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剥夺朱允炆气运 第208节

张信则是挠了挠头,憨笑道:

“那咋办,我都已经说过了……”

朱雄英哈哈笑道:

“无妨,此时张信所发愿乃是为世间百姓,真有仙人临凡的话,不会在意他将愿望说出口的。”

说完。

朱雄英也望着烟花,默默许了个愿:

“愿我大明百姓幸福安康……愿我之后能平定四海,令我汉家之威,万世不落!”

第197章 噩耗传,回京时

正月十六。

昨夜灯会过后,朱雄英与张信将蓝水君送回了家,便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屋中。

一夜过去,日出之时。

朱雄英忽地从床榻上惊醒了过来,额头有冷汗直冒。

自从他跟着钟老习武,已经有多年没出现睡着后出汗的情况出现了。

这样的事情也让朱雄英顿觉疑惑……如此天寒地冻的时候,自己屋中虽然有火盆取暖,但也早已熄灭,为何自己还会出汗?

难道是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想到此处。

朱雄英马上坐起,开始用系统推演自己的未来。

果不其然。

在清楚地看到未来走向之后。

朱雄英长叹了一口气。

“推演的未来一切都没有问题……”

“是该回京的时候了。”

他起床之后,神情肃然,向着南京的方向郑重地拜了三拜。

与此同时。

他的门口,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

朱雄英披上外袍,打开屋门,看到山长霍青山站在了门口。

自从钟老回荆湘忙自己四哥的后事,何礼那边就由霍青山在接触并传递消息了。

“殿下……”

霍青山一脸焦急,开口道,

“何礼那边传来消息……太子他……太子他……”

“我知道了。”

朱雄英直接打断了他。

“您知道了?”霍青山有些意外,这事现在还未公告天下,除了朝中少数人知晓,也就只有刚收到何礼传话的他知晓了。

朱雄英没有霍青山想象中的那么悲伤,看起来极为清醒冷静,道:

“反正早晚会有这么一天的,不是吗?”

“山长,你的大六壬,应该早就已经算到了吧……”

霍青山犹豫道:

“老夫没想到会有这么快……我原以为……”

“原以为该是明年?”朱雄英摇了摇头,“世间万物都在变化,如今朝中剧变,也该是我回去的时候了。”

霍青山点了点头。

太子薨,朝中必然大乱。

朱雄英身为皇长孙,必然是需要回去的了。

“殿下,可老钟还未回来,您提前走,万一……”

朱雄英道:

“不用担心。”

“这些年,钟老一直在教我习武,再经过前段时间的闭关……虽说没有学到十成他的实力,七八成总是有的。”

“要想杀我,没有几个一流高手联手,根本不可能的。”

霍青山点头道:

“如此,甚好。”

“我也能放心了。”

“殿下,这次回京,要不让张信陪您一起去吧。”

朱雄英摇了摇头:

“张信还不知道我的身份,况且我此去京城,暗流涌动,朝中局势深不可测,想要我这条命的人数不胜数……”

“张信只会读书做研究,若是我带他这么个单纯的愣头青回去,那他必然会被朝中那些老人精给生吞活剥了,我又不可能一直看着他。”

“所以,让张信继续留在书院,做‘科学’研究,等日后科举登科,正式入了仕途再说。”

“揠苗助长,只会害了他。”

听了朱雄英的话,霍青山深以为然。

“既然如此,那我就继续瞒着他……”

“殿下回去之后准备直接回宫吗?”

朱雄英摇了摇头,道:

“朱允和吕家早就候着我了,若不伪装一番,恐怕我连那南京城门都很难入内。”

“山长,咱们书院不是有推荐入国子监做生员的名额吗?”

“你给我写一封举荐信,我以书院学生的身份回京,也好掩人耳目。”

“只要我能入城,那后面的事情,就简单地多了。”

霍青山连连点头道:

“是该如此,我这就回去给殿下写举荐信……”

“那殿下准备何时动身?”

朱雄英看着他,似乎早就想好了,用坚定的语气说道:

“今日。”

“今天就走?”霍青山再次愣住了,“需要这么急吗?”

“对,若是晚了,恐有变数,”朱雄英道,“任何时机都转瞬即逝,我必须今日就启程。”

“山长,你去帮我买一匹马来,我收拾好之后就出发。”

霍青山忍不住问道:

“不和大家告别了?”

朱雄英想了想,微笑着说道:

“不了。”

“昨夜一聚,甚是美好,就算是道别了。”

“就让他们对我的记忆,保留在昨夜吧。”

“若有缘,总会再相逢的。”

……

一个时辰之后。

朱雄英骑着霍青山给他买来的马匹,匆匆踏上了回京之路。

从太平府出发,顺着长江沿岸一路北上,便是去南京的方向。

他心急回京,一路上基本都是马不停蹄地前行,终于在未时末,赶到了南京城门口。

城门外。

无数乔装打扮的人在附近游荡。

朱雄英只看一眼,便知道这些人绝非普通百姓,而是特地在此处等什么人……

“看来这吕家,是真的不希望我在此时回京啊……”

朱雄英眉头微皱,心道。

……

(ps:写了这么久,终于到这一章了。

可能会有些人不明白,为何主角非要等太子朱标死了,等这么多年,才能回宫。

其实逻辑很简单,主角若是一直在京城,凭他和系统的能力,必然能保太子不出意外地长寿。

如此,就不是这本书该走的剧情了。

主角要等朱元璋,还要等太子朱标,岂不是又要当几十年的太子?

朱元璋可以退休当太上皇,但朱标正值壮年,不可能直接越过他,让主角当皇帝的。

这本书还有一个书名,那就是《我,朱雄英,大明皇太孙》。

既是太孙,那就必然没有太子了。因为只有太子死了,皇帝才会立太孙作为接班人。

这也是系统推演一直显示主角回去不利于他,会有不好后果的原因。

系统是想帮助主角成为国君,一展宏图的。而不是仅仅当个储君,当个优秀的太子。

当然了,这也只是其中一个理由。

蝴蝶效应是很恐怖的,任何一个错误的抉择,都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

主角性格谨慎,步步为营,不会过于冲动,所以会选择相信系统的推演,蛰伏多年才回京。

因为这时回去,才是最有利于他的时机。

后面,故事会迎来本书迄今为止最大高潮,还望喜欢本书的书友们能多多评论互动,打赏一些免费的小礼物,给个五星好评什么的。

本书真正精彩的部分,就要来了。)

首节上一节208/357下一节尾节目录