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开局皇太孙,爷爷朱元璋 第21节

朱元璋看到露出一个慈祥的笑容。

他对朱允还算满意,毕竟良善的性格有他父亲的风范。

但是朱允……

朱元璋眉头微皱。

这孩子太软弱了!

别说他看不上,蓝玉作为朱允的舅姥爷也看不上。

朱允这孩子遇到什么事总哭哭啼啼的,一点没有他们想要的血性。

朱元璋上前拉住朱允的手,打算考考他的功课。

朱允也揉着哭红的眼睛跟了进去。

朱元璋对朱允是没有半点期待,让他安安稳稳当个王爷就得了。

以朱允的性格,也不会刁难朱允。

三人走进乾清宫,朱元璋随手递给朱允一篇奏折让他批阅。

朱允接过奏折,心脏如脱缰的野马一般狂躁。

他的母妃每日对他耳提面命,让他在皇爷爷面前表现出良善、仁义的一面。

这样好讨得他的欢心。

朱允刚刚摔倒可不是巧合。

是他的母妃派人在朱允的鞋子上动了手脚,只要跑的快一点鞋子就会甩飞出去。

这样,他就可以顺势表现兄友弟恭的场景。

但朱允也没想到,这个计谋会这么成功!

皇爷爷竟然亲手拉着他走进乾清宫,还把奏折给他批阅!

曾经,这可是只有太子朱标才有的待遇!

朱允打开奏折,极力压制才让手没有颤抖。

一样看过去,奏折上写的并非是什么朝廷要事。

而是一县遭遇天灾,导致粮食产量降低,希望能减免税收的奏折。

朱允看完后还思索了一番,才缓缓开口。

他的母妃对他千叮咛万嘱咐,话不可以乱讲,要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现在他被推到悬崖边上,属于不会说也得说,必须斟酌用词。

然而,从朱允接过奏折的一刻起,朱元璋的考察就开始了。

接过奏折的紧张,自以为掩饰的很好的惊喜,都被朱元璋看在眼中。

此时朱元璋再拿他和朱瑜一比,高下立现。

朱元璋心中不由得产生一丝失望。

毕竟朱瑜太沉稳了。

就算面对的是蓝玉那种浸染了戾气的将军,也没有半点慌张。

但此时的朱允,只是拿着一个无关紧要的奏折就紧张的手都在抖。

朱元璋在默默比较的时候,朱允终于斟酌好了用词。

“皇爷爷,孙儿认为应以民为本,仁义治国。”

“既然如今遭受天灾洗礼,朝廷便不应再按以往的标准收税,此事应允为好。”

朱元璋不可察的轻叹一口气。

“允说的不错,仁义治国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朱元璋夸了一句又递给朱允一个奏折。

“再看看这个。”

朱允再一看,是另一处遭受了旱灾,也损害了不少良田,也是说明税收会受到影响的奏折。

总之和上一个大同小异,朱允这次答得便利落了不少。

“皇爷爷,这个孙儿也觉得应允为好。”

“天灾不可避免,朝廷照常收税会寒了百姓的心,百姓的日子也更不好过。”

朱元璋摸了摸朱允的脑袋,慈祥的笑了笑。

“好孩子。”

“你先带弟弟回去读书吧,爷爷要批阅奏折了。”

“好的!”

“孙儿告退!”

朱元璋看着朱允有模有样的行礼,带着朱允离开。

最终还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唉……”

“这孩子竟真的相信了这番话,若是日后成为皇帝,可怎么办是好。”

朱元璋皱眉揉了揉太阳穴,脑袋里不由得出现朱瑜的身影。

如果是那孩子,又会怎么看待这两份奏折呢?

……

朱瑜刚带着李来回到衙门,准备让他感受一下大明律的严苛。

这次的复仇战虽然最终结果是胜利,但朱瑜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胜利是因为他的决定,而不是因为律法。

一种无力和挫败感油然而生。

难道法律终究抵不过权贵吗?

他甚至成为了被屈服于权贵的一员,甚至是那把落下来的刀。

常人或许对这种明显偏向自己的区别对待乐在其中,但作为一个通过了法考的人来说,这却是有损尊严的。

所以当李翎看到朱瑜满脸的不高兴,还颇为疑惑。

“朱老弟,我们不是成功将李来捉拿归案,还狠狠教训了蓝河,你为何如此郁闷?”

“唉……”

“李大人,大明律的形同虚设让学生感到寒心啊。”

“你难道认为这是大明律的缺失?”

李翎摇了摇头。

“朱老弟,你还是太年轻了,未来进了官场不就知道了。”

“所谓的律法都是针对百姓的。”

“在王侯将相面前,那就是纸糊的老虎。”

“如果就是律法,咱现在都能写出一张给你!”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朱瑜诧异的看向李翎,没想到对方看的这么透彻。

就这个理论也能看出,这人脑袋里还是有点东西的。

李翎惆怅的拍了拍朱瑜的肩膀。

“想当初,咱也和你现在一样,认为律法就是铁规!”

“如今……”

“唉……不说那个了,这都不是咱这些臣子敢讨论的。”

李翎自嘲的低笑一声,随后又问道。

“朱老弟,这李来你打算如何处置?”

第24章我家老爷叫蓝玉,这庄子送给公子

朱瑜笑道。

“自然是依法处置!”

李翎闻言,精神一震。

“依法处置,好!”

“就按朱老弟说的,依法处置!”

“按照大明律,李来抢占他人财物,恐吓威胁他人,理应发配边疆充军,再不可离开边疆半步!”

“朱老弟意下如何?”

朱瑜却是皱起眉头。

李翎的话太客气了。

“李大人,您不应问我意下如何!”

“这是大明律的规定,是理应如此!”

李翎愣愣的看着朱瑜,看到朱瑜不是那股老学究的迂腐,而是发自内心说出这句话。

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对律法的尊重和信任!

明明自己才是在官场上走过一遭的人,此时在朱瑜面前却生出一股羞愧。

“受教了!”

“今天是朱老弟给咱上了一课!”

“老哥还以为自己看透了浮沉,今日听闻朱老弟一言,才知道是咱丢了当初的锋芒啊!”

“朱老弟放心!”

“老哥定会坚持律法,绝不会再让人触犯我大明律的底线!”

朱瑜笑着向李翎拱了拱手,这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肯定。

但是朱瑜心里也隐隐知道,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改变的。

腐败的存在,在几百年后都尚未解决,怎么可能在还是一言堂的皇权时代解决呢?

而李来案在应天府知府李翎的主持下,定了欺骗他人钱财、威胁他人的罪名,最后充军辽东!

首节上一节21/1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