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开局皇太孙,爷爷朱元璋 第39节

“李善长和他关系近吧。”

“只是听到有人谋逆,没有第一时间给他说,就被满门抄斩了。”

朱元璋眼睛睁大,满脸不可思议。

他没有想到这孩子对他居然是这样的看法。

朱元璋还没有消化刚才的话,就听朱瑜继续说。

“在有徐达。”

“这人更冤,多老实一个人啊,也不知道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惹朱元璋不满了,被他赐烧鹅,后来背疽发作死了。”

“你给咱闭嘴。”

朱元璋听不下去了,照朱瑜说下去,他还就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了。

“你就一小毛孩子,懂什么啊?”

“李善长这事整的确实是小题大做,但是徐达和咱……咱皇帝没有关系。”

“首先咱皇帝就没有送什么劳什子烧鹅,退一万步讲,烧鹅不是发物,就算送了,也不至于引起背疽发作啊。”

“真的吗?”

朱瑜疑惑道,他也是道听途说,不知道真相。

毕竟他又不认识朱元璋,哪里知道多少秘辛。

“反正不管怎么样,你还是辞官回家吧,还可以共享天伦。”

“哦,你儿子不在了。”

“你要是不嫌弃,可以在我的庄子里养老,养一个你还是没有问题的。”

“啊。”

话题转的太快,朱元璋都没有反应过来。

“不用了。”

“你就不要考虑我养老的问题了,咱们来谈谈军户的事情。”

“咱们刚刚聊到哪里了?”

“你问我,我问谁啊?”

“我都这个年纪了,哪里记得住?”

“那我想想,好像是让我重新说。”

“这个首先……然后……”

“接下来要为军人设置完备的发展之路,从士卒到将军可以根据表现以及军功一步步往上升,这个还要设置从军年限。”

“根据兵种以及从军的地区可以设置五年兵和十年兵。”

“达到从军年限,但是在这个时间内没有达到一定地位的,可以回归原籍。”

“但是对于这些士兵的安置问题也有讲究。”

“举个例子,咱们各个府衙招收吏官,衙役,等公职人员可以优先考虑这些人,有些在役期间表现良好的,可以直接分配工作。”

“剩下的就是不要限制军人家庭报考科举,也不要限制他们转为其他户籍。”

“总之就一句话,就是当兵可以有各种优惠政策,特别是立了战功的人,优惠会更多。”

“补充说一句,也可以仿照国子监,建一个军事学堂,挑选有能力的人做教官。”

“在役期间有发展前途的人,可以送到这个学堂学习。”

朱元璋听得认真,字写得飞起,但是朱瑜说的慷慨激昂,都没有注意到。

朱元璋急的手都要握不稳笔了,满头的汗。

“乖孙,你慢点。”

“咱跟不上啊。”

朱瑜被朱元璋提醒才注意控制语速,跟着朱元璋写的速度说话。

“有一定品阶的武将,必须送一名家中子弟到学院学习,在学院内定期考核,不过关者,不允许继承世袭之位。”

“现在能想到的就只有这些,您老记下了吗?”

朱元璋龙飞凤舞连记了十几页,手都有些微微颤抖。

但是此时朱元璋心里只觉得畅快极了。

困扰他这么长时间的问题被这小子给解决了,朱元璋如获至宝,不仅仅是因为朱瑜说的这套理论,更是因为朱瑜总是能给他带来惊喜。

“乖孙啊。”

“爷爷发现你是人中龙凤,比兵部尚书还有本事呢!”

“那个什么五军都督府那帮饭桶更是比不上你一根毫毛,哈哈哈哈!”

“对了,我有一段漏了,就是创办军事学堂那里,你帮我看要做什么补充?”

朱瑜看也没看,

“你这太麻烦了。”

朱元璋神色一凛,

“事关国家大计,怎么能叫麻烦呢?”

“快点,帮咱瞧瞧,有什么要补充的补充上去。”

朱瑜一本正经的接过朱元璋递过来的纸张,直接放怀里了,还拍了几下。

然后一脸坏笑说道:“元老,我就喜欢你这一手好字,这个就留给我做纪念了。”

朱元璋看到朱瑜就这样把他的笔记给揣怀里了,伸手就要抢:

“你这臭小子,快还我,咱还要用着笔记去治国……给咱皇上过目呢?”

“元老。”

“先听我说,我刚刚说的内容已经被我整理成册了。”

“就在我住的小院,书房桌子上有一个叫做军事整改的蓝皮书。”

“那上面记得更加具体详细。”

朱元璋听了这话非但没有平静,怒气更加大了。

“你这坏小子。”

“你是诚心拿爷爷寻开心是吧?”

“你既然已经整理好了,为什么不直接拿出来。”

“还要我费这么大功夫,哎呀,我的胳膊啊。”

朱元璋作势揉着自己的胳膊,朱瑜笑嘻嘻的上前。

“元老,这个是我的错,实在是您的字太漂亮了,所以才出此下策。”

“您哪里不舒服,我帮您捏捏。”

“去一边去,我不用你。”

“你就是泼皮,连我这么大年纪的人都骗,你脸呢?”

“那你还背地里告我状呢?”

“要不是你告我状,我也不会成为指挥使。”

“你泼皮。”

“你无赖。”

暖洋洋的阳光中,蹲在小土坡的两个人,不管不顾的打着嘴仗。

站在远处的大虎看到这一幕由不得酸了鼻子,同时也真心为皇爷高兴起来。

自从太子薨,皇爷都没有开心过。

真希望皇爷以后每天都像现在一样开心。

第42章世界地图,大海之外还有国家

朱元璋此刻是真的开心,平日里困乏的身子,都利索了不少。

特别是朱瑜献殷勤般为他捏肩揉腿,更是让他如坠云端。

这才是他期待已久的天伦之乐啊。

不要说朱标离世,就是朱标在身边的时候他都没有机会体会。

更何况朱标与他政见不合,两人更是谁都无法说服对方,导致父子两人对彼此的意见越来越大。

现在仔细想想,朱元璋心里突然涌现一丝后悔。

如果当初他不那么固执己见,可以多听听儿子的想法,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但是没有如果啊。

不过此时朱元璋还是挺期待一个如果的,那就是如果可以确定朱瑜是他的亲孙子就好了。

朱元璋和朱瑜玩闹一阵,看天色不早,也意识到他该回去处理公务了。

“乖孙!”

“咱今天出来的时间也不短了,要回去了,你赶紧和我一起把你说的那本书找出来,咱回去研究一下。”

“元老,劳驾您自己去取吧,就在我刚刚给你说的那个位置上,我现在实在脱不开身。”

“咱都这个岁数了,哪里找的到?你陪我一起。”

“就在我书房桌子上那个蓝皮书,而且封面上就写着军事整改几个大字,一眼就可以看到的。”

“元老,耐心找找,我就不陪你了,我去训练。”

朱瑜说到这里,整张脸都是不情愿。

“老元,你不是和皇帝打过交道吗?你去帮我说说情,不要我参加军演了。”

“最好就是撤了我这的卫所,这不就是瞎糊弄吗?”

“咱换一个方式,给钱!”

“这事要是成,我给朝廷十万两白银,你看成吗?”

朱元璋不是掉钱眼里的人,可是乍一听十万两白银,心里也是忍不住一阵激动。

说实话,他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最近多处遇到洪涝,通州和润州两地田地被淹,颗粒无收,需要朝廷拨款,但是如今国库空虚。

所以,一听朱瑜可以拿出十万两白银的时候,他差点动心答应了。

但是转念一想,他设置这场军演有特殊目的,就果断拒绝了。

首节上一节39/1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