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剥夺朱允炆气运 第245节

“难道殿下在老衲面前,也要装模作样吗?”

“此地是你燕王府的书房,又无第三人在场……老衲只问殿下一句,如今太子已薨,难道殿下就没有一点想要谋得大位的想法?”

朱棣面不改色地说道:

“大师,这事不是我想不想,而是能不能。”

“你在来的路上应该遇见张玉了吧?”

“我的这些属下将领,每一个都巴不得我一回京城就摆出要争储的架势来……他们当然是觉得,我只要上去了,他们便可以平步青云。”

“可有些事,他们想不明白……难道大师你也想不明白吗?”

道衍只能说了句“阿弥陀佛”,然后道:

“殿下若真无此心,那老衲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可殿下为何要急着回去给太子奔丧?老衲猜……咱们的皇帝陛下,应该是不会主动叫你回去的吧?”

朱棣笑道:

“我若不主动要求回去,我那父皇,反而会对我起疑了。”

“你信不信,我安分守己,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他马上就能派锦衣卫和文武官员前来查探,看看我这个燕王到底在谋划什么?”

道衍不停地转着手中的佛珠,道:

“这么说,殿下这回提出要回京,是为了自保了?”

朱棣点头道:

“我这父皇,任何事情都要在他的掌控之内,若是有人做事超出他的预期了,他不会开心的……哦,这世上可能有两个人是例外。”

“一,是我那大哥,不过大哥已经没了,这第二嘛,就是我那刚回来的大侄子,朱雄英。”

“他们做事若是能超出我父皇的预期,想必他应该会很高兴的吧。”

道衍叹了口气,摇头道:

“你身为他的亲儿子,可惜还要如此谨慎行事,实在可叹。”

“可能这就是帝王之家吧。”

朱棣打断了他的感慨,问道:

“大师,本王请你过来,就是为了听听你的建议。”

“本王进了京城之后,该如何做事为好?”

道衍打量着朱棣,将他看得浑身直发毛。

“我让你帮我出主意……你盯着本王看作甚?”

道衍却是反问道:

“老衲还不知道殿下心中所想,又该如何出主意?”

“到时老衲给殿下出的主意,反而害了殿下,岂不冤枉?”

朱棣笑着摇头道:

“行,那我也不跟你打哑谜了。”

“本王想要的……”

“我现在就写给你看。”

说完。

朱棣走到了自己的书桌边,拿起笔,沾墨,行云流水地书写了一行字。

接着,他指着自己写的那行字,对道衍道:

“大师请上前来看看吧。”

道衍走上前去,扫了一眼。

然后便看着朱棣笑了起来。

“如此目的,看来你是真的想好了未来的打算啊。”

朱棣背着手,笑道:

“是否有些出乎大师的意料?”

“意料之外,”道衍双手合十道,“却又在情理之中。”

朱棣问道:

“现在,大师已了然我的想法,可能给一些有用的建议?”

道衍闭上眼睛,仔细想了想,然后开口道:

“殿下此行,虽无危险,但京师乃是国之中枢,各派势力繁杂,就算殿下不想招惹他人,他人也绝不会放过殿下的。”

说到这里。

道衍睁开了眼睛,继续说道:

“殿下日后如何,关键就在于一人。”

朱棣立马会意:

“朱雄英?”

道衍点了点头:

“殿下是聪明人,不需老衲多言,自己也能参悟得过来。”

“皇长孙殿下身有大机运,殿下进京之后,要多与他走动,方能有利于殿下。”

朱棣故意装作有些不满道:

“你这建议,还真是说了跟没说一般。”

“我父皇在京城看着我们呢,我若不与这大侄儿交好……恐怕这北平城,本王都回不来了。”

道衍苦笑道:

“老衲离开京师已经多年,京师又发生了那么多的大事,自然是没办法给殿下有用的建议了。”

“不过,还有一句话,可以说给殿下听。”

朱棣道:

“说吧。”

“凉国公如日中天,殿下到了京师之后,须要示弱于他。”道衍道。

朱棣眉毛一挑:

“蓝玉?你觉得我有必要怕他?”

道衍浅笑着摇了摇头。

“示弱,可不仅仅是害怕。”

“虽表面示弱,但殿下内心不惧,便是胜了。”

“其余的,交给他人来品评便是。”

朱棣想了想,颔首道:

“大师的话,本王记下了。”

“阿弥陀佛,”道衍满意地双手合十,接着道,“那老衲,就在北平等殿下归来了。”

“希望殿下,能带回来让燕王府都高兴起来的好消息。”

第234章 到访开国公府

又过了两日。

朱雄英在朱元璋的安排下,逐渐开始接触朝廷的政务。

老朱也有意让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臣去辅佐他。

这日。

朱雄英正在武英殿内,看着朱元璋批阅奏本。

老朱基本上对于朱雄英毫不避讳,任何呈上来的奏本,不管涉及何事,都会先拿给朱雄英看看,并询问他关于此事的看法。

“雄英,再过几日,就是科举春闱了,这是你回来后的第一次科举,咱准备安排你去贡院,跟着礼部侍郎周黎见识一下。”

朱雄英连忙回道:

“是,爷爷。”

“嗯,春闱会试,不久后就是殿试,你觉得到时爷爷准备一些什么问题为好?”

说着。

朱元璋拿出一本早已备好的册子,递给了朱雄英。

“这些都是咱想出来的题目,你将其中十个圈出来,到时殿试,咱就问士子们这些题。”

朱雄英接过册子,翻阅了一会儿。

其中,有一半问的是治国之道,一半问的是边疆军事。

看来。

自己的爷爷,是要挑选出士子中的文武全才,来为大明举贤啊。

看完了题目,朱雄英也从其中选出了九道,递还了回去。

朱元璋接过去一看。

顿时皱起了眉。

“乖孙,咱不是让你圈十道吗?”

“你怎么就圈了九道?”

朱雄英拱手道:

“孙儿斗胆,想自出一题,来考问殿试士子们。”

“不知皇爷爷可准允?”

朱元璋看着他笑道:

“行啊,你有自己的想法甚好!”

“别说一道了,就是十题都由你来出,也是行的。”

朱雄英想了想,便拿起桌上的纸笔,亲自出了道题目,置于朱元璋的面前。

“爷爷,这就是孙儿出的题目。”

朱元璋看了一眼,笑了笑,道:

首节上一节245/3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