知之甚少。

所以他虽然疑惑,但是也很愉快的接受了。

“嗯……”

“果然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本王是晋王朱,知道你这里有吃的,本王现在饿了,所以来讨要一些。”

“如果可以多分来一些给我的将士,那再好不过。”

“等军演结束本王可以双倍奉还。”

朱瑜一听这话啧啧出声。

“我还当什么事儿呢?原来是讨饭来了呀。”

朱瑜这话音刚落,就听到朱身边的护卫“哗”得一声,抽出刀子。

作势就要砍向朱瑜。

朱直接拦住自己的亲兵,随后嘿嘿一笑:

“你要说是来要饭也没错,想当年,父皇也要过饭!”

“现在本王也算是子承父业,倒也算传承我们朱家的传统,哈哈哈。”

“所以现在有没有吃的,本王快饿死了。”

朱瑜一听朱这话,一下子对他产生了兴趣。

很明显对方身居高位,现在被人说是要饭的,一点没有羞恼,反倒隐隐有自豪之感。

可见这个人很有肚量,值得结交。

当下,朱瑜对朱躬身施了一礼。

“多谢晋王海涵,小人无状,多有得罪。”

“吃喝方面的事情,还请放心。”

“在下为今日之事早有准备,所备的粮食够吃好几天的。”

“你们要是需要,就拿去,我们这里足够。”

朱见朱瑜态度恭谨,而且慷慨拿出自家的军粮,也很受用,也是回了一礼。

“您这算得上是雪中送炭,本王替将士谢过朱指挥使。”

由于两军相邻,距离不是很远,所以朱在和朱瑜谈妥之后,

直接对着自家士兵喊道:

“来人。”

“过来搬些吃的回去。”

晋王的士兵虽然在队列里没有动,但是也不妨碍他们关注晋王这边的谈判情况。

所以听到晋王喊人,立刻有靠近这边的士兵跑了过来。

只见一个个彪形大汉喜笑颜开地跑过来。

不过,朱瑜看到他家士兵的身形,有点自闭了。

再一扭头看到自家的童子兵,不禁摇了摇头。

愁人啊。

马家村倒是有一群孔武有力的汉子也愿意跟着他,在他麾下。

但是朱瑜怎么也不能这么自私,让他们为了自己放弃农户,转为军户。

要知道,在大明军户待遇是比不上农户的。

现在他成立的卫队,也算是矮子里面挑将军,费劲巴拉地挑出来的。

但是也都是些半大孩子,虽然基础确实是不好,但是成长空间大啊。

“看这身形体态,一看就有安全感,晋王还真是教导有方啊。”

朱听到朱瑜这么形容自家将士,也是满满的骄傲。

“可不是!”

“本王这群兵和普通将士也不一样,他们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可是要担有戍守边疆的重任的,责任重大。”

“况且,咱们紧邻蒙古,与彪悍的蒙古人时有交锋,要是他们体格再不健壮点,怎么给那些鞑子们威慑。”

朱瑜一听,也是连连点头,表示佩服。

其实,说起来,大明初期的藩王,都是有能力的。

最著名的还要数戍守边疆的燕,晋,秦,辽,四王。

其中武艺最强的是燕王,然后就是晋王。

“晋王深明大义。”

“晋王带领将士戍守边疆,保一方平安,大明百姓因为有您才能安居乐业。”

首节上一节51/1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